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资源为主的文档平台

当前位置: 查字典文档网> 所有文档分类> 论文> 其他论文> 试论动词隐喻映射

试论动词隐喻映射

上传者:网友
|
翻新时间:2023-01-12

试论动词隐喻映射

提 要:从认知角度看,动词隐喻义是人的认识从事物、事件的物理特性、功能特性上升到其事理特性、类比特性的必然结果。动词隐喻产生的各义项之间存在内在联系,这种联系来自于同一个深层的意向图式、图式变体及图式从基本认知域到其他认知域的隐喻映射。文章有关动词隐喻意义的这些分析将为我们探索语言和思维之间的关系,阐释语言多义关系提供新的认知视角。

关键词:隐喻映射;意象图式;抽象认知域

Studies on the Metaphor Mapping of Verb

Peng Yu-hai

(Centre for Russian Language and Literature Studies of HEilongjiang University, Harbin 150080, China)

In the cognitive viewpoint, metaphorical meaning of verbs is a certain result of cognition raising from physical and functional properties to the abstract and analogous ones of things and events. Among the metaphorical meanings of verbs there are inherent relationships, which come from the same deep scheme, its variant and metaphorical mapping of basic cognitive domain to others. The paper’s interrelated analyses of verb metaphor meanings provide new cognitive perspective upon searching the relations between language and thought and explaining lexical polysemy.

Key words:metaphor mapping; image scheme; abstract cognitive domain

1 动词隐喻中的意象图式和认知域 认知意象图式是心智的想象性结构和经验基础,它对事件、概念、知识等进行记载、界定,往往是完形的,形成一个整体感知的结构,因为在理解、建构认知概念时,我们利用的不是单一语义特征及其集合,而是整个形象即认知意象,意象图式就成为我们接触现实、环境最直接的认知方法,也是处理、储存信息和交换思想最为实用的认知层次。因此意象图式可以看成是体验性的原型结构(prototype structure),立足事件的典型特点,原型结构既可以用来表现具体的动作事件,也可以反映抽象动作事件。另外,应该看到的是,意象图式作为认知扩展的基本经验结构形式存储于人的大脑中,成为认知推展、认知映射的先位概念,在人的经验组织过程中独立于任何概念。

所谓认知域(cognitive domain)即语义结构的概念领域、心智中的事件域,可以指动觉概念、身体经验、知识系统、事件属性等基本认识内容。认知域也可以看成是一种图式化,通过图式化可以把一个意象图式转用于不同的事物、事件,并体验、感知新的事物、事件或定位上存在某种困难的事件,赋予认知结构、知识结构以一定的条理性、连贯性。而通过对事件对象的要素、属性及其相互关系的认识,认知域中的各种信息构成知识网络,根据喻体特点的不同,会做出适当的转移,这即是意象图式从一个认知域映射、转移到另一认知域,进而形成不同的隐喻意义——以意象图式的经验为基础,认知域的转移、变换赋予了动词新的隐喻意义。这样,隐喻过程一般包含源认知域(source domain)和目标认知域(target domain),前者构成动词隐喻的基础。而且从指称关系上看,意象图式的所指是实现认知域转移的能指,它们处于不同的符号阶层。认知域的映射、转移包含动词意义范畴的跨越(金娜娜 陈自力2004:

2

8),同时也是认知范畴的跨越,与此同时人们对源域的理解会自动地投射到不同动作目标域的概念上去。可以认为,认知域转移实际是利用意象图式对新的事件进行概念化操作的过程,是在一定认知条件下,意象图式所在的源域对目标域的能动作用。因此,动词隐喻映射对应的意象图式转移代表的是语义认知和人的自身认识的深化、扩展。

本文将以俄语动词уйти为讨论的对象物。该动词的本义即认知原型情景(抽象图式)、源认知域是“人离开、走开、到……地方去、做……(事情)去”:уйти из дому, уйти на работу, уйти на рыбную ловлю, уйти на фронт, уйти за малиной。它含有“行进(运动)”、“空间位移、方位变化”、“独立地”、“不用交通工具”、“在硬质界面上(运动介质)”、“源点”、“终点”,甚至“动作目的”等语义成分。由于没有了具体的动作阶段、过程(这一过程预设在另一动词идти中——作者注),该认知域中被凸显出来的侧面(profile)实际只是空间运动终点所在的竖侧面。动词隐喻机制中,本源意义是其中的原发部分,它构成隐喻想象及其结构的中心点和基础性内容,因而动词原型义的特性和结构语义实际上至关重要。俄语动词уйти与运动动词выйти, войти有所不同的是,выйти表示由封闭空间到开阔空间,войти表示的是由开阔空间进入到封闭的空间,而它则不受运动起点、终点空间形状特征的制约,因而受到的限制相对要小,具有更大的隐喻映射潜力。

2 具体域到抽象域的隐喻映射 而值得注意的是,在该类意象图式的认知域转移中,实际还有一个观念化的环节,即包含了人的知识、认识中的“观念化”(концептуализация)过程,人们首先需要将想要表达的较为抽象的事件进行归类,然后把这些认知观念同目标域联系、对应起来,正如“人的情感可以观念化为身体感受、心理状态可以类比于生理状态”——“情感、心理活动有了身体上的类比物(телесные аналоги)”(Апресян 1993: 28,1995: 4

60)。 以下由具体到抽象意象域转移的各种情况“本质上是语言运用者根据抽象行为与实体行为之间的某种相似性来派生动词词义”(彭玉海2009:

4

1),它们包含有一个共性原则、规律,即可见与非可见层次之间的比照过程构成意象的投射、认知域的转化过程,而进一步讲,这一共性实际是认知图式化的特征,图式化引领人的意识进行意象图式的转换,也使我们通过图式间的相似性理解和获得意义,并赋予人的经验以概念实体性、经验-思维的一致性。

下面是动词该类隐喻映射转义义项的实际分析。

2.1 “花掉、花光、花在……上、用在……上”

动词的这一隐喻义项较为典型地反映了图式由物理域到抽象认知域转移的特征。动词这一隐喻过程中,空间的喻体动作将某一部分特性映射到“花消”这一本体动作上,而“本体在接受映射时,必然要对喻体的属性做出选择和限制”(王寅2005:

3),该动词隐喻映射提取的是源域的“线性(空间运动)动作结果”、“事物运动程序、轨迹”、“动作潜在目标性”等动作属性,被抹杀的源域语义成分是“运动源点”、“空间位移”。值得注意的是,该隐喻意义包含了事物、现象(句中的主体)“不再存在(перестало существовать)”的成分,而这一语义成分多少赋予动词义项物理作用、物理表现的性质。但事物、现象的这一状态变化反映在人的头脑中却是抽象的图式方式、结构,或者说这一动词在概括该状态特性时,是把具体的空间转移投射为抽象的意识结构,由具体的运动域变为抽象的“去动域”(зона дедвижения),实际上此时事件要素的罗列和分布方式是不一样的,一个是实体点的依序铺排,另一个则是意象点的移动、消失,并且它们在人的意识中是作为一个整体瞬时消失或趋向事件终位,前者(具体域动作方式)是表象的、显性的,后者是深层的、无形、隐性的。例如:Все деньги ушли на уплату долгов; На перевязку ушли оба пакета-леонтьевский и свой; На костюм уйдёт три метра; На изготовление лодок ушло четверо суток; На любовь ушли мои лучшие года; Все дрова ушли. 而该次类具体→抽象认知域转移中,目标域的特点是,动作、行为的对象事物(句子中的主体)要转移、附着于其他事物上、耗费于其用途-事件上,被消磨掉,而且主体事物在认知结构中是动作的受事或消磨的对象,因而事件整体的认知框架含有一定的被动意义。

2.2 “消逝、失去、不存在”

该动词义项通过具体的空间移动隐喻事物、状况、现象的消失,该动词隐喻映射提取的是源域的“(一去不复的)单向运动方向”框架属性,抹杀的源域语义成分是“动作方位变化”、“动作源点”、“动作目标性”。例如:Ночь уйдет и даст место светлому дню; Вместе с Оксей ушло и его счастье; Он ушёл от нас в расцвете сил; Такая монета ушла из обращения; Суеверие ушло из жизни. 该次类具体→抽象认知域转移中,目标域的特点是,主体事物、现象作为线性物体彻底消失,而不是转移。

2.3 “回避、逃避、摆脱”

该意义中,通过具体的空间运动意象图式表示人躲避某一行为或者心理影响、从某种心理状态、影响中走出来,该动词隐喻映射提取的是源域的“动作的向背即脱离源点的运动目的”框架属性,增加并突出了语义成分“主体行为的主观意志性”,而抹杀的源域语义成分是“方位变化”、“运动动作过程性”、“动作的组或结构方式”。例如:Противник ушёл от прямого ответа; Они сильно хотят уйти от воздействия среды; Ей удалось уйти от стыда; Девушка уже ушла от неприятного чувства. 该次类具体→抽象认知域转移中,目标域的特点是,突出或居主导地位的不是动作的目标终位,而是本该要做的事情或人原本所处的身心状态。

2.4 “脱离、退出、放弃、(被)开除<俗>”

该意义中,通过具体的空间运动意象图式喻指人从工作岗位、职务上离开,即脱离了原来的社会身份面貌,它代表的是人所处状态的变化,该动词隐喻映射提取的是源域的“运动终位、结果”、“方位变化”框架属性,抹杀的源域语义成分也是“运动动作过程性”。例如:уйти со службы; уйти на пенсию; уйти от политики; уйти от дел; Не сам ушёл, а его ушли. 这一隐喻意义特征在俄语其他运动动词中也不难发现,例如:выйти в солдаты, пойти в лётчики, идти в ученики, выйти/идти замуж等(Апресян 1995: 4

90)。该次类具体→抽象认知域转移中,目标域的特点是,突出或居主要地位的不是空间运动目的地,而是人原本有的一种社会身份、社会属性。

2.5 “专心致志地做……、埋头干……、沉浸于” 2.6 “超过、赶过”

该意义中,通过具体的空间运动意象图式喻指人或事物与一般状态的距离、对常规状态的超越。它隐喻映射提取的是源域的“运动源点和终点间的空间距离(差距)”框架属性,抹杀的源域语义成分主要是“运动动作过程性”、“主体方位变化”。例如:Ученик ушёл от своих сверстников; Этот конь от всех ушёл; Жизнь за это время так далеко ушла вперед, что трудно всё осмыслить. 该次类具体→抽象认知域转移中,目标域的特点是,突出或居主要地位的不是空间模式的起始点,而是人对事件中对象事物所做的理性评价、判断,并由此得出的一种结论。

2.7 “偏离、脱离”

该意义中,通过具体的空间运动意象图式喻指事物与它本该围绕的核心点产生了偏离、话题、主题事物与现实之间存在一定偏差。动词隐喻映射提取的是源域的“空间运动对源点的游离”框架属性,抹杀的源域语义成分是“动作的目的、意向性”或“动作的设定”、“空间方位变化”。例如:Их разговор ушёл в сторону; Роман ушёл далеко от истины. 该次类具体→抽象认知域转移中,目标域的特点是,突出或居主要地位的是事件、活动(结果)与其主旨不在一个点上。

3 结束语

隐喻映射是动词不同义项之间的重要联系手段、联系环节,有着自己特定的语言学地位和语言学价值。研究表明,动词隐喻意义中图式的变化、意象域的转移是以本体和喻体动作、动作域之间的联系为基础的,而它们之间的联系又进一步构成制约动词多义义项语义联系的重要原则。文中分析也表明,动词隐喻意义是人的经验方式和认知特点在词义结构中的一般反映。意象图式从一个认知域映现到另一认知域的相应结构引申出不同的隐喻意义,而这种类型化的意义实际代表的是一种隐喻模式,它不仅可以表达具体的动作语义关系,也可以揭示抽象的事件结构,因而它又是实现语言概念化、语言理解和意义范畴化的有效方法。由此我们也可以得出一个结论,那就是在认知语义的理解中,一个词的意义是在认知模式的基础上以不同的相关认知域为背景建构起来的认知结构。

最后,词义变化中的认知经验、基本图式及其特性是当前认知语义学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包括动词在内的词汇隐喻意义问题应该得到更多新的揭示。

参考文献

金娜娜陈自力. 语法隐喻的认知效果[J]. 外语教学与研究, 2004

(1).

倪保元. 修辞[M]. 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 1983.

彭玉海. 动词语义结构的隐喻机制[J]. 四川外语学院学报, 2003

(2).

彭玉海. 论动词转义的题元结构变异机制——动词语义的认知转喻研究[J]. 外语学刊, 2009

(5).

王 寅. 认知语言学中值得思考的八个问题[J]. 外语研究, 2005

(4).

GoldstEin, I. P.,Roberts, R. B.A Knowledge-based Scheduling Program[A]. In D. Metzing (ed.).Frame Conceptions and Text Understanding[C]. Berlin: Walter de Gruyter, 1980.

Johnson, M. The Body in the Mind: The Bodily Basis of Meaning, Imagination and Reason[M]. Chicago: The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 1987.

Lakoff, G. Women, Fire and Dangerous Things: What Categories Reveal about the Mind[M]. Chicago: The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 1987.

Lakoff, G., Johnson, M. Metaphor We Live By[M]. London: The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 1980.

Langacker, R. W. Foundations of Cognitive Grammar. Vol. I: Theoretical Prerequisites[M]. Stanford: Stanford University Press, 1987.

Апресян Ю. Д. Метафора в семантическом представлении эмоций[J]. Вопросы языкознания, 1993

(3).

Апресян Ю. Д. Интегральное описание языка и системная лексикография[M]. Москва: Школа “языки русской культуры”, 1995.

Рахилина Е. В. Когнитивная семантика: история, персональность, идеи, результаты[A]. Семиотика и информатика[C]. Москва: Наука. 1998.

下载文档

版权声明:此文档由查字典文档网用户提供,如用于商业用途请与作者联系,查字典文档网保持最终解释权!

网友最新关注

我去姥姥家
如果我会飞
值日
逛商场
我的家乡
永大王
我是包饺子的小能手
压岁钱怎么花
买菜
倒霉的新年
我是一个小陀螺
秋天
我的神矛表演多精彩
学擀饺子皮
乐乐的翅膀
**镇2005年度生态创建工作方案
收费站劳动竞赛活动实施方案
×市爱卫会关于开展春季城市统一灭鼠的实施方案
**供电支公司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实施方案
车间分配实施方案
xx局文明机关活动实施方案
县卫生局开展“医疗质量规范年”活动实施方案
×消防支队“共塑新形象”主题教育活动的实施方案
人民法院中层领导职位竞争上岗实施方案
市交通系统春运工作实施方案
执法局图册制作方案
油矿机关建设学习型机关实施方案
全市卫生监督整顿规范实施方案
城管局文艺汇演方案
XXX税务局推行税收执法责任制实施方案
新准则下公允价值对纳税调整的影响(1)
管理会计的新阶段——战略管理会计(1)
工程项目成本核算问题研究(1)
新准则下制造费用计划分配率余额的处理(1)
浅谈事业单位会计的十大改革(1)
关于如何提高会计信息质量的若干问题的探讨(1)
会计信息化时代的会计内部控制探讨(1)
论信用评级对企业会计信息的辩证认识与透视(1)
我国《资产减值》准则有关问题探讨(1)
关于审计干部培训工作的思考(1)
关注新会计准则(1)
网络环境下会计电算化系统内部控制探讨(1)
事项法:会计信息系统革新(1)
减少审计风险的出路何在(1)
评审会计委派制(1)
《手捧空花盆的孩子》第二课时教学设计之一
《植物妈妈有办法》教学设计之八
《手捧空花盆的孩子》教学设计之一
《蓝色的树叶》教学设计三
《我是什么》教学设计之五
《我是什么》教学设计之三
《我是什么》教学设计之一
《手捧空花盆的孩子》第一课时教学设计之二
《植物妈妈有办法》第二课时教学设计之一
《我是什么》教学设计之二
《我是什么》教学设计之四
《手捧空花盆的孩子》第一课时教学设计之一
《蓝色的树叶》教学设计二
《手捧空花盆的孩子》教学设计之二
《手捧空花盆的孩子》教学设计之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