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资源为主的文档平台

当前位置: 查字典文档网> 所有文档分类> 论文> 其他论文> 基层党组织联系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问题探析

基层党组织联系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问题探析

上传者:网友
|
翻新时间:2023-08-05

基层党组织联系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问题探析

摘要:本文对基层党组织联系、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问题进行了释义,并就联系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重要性和存在问题的表现特征进行了分析,对“最后一公里”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改进的途径,对基层党组织联系服务群众具有一定的实践指导意义。

关键词:基层党组织 最后一公里 问题探析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坚决纠正发生在群众身边的不正之风,切实解决脱离群众的问题、服务群众不到位的问题、侵害群众利益的问题,下大力气解决联系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的问题。要坚持从群众最关心的具体问题抓起,从群众不满意的地方改起,解决好联系和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问题。本文针对基层党组组织如何联系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问题进行探析。

一、联系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问题释义

“最后一公里”,英美称之为Last Mile,原意指完成长途跋涉的最后一段里程,被引申为完成一件事情最后的而且是关键性的步骤。群众最痛恨的不是上面没有惠民举措,而是政策始终“走在路上”,服务始终“停在嘴上”,实惠没有真正“落在身上”,造成“末梢堵塞”,这即是联系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问题。这个“最后一公里”,讲述的是距离,表现的是一种隔阂,暴露的是一种感情,是“最远的一公里”,是“最难的一公里”,更是“最起决定作用的一公里”。这“最后一公里”,不仅每一名党员干部要深刻反思,更是基层党组织的职责范畴和工作需求之所在。

二、“最后一公里”问题的现实重要性分析

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开展第二批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指导意见》提出,要着力解决联系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问题。越是到最后关头越能看出联系服务群众的决心和成效,我们的工作能不能让人民满意,关键看基层党组织能否真正解决好联系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的问题。

(一)“最后一公里”关乎党的执政基础

基层是党执政大厦的地基,是治理体系的“神经末梢”,是联系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的关键。这“最后一公里”涉及领域广、事务多,问题更具体、更庞杂,与群众贴得最近,群众感受最为直观,直接关乎群众的切身利益,关乎党的事业成败。顶层设计制定得再好,如果基层服务做得不好不细,都可能沦为空中楼阁、一纸空文,不仅伤害群众感情、影响群众生活,还可能损伤整个“肌体”的健康。

(二)“最后一公里”体现党的现实作风

联系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是党的优良作风。广大群众往往就是通过观察身边基层党员干部的所言所行来给我们的党风政风打分的。基层党员干部始终秉承“为人民服务”这个根本宗旨,真正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积极为群众排忧解难,就能获得群众真心的支持。

(三)“最后一公里”反映群众诉求

随着时代不断发展,联系服务群众面临着一系列新情况、新挑战,面对日益复杂的基层工作和日益多元的群众诉求,广大党员干部不仅要始终保持想去干事、愿意干事的热情,更要提高能干好事、能干成事的素质和本领。

三、“最后一公里”问题的表现特征

党的群众路线就是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最后一公里”问题,实质上就是党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从中纪委公布查处的违纪现象来看,受处分人员中乡镇科局级基层干部占90%,可见基层党组织建设在联系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上与党的要求、与人民群众的期盼仍有不小差距。

(一)“作风在潮上”问题

群众最害怕的是“蜻蜓点水”、“水过地皮湿”,把作风建设当作一阵风、一场潮,潮起潮落,随潮而至,随潮而去。群众最期盼的是基层领导干部能“常来走,多来看”。“最后一公里”,往往卡在“最后一道关”、“最后一个人”。

(二)“政策在路上”问题

惠民政策及各项措施如何落实到位,变成群众“口袋里”的实惠,这是老百姓最关心的。如果总是“政策行在路上”,基层党员干部对上级精神把握不透、对政策领会不深,在制定实施办法上浮光掠影,就很有可能会造成政策执行走样、变味,小则耽误群众,大则影响社会。联系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问题,必须从根本上解决政策理解不透、政策执行抛锚的问题。

(三)“服务在嘴上”问题

微笑和气是服务,俯下身躯是服务,“门难进、脸难看、事难办”也是服务。岗位牌上是“笑脸”,群众面前却是“苦瓜脸”;服务承诺字字珠玑,实地里却只见青山不见路……轻则有损个人形象,重则坏了集体名声。“最后一公里”问题,最能反映基层党组织和党员对待百姓是否热心,对待问题是否真心,对待事业是否倾心。

(四)“制度在墙上”问题

洋洋千言制度,装在框里,挂在墙上,却只为装点门面、应付检查,即使观点再新颖、视角再独到,也毫无价值可言。要解决“最后一公里”问题,基层党组织应该从应付到实干、从随意到自觉上进行转化,不要做言语上的巨人行动上的矮子,真正把新点子用到破解新难题和解决群众实际困难上。

四、“最后一公里”问题的改进途径

基层党组织身处服务群众的最前沿,是贯彻党的方针政策的骨干,是党联系群众的纽带,是打通联系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的关键环节。基层党组织的工作作风如何,决定着能否解决好联系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问题,直接关系到党的执政能力,关系到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群众的福祉。

(一)遵循“三严三实”,把握 “最后一公里”政治高度

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三严三实”新要求,即“严以修身、严以用权、严于律己,谋事要实、创业要实、做人要实”,这是作风建设的新标杆。“三严三实”新要求,从方法论角度看,就是要求党员干部对党性的认识和把握必须有高度,将密切同群众的血肉联系与党性修养和锻炼紧密结合起来;从个人操守看,就是要求党员干部注重修养,恪守用权、律己和做人等道德情操;从工作实践看,就是要求党员干部发扬求真务实精神,把党的群众路线贯穿到干事创业始终。 (二)树立“四观”,铲除“最后一公里”的思想障碍

破解联系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问题,关键是要端正权力观、利益观、是非观和政绩观这“四观”。一些基层干部不能正确对待手中的权力,把党和人民赋予的权力当成以权谋私的工具,与群众的距离越来越远;一些基层干部不能正确对待利益问题,把个人利益置于群众利益之上,对群众的利益诉求置若罔闻;一些基层干部不能正确对待大是大非问题,理想信念动摇,在原则问题上立场模糊、态度暧昧;一些基层干部不能正确对待政绩问题,搞形式主义,急功近利,直接败坏党风政风。解决联系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问题,必须牢固树立正确的权力观、利益观、是非观、政绩观,从源头上铲除制约“最后一公里”问题的思想病灶。

(三)追求“零距离”,打通“最后一公里” 阻隔断点

基层党组织应从严字当头、实处着手,立规矩、定底线,推动作风进一步转变、党群干群关系进一步密切、为民务实清廉形象进一步树立,真正打通“最后一公里”阻隔断点,切实做到联系服务群众“零距离”。基层党员干部要坚定理想信念,时常自躬反省“联系”群众多不多,“服务”意识强不强,是不是能够做到心中装着老百姓,想问题、办事情、作决定都为基层群众着想。

(四)狠下“六功夫”,务求“最后一公里”实际效用

在树立群众工作观点上下功夫。我们党的根基在人民、血脉在人民、力量在人民。如果思想认识不到位,心中没群众,就很可能产生“最后一公里”问题。基层党组织及其每一位党员、干部只有树立正确的群众工作观点,才能真心实意解决损害群众利益的各类问题,切实维护基层群众合法权益。让站在“最后”“最远”“最难”一公里的群众能真正享受到实惠,问题能真正得到解决。

在发挥基层党组织引导作用上下功夫。“一级做给一级看,一级带着一级干”,先有上行才能下效。基层党员干部既要把自己当成普通的党员,置身于普通群众进行自我检查、自我批评,更要以身作则、率先垂范,带头遵守党章、带头洗澡治病正衣冠,带头扫除“灰尘”和“污垢”,真正发挥基层党组织的引导与辐射作用。

在提高群众工作能力上下功夫。基层党组织和党员干部是开展群众工作的主体,其能力素质如何,直接决定着群众工作的水平和质量。提高群众工作能力,最有效的途径就是学习。不仅要向书本学,更要向实践学,深入实地去调查研究,倾听群众意见,弄清具体情况,所做出的决策才更符合基层群众的需求。

在解决制度设计上下功夫。“政贵有恒,治须有常”,制度建设事关根本和长远。落实基层调查研究制度、基层联系点制度、定期接待群众来访制度、征集群众意见制度、党员承诺等。把制度履行作为年度考核的主要内容,引导基层党组织和党员干部自觉处理好个人与组织、潜绩和显绩的关系。完善监管机制,把党内监督、党外监督和群众监督结合起来,促使基层党员干部丢掉官气、接上地气、凝聚人气、提振士气。

在坚持深入基层一线上下功夫。基层是党和群众联系的最后一个环节。如果基层组织与群众脱节,这无异在党组织和群众之间无形中产生了一堵墙,造成“近在咫尺,远隔天涯”。要坚持到基层一线去,要带着感情下去、带着问题下去、带着责任下去。只有把自己融入群众之中,看民情听民声,才能汇聚民意。多走土路讲土话,多接地气办实事,才能做好群众的“亲戚”,才能密切干群之间的联系,才能破除“最后一公里”障碍。

在主动兴办群众实事上下功夫。主动意识是发自内心的自然思维和做法,是与人交往过程中所呈现的热情、周到。“最后一公里”更需要我们以饱满的工作热情,发挥主观能动性,实现“要我做”向“我要做”转变。基层党组织要放下架子、迈开步子,主动深入群众在“田间地头”、“房前屋后”与群众同坐一条板凳,听一听群众心声,把一把群众脉搏,改善服务质量和提升服务效能,做到民有所呼我有所应,民有所盼我有所为,才能真正解决好“最后一公里”的问题。

五、结束语

基层党组织要通过联系服务好群众的“最后一公里”,把人民群众作为权力来源的“根子”,把倾听人民群众的呼声作为时刻反省自己的“镜子”,把维护好实现好发展好最广大最基层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行动方向的“哨子”,把基层群众的口碑作为最终评价的“尺子”,以更加优良的作风凝聚改革精气神,更好地调动和激发群众智慧,凝聚起团结奋进的强大合力,真真切切打通联系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

下载文档

版权声明:此文档由查字典文档网用户提供,如用于商业用途请与作者联系,查字典文档网保持最终解释权!

网友最新关注

做好事
夏天的凤凰广场
这次轮滑真开心
夏天雨后的景色
课间十分钟
可爱的动物
我爱杨梅
精彩的球赛
小白兔运南瓜
检讨书
春 景
帮助小鸟
小猴学艺
知错就改的亮亮
课间十分钟
美国专利法中的等同理论
物权法应当规定海域使用权制度(9)法学理论论文(1)
知识社会中法律的回应性特征(下)(10)法学理论论文(1)
美国专利法中的等同理论
证明标准及其功能与层次(5)法学理论论文(1)
网络媒体的自组织架构与法律规制(3)法学理论论文(1)
美国专利法中的等同理论
美国专利法中的等同理论
知识社会中法律的回应性特征(下)(7)法学理论论文(1)
公序良俗在日本的最新研究动向(5)法学理论论文(1)
知识社会中法律的回应性特征(上)(3)法学理论论文(1)
网络媒体的自组织架构与法律规制(2)法学理论论文(1)
证明标准及其功能与层次(6)法学理论论文(1)
美国法律援助史评介法学理论论文(1)
美国专利法中的等同理论
《黄山奇石》教学设计1
《玲玲的画》教学设计
《酸的和甜的》教案2
《坐井观天》教学设计
《小柳树和小枣树》教学设计
《我要的是葫芦》教案2
《秋天的图画》教学设计2
《小柳树和小枣树》教案3
《称赞》教学设计
《玲玲的画》教学
《我要的是葫芦》教案1
《黄山奇石》教学设计4
《画家和牧童》教学设计
《笋芽儿》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我们成功了》教学设计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