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资源为主的文档平台

当前位置: 查字典文档网> 所有文档分类> 论文> 其他论文> 安徽省科技人力资源外流状况的调查研究

安徽省科技人力资源外流状况的调查研究

上传者:网友
|
翻新时间:2015-08-19

安徽省科技人力资源外流状况的调查研究

摘 要:安徽省科技人力资源存在着人才外流现象,无疑会加剧安徽省与发达地区的差距,阻碍安徽省的经济发展。通过问卷调查安徽省科技人力资源外流状况以及流出意愿并分析原因,发现安徽省的科技人力资源管理与开发需要从组织层

面和宏观的区域层面进行改善,给出相应的建议。

关键词:安徽省;科技人力资源;区域间流动;流出意愿

中图分类号:C939

一、引言

二、研究方法

(一)调查方法

本次调查采取的是问卷调查方法,研究安徽省科技人力资源流动状况、流出倾向性等情况。为了使问卷调查结果具有可信度和说服力,本次调查涉及的行业主要是制造、电子信息、煤炭、化工、建筑、生物医药、能源等主要支柱产业。问卷中涉及的问题主要是区域间工作流动状况和流出倾向、流动原因、对工作所在地的经济、环境、政策等看法几个方面,目的是从个人层面、组织层面、宏观的区域层面来分析安徽省科技人力资源的流动状况和原因[2]。

(二)调查的基本情况

问卷调查采取随机抽样的组织形式在安徽省的30余家大中型企业进行发放,发放地点涵盖了安徽省下属的16个地市,调查对象为大中型企业的科技人员。共发放3 500份问卷,回收3 065份,回收率为87.57%。对回收的有效问卷采用SPSS16.0 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样本的基本情况见表1:

三、结果分析

(一)区域间流动状况及影响因素分析

1.调查者流动频率不频繁。

统计结果显示,有近60%的科技人力资源没有换过工作,仅40%左右的被调查者换过工作,而且大部分换工作的次数不超过3次,占换工作人数中的80%。并且,被调查者有近70%最后毕业学校是在安徽,只有30%左右毕业于外省市,说明安徽省的就业单位对外省市毕业生的吸引力不是很强。

2.工作流动影响因素分析。

图1 选择目前工作单位的原因

(2)进一步对有区域间变动工作的被调查者进行原因分析,第一原因、

(二)区域流出意愿及影响因素分析

1.安徽省的科技人力资源区域流出意愿不是很强烈。

要了解科技人力资源区域流动情况,不仅要从他们实际的工作流动情况来分析,还要从流出意愿角度分析,分析未来的流动可能性。笔者在问卷中设计了区域流出意愿的相关问题,调查结果显示,有53.2%的被调查者没有流出意愿,表明目前安徽省的科技人力资源区域流出意愿不是很强烈。

2.流出意愿影响因素分析。

前景等发挥的作用却很弱。这一结果表明,没有流出意愿的这部分员工大部分是因为家庭等因素而不愿流动的,因此并不能说明他们对工作会有很强的责任心和工作积极性。

(2)有46.8%的被调查者有流出意愿,下面分析其影响因素。

其次从组织因素分析。通过工作满意度与区域流出意愿的对应分析,发现对目前的工作满意度为一般的被调查者中有63.25%有区域流出意愿,对目前的工作满意度为不满意的被调查者中有80.12%有

区域流出意愿。而对目前的工作满意度为满意的被调查者中只有21.04%有区域流出意愿。这一结果表明,工作满意度是影响区域流出意愿的重要因素,并且两者呈负相关,工作满意度越低,流出意愿越强。

再次,从区域因素分析。在这些有流出意愿的被调查者中,有近60%选择想流动到发达地区,他们之所以想流动到发达地区,看重的原因归纳主要有以下几点:相对于安徽而言,发达地区的经济发展状况更好;整体的工资水平要高;就业或发展机会更大;科技发展环境和氛围更好;人才吸引或引进政策更有吸引力;政府服务更透明效率更高;管理体制更完善等。

四、建议

调查结果反映出安徽省的科技人力资源管理与开发需要从组织层面和宏观的区域层面进行改善,以提高在皖工作的科技人力资源的工作积极性以及增强安徽省对科技人力资源的吸引力。

(一)安徽省的各用人单位应该不断深化改革人力资源管理制度,构建可持续激励机制

各用人单位应该完善科技人力资源管理和开发机制,在激励员工时应考虑和尽可能满足员工个体的优势需求,从而最大程度激发工作热情。首先提高科技人力资源的薪资待遇,使安徽省的工资水平和其他省市相比有竞争力和吸引力[4]。其次应该通过技术入股等形式给予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一定的股份,通过股权和分红权激励、职业年金计划等激励措施充分调动他们的工作积极性。还应该注重精神激励,讲究长效激励[5],比如提供各种培训机会;人尽其能,充分利用和发挥其才能;提供各种条件鼓励科技人才进行科研创新;给予更大的发展空间等,从而最大限度激发科技人力资源的工作潜能,并从选拔聘用、绩效考评、培养开发、职业生涯规划各环节完善制度,建立公平公正公开的用人观和竞争观以及以能力和创新为核心的绩效考核评价体系,从而留住人才和吸引人才。

(二)充分做好人才战略规划,优化科技发展环境和氛围,进一步完善政府的管理体制

首先,安徽省政府应该进一步做好“科教兴皖”战略。充分发挥安徽省内各高校的人才培养作用,引导高校明确办学目标,进行科学定位,寻求办学模式的创新,以培养高素质的科技人才[6]。其次,要形成产业环境,依靠产业优势凝聚科技人才。安徽省需要根据实际情况扶持具有较好基础和发展远景的产业发展,实现产业结构调整优化,从而形成产业环境,真正发挥产业凝聚人才,人才促进产业的作用,从而优化科技发展环境和氛围[7]。再次,要优化安徽省的投资融资环境,以便吸引更多的企业聚集于安徽。安徽省政府要提供各种税收等方面的优惠政策,并且开辟创业绿色通道,积极引进知名企业以及有实力的企业到安徽来落户,以及鼓励科技人才自主创业,拓展引进人才渠道。以皖江城市带、各类产业园区、国家技术创新工程试点省等为依托,通过项目合作、自主创业等建立一系列人才创新创业基地,凝聚和吸引国内外高层次科技人力资源。

(三)加强安徽省各地区各城市之间的合作以及与周边省份的合作,并建立科技人才合作开发与资源共享机制

安徽省各城市的发展相对滞后,缺乏大都市,因此,应该重视城市群、经济带的建设,“抱团发展”,充分发挥其中心城市的聚集效应、规模效应、辐射效应。目前安徽省已经提出了合肥经济圈、芜马经济圈、皖江城市带、两淮一蚌城市群等,在发挥这些城市群作用的同时,一定要统筹规划,整合创新资源,实现联动发展。除此之外,安徽省还应该注重和周边省份加强合作,打破各省间的利益格局,跨界融合。充分利用南京都市圈、泛长三角经济圈、豫皖城市群等的作用,从而带动安徽省的经济发展。以城市群建设为契机,创新人才体制,营造良好环境,实现科技人才合作开发和资源共享。首先,应构建区域内人才合作开发政策,共同实施人才开发的各种措施,实行行政许可、资格认证等的互认,开展异地人事代理等服务项目,逐步减少乃至消除现有的各种政策壁垒[8]。其次,应该重视和加强人才信息网的建设,搭建人才信息平台,学习国外先进经验,建立科技人才信息库,并且将人才供求信息联网,构建科技人才信息共享平台[9],定期联合发布科技人力资源需求信息,以开放、整合、联通为目标,逐渐将信息共享平台覆盖全省乃至周边省份,从而共享科技人才资源,集聚科技创新要素。另外,应该通过政策制定推动跨省或跨区域的科技人力资源交流,加强企业与高校、科研院所之间的合作,通过学术交流、合作开发、兼职等形式实现合作开发,促进资源共享。

参考文献:

[1] 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弗拉斯卡蒂丛书―科技人力资源手册[M].北京:新华出版社,1995.

[2] 王成军.高学历科技人力资源流动研究[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9:29-33.

[3] 夏小玲.泛长三角区域安徽科技人力资源优化

配置研究[D].合肥:安徽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1:19-33.

[4] 王成军,冯涛.基于调查、统计的西部科技人力资源流动状况分析[J].西北人口,2011

(4):85-88.

[7] 李燕萍,施丹.中部地区科技人力资源流动态势调查、分

析与对策建议[J].科学进步与对策,2009

(6):33-36.

[8] 欣闻.我省“五点一线”沿海经济带人才合作开发正式启动[N].营口日报,2007-4-28(01).

下载文档

版权声明:此文档由查字典文档网用户提供,如用于商业用途请与作者联系,查字典文档网保持最终解释权!

网友最新关注

假如记忆可以移植
我想飞
我望着万家灯火
望星空
我在月球上的一天
我在月球上的一天
我想飞
我在月球上的一天
我在月球上的一天
我在月球上的一天
我望着万家灯火
假如记忆可以移植
假如记忆可以移植
望星空
我望着万家灯火
国企改制更需构建企业文化企业文化论文(1)论文
人力资源的成本核算人力资源管理论文(1)论文
如何开展企业文化建设企业文化论文(1)论文
零售业身悬四大命门企业文化论文(1)论文
丹田集团――企业文化企业文化论文(1)论文
IT企业文化应该产生什么企业文化论文(1)论文
如何建立大人力资源系统人力资源管理论文(1)论文
国企人力资源出路何在人力资源管理论文(1)论文
沃尔玛成为世界第一的四大法宝企业文化论文(1)论文
年薪的四种模式人力资源管理论文(1)论文
剖析以人为本人力资源管理论文(1)论文
论人力资源观的误区人力资源管理论文(1)论文
人才选用与招聘人力资源管理论文(1)论文
全视角绩效考核法人力资源管理论文(1)论文
世界著名企业人力资源开发精萃人力资源管理论文(1)论文
《小壁虎借尾巴》教学难点
《小壁虎借尾巴》随堂练习:巩固篇
《小壁虎借尾巴》写作指导:新“小壁虎借尾巴”
《小壁虎借尾巴》趣闻故事
《小壁虎借尾巴》考点练兵(二)
《小壁虎借尾巴》教学设计(二)
《小壁虎借尾巴》教学目标
《小壁虎借尾巴》整体阅读感知
《小壁虎借尾巴》教学设计(一)
《小壁虎借尾巴》相关资料
《小壁虎借尾巴》重点问题探究
《小壁虎借尾巴》教学重点
《小壁虎借尾巴》范文习作
《小壁虎借尾巴》训练素材
《小壁虎借尾巴》随堂练习:提高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