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资源为主的文档平台

当前位置: 查字典文档网> 所有文档分类> 论文> 其他论文> 论美国联邦制的形成-以制度变迁理论为视角(1)论文

论美国联邦制的形成-以制度变迁理论为视角(1)论文

上传者:网友
|
翻新时间:2023-02-19

论美国联邦制的形成-以制度变迁理论为视角(1)论文

[摘 要]制度变迁是指制度的替代、转换和交易过程。制度变迁理论可以揭示从一种制度转变到另一种制度“暗箱”背后的规律,为我们研究制度的更替和创新提供理论指导。

本文将从制度变迁理论中的外生变迁和内生变迁两个角度分析美国联邦制的形成,以期能为我们更好的把握美国联邦制的形成提供新的视角。 [关键词]美国联邦制 制度变迁理论 内生变迁 外生变迁

一、制度变迁理论 制度变迁是指制度的更替、转换和交易过程,是产生新制度与扬弃旧制度相结合的过程。制度变迁是一个动态的过程。

在这个过程中,涉及到谁发动制度变迁、为什么要进行制度变迁、如何进行制度变迁、制度变迁的效果如何等问题。美国制度变迁理论学者诺思认为,“制度变迁是制度创立、变更及随着实践变化而被打破的方式,结构变迁的参数包括技术、人口、产权和政府对资源的控制等,正是制度变迁构成了一种经济长期增长的源泉。

” 一般来说,制度变迁的成因有两种,即外生变迁和内生变迁。外生变迁是指由于一些不属于制度的社会因素变化引起的具体制度的变迁。

这些因素是在长期演化过程中累积而成的,这些累积变量可以是经济性的,也可以是政治性、军事性乃至观念性的,如人口的增长和迁移、技术进步、宗教的兴起和传播等。内生变迁是指制度内部的不协调引起的演变。

制度变迁的根源在于该项制度的内部,存在于该制度下生活的各行为体的利益矛盾之中。外部条件的变化一般只有通过对内部因素的影响,才能加速或迟缓制度变迁的过程。

制度变迁理论可以揭示从一种制度转变到另一种制度“暗箱”背后的规律,为我们研究制度的更替和创新提供了理论指导。社会的发展就是一部制度发展史的缩影,一部制度变迁的历史,制度变迁理论对制度的创新、更替、转换具有独特的解释力。

下文笔者将结合制度变迁理论来具体分析美国联邦制的形成。

二、美国联邦制的形成 美国建国初期实行的是邦联制。1781年经13州批准生效的《邦联条例》标志着美国成为一个邦联制国家。

但邦联制并不适合美国国情。1787年美国宪法创造了一种新的政治制度模式,即联邦制。

联邦制的创设是制度变迁的体现。我们可以从制度变迁的成因角度来分析美国联邦制的形成。

首先,从外生变迁的角度来分析。外生变迁是指由于一些不属于制度的社会因素变化引起的具体制度的变迁。

美国独立之后,刚开始是建立的邦联制,各州权力很大,可以发行货币、征税、招募及维持军队。中央政府除拥有外交权、邮政权之外,别无他权,中央对地方没有约束力。

随着美国社会经济的进一步发展,邦联制的弊端进一步显现出来。由于各州之间彼此独立,市场分割、货币和税制不统一,且各成员贸易摩擦严重,而中央政府则无权干涉协调,这都极大的阻碍了各成员国的共同经济利益。

同时,这也影响到民族认同和民族团结。“我认识到独立的美国不是由分散和彼此远隔的领土组成,而是一个连成一片、辽阔肥沃的国家,是西方自由子孙的一部分。

” 其次,从内生变迁的角度来思考。内生变迁是指制度内部的不协调引起的演变。

制度变迁的根源在于该项制度的内部,存在于该制度下生活的各行为体的利益矛盾之中。美国建国初期实行的邦联制,严重制约着各成员国的政治、经济、军事等的有效发展,因此,建立一个强大的中央政府的呼声越来越高。

1787年的费城制宪会议完成了这一历史使命。联邦宪法提出了四条基本原则,明确划定了新的中央政府即联邦政府与州政府的权力关系。

第一,实行以联邦政府权力为主导的分权原则。这种新的分权原则,重新构筑了美国的权力框架,有利于维护国家的统一。

第二,实行联邦政府与州政府的共有权原则。共有权的行使,弥补了因分权造成的互相隔离,也加强了国家权力行使的合理性。

第三,实行联邦政府与州政府的权力禁区原则。禁止权的运用,成为美国联邦体制中的一种制约机制。

由于它的存在,联邦政府的权力不会无限膨胀而发展为集权政治,从而保障了州的利益;州政府也不会因此而发展为诸候割据,导致国家四分五裂,从而有力地维护了国家的统一。第四,实行联邦宪法和联邦法律为最高法律的原则。

根据这一规定,凡是与联邦宪法和联邦法律抵触的州法律,一律无效。 联邦制结束了邦联制时期的混乱局面,使国家权力的运作步入正轨。

这种新的政治制度模式被高度评价为“自由和绝对统治之间最成功的调和。”我们可以从美国联邦制的形成中窥见制度变迁的踪迹。

当然,美国的联邦制不是一成不变的,正如伍德罗•威尔逊所说,“州政府与联邦政府的关系是我们宪政制度中最重要的问题……,实际上,哪一代人都不可能解决,因为这个问题是不断发展的,每一个新时期的政治和经济发展都给它增添了新内容,使它成为一个新问题”。这句话道出了制度变迁理论的实质。

参考文献: 卢现祥.新制度经济学.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460-461. 道格拉斯•诺思.经济史中的结构与变迁.上海三联书店,1991. 225. 胡国庆.美国联邦制的形成和发展.http://blog.whjy.com/user1/1332/25074.html,2008.3.12. 詹姆斯•麦迪逊等.联邦党人文集.电子书,http://www.huilin.info/fxsy/westbook/Lianbang/Lianbang02.html

下载文档

版权声明:此文档由查字典文档网用户提供,如用于商业用途请与作者联系,查字典文档网保持最终解释权!

网友最新关注

白色让我想起
20年后的我
汽车"丢"了
一件有趣的事
欢乐的“六一”儿童节
小苍耳
小蜘蛛PK大苍蝇
还是象我自己吧
第一次溜冰
采蜜
铅笔和橡皮
拍手歌
倒霉的一天
我变成百花仙子
我观察昙花一现
我国法学论文数据库状况的分析(8)法学理论论文(1)
美国专利法中的等同理论
公序良俗在日本的最新研究动向(3)法学理论论文(1)
违背法律和善良风俗的法律行为后果比较(3)法学理论论文(1)
重新解读男女平等的法律含义(6)法学理论论文(1)
形中法学论纲(5)法学理论论文(1)
论公司法的修改与完善(2)法学理论论文(1)
形中法学论纲(3)法学理论论文(1)
我国法学论文数据库状况的分析(5)法学理论论文(1)
公序良俗在日本的最新研究动向(2)法学理论论文(1)
形中法学论纲(4)法学理论论文(1)
我国法学论文数据库状况的分析(4)法学理论论文(1)
重新解读男女平等的法律含义(5)法学理论论文(1)
我国法学论文数据库状况的分析(3)法学理论论文(1)
违背法律和善良风俗的法律行为后果比较(2)法学理论论文(1)
《和田的维吾尔》 美文欣赏二
《为人民服务》老师语录
《为人民服务》整体阅读感知
《和田的维吾尔》 训练素材
《和田的维吾尔》教案讲义 第二讲义
《为人民服务》重点问题探究
《和田的维吾尔》教案讲义 第一讲义
《和田的维吾尔》 美文欣赏一
《和田的维吾尔》随堂练习 提高篇
《和田的维吾尔》 趣闻故事
《为人民服务》随堂演习巩固篇
《为人民服务》重点字词意思
《为人民服务》教学难点
《为人民服务》教学目标
《和田的维吾尔》 写作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