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新时间:2023-05-17
分析文化遗产与环境艺术设计
分析文化遗产与环境艺术设计 分析文化遗产与环境艺术设计
1抽象美
现代环境艺术设计中任何的细节都会影响到整体,就拿室内设计来说,从空间布局到室内装饰品的选择,任何细微之处都可以让人感受到不一样的美感。那么在现代环境艺术设计中如何给予观众广大的想象空间呢?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还有抽象美之说,如:中国的戏曲就是抽象美的典范,从舞台的这边到那边就是两个天地,只是一个手势就可以让人联想到现实广阔的场景,观众从抽象的表达中感知无限的想象空间。现代环境艺术设计上如何展现抽象美呢,如:通过景与景之间、空间与自然之间的相互穿插、因借来展现出无穷无尽的感觉,就像苏州园林一样借助景与景、景与空间之间的各种形式来展现出人与自然的和谐,展现人类的巧夺天工,给人无限的想象空间。
2现代环境艺术设计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继承和传扬
中国有一句老话叫“天人合一”,它强调了人类的发展要顺应自然,要实现人与天、地之间的和谐统一,这一思想正符合现代环境艺术设计的理念。现代环境艺术设计要实现创新,在审美上可以追求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自然天成”之美、“闲适恬淡”之美、“简单大方”之美、“虚实相生”之美,通过抽象的艺术语言展现别具一格的现代环境艺术设计。
2.1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继承
现代环境艺术设计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继承可以从两个层面来说:一个是物质性继承,一个是精神性继承。首先,物质性继承是指现代环境艺术设计对中国传统非物质文化遗产表面形式的继承,比如说,中国很多的仿古建筑就可以说是一种物质性继承,在现代建筑中加上一些传统的表现,如在屋顶的设计上,在室内装饰上糅合进一些传统的文化元素进去,让人感受到中国的古典美。但是,在现代环境艺术设计上,单纯的物质性继承是无法实现发展和创新的,要有更深层次的精神性继承。其次,精神性继承是通过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中展现出来的审美意象、文化底蕴、风俗习惯等的深层次探讨,并在现代环境艺术设计中将审美习惯、文化底蕴表现出来,达到古人追求的“天人合一”的境界。比如说,在室内设计中,以人性化为基本设计理念,实现室内设计的适度而含蓄,从空间布局到装饰品的选择上给人营造出平静淡雅的舒适空间。在一些材料上将中国古典元素杂糅进去,形成中国古典的抽象美和似是而非的无限美感。
2.2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扬
非物质文化遗产中有着丰富的文化底蕴,不仅是物质形态的表现,更为深层次的是精神文化的展现。在现代环境艺术设计中,不能照搬传统文化,要将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西方文化结合起来实现创新,才能逐渐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环境艺术设计,对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中展现出来的文化运用现代思维进行一定的改造,实现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扬。现代环境艺术设计是一个非常广泛且有着深刻文化内涵的艺术,既要考虑到空间组合,又要考虑到当地的风俗习惯,还要考虑到审美的融合,非物质文化遗产为现代环境艺术设计提供了深刻的文化内涵,提供了时代性元素,提供了人性化的理念等,这些都将不断促进中国现代环境艺术设计的创新。
3结束语
将非物质文化遗产中的文化元素充分的运用于现代环境艺术设计中,实现现代环境艺术设计的发展创新,实现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环境艺术设计,促进现代环境艺术设计逐渐靠拢“天人合一”,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下载文档
网友最新关注
- 买陀螺
- 家乡赞
- 骄傲的大树
- 我和我的同桌
- 我们班的“怕痒大王”
- 我的妈妈
- 我的家乡
- 我给小队起个名
- 春雨
- 我最喜欢的水果
- 狭路相逢,勇者胜—《海底两万里》读后感
- 快乐的“五一”
- 胆小的我
- 生态文明环保行动
- 数学中的一家子
- 论不动产登记簿公信力与动产善意取得的区分(1)论文
- 三部有关物权法司法解释规定的十五个重要问题(1)论文
- 民主化的陷井——关于民主化的几点思考
- 党内民主与党代会常任制的理论分析
- 公共选择与制度分析:西著东译与本土化研究
- 渐进改革的新动力——从“化整为零”到“合零为整”
- 邓小平关于民主和法制思想
- 清末新政时期的立宪论争及其现代启示
- 居民自治中的三维体制构架
- 以公共服务为中心的政府转型
- 政治民主化道路的长期性和艰难性
- 盘点中国基层民主
- 环境容量的民法进程(1)论文
- 宪政视野下的选举制度改革之必要性和思路
- “当代音乐学研究专家论坛”综述
- 《雪地里的小画家》教学设计
- 《雪孩子》教学片断及评析
- 《画》教学设计
- 《影子》教学设计
- 《小小的船》教学设计
- 《四季》教学设计
- 《小小的船》教学反思
- 《乌鸦喝水》教学设计
- 《自己去吧》教学设计
- 《荷叶圆圆》教案
- 《哪座房子最漂亮》教学设计
- 《王二小》教学设计
- 《雪地里的小画家》教学设计及评点
- 《我多想去看看》教案
- 《影子》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