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资源为主的文档平台

当前位置: 查字典文档网> 所有文档分类> 论文> 其他论文> 基于目的论的京剧剧本翻译效果研究

基于目的论的京剧剧本翻译效果研究

上传者:网友
|
翻新时间:2023-04-16

基于目的论的京剧剧本翻译效果研究

摘 要:京剧从1790年形成发展至今已有二百多年的历史。承载着中国文化丰富内涵的京剧,有必要在海外传播,而在向海外传播京剧的过程中,京剧剧本的翻译是京剧有效传播至关重要的环节。本课题组进行了以目的论为指导的京剧剧本英语翻译对京剧在海外传播的有效性实证考察,探讨京剧剧本英文翻译的有效途径及方法。

关键词:目的论;京剧;英语翻译

京剧凝聚了中国表演艺术的精华,近代以来在中国社会政治、文化等领域产生了很大影响。很多外国人被京剧的独特唱腔、人物服装以及舞台表演形式所吸引,但是鉴于中国与海外存在语言和文化的差异,外国人对京剧并不是很了解,而京剧剧目中大部分是戏文,让外国人看懂京剧,理解晦涩难懂的戏文,传达中国文化思想及观念,京剧剧本翻译的精准度至关重要。

一、 中国京剧英语翻译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二、 目的论(Spokos Theory)

美国著名语言学家、翻译家尤金・奈达在20世纪60年代提出了动态对等(dynamic equivalence )翻译理论,他认为目的语读者对译文信息的反应要与原语读者对原文的反应保持动态上的一致,即原语语义和风格应同目的语的语义和风格尽可能达到信息的动态对等。[4]动态对等理论提出后引起了不少误解,被误认为只要翻译内容而不顾语言形式。Ward和Nida(1986)又提出“功能对等”理论(functional equivalence theory),“功能”主要是指交际的翻译功能。“对原文的接受者理解原文的方式和译文接受者理解译文的方式进行对比。”[5]功能对等理论的核心内容还是动态对等,强调的仍然是通过内容信息上的对等翻译达到读者反应上的对等。功能对等就是从语义到语体,在目的语中用最贴近原文的自然对等语再现原语信息,使目的语读者获得与原语读者大致相同的反应。德国功能派翻译理论的代表人物汉斯・J・弗米尔(Hans Vermeer)与凯瑟琳・赖斯(Katherina. Reiss)提出了功能派翻译理论中最重要的理论――目的论(Skopos Theory)。目的论摆脱了以原语作为核心的“等值理论”,提出以文本目的作为翻译准则、目的决定翻译的策略。1984年出版的Basics of a General Translation Theory 一书中,将翻译定义为:在目标环境中为目标目的和目标读者而产生的目标情境的文本。[6]目的论突破了“对等”翻译观念的束缚。弗米尔认为,把翻译放在行为理论和跨文化交际的框架中进行考察,翻译并不是简单地语言间一对一的转换,而是一种跨文化的交际行为,翻译的本质是跨文化交际,在目标文本创作过程中,决定翻译策略的应是译文的预期目的。[7]为了达到不同的翻译目的,该理论允许译者根据不同的译文目的和接受的委托将原文译成不同的译文。Edward Sapair认为,没有一种语言能独立于文化之外而存在,同样,没有一种文化在其中心缺乏自然结构。[8]

“传统京剧英译属于跨文化翻译,普通的文化翻译力图从语言学和文化角度研究如何最大化地将原语文本中的文化因素转译成目的语文本;跨文化翻译是一种自发的文化传播行为,目的是向受众者传播中国文化,更多追求的是文化传播的效果。” [9]Malinowski在谈到翻译时说,语言植根于文化现实中,如果不考虑言辞所处的背景,语言将难以解释。[10] 基于此,本研究旨在以目的论作为翻译指导,探讨京剧剧本的翻译及演出效果。

三、英译京剧剧本及演出效果的实证研究

中国京剧经过长期的发展,形成了一套规范化的程式。由于“京剧是程式艺术,这不仅仅限于艺术表演方面,在剧本、行当、音乐、化妆、服饰等方面,都有规范性的程式。”[11]京剧创造舞台形象的艺术手段十分丰富,有十分严格的程式,不能熟练地掌握这些程式,就无法完成京剧舞台艺术的创造。京剧的表演艺术更趋于虚实结合的表现手法,最大限度地超越了舞台空间和时间的限制,达到“以形传神,形神兼备”的艺术境界。“在京剧发展的高峰时期,涌现出众多的著名演员,形成异彩纷呈的艺术流派。京剧从内容到形式都达到了非常完善的境界,具有很高的观赏价值。” [11]

(二)访谈结果

对于乐队的伴奏,受试者也有不解和困惑,例如京胡、锣鼓等什么时候用,适合什么角色等。另外有时伴奏的场面过于吵闹,淹没了演员的唱腔。二胡和长笛用高音调来演奏,哀伤的音调使整个乐曲充满沉痛和沉重的气氛,看后让人心情不快。

问题2. 以下4个因素中,哪一个是影响你欣赏京剧的最大阻碍?请从大到小排序:语言和文化,历史背景,京剧表演,舞台道具。四个因素,按照排第一位得4分、第二位得3分、第三位得2分、第四位得1分的方法统计,最终语言和文化是欣赏京剧的最大障碍,得75分;历史背景,得58分,排第二位;京剧表演列第三位,41分;排在最后一位的是舞台道具,36分。

问题3.对这出京剧不理解的地方是什么?90%的受试者表示京剧中的元素丰富,但是由于语言和文化的不同,不能完全理解全部内涵,再有京剧剧本创作、表演、交响配器、舞美、服装以至灯光、布景等交相辉映,但是对于不了与解戏中情节有关的背景、事件、年代、典故的人来说,这些因素都影响他们欣赏京剧。

(三)《霸王别姬》京剧剧本翻译典型例句翻译分析

京剧《霸王别姬》剧本在翻译过程中,追求译文在译文读者的反应与原语读者反应一致的效果。具体实例如下:

例1.原文:“只害得众百姓困苦颠连……”译文:and everyone was leading a poor and hard life……

汉语中的“困苦颠连”,译为“was leading a poor and hard life”。对比英汉两种语言,汉语表达进行时态时,用“正在”、“一直在”等词语表达,英语则在动词的形式上进行变化。翻译此句时,英文译文用了进行时态,这种处理,弥补了原语与译入语之间句法不对等的问题,从语义角度分析,译文的进行时态更能体现百姓所处的苦难生活状态,符合英语的表达方式,便于译入语读者接受原文承载的内涵,将语言信息更完整地反映在译入语中。

采用相同翻译方法的例句还有例句2:原文“看大王在帐中合衣睡稳。”译文:His Majesty is sleeping tight in his daily clothes.

例3. 原文“枪挑了汉营中数员上将”。译文:I killed several generals of the enemy with my spear.

汉语中的“枪挑了”译为“killed…with my spear”。“挑”一词在汉语中的意思为“指尖、棍尖等刺或戳”,剧中是指用枪“刺死”的意思。译文采用“kill”一词进行翻译,“kill”的意思为“杀死”,同时,译文用动词“kill+ed”过去时态,表达汉语“了”的意思,这样的处理方法,解决了英汉两种语言句子结构、词义不同的问题。译文既译出原文要表达的意思,也顾及到译文的可读性,同时也不影响语义的表达。

例4. 原文“这一仗连累你多受惊慌。”译文:Sorry that the battle disturbed you.

汉语原文“连累你多受惊慌”中的“受惊慌”,如果按中文结构译成“made you disturbed”,与英文句式相去甚远,“made”在译入语中是多余的成分,只起到语法作用, 并不表意,直接译成“disturbed you ”则更符合英语的表达方式。

例5.原文“力拔山兮气盖世。”译文: I am strong enough to overthrow Qin dynasty. My spirit suffocates the world.

原文中的“力拔山兮”是“用力气把山拔了”。如果译成“力量大到移山倒海”,就显得过于夸张。细细推敲“力拔山兮”的语义,并不是“把山拔起来”,而是“推倒”、“推翻”的意思;因此,“山”译成“Qin dynasty”,“拔”,译成“overthrow”,整个词组译成“overthrow Qin dynasty”。

(四)京剧剧本英译的剧场演出效果

观众的回答基本一致。在有英文字幕的情况下,能看懂90%以上的剧情,32位观众都表达了语言和文化是影响他们欣赏京剧的最大问题,不了解剧情背景也影响对京剧的欣赏。如果没有英文翻译, 能看懂50%~60%的剧情。访谈结果同样表明京剧剧本翻译在京剧海外演出中起到的重要作用。 新华网伦敦4月20日对此次演出进行了报道,“听四平调、西皮快板,看耍花枪、水袖轻扬,不少英国观众第一次有了和中国京剧近距离接触的机会。记者前往观看其中一场演出时看到,现场上座率很高,而且近一半是外国观众。莱恩・威尔森和自己的中国朋友和子女买票来到现场,看得津津有味。年轻的拉德克观看得非常认真。他边欣赏表演边不停地抬头看屏幕上的翻译。”[12]

该团在新西兰的演出,同样受到了热烈欢迎。来自中国网・滨海高新讯是这样评述的:“由50多位优秀的京剧演员组成的京剧团来到素有‘千帆之都,白云之乡’美誉的新西兰最大城市奥克兰,并于本月24日和25日连续在奥克兰市政厅音乐会剧场为当地的观众们献上传统京剧的代表作《金山寺》、《断桥》,受到观众的广泛好评。主演将白素贞对许仙爱怨交织的复杂情感表达得淋漓尽致,听来感人肺腑、催人泪下。现场华人观众反响强烈,外国观众也在英文字幕的帮助下品戏叫好。”[13]

四、分析

试验和剧场演出均表明, 语言和文化是影响外国人欣赏京剧的最大障碍,语言反映了一个民族的特征,包含着该民族的历史和文化,蕴藏着该民族对人生的看法、生活方式及思维方式。因此,理解语言就要了解文化,理解文化也要了解语言。

文化的内涵和特征是在一定历史条件下形成的,不同文化下, 人们的价值观念、思维方式等也不同。翻译的内容,承载着文化信息内涵。彭长江等认为,翻译是把一种语言文字的意义用另一种语言文字表达出来,是跨文化的交际活动。 [14]

除了文化障碍外, 语言也是影响外国人欣赏京剧的一大障碍。英语和汉语存在语义的差别,英语里有些词义在汉语里没有对应意思。英汉两种语言中,某些词语表面上似乎指同一事物或概念,而事实上指的是两个不同的概念。某些事物或概念在英语里只有一两种表达方式,在汉语里则有多种表达方式,反之亦然。再有,有些词的基本意义大致相同,但派生意义却差异很大。除此之外,英汉两种语言间,在句式、语法、表达等方面也有很多差异,翻译过程中,语言和文化因素均要兼顾。

五、结论

从访谈结果和演出效果来看,京剧剧本的翻译,要注意中、外民族文化背景和思维方式的差异,不能一味追求语义功能的完全对等,其次要考虑不同民族的文化背景和思维方式的差异,从不同语境中寻求语义。

翻译意味着交流,译文的好坏不是简单地看是有否有对应的语义、语法结构和修辞,重要的是接触译文的人有何种程度的正确理解。所以,译文效果与原文效果对等的根本,是要比较接触原文的人怎样理解原文,接触译文的人怎样理解译文。[15]目的论解决了翻译中频繁出现的一些实际问题,比如译文是用直译的方法还是用意译的方法。

京剧剧本的正确翻译有利于京剧更好地为世界各国人民理解和喜爱,有利于中国文化更好地走向世界,让外国人感受中国文化。在京剧剧本的翻译过程中,必须考虑译文读者的感受,且译文读者要得到与原文读者大致相同的感受,这样才能让外国人真正体验并感受到京剧博大深邃的内涵。

参考文献:

[3]黄瑶.京剧英译对外传播的可行性探究[J].海外英语,2013,(11).

[4]Nida, E.A. Toward a Science of Translating [M]. Leiden: E.J. Brill. 1964.

[6]Reiss K, Vermeer H. J. Grundlegung Einer Allgemeinen Translations Theorie [M]. Tübingen: Niemeyer, 1984.158.

[9] 贾立平,何磊磊.传统京剧翻译策略选择与应用[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11).

[10] ATAN D. Translating Cultures, An Introduction for Translators, Interpreters and Mediators [M]. Shanghai: 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Press, 1999.35-36.

[14] 彭长江等.译海探秘[M].长沙: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

下载文档

版权声明:此文档由查字典文档网用户提供,如用于商业用途请与作者联系,查字典文档网保持最终解释权!

网友最新关注

七彩画廊
我爱晋中
一个热衷于乒乓球的人
可爱的一家人
保护环境从我做起
可爱的沙田
我热恋的家乡
我的福娃宝贝
我乐了
美丽的校园
暑假见闻
现代版周瑜和诸葛亮
我是一个爱看书的孩子
小弟整人记
看菊花展
浅谈高校德育低效的原因与对策
关于互联网与高校德育管理工作软环境的优化
试论研究生德育思想和德育管理的几点思考
当代大学生道德人格现状的文化研究
关于提高教育质量的关键在于改变教师评价机制
浅谈大学生职业价值观教育的现状及其对策
浅谈高校德育工作机制
试论坚持科学发展观 改进高校德育管理工作
大学生人格现状研究
浅析改革高校德育管理体制的思考
校本培训理念与高校师资教学培训
试论努力构建地市高校学习型领导班子
浅谈高校德育管理的理性思考
探究学生品德心理促进高校德育管理
浅谈高校德育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小壁虎借尾巴》教学设计
《小壁虎借尾巴》教学设计
《小壁虎借尾巴》教学设计
《小壁虎借尾巴》教学设计
《小壁虎借尾巴》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小壁虎借尾巴》教学设计
《小壁虎借尾巴》教学设计
《小壁虎借尾巴》教学设计
《小壁虎借尾巴》教学设计
《小壁虎借尾巴》教学设计
《小壁虎借尾巴》教学设计
《小壁虎借尾巴》教学设计
《小壁虎借尾巴》教学设计
《小壁虎借尾巴》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小壁虎借尾巴》第二课时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