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资源为主的文档平台

当前位置: 查字典文档网> 所有文档分类> 论文> 其他论文> 陈涌文艺思想简评

陈涌文艺思想简评

上传者:网友
|
翻新时间:2023-05-10

陈涌文艺思想简评

陈涌文艺思想简评 陈涌文艺思想简评 :艺术试论 美的追求与人的解放 我对美学方法、学科定位及审美价

陈涌文艺思想简评 更多精品源自3edu教案

为了维护马克思主义一元化的指导地位,陈涌同志还批评了有些人认为“马克思主义跟其他思想体系一样,只是一个学派”,应该跟其他思想体系实行“‘多元互补’、‘平分秋色’”的观点。他认为列宁关于马克思主义是人类思想发展之大成的看法,把马克思主义的优越性和它的历史地位讲得很恰当。马克思主义是把过去人类思想发展的成果都继承过来,是过去人类思想发展的必然结果。这样马克思主义就不是一个一般的学派,不是其他任何思想体系能够相比的。

它吸收了过去的科学成果,融化到自己的思想体系里面,从而成为人类思想发展的一个更高的阶段。毛泽东思想也是这样,它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和中国革命实际的结合,它显示了我们整个人民、整个民族一百多年的斗争的思想成果。②此外,陈涌同志还指出,毛泽东在《新民主主义论》里说过“真理只有一个”,真理本身也不是什么多元的,问题只在于,不同的事物有不同的真理。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是涵盖自然、社会和人的思维的普遍真理,在这个最高层次上也是唯一的真理。

但这不等于说,马克思主义可以包揽一切,可以代替一切。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是唯一正确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但只能包括而不能代替所有领域的特殊规律,我们要在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普遍规律指导下具体研究各个领域的特殊规律。③陈涌同志一贯主张实现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的中国化,为建设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不懈努力。他认为作为马克思列宁主义与中国革命文艺实践相结合的毛泽东文艺思想,是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它在辩证唯物主义的反映论和历史唯物主义的意识形态论的理论基础上,结合中国革命文艺运动的实际,发现了别人没有发现的问题,解决了别人没有解决或者没有彻底解决的问题。

特别是解决了文艺与生活的关系和文艺与人民的关系问题。④陈涌进一步认为,过去我们一直把毛泽东文艺思想看作是党的文艺方针政策、路线的体现,但很少有人论及毛泽东文艺思想在整个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宝库中应有的地位。毛泽东在文艺问题上也和在其他领域上一样,有无可质疑的独创性。例如关于艺术的普遍规律和特殊规律的问题,关于艺术方法(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的问题,关于艺术的民族形式的问题,都有自己的独到之处,但同时又都有马克思主义思想渊源。

毛泽东的创造性正是在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和中国革命实践过程中生发出来的。例如他在《新民主主义论》中关于文化和政治、经济的关系以及政治和经济的关系的基本观点,就是对马克思主义历史唯物主义的意识形态论的创造性的丰富和发展。虽然马克思恩格斯都认定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其中包括政治上层建筑和各种形式的意识形态上层建筑,也深知经济与政治不能不反映到意识形态上面来,但他们还没有像毛泽东那样,把政治在上层建筑上对文化是一种被反映和反映的关系作为一个普遍规律提出来。毛泽东这样做不是偶然的,这正是帝国主义和无产阶级革命时代的特点和中国特点的反映,是主客观条件具体的历史的统一,造就了毛泽东这样“我们民族和人民的伟大的历史人物”。

⑤因此,我们必须在毛泽东文艺思想的基础上进行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建设。关于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如何发展,如何建立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体系,如何把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现代化,如何实现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中国化的问题,陈涌同志认为,“根本解决的途经,还是要理论联系实际,还是要总结我们自己的实践经验,总结我们本国的实践经验。同时还要总结世界文学的经验,特别是总结世界社会主义文学的经验,这是主要的。

我认为不能把主要希望建立在学习西方文论上面”。他还认为,现代和当代中国革命文艺运动和文艺创作的经验是很丰富的,几乎没有哪一个文艺的基本问题没有被涉及到。把这些历史经验加以总结,就会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文艺思想。毛泽东关于研究战争问题的方法具有普遍的方法论意义,对于我们的文艺研究也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我们是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工作者,就必须研究中国条件下的文艺运动和文艺创作的规律,而不能停留在一般的文艺规律或一般的革命文艺规律上面。⑥陈涌同志非常重视钱学森同志关于文艺问题的谈话,认为钱学森所强调的文艺界要重视马克思主义和中国社会主义文艺实践相结合的问题,要研究美学特别要研究形象思维和直感、直觉、潜意识、潜思维问题,对文艺界有很大的启发。坚持辩证唯物主义的能动反映论,正确解决文艺主客体的辩证关系以及文艺与生活、文艺与人民的辩证关系问题辩证唯物论的能动反映论是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的基石之一。陈涌同志先后写了好几篇文章,批评了在文艺与生活问题上的各种错误观点,特别是批判了刘再复认为马克思主义的反映论是“直观反映论”和“机械唯物论”的观点,总结了正确处理文艺与生活关系问题的历史经验,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关于文艺主客体辩证关系以及文艺与生活、文艺与人民的辩证关系的理论。

陈涌的《论艺术与生活》⑦一文,除根据马克思主义反映论的观点,总结“五四”以来中国革命文艺运动的经验,全面论述了艺术与现实亦即文艺与生活的关系,批评了把艺术创作的客观方面和主观方面对立起来的错误倾向外,着重针对我们过去重视得不够、研究得不够的艺术创作主观方面的问题,论述了作家、艺术家的主观能动性在创作过程中的独特作用。作者指出:“文艺是对现实的反映,但文艺也和其他意识形态一样,是对现实的主观的反映。因此,文艺作品,从形式到内容,都不仅有客观的方面,而且还有主观的方面。我们所说的艺术真实,不仅包含生活的真实,而且还包含艺术家的主观的感觉、想象、幻想和热情的真实。

”作者还把马克思和恩格斯着作中的有关论述联系起来加以领会,阐明了对世界的艺术的掌握方式的特点,论述了想象、感情、情绪以至激情在文艺创作中的重要作用以及艺术思维不同于理论思维的特殊规律。又通过总结中国造型艺术正确处理形和神的辩证关系,把写实与写意结合起来的光辉传统,说明艺术创造的过程是一个艺术家的主观和客观对象的统一过程,对世界的艺术的掌握方式的实质也就是艺术家在创作过程中的对象化。并通过对西方印象派、现代派绘画和对毕加索、蒙克等画家创作经验的分析,说明艺术应该真实地反映现实,过去的一切真正的艺术家都是这样那样和现实相联系,并且在他们的作品里得到真实的反映,连非具象的艺术也不能例外。但艺术反映现实是能动的,因而是十分广阔的,可以有多种方法、手法和多种途径,决不能把直接反映现实的方法看作是唯一正确的方法。

可以说,《论艺术与生活》既是一篇完整的辩证唯物主义的艺术与现实关系论,更是一篇建立在反映现实生活基础上的辩证唯物主义的文艺主体论。它对于克服文艺脱离生活的主观唯心主义倾向,特别是对于反对文艺问题上的机械唯物主义,正确地坚持文艺上的思想斗争,是有积极意义的。针对刘再复的所谓“文学的主体论”和王若水的所谓“历史的本体论”,陈涌同志先后写了《文艺学方法论问题》⑧和《也论现实主义和反映论问题》⑨两篇文章,在批判他们所散布的违背辩证唯物论的能动反映论的主观唯心论的同时,进一步论证了文艺与生活亦即文艺主客体的辩证关系。在《文艺学方法论问题》中,陈涌指出,从马克思主义观点看,文艺同时具备着它与其他社会意识形态共同的本质、共同的规律和文艺自身的特殊的本质、特殊的规律,而这两方面是互相联系又互相区别的。

过去由于“左”的教条主义思想的影响,我们研究文艺问题往往主要注意到文艺和其他意识形态共同的方面,而较少注意到它和其他意识形态不同的方面。新时期以来这种教条主义的影响已得到克服。但和过去的情况相反,现在又出现了形形色色借口文艺的特殊性来排斥文艺的社会意识形态属性的观点。刘再复把文学与社会生活的关系看作是文学的“外部规律”,从而把社会生活排除在文学“自身”之外,排除文艺与社会生活的联系去探究审美特点,只能把文学引向绝路,导致“纯形式”、“纯艺术”的结论。

辩证唯物论的反映论是客观规律性和主观能动性的统一,任何文学艺术都同时包含着客观和主观两个方面,我们所说的艺术真实,不只是生活的真实,同时也包含着作家、艺术家的思想、理想、热情的真实。刘再复把马克思主义反映论在文艺上的应用,说成是“直观反映论”或“机械反映论”,企图证明这种反映论就是否认作家、艺术家的主观能动性,这完全是不顾事实也不讲起码常识的说法。《也论现实主义和反映论问题》批判了王若水用所谓“历史的本体论”来论述人的主体性的主观唯心论观点。王若水说,“宇宙的本体是物质,历史的本体是实践的人”。

陈涌认为,历史应该像马克思那样理解为一个自然历史过程,是有它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规律的,人的实践只能在既定的客观条件下进行。

人不能任意选择自己的生产方式、自己的社会经济结构,不能任意选择自己的社会。人的主体性就表现在它有可能掌握、运用历史的客观规律,依据客观规律推动历史前进,实现客体和主体的统一,这才是辩证唯物主义的主体性。王若水实际上是把历史的客体消融在历史的主体之中,而把历史的主体看作是历史的“本体”。离开客体、离开历史的客观规律或历史的必然性来谈人的实践、人的主体性,因而是主观唯心主义的,会受到历史的惩罚的。

陈涌在这篇文章中,还批判了王若水所赞同的刘再复认为解放以后中国文艺界的主要问题是所谓“主体性失落”的观点,他认为创作自由也好,作家、艺术家的主体性也好,都不是没有前提的,都不是无条件的。在我们今天中国的条件下,创作自由和主体性的前提条件,应该是肯定文艺事业是社会主义总的事业的一部分,肯定文艺应该为人民、为社会主义服务。因此,作家、艺术家只有深入到人民生活中去,真实地反映生活,按照美的规律反映生活,才能发扬创作主体的积极性,保证文艺的健康发展。刘再复、王若水所谓的“主体性”,是超越经济、政治,超越社会生活,超越作家、艺术家世界观的,实际上是可以超越一切,可以没有前提,不带任何条件的主体性。

创作需要生活,需要来自感性生活的感受、体验,并由此激发创作欲求。只有客观的历史要求化为作家、艺术家的主观要求,才有可能创作出真正的艺术作品。我们过去文艺界的主要问题,无论如何决不是什么“主体性的失落”,而是我们的作家、艺术家的生活经验不足,对自己所表现的对象理解体验不足。坚持历史唯物主义的意识形态论,正确解决文艺与经济、文艺与政治以及文艺的意识形态共性与自身特性的辩证关系问题在文艺与政治的关系问题上,历来有两种错误倾向:一种是夸大文艺的特点和规律以及文艺对政治的相对独立性,提倡文艺脱离政治,为艺术而艺术,要求文艺与政治平行或独立,不接受党对文艺的领导等“右”的倾向;一种是忽视文艺的特点和规律以及文艺对政治的相对独立性,只强调文艺对政治的从属地位和服务作用,甚至要求文艺直接服从于和服务于临时的具体的政治任务,图解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等“左”的倾向。

陈涌同志先后写过许多篇文章比较正确地论述了文艺与政治的辩证关系,批评和抵制了在这个问题上的两种错误倾向,特别是批评了文艺“非上层建筑论”、“非意识形态论”,并批判了刘再复认为马克思主义的意识形态论是“庸俗的阶级斗争论”的观点。而且更为难能可贵的是,陈涌同志早在1950年代就在《关于艺术和政治》一文中提出:“我们的文艺应该为人民、为社会主义服务”,与新时期我们党为文艺工作提出的方向和口号完全一致。1950年代以后,在对文艺与政治关系的理解上,文艺界出现了明显的“左”的偏差。这一时期陈涌相继写了《关于艺术和政治》⑩和《文艺与政治关系的几 陈涌文艺思想简评 陈涌文艺思想简评 :艺术试论 美的追求与人的解放 我对美学方法、学科定位及审美价

陈涌文艺思想简评 更多精品源自3edu教案 陈涌认为政治和艺术这对矛盾,一般地说,政治是矛盾的主要方面,艺术是矛盾的次要方面,政治是占主导地位的,但艺术是基础。在艺术创作中,政治和艺术,无论哪一方都不能离开另一方单独存在,只有从对立的统一中把握它的对立面,才是合理的。政治和文艺有着相互作用、互相依存、互为条件的关系,我们过去的革命文艺运动,如果就其错误和失误来说,主要就在于,在肯定和强调文艺的政治倾向性,文艺的意识形态的普遍性的时候,往往忽视、无视文艺的特殊性,不承认文艺首先是文艺,如果没有艺术的真和美,那的确是一切都谈不上的。关于“文艺为政治服务”的问题,陈涌同志进一步透彻地说,关键的问题在于如何理解毛泽东根据列宁的定义所说的“政治是经济的集中表现”,依据这个提法和定义,文艺为政治服务,也就是为经济发展的需要服务,而经济发展的需要就是历史发展的需要,也是广大人民的需要。

具体说来,就是“革命文艺是服从党在一定的历史时期内所规定的革命任务的”。无论毛泽东所说的“文艺从属于政治”、“文艺服从于政治”,或者“文艺为政治服务”,都只能而且应该按毛泽东这样的解释才是合理的、正确的。至此,关于文艺与政治的关系,再还能有别的什么解释吗?正确阐释世界观与创作的辩证关系,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文艺的创作方法和文艺与政治的关系、文艺与生活的关系紧相联结的是文艺的创作方法问题。陈涌先后写了《关于社会主义现实主义》瑏瑥、《文艺的真实性和倾向性》、《鲁迅与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问题》、《现实主义问题》、《关于世界观和创作》瑏瑦等专题论文,并在《文艺与生活》、《论艺术与生活》、《关于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的几个问题》以及研究鲁迅和评论其他作家作品的文章中,都论及了文艺的创作方法问题。

陈涌关于创作方法的理论,是以艺术真实问题为轴心的。他认为“真实永远是艺术的生命……艺术的真实是一切时代的艺术的根本的共同的要求。真实地反映现实的问题是应该成为文学艺术创作的第一个和基本的问题”。对于真实是艺术的生命这一命题,他从各方面给予了论证。

从文艺的生活源泉的角度上,他指出:“生活、实践是创作的唯一源泉:任何虚构和想象,都不能离开现实的基础。”从文艺的社会作用的角度上,他指出:“越是正确地反映现实的作品,便越能对现实发生积极的作用。”从文艺作品的思想倾向寓于生活真实的角度,他又指出:“艺术的政治价值和社会价值,都是不能离开艺术的真实而存在的。”作品的政治和思想倾向“应当通过艺术的真实表现和流露出来”。

正因为文艺的真实性问题如此重要,所以他对艺术的真实要求很高。他要求作家、艺术家在创作中超出一般模仿和反映个别的局限,从整体上把握生活的本质真实。他还强调“艺术不但要求生活的真实,而且还要求热情的真实”。他进而要求“真实地反映现实和社会主义观点、社会主义精神的一致”,即艺术真实性和思想倾向性的一致,并认为这是社会主义文艺的一条重要经验。

关于艺术真实性和思想倾向性的关系,陈涌一方面指出:“艺术的真实性要求,本身便包含着思想性要求。”另一方面又指出:“艺术的真实性包含着思想性,这还不是问题的全部。真实性并不等于艺术上的真实,并不等于思想的正确,正像思想性并不等于真实性,思想的正确并不等于艺术的真实一样。艺术的真实性和思想性的关系是一种极为复杂、细腻的对立的统一的关系。

”这是因为作家、艺术家的世界观和他的创作是可能发生矛盾的,而这种矛盾的产生又与文学艺术通过具体感性的材料反映现实生活的面貌这个特征有关。如果作家、艺术家还带着狭隘的思想偏见或者还缺乏特殊的认识能力的时候,现实生活的真实便不可能不和他的偏见和贫乏的能力发生冲突。在文艺的真实性和思想性的关系问题上,陈涌批评了两种倾向:一种是强调反映先进的思想,而把艺术的真实看作可有可无;一种是认为艺术的真实便是一切,思想性已经包含在艺术性里面了,只要是真实的作品便是思想上最好的作品。这两种极端相反的看法,都是把艺术的真实性和思想性对立起来或等同起来的结果。

关于真实性、思想性和典型性、艺术性的关系,陈涌同志指出:“典型性本来是艺术的真实性所要求的,所谓艺术的真实,中心问题就是要真实地反映出现实生活中的典型的事物,在小说和戏剧,主要就是创造典型的人物。也就因为这样,典型性和思想性的关系,在这里,也如同真实性和思想性的关系一样,是一种复杂、细腻的对立的统一的关系。”陈涌同志进一步指出,对于我们今天拥护社会主义的作家说来,单单提出艺术的真实性要求还是不够的,还应该要求在他的作品里自觉地体现出社会主义的思想,达到社会主义现实主义艺术的真实性和社会主义思想的一致。这种全面深刻而又精细严密的理论思维,在我国文艺理论领域还不多见。

陈涌在他的理论批评文章中除多次反复地论述了现实主义问题,形成了自成体系的完整理论外,新时期以来在《鲁迅与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问题》和《关于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的几个问题》中的“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等篇章中,着重论述了浪漫主义以及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的结合问题。他从能动的审美反映的高度,联系我们民族的艺术经验,论述了毛泽东同志提出革命现实主义与革命浪漫主义相结合的理论意义,“主要着眼于强化浪漫主义,肯定浪漫主义不是从属于现实主义的一种因素;而是和现实主义互相平行,经常结合、溶合在一起的一种精神、原则和方法”。“在艺术必须真实地反映现实的基础上,浪漫主义问题被突出,同时也就是突出了作家、艺术家的主观能动作用,更加显示出艺术创造的广阔的天地”,我们反对虚假的浪漫主义,反对文学艺术上的“假大空”,反对那种脱离生活的伪造的“高大完美”,但是提倡植根在生活里又能高升到现实之上的浪漫主义。在现实生活中还没有实现,暂时还只是存在于人们头脑中的理想、要求和愿望,只要它符合历史前进的要求,那么它也是实在的。

表现人物的理想和理想的事物,是否具有真实性,关键还在于作家、艺术家自己是否有崇高的理想,是否能够把握历史前进的趋向。

针对新时期文艺的状况,他强调指出:“我们现在的文艺正需要革命浪漫主义,需要看到革命浪漫主义是一种强大的精神力量,需要用这种精神力量来鼓舞我们前进,增加我们的勇气。”应当说,这些论断都是相当精辟而又合乎时宜的。雄厚坚实的理论基础与渊博丰富的文艺素养,实事求是的优良学风与忠诚执着的求索精神陈涌的文艺理论研究,具有鲜明而突出的个人风格和特点,这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雄厚坚实的理论基础。早在延安时代,陈涌同志就潜心钻研马克思主义经典着作特别是文艺理论论着,他精通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特别是文艺理论,始终把历史唯物主义的意识形态论和辩证唯物主义的能动反映论,作为考察全部社会意识形态问题包括文艺问题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基础。不管形势怎么变化,情况多么复杂,他都能保持坚定的信念和清醒的头脑,保持理论的彻底性和稳定性,始终坚持以意识形态的普遍规律和文学艺术的特殊规律相结合的稳固视点去观察和处理一切文艺问题,在把文艺等同于一般社会意识形态和上层建筑的“左”的文艺思潮泛滥的时候,他仍能注意到文艺与其他社会意识形态不同的方面;在出现形形色色借口文艺的特殊属性来排斥文艺的社会意识形态属性的观点的时候,他又能注意到文艺和其他社会意识形态共同的方面。特别值得称道的是,他一贯致力于深入而持续地探讨文学艺术的特殊规律,亦即“艺术地掌握世界”的特殊方式,从而使他的文艺思想不仅没有庸俗社会学的流弊,而且不断表现出新的理论活力。

(二)渊博丰富的文化素养。陈涌同志认为:“批评家也应该是艺术家……应该懂得艺术,像一个艺术家和诗人一样理解生活和艺术。”他还说:“要做一个好的文艺评论家,必须下决心研究中国和外国的几个、十几个以至几十个典型的作家和艺术家,还要研究几个典型的文学艺术的时代,从中取得经验,由此出发去进行理论上的概括。”瑏瑧他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

他对鲁迅、曹禺、丁玲、周立波、刘白羽和巴尔扎克、托尔斯泰、果戈理等中外作家,对延安文艺座谈会前后的文艺运动,对我国传统的绘画艺术, 陈涌文艺思想简评 陈涌文艺思想简评 :艺术试论 美的追求与人的解放 我对美学方法、学科定位及审美价

陈涌文艺思想简评 更多精品源自3edu教案 陈涌同志就是这样一位坚定、清醒、大有作为的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批评家。我们要充分认识陈涌文艺思想在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建设中的成就和贡献,充分认识陈涌文艺思想在中国现当代文艺史上的地位和意义,通过学习陈涌文艺思想,促进和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艺事业的发展和繁荣

下载文档

版权声明:此文档由查字典文档网用户提供,如用于商业用途请与作者联系,查字典文档网保持最终解释权!

网友最新关注

怀念曾祖母
一张旧照片
大樟树
自作聪明
我最喜爱的动画片
开学第一天
郊游
阳台上的妈妈
寒假里的一件事
我的拿手好戏
我要努力
伟大的父爱
心烦的老爸
十五的月亮
读书的收获
基金投资建议书
关于教育好孩子的建议书
有关环境保护建议书
给校长的建议书
关于改善校园环境的建议书
给小区物业的建议书
关于改善城市环境的建议书
借条怎么写
书店建议书
节约用水建议书
借条格式与借条范本
致篮球协会建议书
关于改善校园环境的建议书
关于机动车尾气污染建议书
借条的写法
关于当前中国司法制度存在的问题和改革建议(1)论文
杂技艺术的创新
浅谈正当性法律解释(1)论文
关于杂技的市场化发展与艺术传承
非洲的社会主义为什么不成功
旅行社如何在电子商务环境下开展关系营销(1)
印象画派的艺术理念研究
全球化背景下毛泽东思想的科学价值与现实意义
民族文化差异与日用陶瓷的文化营销(1)
社会主义与创新
关于人本主义与中国古代司法制度简论(1)论文
浅析沉默权与沉默权制度的构建(1)论文
浅议我国司法制度如何实现“效率优先”(1)论文
略谈竹顶壶的艺术创作
消费者对定制化营销的反应及对企业管理实践的启示(1)
《给予是快乐的》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卡罗纳》快乐练习:课堂达标(二)
《卡罗纳》快乐练习:同步训练
《卡罗纳》教学设计2
《跨越海峡的生命桥》快乐练习:同步达纲练习
《卡罗纳》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给予是快乐的》第二课时教学设计4
《跨越海峡的生命桥》教学设计14
《卡罗纳》快乐练习:达标训练
《卡罗纳》快乐练习:同步达纲练习
《给予是快乐的》第二课时教学设计5
《跨越海峡的生命桥》快乐练习:课堂达标(二)
《卡罗纳》教学设计3
《卡罗纳》教学设计1
《卡罗纳》教学设计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