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资源为主的文档平台

当前位置: 查字典文档网> 所有文档分类> 论文> 其他论文> 浅析《动物农场》中“猪”的陌生化和原型理论的运用

浅析《动物农场》中“猪”的陌生化和原型理论的运用

上传者:网友
|
翻新时间:2023-02-01

浅析《动物农场》中“猪”的陌生化和原型理论的运用

浅析《动物农场》中“猪”的陌生化和原型理论的运用

《动物农场》是英国作家乔治·奥威尔的杰作之一,自问世以来,就引起了极大的关注。这部作品以隐喻的形式,童话的手法描写一场“真实的”革命的发生、背叛和残酷:一个农场的动物不堪主人的压迫,在猪的带领下群起反抗,赶走了农场主,建立起一个完全自治的庄园;然而,作为动物领袖的猪们最终却谋取私利篡夺果实,成为比人类有过之无不及的独裁者。细心的读者可以看出,这部小说不是人们所熟悉的那种蕴含教训的传统寓言,而是对现代政治的一种寓言式解构。因此《动物农场》被公认为20世纪最杰出的政治寓言,更被译成多种语言在全世界流传。对于这本书的成功,陌生化理论的运用应该是功不可没,而原型理论的加入更使这部小说达到现代政治寓言的顶峰。笔者将在以下两个部分对作品中“陌生化”手法的运用、原型理论的手法进行分析。

一、“陌生化”理论及其在《动物农场》中的应用

“陌生化”又称“反常化”,它是俄国形式主义的主要概念。俄国文论家维克托·什克洛夫斯基针对现实生活中人们的“无意识的自动化”表现,在《作为技巧的艺术》一文中首次提出“陌生化”理论。他认为,日常生活是不断反复的,许多东西人们慢慢的习以为常,从而对其丧失新鲜感,导致人们对事物感觉的迟钝、麻木及对事物的无意识的自动接受。而艺术的魅力就在于用新奇陌生的魅力唤醒人们即将沉睡的注意力,去除习惯化、自动化,让人们从另外一个视角去观察、去思考、去感受身边的平常事。据此,他在《作为技巧的艺术》中对“陌生化”的概念做了详细地阐释,“陌生化”正是一种重新唤起人对周围世界的兴趣,不断更新人对世界的感受的方法,它要求人们摆脱感受上的惯常化,突破人的实用目的,超越个人的种种利害关系和偏见的限制,带着惊奇的眼光和诗意的感觉去看待事物。由此,原来习以为常而毫无新鲜感的东西就会焕然一新,变得异乎寻常,鲜明可感,从而引起人们的新颖之感和专注,使人们返璞归真,感觉焕然一新。

从上述中,我们可以看出“陌生化”就是使读者摆脱“自动化”的生活模式,通过陌生效应获得了对艺术和人生的新的感受。作家之所以在作品中会采用“陌生化”的手法,其用意在于使那些陈腔滥调、呆板僵硬的东西变的有新鲜感,以新颖的方法来抓住读者的好奇心理,吸引读者从不同角度去挖掘作品中的深刻含义。笔者认为,奥威尔的《动物农场》取得如此大的成功不可磨灭地归功于“陌生化”手法的运用。笔者便就故事情节中的“猪”这一方面进行分析。

对于读者的经验,农场里的动物往往是温顺的、和善的,但是这个故事却与大多数读者的经验大相径庭:琼斯先生的农场是一个普通的农场,可是农场里的动物们却不一般。一头名叫“老少校”的公猪临终前鼓舞农场里所有动物起义,赶走农场主琼斯先生,获得自由。后来,小猪“雪球”怀着美好意愿,带领大家共同建设家园;可是,另一头猪“拿破仑”却以阴谋赶走了“雪球”,成为农场的统治者。它学会人类一切,甚至为了满足自己还接二连三地更改定下的戒律,和人类进行贸易。故事的结尾就是以猪和人的关系修好收场。在一般寓言故事里,猪总是给人笨和懒惰的形象。但是在小说里,猪却颠覆了以往童话、寓言里温顺和愚蠢的形象,变得老谋深算,凶猛沉稳,甚至成了继人类之后的独裁者。小说中是这样描写,“猪是最聪明的动物,教育和组织其他动物”,它们对于阅读和写字已经十分地熟练,但羊、鸡、鸭等其他动物连A、B、C,几个字母都学不会;在干农活时,“猪并没有实际工作,只是指导和监督其他动物工作。猪的知识较高,自然就负担起领导的重任。”起义的领导者之一的“拿破仑”公猪,更是精心于谋权,设局赶走另一个领导者“雪球”并成为农场的独裁者。统治期间他通过不断删改先前的法规,为自己捞取特权,让其他动物任劳任怨为他服务,把所得的劳动成果全归功于“拿破仑”的英明领导,还让他们至死都保持身为动物农场一员的荣誉感和使命感。

这样的故事能激起读者对无知的动物更深刻的同情和对极权社会的痛恨。在于小说的整体使读者从传统的思维中摆脱出来,给读者一种耳目一新的感觉。不时自问:猪还有这个能耐?“陌生化”的效果在故事情节的安排上起到了很好的作用,颠覆传统中的人可耻动物可怜的感觉,而且这个效果能使故事的中心及主题更加突出,故事所要表达的观点也更加引起读者反思。“陌生化”的运用也体现和符合小说中“人物”的语言风格。动物之间的交流一般都是直接的和简单的,通过“陌生化”手段,这种简洁的语言魅力就品味出来了,作品通过这种语言所延伸的意义也就可以为读者更好的读出来。因此,在陌生化手法的运用下,小说不论是情节还是人物,对中心主题的突出和作品蕴涵的意义的表达是让读者深刻品味到。

二、原型理论及“猪”形象的原型分析

原型批评是当代西方文学批评中的主要流派之一。它的视野没有脱离对本文的集聚,它的口号是从本文“向后站”。原型批评所宣扬的“向后站”,是希望从大处着眼,在宏观上把握本文的实质,通过象征的发掘,探索出本文所依托的原型模式。原型批评理论的运用,特别表现在对大量文学作品进行分析,新批评派不愿意分析的、心理分析批评难以分析的那些作品本文,都成了他们的关注点。

原型批评不反对新批评派对文学的形式主义探讨,但它不满足于就单一部作品的“本文”来进行寻章摘句的研究。原型批评认为,考察文学,应该将一首诗、一篇小说放在作家的整个作品中来综合考虑,进而放在整个文学的传统一一文学史中来进行研讨,这样才能发现整体文学的结构原理和组织状况,从而也解决各个文本分别具有的结构与组织。正是在这种探查中,原型批评发现作品中蕴涵着一种深层的寓意,从这些寓意中可以抽绎出所谓的“原型”。

针对这部小说,笔者将就“猪”这一形象的“原型”分析。

在小说中,有两头聪明的猪,一头名叫“拿破仑”,另一头是“雪球”;而在故事的发展中,成为农场统治者,独揽大权的就是“拿破仑”。这个“拿破仑”可是非同凡响,有着深刻涵义。

笔者认为,这头猪的人物原型——并非它的象征——从历史上说,是拿破仑;从宗教上说,是撒旦。作家有意以此为影子投射同时代的苏联领导人http://Www.LWlm.cOm斯大林。当然,这个投射的人物与所显示的原型有着一定的关系,作家才如此对待。

从历史层面说,拿破仑是法国大革命时期的领导者,统领全国人民推翻一个压迫和剥削的旧社会;这与小说中未成为农场独裁者的“拿破仑”有着同样的目标和地位。法国大革命结束后,被权力冲昏头脑的拿破仑加冕成为法兰西帝国第一位皇帝,成为名符其实的独裁者;这与故事中的“拿破仑”,在起义成功后,以阴谋诡计的手段让自己成为农场唯一的专制领导者,有着相似之处。然而,作品中的“拿破仑”独裁的手段,与历史上的拿破仑较之,是有过之而无不及,前者采取的手段比后者更邪恶、更残酷。由此可见,通过作品的投射的“拿破仑”可以说是“出于蓝,更胜于蓝”。

下载文档

版权声明:此文档由查字典文档网用户提供,如用于商业用途请与作者联系,查字典文档网保持最终解释权!

网友最新关注

春天
小鱼和小河
读日记
拍电视
这种愉快只有我知道
压岁钱
snake(蛇)
蜗牛的收获
快乐的儿童节
妈妈的爱
妈妈的爱
美丽的汤逊湖
雾娃娃
风筝
第一次乘飞机
农工作思路
公安工作打算
社区党建工作要点
县委工作要点
市劳动就业局开展服务企业年活动工作措施
学校安全工作措施
局作风整顿整改措施
党支部年度工作目标
党员纪律作风整改措施方案
中心学校安全工作措施
党建工作措施
社区党建计划
农村基层党建工作的措施与对策
2011师德师风整改措施
公司职员工作总结
课题:为空瓶添新装(装饰)
当代发展中国家民主化前提的再思考
现代国家制度下的中国县制改革
秩序与价值——寻求公共权力建构的合法性
民法的现状及其展望-从世界的角度(1)论文
网络环境下广播组织权的法律保护(1)论文
苏联解体原因的文化学思考
少儿绘画创作辅导之我见
当前我国农民非制度化政治参与走向制度化的对策思考
全球化与中国公共管理模式的重构
从台湾的基层选举谈到大陆的借鉴
关于电视历史剧“走红”的思考
村民自治对中国政治发展的影响
解释论视野下保证期间制度的反思与重构(1)论文
设立大规模侵权损害救济(赔偿)基金的制度构想(1)论文
《吃水不忘挖井人》教案
《一次比一次有进步》教案
《借生日》教案
《两只小狮子》教案
《少年闰土》教案
《我多想去看看》教案
《快乐的节日》教案
《松鼠和松果》教案
《司马光》第一课时教案
《雪地里的小画家》教案
《画家乡》第一课时教案
《四季》第二课时教案
《棉花姑娘》教案
《爷爷和小树》教案
《小白兔和小灰兔》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