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资源为主的文档平台

当前位置: 查字典文档网> 所有文档分类> 论文> 其他论文> 晚清官绅与《格致书院课艺》

晚清官绅与《格致书院课艺》

上传者:网友
|
翻新时间:2023-08-07

晚清官绅与《格致书院课艺》

1874年,上海格致书院中西方董事们达成共识:创办一所专授自然科学知识、培育科技人才的新型学堂。一批热衷西学东渐的中外学者、士绅执著地为进取者传授新事物、开拓新视野。随着历史推进,书院历经格致公学、市立格致、格致中学不同阶段,冠名一脉,校址未变,存真求实精神不改,爱国科学传统蔚然,名师荟萃,桃李天下……值格致一百四十年校庆之际,谨回顾一段晚清往事,向奠基者致敬。

王韬山长创设书院考课制度

1885年,漂泊海外二十三年的王韬回国,接任格致书院第二任山长。这位早期变法新思潮中“旗帜最为鲜明而无所顾忌者①”,审时度势、在教言教,从洋务运动的局限中警觉:需“改变书院原先单纯学习自然科学知识和关门面授的做法②”,着手每年按季举办四次内容新潮的考课(后又增设特课),强调 “书院既以格致名,则所命之题自当课以西学为主,而旁及时事洋务”,独辟蹊径地助推了晚清谋变图强的社会进步意识。

心存“有益于时,有用于世,为国家预储人才,以备将来驱策③”远见的王韬,将其在1886年至1894年这九年间所组织的考课和特课之考题、命题者衔名及其评议、来自全国十个省市一千八百七十八人次的获奖史迹、拔列前茅者的优秀答卷等资料,系统汇编成十五册《格致书院课艺》。

极富创意的是,博学饱识的王韬山长自己并不命题,他只总揽全部考课之评阅,对所有课卷详加评语,并时有眉批。而九年间的命题,则先后聘请了十八位具有时代眼光、关心国家前途、热心科学与时务的中外士绅来承担。格致有幸,这些洞烛洋务,谋求变革的“大腕”求贤若渴,深明“于地方乐育人才,即为国家培养元气,以是书院各事,有益于士子者,凡有所请,无不俯允”。他们尽心费力,乐此不疲,既扫中国传统书院以章句弓马课士,少之所习非壮之所用弊端;亦破当时在华教会学校倚重圣经、蒙学、西方文史等倾向。“所命诸题,在乎精历算,勘地理,慎邦交,辨文字,恤贫民,整学校,齐刑律,达舆情,效纺织,盛工作,兴商务……欲祛习尚而期振作,行仿效以挽利权,改成法以归实用”,不仅为晚清末叶的社会探索和教育变革添加了一抹亮色,而且“极大地推进了西学在中国的渗透和学人对国事民瘼的关心。格致书院也因此由一个科技学校一变而为一个既研究西学西艺,又探讨中外时务,理论联系实际的学术重镇和思想策源地”④。

维新变法时期,《格致书院课艺》被作为宣传新知识、新思想的读物多次刊行,梁启超将之列入其编写的《西学书目表》推广。而许多格致书院考课的优胜者,如叶瀚、赵元益、瞿昂来、钟天纬等则成为冲杀在政治改革和思想解放运动第一线的骁将。

李鸿章循诱中西兼顾

王韬通过三年时间探索,进一步感悟:中国教育要破旧立新,“鼓舞人才,其权之自上”。从1889年起,他进而将每年春、秋两季的考课升格为“特课”――命题者“确定必聘南洋大臣与北洋大臣,以表示隆重而荣宠⑤”。于是北洋大臣、直隶总督李鸿章,两江总督兼南洋大臣曾国荃、沈秉成、刘坤一等也加入到格致书院的命题团队。其中权位最高的李鸿章,居然持续5年,欣然垂范,合计出了十五道题。在全部命题者中,高居榜首。

细阅这十五道题,除数量夺魁之外,更感其引导中西文化取长互补的循循善诱。

比如,1889年春,李鸿章问:《大学》格致之说自郑康成以下,无虑数十家,于近今西学有偶合否?西学格致,始于希腊之阿卢力士托德尔(亚里斯多德),至英人贝根(培根)出,尽变前说,其学始精,逮达文(达尔文)、施本思(斯宾塞)二家之书行,其学益变。能详溯其源流欤?

启发学子知己知彼,科学思辨,既不妄自尊大,亦不妄自菲薄。

又如:1890年春,李鸿章问:化学六十四原质中,多中国常有之物,译书者意趋简捷,创为形声之字以名之,转嫌杜撰。诸生宣究化学有年,能确指化学之某质即中国之某物,并陈其中西之体用欤?

该题至少有两个细节值得解读。其一,这是格致书院首次以化学学科命题考课,不仅开国内教育之先河,且比在布拉格举办的“首届国际奥林匹克化学竞赛”领先了七十八年。其二,创办格致书院的灵魂人物徐寿和傅兰雅是对中国近代化学科学颇多建树的功臣,他们曾合译了列有我国第一张化学元素表《中西名元素对照表》的《化学鉴原》、我国第一部有机化学译本《化学鉴原续编》、我国第一部分析化学译本《化学分原》、我国第一部化学化工的英汉词典《化学材料中西名对照表》等。李题显然有对格致书院学术地位的褒奖及继往开来、自强不息的寄托。

除化学学科之外,李题还广及数学、地理、物理等领域,例如:

《周髀算经》与西法“平弧三角”相似说;

西法测量绘图即晋裴秀制图六体解;

古设律度量衡,所以测点线面体也。自声学、热学、光学、电学之说出而寻常律度量衡之用几穷,西人测音、测热、测光、测电,果何能凭借而知其大小多寡,能详言其法欤?……

无不着眼于中华与西方文明对人类共同贡献的比较与梳理。

至于某些对华不利的端倪,李鸿章则在考题中及时提醒,切莫无动于衷,要兼视海外,厘清动态,巧谋对策,积极捍卫国家利益。

例如他出的时务类考题:印度近来讲求茶利,不遗余力,幸茶味不及华产,是以销售未广,一时尚难与中国敌。惟印商近以华茶掺和印茶,冀畅销路,始则华多而印少,继则华少而印多,中国茶利后此必渐为所夺。能预筹防弊之方欤?

李鸿章贵为朝廷重臣,又逢多事之秋,却伏古稀之躯,激情扶掖后学:“上海格致书院诸生课卷,经本阁爵大臣细加评阅,其中不乏究心实学,议论中肯者,殊堪嘉奖”;“抉西法之精华,作六经之注脚,明道经世,推断此种文字”……他自六十七岁为格致书院命题至七十一岁,无奈止步于甲午海战之内外交困。若再溯及1874年,格致书院酝筹之初,举步维艰,亏得李鸿章批示力挺,一锤定音;其后,得知书院基建筹款屡遭碰壁、资金搁浅,他即自己捐银一千零八十七两,并广罗人脉,游说相助,终解燃眉之急;1876年书院落成,他又亲题匾额示贺…… 跨时竟达二十载。 盛宣怀鼓呼实业兴邦

被誉为“中国实业之父”的洋务派代表人物盛宣怀为格致书院出过六次考题,每年一题,持续了六年,就命题次数而言,堪称首席。基于盛氏创造过多项“中国第一”,他的考题中,饱含对晚清实业兴邦破冰之举的社会宣传、实效反馈、方略改良等多重热忱与期盼。

1887年夏,盛宣怀问:轮船、电报二事,应如何剔弊,方能持久论。

除国家已经办成的实业外,盛氏更将一些尚在努力争取的项目列为考题。旨借格致书院,倾听反响、论证方案。

1889年秋,盛问:海军衙门议造汉口至卢沟桥轮车干路,以资拱卫。或谓汉口至信阳州,山路崎岖,工程倍费;或谓取道襄樊,路较平易;或谓由浦口起,可兼运长江下游各省货客。南北干路自系定策,取道远近、难易、平峡、繁简,将来堪择,不厌求详。如有熟谙舆地之学,精核工程之计,以及如何分筹官本商本,不借洋债,不买洋铁,以期有利无弊,盍祥晰以对,并可绘图立说,备转陈采择焉。

中国铁路建设问题自19世纪60年代就争论不休,保守派以缺资金、悖国情、伤风水等理由,极言铁路“断非中国所能仿行”,群顽力阻,当局久议难决。

先于盛氏此题三年,上海道台龚照瑗曾在格致书院试探性地考过“中国创行铁路利弊论”,考生王佐才行文犀利,在逐条驳斥保守权贵风行的所谓“铁路九害”之后,奋笔疾书:“有铁路,则十八省呵为一气,通国筋摇脉动,而国势为之一振。有铁路,则风气大开,士习民风,顿然丕变,不复如前之深惑锢蔽,譬如皎日所照,而阴霾潜消。是铁路直转移国是之大关键也!”

格致考生的大处落墨,令改革派兴奋不已,印象深刻。因此,当1889年,千呼万唤,清廷终于打算自己修筑中国的第一条铁路,委任盛宣怀为督办大臣统筹此事时,盛就毫不迟疑地再次把目光投向了格致书院。

现实的困难毋庸置疑――国库空虚、人才匮乏,就连力陈此奏的洋务运动中坚、两广总督张之洞也忧虑重重:官不通商情;商不顾大局;或知洋务而不明中国政体;或易为洋人所欺;或任事短而鲜阅历。能承此大事者寥寥。

可是格致考生的答卷,却不负考官厚望,王韬山长对钟天纬的“十二条应对之策”,赞赏不已、频频圈点――

对暂借商款以为国债,解决资金困难的方案,王批“可无虑洋人之盘剥矣”;

对印制钞票,替代银元的见解,王批“舍此别无良策”;

对预买工程沿线路侧土地,出租获利的建议,王批“此铁路公司应得之利,宜密之,勿宣示外人”;

对不买洋铁,自造铁轨之策略,王批“如铁矿有成,铁轨能由本国矿局立限定造,岂非一大快事。”

对另一考生单秉钧答卷,盛评:“议论处有断制,考核处极精详。所陈四条,大致可行,绘图颇工,存以备核。”

八年之后,卢汉铁路破土动工。再过九年,建成通车,改称京汉铁路。

2012年,台湾建国中学陈伟泓校长参访格致中学,笔者介绍了这段故事,陈校长说,真没想到晚清时,就出现过综合性这么强的试题,竟有知识这么广、见解这么深的考生,令人肃然起敬得几乎颤抖。

沪道台启化士子心智

王韬主持的九年考课中,有四任上海道台参与其间:邵友濂揭幕首考;龚照瑗、聂缉继之;刘麟祥近乎殿尾(最末一考系郑观应出题)。他们逐任传接、年年相衔、殚精竭虑,为格致书院共命题十一次二十三题,占了《课艺》总题数的26%,铸就地方行政长官重教育才、守土有责的非凡团队榜样。

史学家王尔敏先生认为,上海自开埠以来,“虽然以通商为首务,(但)因其地居要冲,华洋杂处,亦形成为中外人文荟萃之区。以知识思想而言,上海实为近代中国之重要观测站⑥,”上海道台们所供考题中的多元、前瞻、睿智诸特质,足以印证之。

例如,龚照瑗1887年冬考题:水旱灾荒平时如何预备,临事如何补救论。

考生赵元益应答:可采用树艺、绘图、农学、铁路、保商、治河、蚕桑、制造八项措施。其中“治河、蚕桑”不难理解;“保商”为蓄财力,“树艺”强调植被以减水土流失,略有新意。 “绘图”指测绘地图,他提议“详细测绘平面图,又辅以直剖面图。则河道之分合、水面之高低、上下曲折之形势,显然可睹。而河工亦有所藉手矣,此备荒之大计也”;“农学”,指科学种田,提倡“藉化学之理,查究地脉何土,与何物相宜。借植物动物之学,俾栽种、畜牧各顺其性情。则不但原有之物出产较前丰美,且可博采万方佳种,萃种于一堂,散于通国,而农务因农学而愈盛矣。此备荒之本政也”;“铁路”,乃响应创建铁路方略,寄望铁路畅通后,便于应急,能快速疏散灾民、运送赈灾物质;“制造”,系建言创办重型机械,“以代人力之劳,遇旱则掘深井,以桔槔取水,灌溉田畴。遇涝则开水道,以汽机戽水,导注江湖。”

格致考生能综合、活用前沿知识,为防灾救灾老话题找到新对策,龚道台赞之“铮铮佼佼者也”;王韬山长称其“所陈八策,于古今备荒诸法融会贯通,并能参以西法以救其穷而补其缺。作者识高虑远、才大心细,诚当今不可多得之人也。”

1888年,北洋海军正式建立,拥有舰艇二十五艘、官兵四千余人,规模列亚洲第一,世界第八。但与此同时,东北亚地区亦日趋暗流涌动、风云诡谲。

1890年秋,忧心忡忡的聂缉道台出题:“朝鲜为中国蕃属,宜如何保守论。”提醒考生,警惕朝鲜事态,顾及周边动向。

1894年,蓄谋已久的日本,果然趁朝鲜内乱乞援清朝之际,挑起甲午中日之战。9月17日,北洋舰队与日本海军激战于黄海,我方损失军舰五艘、死伤官兵千人;日方被重创五舰、死伤六百多。此役北洋水师虽损失较大,但并未完全战败。

消息传来,举国震怒。

刘麟祥道台即刻在秋季课考中命题:“目下防务宜如何布置尽善策,”呼吁考生同仇敌忾,集思应变措施;另题“紧备水军直捣东瀛议”,献计转守为攻,主战敌巢,力挽颓势。

只可惜,清廷战、和主张不一。为保存实力,命令北洋舰队躲入威海港内,不准巡海迎敌。日本趁机夺取了黄海的制海权,更加肆无忌惮,连续发动鸭绿江、金(州)旅(顺)、威海卫三战役,结果清军节节败退,北洋舰队全军覆没……

下载文档

版权声明:此文档由查字典文档网用户提供,如用于商业用途请与作者联系,查字典文档网保持最终解释权!

网友最新关注

6年中考满分作文:金色苦难
那一声声“宝贝”
07中考作文】—《你还会再入我梦中吗》
6年中考满分作文:我成长中经历的财富
6年中考满分作文:让民族精神走进心灵
泱泱华夏之见证
《品味时尚》
6年中考满分作文:想做你的朋友
《品味时尚》
《品味时尚》
秀作文:为母亲加油
7年宜昌市中考优秀作文选编
《品味时尚》
6年中考满分作文:走进西藏
责任让人美丽
事故池容积的确定方法
谈当前的农村防火特点及加强措施
消防给水和灭火设施资料
深圳某高级综合大厦消防管道系统整改情况综述
消防法解读
消防技术要求
某办公楼消防水系统的设计与调试
中高层住宅消防给水设计问题探讨
地铁水消防系统与报警及控制方式的研究
11个常见消防问题
住宅喷淋系统的设计探讨
消防知识试题
消防设计时注意的几点知识
轻烃罐区消防稳高压给水系统设计
建筑消防电气浅谈
《月亮的心愿》教案
《我要的是葫芦》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棉花姑娘》教学设计
《小伙伴》教学设计
《王二小》教学设计
《称象》教学设计
《雪地里的小画家》教学设计及评点
《小白兔和小灰兔》教学设计
《两只鸟蛋》教学设计
《吃水不忘挖井人》教学设计
《画》教学设计一
《胖乎乎的小手》教案设计
《两只小狮子》教学设计
《手捧空花盆的孩子》教学设计
《司马光》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