翻新时间:2023-02-15
试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科学性的哲学阐释
"论文关键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社会主义 发展观
论文摘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在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和根本立场的基础上,对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实际进行实事求是地分析和判断,并深刻地反映了当今时代的特征和历史发展趋势的基础上产生、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同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又是一个开放的理论体系,它会随着社会主义建设实践的推进以及世界政治经济科技文化的发展而不断丰富。这一理论体系的形成发展过程遵循了从实践到认识,再从认识到实践,如此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循环往复,以至无穷,实践和认识之每一循环,都进入到对高级认识运动基本规律的较好把握。
党的十七大报告明确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在内的科学理论体系。这个理论体系,坚持和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凝结了几代中国共产党人带领人民不懈探索实践的智慧和心血,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是党最可宝贵的政治和精神财富,是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不断发展的开放的理论体系。《共产党宣言》发表以来近一百六十年的实践证明,马克思主义只有与本国国情相结合、与时代发展同进步、与人民群众共命运,才能焕发出强大的生命力、创造力、感召力。在当代中国,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真正坚持马克思主义”。这一概括,充分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内容、特点、地位和作用及其科学性。
一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在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和根本立场的基础上,对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实际进行实事求是地分析和判断,并深刻地反映了当今时代的特征和历史发展趋势的基础上产生、形成和发展起来的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中国共产党在领导中国人民探索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过程中,始终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的思想路线,坚持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与中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这一理论体系围绕着建设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个主题,系统地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这三大基本理论问题和实际问题。
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一个开放的理论体系,它会随着社会主义建设实践的推进以及世界政治经济科技文化的发展而不断丰富。这一理论体系的形成发展过程遵循了从实践到认识。再从认识到实践,如此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循环往复,以至无穷,实践和认识之每一循环。都进入到对高级认识运动基本规律的较好把握
围绕着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一基本理论问题和实践问题,党的第三代领导集体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在治党治国治军,改革发展稳定,内政外交国防等方面提出了一系列新论断,新观点。比如,在社会主义发展战略问题上,提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在坚持邓小平“两个大局”思想的基础上,提出了西部大开发战略;在关于我国社会主义所处阶段问题上,提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整个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很长历史过程中的初始阶段,这个阶段的发展也需要经历若干个具体的发展阶段,我们党的一切理论建构和方针政策的制定,都必须以这个基本国情为依据,不能脱离实际,也不能超越阶段;在坚持邓小平“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重要思想的基础上,提出了科教兴国战略;根据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产力发展水平的实际,确立了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和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把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结合起来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分配制度;根据邓小平有关市场经济的相关论述确立了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就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在坚持邓小平“两个文明”一起抓的基础上,提出了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思想,强调协同推进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建设;针对新形势下公民思想道德状况,提出了要建设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与社会主义法律规范相协调、与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相承接的社会主义思想道德体系;面对新世纪新阶段世情、国情、党情的变化,在进一步深化对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认识的基础上,创造性地回答了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党和怎样建设党的问题,明确提出了“中国共产党必须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执政党自身建设的好坏,直接关系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成败。为了不断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就必须进一步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提高拒腐防变和抵御风险的能力,这就要求我们党必须按照“三个代表”的要求来进行建设。正如江泽民所说:“始终做到‘三个代表’,是我们党的立党之本、执政之基、力量之源。”"
发展观问题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内容之一,也是贯穿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探索全过程的重大理论问题和实际问题。改革开放一开始,邓小平就把发展问题提到了能否体现社会主义的本质、能否解决中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所有问题、能否充分发挥社会主义优越性的高度。所有关于这些问题的思考,凝结成一句话:“发展才是硬道理。”邓小平这一思想着重解决了中国为什么需要发展、为什么需要快速发展的根本性问题。江泽民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提出了“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江泽民指出:“党要承担起推动中国社会进步的历史责任,必须始终紧紧抓住发展这个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把坚持党的先进性和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落实到发展先进生产力、发展先进文化、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上来,推动社会全面进步,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在这里,江泽民把发展问题同保持党的先进性,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以及通过党的执政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紧密地结合在一起。科学发展观则是立足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总结我国发展实践,借鉴国外发展经验,适应新的发展要求提出来的。坚持科学发展,要着力把握发展规律,创新发展理念,转变发展方式,破解发展难题,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要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坚持统筹兼顾,正确认识和处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中的重大关系,把握发展机遇,积极科学地应对各种风险和挑战。
与此同时,党中央还提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思想,强调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重要保证。和谐社会建设理念的提出,扩展和完善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总体布局,充实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目标追求——由原来的政治、经济、文化“三位一体”发展到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四位一体”。为了促进社会和谐发展,增强社会发展活力,使改革发展成果惠及全国人民,中央及时地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建设创新型国家、走和平发展道路、建设和谐世界等战略思想。所有这些理论成果的取得,都极大地丰富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标志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走向成熟。实践没有止境,理论创新也没有止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必将随着社会主义建设实践的推进而不断地得以丰富、发展和完善。
下载文档
网友最新关注
- 因为选择不同
- 胜似亲人
- 观察
- 黄山导游词
- 我的蝈蝈将军
- 可爱的小猫
- 养蚕
- 不是亲人胜似亲人
- 教师节里的润喉糖
- 开学了,我们笑了
- 观察豆子
- 再逢中秋
- 假如我是科学家
- 颐和园导游词
- 时间都去哪了
- 对会议记录者的要求
- 公司项目论证会议记录
- 中法文化会议议程
- 民航会议议程
- 学术会议通知
- 编写会议记录的体会
- 团省委会议纪律范文
- 会议纪律常见条款
- 会议管理制度
- 会议记录介绍
- 会议记录范例
- 远程教育会议议程
- 恐怖乐园派对
- 学生会会议纪律制定
- 学术研讨会会议通知
- 国有金融企业客户关系创新-市场营销管理论文(1)论文
- 国企管理应符合所有制性质
- 现代企业管理体系下的国有企业思想政治工作
- 浅议商业银行成本控制
- 园林施工定额管理
- 我国民营企业负债筹资探析-市场营销管理论文(1)论文
- 图书馆员职业倦怠心理透视
- 对现代企业管理中5S管理应用的探讨
- 关于优化劳务派遣管理的探讨
- 测量放线施工方案
- 从三江并流想国企管理
- 探讨无线传感器网络LEACH路由协议的变化
- 企业管理会计现状与发展策略之我见
- 论法约尔管理理论在油田HSE监督工作中的应用
- 群塔防碰撞方案
- 《春雨的色彩》重难点分析
- 《春雨的色彩》作者其他作品
- 《春雨的色彩》作者介绍
- 《春雨的色彩》知识点:仿写例句
- 《春雨的色彩》知识点 生字
- 《燕子飞回来了》
- 《春雨的色彩》知识点:阅读知识
- 《春雨的色彩》课件 教学建议
- 《春雨的色彩》知识点
- 《春雨的色彩》课文结构分析
- 《春雨的色彩》考点链接
- 《春雨的色彩》随堂练习
- 《春天》
- 《春雨的色彩》文章问题分析
- 《春雨的色彩》课件 教案讲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