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资源为主的文档平台

当前位置: 查字典文档网> 所有文档分类> 论文> 其他论文> 20世纪建筑特点和21世纪建筑展望

20世纪建筑特点和21世纪建筑展望

上传者:网友
|
翻新时间:2022-12-22

20世纪建筑特点和21世纪建筑展望

l、大型化:由于城市工业化造成的人口积聚和城市土地资源稀缺之间的矛盾,使得建筑在不断向高空生长的同时,也在向地下扩展,例如北京的京广中心地下3层、地上52层,上海的金茂大厦地下3层、地上88层,建筑的体型越来越大。

2、复合化:由于人们需求层次的提高,建筑空间已不再单独表现为住宅或办公室,更多地将住宅、商场、办公楼、停车场结合为一体,建筑具有了复合功能。

3、智能化:由美国工业的电气化引发的智能技术,被美国纽约城市广场建筑应用后,目前已扩延到了整个建筑领域。通过计算机和其他高新技术对建筑进行控制,帮助管理者提高工作效率、降低人工成本,保证建筑的可靠运行,提高建筑价值。

4、同质化:建筑材料的选用、功能的设计、室内外的环境,从厅堂灯光布置到居室房间分隔,千篇一律。建设变成公式,整个城市规整而又单调,小区内的建筑越来越雷同,小区之间也越来越相像,个性被共性所湮灭。

5、抽象化:受到现代主义、后现代主义、解构主义的影响,建筑的内涵变得更加费解,建筑的外观已不能完全展现其具有的功能。为区分建筑的空间场所,表达建筑的用途和功能,只能借助于一些符号对建筑进行空间定位,来恢复建筑的环境秩序。

进入21世纪,由于人们对获取信息、增加自身能力的渴求,社会生活方式、文化理念、价值观发生深刻的变化,它们相互结合,共同构筑了住宅建筑的发展趋势。

l、知识性:信息空间所具有的开放性、兼容性和流动性特点,使得人们不出门而晓天下,因此要求建筑必须具有更多的知识内涵。建筑所含的信息量、所拥有技术的先进性决定了建筑在市场中的地位和价格走向。

2、情感性:由于生产的高效、生活的集中和竞争的压力,人们对建筑的要求从物质享受变为对精神愉悦的追求,美学、生态学、心理学、住宅社会学、人体工效学、行为学等多种学科将在建筑中得到体现,建筑文化与情感相互融合。

3、技术性:高新技术作为建筑的内在品质,在建筑的各个领域大显其能,它的实质是通过数据的传播、转换和控制来实施完成建筑物的各项预定功能。技术密集型大楼成为21世纪建筑的象征,更多的工业文明将在建筑中得到体现。

4、多元性:人类与自然、传统观念与现代思潮、国际趋势与本国国情相互融合互补,各种理论争鸣,建筑创作将更具理性,不再盲从于某一学派,各种风格的建筑随新技术、新材料的出现和应用而广泛存在,个性建筑将得到突出和体现。

5、生态性:环境保护是21世纪永恒的主题,人们对生活环境质量、节约能源的重视,社会与自然的可持续发展,决定了各类生态建筑、绿色建筑、环保节能建筑将更加受到大众青睐。

下载文档

版权声明:此文档由查字典文档网用户提供,如用于商业用途请与作者联系,查字典文档网保持最终解释权!

网友最新关注

读《石娃》有感
读《秋天的怀念》有感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读后感
读《忏悔》有感
读《我们的错误》后
读《勇敢是母亲的本能》有感
读《王羲之练字》有感
读《如果麦子没有考验》有感
平安是福值千金
观《暖情》有感
父爱是一座山
保护环境,就是保护我们的家园
读《信念》有感
我最喜欢的一篇课文
读《合欢树》有感
小学信息技术教育中素质教育的体现
中国油画的个性化意识之我见
对“文学终结”问题的再认识———兼论技术对艺术的影响
大胆改革,勇于实践实现基础教育现代化
论校园网在中小学的应用与建设
艺术丑在中国的发展演变
前卫现代艺术和广告设计文化的传达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与象山教育思想研究
试析偶遇还是必然?——当代设计思潮与中国传统美学当议
绿色批评的“魅力”
日本中小学教学与评价一体化原则及其对我国的启示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与校长管理行为
浅析中国当代女性艺术的批判意识
中国传统装饰艺术与现代环艺设计
浅谈网络技术与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整合计
《雪地里的小画家》第一课时教学设计之一
《乌鸦喝水》第二课时教学设计之一
《乌鸦喝水》教学设计之八
《乌鸦喝水》教学设计之七
《雪地里的小画家》第一课时教学设计之二
《雪地里的小画家》教学设计之十一
《乌鸦喝水》教学设计之十三
《雪地里的小画家》教学设计之十二
《雪地里的小画家》教学设计之十四
《乌鸦喝水》教学设计之五
《乌鸦喝水》教学设计之六
《乌鸦喝水》教学设计之十四
《乌鸦喝水》教学设计之九
《雪地里的小画家》教学设计之十三
《乌鸦喝水》教学设计之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