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新时间:2022-12-19
公路线型与沿线绿化植物的配置
【摘 要】:对公路的线型与沿线的绿化植物的选择和配置进行探讨,针对不同的线型选择不同形态的绿化植物,保证公路的沿线绿化植物能起到绿化美化、防护、视线引导等作用,使公路能与周围环境充分协调,达到和谐美观。
【关键词】:线型;植物形态;绿化美化;防护;行车视距
在公路的设计和施工中,绿化工程只做为一个小项进行。在设计和施工中只考虑能够在验收的过程中保证公路沿线具备绿色,而没有把公路的线型和绿化植物的配置相结合。因此,现今大多数公路的绿化工程只是表面形式,多数出现严重的人工痕迹,无法与公路的线型和周围构造物相协调,达不到绿化美化的效果。如何保证公路的绿化系统能与公路路域系统相互协调是当前公路设计和施工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在公路设计和施工的全过程中,应把建立新的公路绿化美化作为一项重要的任务,主要部分就是公路沿线的绿化植物的选择和配置。
工业发达国家非常重视公路环境美化、绿化和景观设计,如1965年美国制订了《公路美化规定》;1976年日本制订了《公路绿化技术基准》;1975年原苏联制订了《公路建筑和景观设计规范》等。世界上大多数国家,在公路工程技术标准、设计和施工规范中,都有关于公路绿化设计方面的技术规定。
1 公路沿线绿化植物选择的原则
运用美学原理,结合公路的平、纵、横面线型,通过绿化手段,使公路自然线型与周围自然景观融为一体,为公路营运提供绿化、净化、美化的良好环境,达到常绿、防眩、吸尘、降噪、巩固路基、增加景观亮点的综合效果。
1.1 行车视距的原则
公路的行车安全主要考虑行车视距的需要。行车视距指的是司机在行车的过程中能看见前方一定的距离的障碍物,便于采取停车、错车、会车、超车或避让障碍,这段时间内汽车所能行驶的最大距离。公路两侧的绿化植物形态可能会影响到司机的视线,造成视线障碍,无法保障行车视距的要求。特别是在曲线段上,弯道内侧绿化植物的生长形态对行车的视线影响更大。因此,公路沿线绿化植物的选择首先要考虑的是该植物的形态是否会影响到行车。
1.2 引导视线的原则
公路两侧的绿化植物必须能够起到引导司机的视线的作用。在公路的暗弯处,即纵断面上的凸曲线和平曲线结合的路段,特别是南方地区沿溪线的线型上,该路段的外侧通常是高边坡,内侧是岩石地段。汽车行驶到这种线型的路段通常无法看见前方公路走向,此时必须靠种植在弯道外侧的绿化植物的走向做视线引导,保证行车安全。
1.3 相互协调的原则
公路系统包含了公路路线、附属构造物和周边的生态环境。绿化植物形态的选择必须与沿线的生态系统相互协调,必须与公路的线型、公路的附属构造物相互协调,协调才能产生美。绿化植物种类的变化带来形态的变化,结合不同的线型、不同的周边土壤、地质环境配置不同形态的绿化植物。
1.4 尊重自然的原则
在设计、施工中,将对自然的扰动、破坏控制在最小的限度内,如在施工前先将树木或树桩移走,建成后搬回原地栽植;在动物出没的地段建设动物通道,避免对动物栖息地的分割;尽量避绕森林、湿地、草原等重要生态区域等。
1.5 美化绿化的原则
公路两侧的绿化植物的配置要掌握能起到绿化、美化的作用,能与线路相辅相成,相得益彰,点、线、面兼顾,衬托线形、回归自然、改善环境,做到“春花、夏果、秋色、冬姿”。
1.6 适地适树的原则
选择乡土素材,体现地方特色和地方风貌。根据当地的气候和地理特点,以乡土植物为主,借鉴自然植被类型的特征,合理进行植物配置。根据立地条件和公路的线型建造不同的模式,宜乔则乔,宜灌则灌,在可能的情况下,采用草、灌、木等各种组合。乡土素材适应自然条件,成活率高,可减少养护费用,降低绿化成本,力求以较小的投资,取得较高的环境评价效果。
下载文档
网友最新关注
- 可爱的小猫
- 教师节里的润喉糖
- 观察豆子
- 黄山导游词
- 我的蝈蝈将军
- 假如我是科学家
- 因为选择不同
- 再逢中秋
- 观察
- 开学了,我们笑了
- 胜似亲人
- 不是亲人胜似亲人
- 养蚕
- 时间都去哪了
- 颐和园导游词
- 我国民营企业负债筹资探析-市场营销管理论文(1)论文
- 论法约尔管理理论在油田HSE监督工作中的应用
- 现代企业管理体系下的国有企业思想政治工作
- 园林施工定额管理
- 国有金融企业客户关系创新-市场营销管理论文(1)论文
- 对现代企业管理中5S管理应用的探讨
- 测量放线施工方案
- 企业管理会计现状与发展策略之我见
- 图书馆员职业倦怠心理透视
- 国企管理应符合所有制性质
- 浅议商业银行成本控制
- 关于优化劳务派遣管理的探讨
- 群塔防碰撞方案
- 从三江并流想国企管理
- 探讨无线传感器网络LEACH路由协议的变化
- 《春雨的色彩》课件 教学建议
- 《春雨的色彩》知识点
- 《春雨的色彩》知识点:仿写例句
- 《燕子飞回来了》
- 《春雨的色彩》课件 教案讲义
- 《春雨的色彩》课文结构分析
- 《春雨的色彩》文章问题分析
- 《春雨的色彩》作者其他作品
- 《春雨的色彩》作者介绍
- 《春雨的色彩》知识点:阅读知识
- 《春雨的色彩》考点链接
- 《春雨的色彩》随堂练习
- 《春雨的色彩》知识点 生字
- 《春天》
- 《春雨的色彩》重难点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