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资源为主的文档平台

当前位置: 查字典文档网> 所有文档分类> 论文> 其他论文> 陌生且有效的科学化美学综述

陌生且有效的科学化美学综述

上传者:网友
|
翻新时间:2013-12-17

陌生且有效的科学化美学综述

陌生且有效的科学化美学综述 陌生且有效的科学化美学综述 :艺术试论 美的追求与人的解放 我对美学方法、学科定位及审美价

陌生且有效的科学化美学综述 文章来源自3edu教育网

美学史上见解和阐释的众说纷纭常常使学生陷入“一锅粥”状态,每轮课都有学生问我:“老师你说,美本质到底是什么?”这种情形真让当老师的感到惶恐和愧疚,很有一种“以己昏昏,使人昭昭”的感觉。其实还不是自己主观地在“昏昏”,是现有的学术状态使人不得不“昏昏”。这种窘境也刺激了我,督促我尽力钻研美学问题。客观地说,从事原理性的研究很艰难,出成果很慢,可说是费力不讨好的事。

曾经有关心我的老师开导我,让我调整一下研究方向和研究内容,搞些小一点的、容易出成果的、收效快一点的东西。我很感谢老师的好意。不过,或许是性格使然,我喜欢追根究底,愿意搞点基础性的东西。在文学理论方面的追根究底自然地使我关注美学基本问题。

就当前的状况来看,世界范围内的美学研究都在面对美学原理问题时束手无策。我们中国则另有一番苦衷——传统的古典美学思想对世界美学体系的影响可以说是非常微弱;当代美学在一百多年来、近几十年来,基本上处于对国外美学思想的跟进之中,鲜有独到的理论体系。或许是出于这些原因,某些外国学者甚至对中国的美学研究有所小觑。这让我们很是心有不甘,不免生出一点使命感,想为中国的美学研究挣点面子。

我们未必就做不到。

走上科学化的美学研究之路 认知美学的核心论点

美学研究的核心问题或根本问题是要解释:美的事物从何而来?一般事物因何而美?对此,认知美学的解答非常简单:人与事物之间首先是利害性关系;如果人认识到了事物的有利性,就会对这一事物及其外形产生好感。于是,该事物的外在形式就在人的知觉结构中“刻画”出同好感相连接的肯定性的“形式知觉模式”。以后,一旦遇到与此知觉模式相类似的事物形式,便可油然地产生好感。人们把这种好感表述为美感,把引起美感的事物称为美的事物,进而误以为有个“美本身”和“美本质”的存在。

我感到,所谓审美活动的本质或机理,无非就是上面几句话。不过,要维护或论证这一核心理念,可能牵扯到方方面面,在外周形成一大团的问题。例如,有人会反驳说:于人有利的事物并不都是美的,与人有害的事物也可能是美的。的确是这样。

实践美学就曾面对“粪堆为什么不美”的诘问,始终难以作答。在认知美学看来,这一问题是可以回答的,即:“形式知觉模式”的建立不仅是具体的、单个的,还可能是类型化的、以种类为单位的。同客观事物的种类性相关,相类似的有利事物可以“刻画”出与好感、美感相连接的“形式知觉模式类”,相类似的有害事物则“刻画”出与恶感、丑感相连接的“形式知觉模式类”。类型化的模式大于单个模式,作用也强于单个模式。

如果单个有利事物的形式同恶感形式知觉模式类相似,就会引起丑感。例如癞蛤蟆,其外形同人类病患的癞疮极为相似,人们在多数情况下一看到癞蛤蟆就会想起令人生厌的癞疮,所以这种本来于人有利的动物带给人们的却是丑感而非美感。如果个别有害事物的形式同好感形式知觉模式类相似,就会引发美感。如罂粟花,人们看到它之后往往不是想到毒品的危害,而是被其花朵类的外表所吸引,可以被审美。

“形式知觉模式类”与单个“形式知觉模式”之间的这种关系可以通过格式塔心理学原理加以证明。“形式知觉模式”的发现和阐述都是以认知科学的研究和成果为根据的,这在一定程度上证明了科学化美学道路的可行性。由知觉模式原理入手,其他一些以往难以解决的问题也可迎刃而解。自然美是美学研究中的疑难问题。

按照以实践美学为首的人本质美学理论,美本质被人本质所决定;人本质是自由,自由来自于实践,实践是人的活动,因此,事物之所以美,是因为注入了人的因素,是人的本质力量的象征、显现、映照等等。如果以此来说明自然事物成为美物的原因,不仅非常牵强,而且有滑入主观论美本质观的可能,与实践美学的初衷相背离。例如,人不可能把自己的力量灌注到太阳上,只能以太阳的客观性存在为前提而形成人与太阳的关系,这种关系又以人的感觉、观念、意识来确定和确认。人怎样感觉和认识太阳,太阳就具有什么意义和价值。

因此,如果说太阳含有美本质,那也是由人的意识所赋予的产物。这等于说自然美没有客观的美本质,所谓客观的美本质其实是被人主观的意识所决定的。美学原理是一致的,如果自然美的原理是这样的,那么社会美、艺术美的原理也应该是这样的,社会美、艺术美的美本质都应该是人的意识的产物。这种逻辑运演的结果将彻底否定了“人本质决定美本质”的理论。

认知美学关于形式知觉模式的阐述摈弃了“人本质决定美本质”之说,使人的审美活动完全建立在自然发展进程中,完全依据客观的生活和人的身体机理而形成。美感不是对美的感受,而是以形式知觉模式为前提,对有利事物(即好的事物)的形式的感受。人把这样的感受表述为“美”,正像把好的感受表述为“好”一样。在功利需要方面引起好感的事物被称为“好的事物”,在形式知觉方面引起好感的事物就被称之为“美的事物”。

“美的事物”的一般属性和价值因此被称为“审美属性”和“审美价值”。从发生学上看,不是先有美的事物后有美感,而是先有好的事物而后有美感,有了美感之后才把好的、引起美感的事物称为美的事物。所有美的自然事物皆可作如是观,自然美的问题可以科学化地加以解决。这样,既回答了“美的事物从何而来”的问题,又回答了“什么样的事物可以成为美的事物”的问题,还回答了“美感从何而来”的问题。

生活中,对人有利的事物,可以是美的事物,在人的眼中并不总是美的。为什么有时候美,有时候不美呢?或者说,为什么人有的时候能够审美,有的时候不能呢?当代西方美学曾盛行过“审美态度理论”,认为:事物美不美,取决于人的态度,当人以审美态度看待事物 陌生且有效的科学化美学综述 陌生且有效的科学化美学综述 :艺术试论 美的追求与人的解放 我对美学方法、学科定位及审美价

陌生且有效的科学化美学综述 文章来源自3edu教育网

时,任何一件物品都可以是美的;没有审美态度就不能审美,可以美的事物也不是美的。但问题仍然是:为什么人有时能有审美态度,有时不能呢?这一理论无法合理回答,西方当代美学由此陷入停滞。从认知美学的角度看,所谓“审美态度”,就是人在非利害状态下的态度。当人有功利性需求时,总要优先关注与自己功利性需求相关的信息,形成功利性的注意指向,自然地处于利害状态。

看到一件事物,首先关注这件事物的内在功利价值,不会独立地关注事物的外在形式,就不能形成为审美所必需的形式化知觉。当人没有急切需要满足的功利性需求时,就处于无功利需求状态。这时,不形成利害性的注意,在看到环境中的事物时,可以不把注意集中到事物的内在功利性上,能够相对独立地对事物外在形式加以形式化的认知。如果该事物的外形与主体既有“形式知觉模式”相吻合,就可以产生愉悦感即美感。

这种情形在生活和审美的经验中都可以遇到。那么,有没有科学的根据呢?认知科学的观察可以作为参考。对猴脑的研究发现,猴脑中存有专门对事物外形特征加以反应的神经元,可对食物的外观和(或)味道产生反应。在功能和作用方面,这些神经元可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同利害性需求相关联的,即当猴子饥饿时,这些神经元才对食物的外观和(或)味道起反应,称之为“行为反应”。

另一类是一般性的,不论猴子是不是处于饥饿状态,都能对所看到的食物起反应,称之为“自发反应”。这些神经元的活动与猴子的机体状态密切相关。如果允许实验猴充分吃饱,眶额回皮层停止对食物的形状和气味的放电,显示出神经反应下降,其表现与食物的被享受价值的消失相一致(动物不再注意食物)。与此相反,大多数脑的其他“奖励神经元”(请注意,下丘脑与杏仁核例外)对此情境则保持恒常反应,即对味觉刺激的“感觉性质”而不是对“感情性质”进行编码(Roll,19

9

9),说明情绪刺激(饱食享受)和感觉刺激在这里得到区分[1]。通俗地解释一下:猴子对眼前所呈现的所有事物都可以映入眼帘。猴子在这时所形成的知觉,一定有对应的脑内神经活动的表现,就是一般性神经元的自发反应,具有单纯的“感觉性质”,没有动机和意愿性的“感情性质”。猴子看到的食物都是内质与外形的统一,但猴子区别不开什么是内质,什么是外形。

我们是出于表述的需要,用现代人的话语来讲述事理,按照人的思维来区分事物的内质和外形。假如猴子看到的是香蕉,能被它知觉到的只能是人所说的香蕉的外形。猴子可以凭借经验知道具有香蕉外形的东西对自己果腹有用,香蕉的外形对猴子来说就是功用价值。猴子饥饿时,处于利害性状态,这时看到香蕉,就会因为功利性需要而形成动机,有了意愿、情感。

于是,猴脑中具有行为反应功能的神经元被激活,其活动具有着“感情性质”。猴脑内部脑细胞的这些活动表现在行为中,就是猴子处于利害性状态,开始关注香蕉,实即关注香蕉的功利性价值。猴子吃饱之后,功利性需求消失。虽然这时仍然可以看到香蕉,即看到香蕉的外形。

由于香蕉的外形在猴子眼中只具有功用价值的意义,所以,当猴子没有功利性需求时,即使看到香蕉的样态也不与需求和动机相联系,不产生情感性的反应。即,“感情性质”的行为神经元不活动,只是“感觉性质”的一般神经元仍在进行自发性反应。猴子的智能不具有完全的抽象认知能力,单纯的“感觉性质”的神经活动只是起到信息收集的作用,不同特定的情感相连接。现代人类则不同。

现代人类具有完善的抽象认知能力,既能够把事物的外形与内质相区分,又能够把握到事物外形与内质的同一性关系。人能够经由功利性需要而知道香蕉是有用的,对香蕉形成好感;香蕉是内质与外形的统一体,人对香蕉的好感全方位地表现在香蕉的内质和外形上。人在想吃香蕉的功利性状态下,主要关注的是香蕉的内质,形成利害性的情感体验,这一点同猴子的状况相同;人在不想吃香蕉时,仍能对香蕉的外形产生好感即愉悦感,这一点与猴子不同。没有功利性需求而经由形式知觉所形成的愉悦感,被人们用“美”字加以形容和表述,这样的感觉也被称作“美感”。

美感就是非利害状态下经由形式知觉活动而形成的愉悦感,只在非利害状态时才能形成。由此可知,审美态度是与人的利害需求状态紧密相关的,而人的利害需求状态主要被人的自然机体所决定。例如,人在极度饥渴时自然只能关注事物的功利性价值,正可谓饥肠辘辘的穷人对最美丽的景色也无动于衷。当然,人的状态不仅被自然生理机制所左右,还受到文化观念的影响。

如果对某一方面事物功利价值的意识很强烈、很敏感,就容易进入利害性状态。不论是出于自然原因还是出于社会文化原因,人的审美状态的形成,进而是审美态度、审美知觉的形成,都受到利害状态的制约。上述事实表明,事物的美与不美同“美本质”无关。因此,在美学中,在对审美现象的说明中,“美本质”不起作用,当然也就没有存在的必要了。

正因如此,美学史上所有对于“美本质”的探讨,对“美是什么”问题的解答,全都如同水中捞月。当然,所有这些研究就问题本身而言是错误的,但就研究活动本身而言仍有不可磨灭的积极意义,对这些问题进行深入研究的学者仍然可以获得尊重。它表现了人类的探索精神,保持了美学研究的连续性,它的错误轨迹起到了警示作用,它的困境最终导致了分析主义美学的出现,终于在美学研究中出现了重大转机。这一转机的合理的、科学的发展方向正是认知美学对“美本质”研究作出的辨析和阐释。

不过,学术是在不断发展的;同样的问题,同样的研究,在不同的学术发展阶段,其价值和意义有所不同。如果在今天还在试图寻找“美本质”或解答“美是什么”命题,那就远远落后于学术的步伐了。或者,虽然不再寻找“美本质”,不回答“美是什么”问题,但只是把这些问题加以搁置或“悬置”起来,那也是理论不彻底、不负责任的表现;回避“美是什么”问题而直接论述“美是怎样的”、“美在哪里”,那就是逻辑的不合理,是错上加错。

认知美学的学术态度

每个提出自己观点的人都认为自己是正确的。如果自己对自己都不认可,也就不值得提出什么观点了。但是,实际上是否正确,是否具有合理性,不能依靠论点提出者主观的认定,而要经受客观的检验。就人文学科的理论而言,所谓客观的检验有两个方面:一个是事实的检验,即理论能否合理地解释现象能否在实践中得到应用;另一个是逻辑的检验,即理论是否符合已被证明的逻辑。

我对自己提出的要求就是要达到事实和逻辑的统一,每得出一个论点,都要努力地以事实和逻辑加以检验;我也借用所有可能的机会与学者们讨论、争辩;还以实名方式在“科学派美学论坛”、“北大中文论坛”的“文艺学-美学”版块、“哲学在线-爱智论坛”的“美学与艺术”分论坛等国内的一些网络学术论坛公开发布观点,同网友展开过激烈的辩论。虽然,目前学术论坛中进行的讨论还不能说是很专业、很深入的,但来自社会方方面面的问题和角度真是五花八门,有时比专业学者提出的问题还要难以回答。让我们感到欣慰的是,我们对目前所提出的全部学术性质疑都可以从容应答;而所有非学术性的责难都恰恰表现出学术攻伐的无力,更反衬出我们学术观点的有力。通过这些论辩,认知美学经历了考验,培植了信心,期待着在科学化的方向上进一步发展。

不过,“旁观者清”,个人的思路和认识总是有局限的。任何理论的正常发展,都要在论辩中进行,都需要其他学者从各个方面提出问题,提出质疑。认知美学的每一个观点都不是凭借聪明想象出来的,而是根据事实和逻辑得出来的。正因为我们是尊重事实和逻辑的,如果事实和逻辑证明认知美学是错误的,我们很愿意承认并且接受。

我们希望学术民主,相信学术民主;更相信,以科学为基础的理论阐述一定是有生命力的

下载文档

版权声明:此文档由查字典文档网用户提供,如用于商业用途请与作者联系,查字典文档网保持最终解释权!

网友最新关注

成长回眸
信念的力量
说墙
《爱的传递》
答案是丰富多彩的
独享黑暗
有时,我也想流泪
《我眼中的色彩》
母女
红棉袄
墙的故事
沂市2009年中考满分作文附点评
下雨天,真好
当我面对书本的时候
坚强
房屋登记办法
厨房的管理流程与制度
中学控辍保学工作制度
公司员工守则
董事会办公室主任岗位工作职责
生产车间管理制度
工程施工管理制度
企业工伤处理办法
机关福利费使用问题的意见
学校财务管理制度
质量管理制度
车间主任职责
营业员管理制度
公章管理制度
学校小卖部管理制度
民用建筑构造要点
房屋结构决定家装防水差异
房地产开发报建流程及潜规则指南
试论房地产高层住宅抗震施工质量控制
基础构造常识问答
楼地面构造常识问答
建立学习型施工单位之读书策略建议
施工缝留置位置、形式和处理措施
房屋建筑的模板工程最忌讳什么
高层建筑施工管理杂谈
仿古建筑工程项目
设计与施工中若干常见病害的防治对策
地产开发详细流程 开发人员必看
山东省住宅工程质量通病专项治理
饰面装修常识问答
《称象》随堂练习:提高篇
《称象》重点字词梳理
《称象》考点练兵:阅读篇
《称象》重点问题探究
《称象》重点字词的意思
《称象》相关资料
《司马光》教学难点
《司马光》教学重点
《司马光》相关资料
《称象》考点练兵:积累篇
《称象》整体阅读感知
《司马光》重点问题探究
《称象》随堂练习:巩固篇
《司马光》教学目标
《司马光》整体阅读感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