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新时间:2023-08-10
重视对大学生贫困群体的帮扶教育
【摘 要】随着高校的扩招和收费制度的形成,大学生贫困群体人数呈逐年上升的趋势。作为构建和谐社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构建和谐校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文章通过对大学生贫困群体的现状分析,了解大学生贫困群体的困境,并提出一些列的帮扶措施,对大学生贫困群体进行帮扶教育。
【关键词】大学生;贫困群体;帮扶教育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体制改革的推进和大学生规模的急剧扩大,高校的贫困群体作为一个特殊的群体呈增长的趋势。
一、高校大学生贫困群体的现状
在高校中,大学生贫困群体是指因家庭经济拮据,在学习和生活中受到多方面制约的群体。近几年,随着高等教育迅速发展和收费制度的形成,高校中大学生贫困群体现象日益突出,并呈逐年上升趋势。面对生活的贫困,大部分学生能保持良好的心态,发奋图强,自立自强。但其中也有一部分学生因贫困而承受较大的压力,生活、学习、就业等受到严重影响,身心健康发展受到损害,成为和谐校园中一个不和谐的因素。因此,加强对大学生贫困群体的思想政治教育,加强贫困帮扶是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任务。
二、对大学生贫困群体的帮扶措施
高校在对大学生贫困群体的工作上,必须坚持两手都要抓,两手都要硬。既要从经济上资助他们,使他们衣食无忧,维持大学生的基本生活水准,又要对他们进行思想政治教育,重视精神帮扶。经济上的资助对学生而言是短暂的,而思想上的帮扶对学生却是受益终身。我们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加强对大学生贫困群体的思想政治教育。
(一)引导大学生贫困群体树立战胜困难、艰苦奋斗的自强、自立精神,克服 等、靠、要的依赖思想
要做好大学生贫困群体的思想政治教育,必须紧紧抓住影响大学生思想道德观念和行为产生的重要环节,广泛持久地对其开展有针对性、实效性的思想教育。事实上,几乎每一个贫困生的背后,都有一个多灾多难的故事。我们必须让学生明白:他们没有能力选择家庭和出身,但有能力选择自己的明天和未来。贫穷并不可怕,可怕的是被压弯了腰。要帮助贫困生分析困难,正确对待困难,树立战胜困难的信心和勇气。逐步克服面子观念,养成劳动光荣的思想,形成只有依靠劳动、努力学习、自强不息才可以摆脱贫困。
(二)建立健全大学生贫困群体的资助体系,奠定贫困学生和谐发展的物质基础
对于大学生贫困群体,社会各界给予了很大的关爱,政府更是高度重视和关心高校贫困学生群体的学业和成长问题。目前,我国各高校已初步形成了一套奖、贷、助、补、减、免和贫困新生入学“绿色通道”等内容组成的大学生贫困群体的资助体系。在申请或国家助学贷款方面,由于一些毕业生的信用意识差,没有认识到还贷违约对个人名誉的长期不良影响及对后面同学的不利影响,导致银行对贷款发放日益谨慎,门槛越来越高。为此,作为国家和政府来说,应加大财政支持力度,增加对贫困学生的资助,设立专门的贫困生奖学金。作为高校来说,应加强与社会各界联系,通过多渠道筹集资金,鼓励社会各界投资助学,帮助优秀贫困生顺利完成学业。在就读期间,学校可以通过为其办理国家助学贷款,提供勤工助学岗位,发放助学金等多种有效方式帮助其解决经济上的困难。同时,学校也要加强对学生的诚信教育和感恩教育,教会学生做一个诚实守信懂得知恩图报的人。
(三)加强对大学生贫困群体的心理健康教育
在学生思想问题调查中,我们发现贫困生的心理健康问题是一个必须引起重视的问题。贫困学生中普遍存在着自尊与自卑交织,焦虑与忧郁并存,挫折感和自我封闭感都很强的心理特点。我们应有针对性地对大学生贫困群体进行心理健康与挫折教育。可以聘请专家教授开设心理教育讲座对贫困生进行集体辅导或开设心理门诊对贫困学生的个性化问题进行个别指导。也可以开设网上咨询中心,利用网络虚拟空间使一些不愿抛头露面、自尊感强的贫困学生能够得到心理咨询和心理解困。通过各种形式的心理健康教育,使他们了解自我并接受现实中的自我,能够坦然面对贫困,缓解心理冲突,克服心理素质方面的缺陷和悲观失望的消极心态,增强心理承受能力和抗干扰能力,形成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总之,我们要重视大学生贫困群体的思想教育,用客观的态度对待它,用辩证的眼光看待它,用科学的方法解决它,才能实现思想教育的目标,达到我们教书育人、服务社会的目的。
(四)加强对贫困大学生的就业指导
贫困大学生作为特殊的群体,与家庭经济状况较好的学生相比,贫困大学生还呈现出签约时间明显滞后、签约率明显偏低、就业岗位明显偏差等特点。贫困大学生这种严峻的就业形势给我国相关部门就业工作的开展和我国和谐社会的建构带来了巨大压力和挑战。若能顺利就业,不仅能解决自己的生存问题,而且能够负担起整个家庭的生计,对于维护整个社会的稳定和发展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在贫困大学生就业指导中要坚持要求从大学一年级开始就对学生进行就业和成才的教育和指导,通过就业指导课、讲座、就业服务信息网、校园文化活动、日常咨询等方式,对学生进行各种形式的就业和成才教育,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成才观、择业观、人生价值观,向学生讲解就业政策,传授就业技巧。要积极指导贫困大学生做到对贫困、自我、就业形势、就业竞争的正确认知。贫困大学生的就业关系到个人、家庭、高校以及整个社会的和谐发展,是一个社会性的大问题,需要各方主体的共同努力。
下载文档
网友最新关注
- 我的初中
- 叶
- 飞舞吧,花蝴蝶
- 天下第一情
- 美丽,滋润着这个城市
- 消失的感情
- 咸咸的是泪
- 稻之仲夏
- 教师节诗赠陈老师
- 我的星期天
- 两点之间曲线最短
- 枫叶~~碎
- 展翅飞翔
- 成长的烦恼
- 学会感恩
- 关于巴金《没有神》的一点考释
- 八股应试教育:清代书院改革的主要指向
- 论秦代金布的隶属及其性质
- 元治理:现代国家治理体系的理论参照
- 深切怀念本刊顾问曾彦修先生
- 陈修良访苏记
- 晚期罗马帝国防御体系重建视角下的君士坦丁堡建设初探
- 我所接触的江青
- 试论《武王践祚》的文本流变
- 我参与处理“揪刘火线”
- 商传先生著《走进晚明》出版
- 王学在岳麓书院的传播
- 章太炎的东方语言文化观与日本
- “微时代”高频转发下意见领袖的网络失范行为及其治理
- 罗马帝国情报系统的建设
- 《石榴笑了》课堂实录
- 《十二月歌》课文
- 《石榴笑了》教学设计之二
- 《争论的故事》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 《静夜思》课堂设计之一
- 《浪花》说课设计
- 《十二月歌》同步练习
- 《十二月歌》教学设计之一
- 《石榴笑了》课文
- 《静夜思》课堂设计之三
- 《静夜思》课堂设计之四
- 《石榴笑了》教学设计之一
- 《静夜思》课堂设计之二
- 《石榴笑了》同步练习
- 《浪花》课堂实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