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新时间:2023-08-09
中国建筑的历史分析
中国建筑自其源始至于今,未尝一时停止其活动,其蜕变为赓续的,故欲强为划分时期,本为一种不合理且不易为之事。然因历朝之更替,文化活动潮平之起落,以及现存资料之多寡,姑分为下列各时期。
一、上古或原始时期(公元前200年以前),自上古以至秦。此期间文献与实物双方资料皆缺乏。殷周战国以来城廓宫室遗址虽已有多处确经认定,但尚有待于考古家之发掘。殷以前则尚无实物可考证。
二、两汉时期(公元前204年至公元220年),此四百余年间为中国建筑成年时期,建筑事业极为活跃,史籍中关于建筑之记载颇为丰富,建筑之结构形状则有遗物可考其大略。但现存真正之建筑遗物,则仅墓室、墓墓阙数处,他为间接之材料,如冥器汉刻之类。
三、魏晋南北朝时期(公元220年至公元290年),虽在五胡扰攘之破碎河山下,宫殿与佛寺之建筑活动极为澎湃。而佛教之兴盛则为建筑活动之一大动力。实物之在工艺表现上吸收有“希腊佛教式”之种种圆和生动雕刻,饰纹、花草、鸟兽、人物之表现,乃脱汉时格调,创新作风。遗存至今者有石窟、佛塔、陵墓等。
四、隋唐时期(公元590年至906年),隋再一统中国,定都长安,大兴土木,为唐代之序幕。唐为中国工艺之全盛及成熟时期。因政治安定,佛道两教兴盛。宫殿寺观之建筑均为活跃。天宝乱后,及会昌后周两次灭法,建筑精华毁灭殆尽,现存实物除石窟寺及陵墓外,砖石佛塔最多。隋代一石桥,唐末一木构佛殿,则为此期间最可贵之遗物。唐之建筑风格,既以倔强粗壮取胜,其手法又以柔和精美见长,诚蔚然大观。
五、五代宋辽金时期(公元906年至1280年),五代赵宋以后,中国之艺术,开始华丽细致,至宋中叶以后乃趋纤靡文弱之势,宋辽金均注重于宫殿之营建,其宫殿虽已毁尽,其佛寺殿宇之现存者,尚遍布华北各省,至于塔幢,为数尤伙,作风手法,特征显著,规则谨慎,循旧制之途径,增减嬗变不已,此期除遗留实物众多外,更有《营造法式》一书,为研究中国历代建筑变迁之重要资料。
然因传统、背景民族气质等等原素之不同,亦将自成一家,但其型成,则尚有所待。
下载文档
网友最新关注
- 世博会
- 红领巾
- 愚人节过生日
- 愚人节
- 愚人节大整蛊
- 愚人节
- 小红帽再遇大灰狼
- 愚人节的味道
- 愚人节
- 愚人节计划
- 愚人节
- 愚人节
- 难忘那一次
- 清明节
- 清明节扫墓
- 贫困农户认为承包土地就是自家的
- 农村劳动力转移对策研究
- 土地资源与权力网络 ——民国时期的华北村庄
-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须处理好的几个关系
- 推进新农村建设关键在于推进农村经济发展
- 封建社会的农村生产关系
- 村(居)委员会选民资格认定之剖析与探讨
- “三农”问题的根在哪?
- 中国农地产权制度改革实践中的几个理论问题
- 农村留守儿童:生活与心理的双重冲突
- 加强农村党的工作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 农地的财产权利
- 对农民负担问题的理论思考
- 中国三农学界的研究方向
- 生态转移支付制度研究
- 如何培养出勇敢坚强的孩子
- 父母是孩子良好自尊的重要培育者
- 《我不是最弱小的》第二课时教学实录
- 《我不是最弱小的》教学日记
- 《我不是最弱小的》教后录
- 让学生在咀嚼文字中学会朗读──《我不是最弱小的》教学反思
- 《我不是最弱小的》教学后记
- 让爱自然的流淌──《我不是最弱小的》教学案例
- 《我不是最弱小的》教学杂谈
- 一堂基于对话的读书习字课──特级教师薄俊生《我不是最弱小的》教学赏析
- 保护弱者 让我们勇敢──《我不是最弱小的》课本解读与教学设计
- 《我不是最弱小的》教学实录
- 《我不是最弱小的》教学例谈
- 《我不是最弱小的》教学反思
- 《我不是最弱小的》课堂实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