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新时间:2022-12-11
创新型会计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构建研究
【摘 要】高职院校会计教育虽然已经打破传统的以会计理论为主、实践教学为辅的课程教学体系,但各课程的实践教学相对独立,实践层次及能力培养目标不明确,以工作过程为导向,有利于培养高职学生综合职业能力的工学结合的实践教学体系还未完善。要突出学生在实践教学中的主体地位;遵循实践教学与专业知识合理衔接的原则,构建创新型会计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是本文研究的重点。
【关键词】会计;职业岗位;职业能力
会计专业实践课的目标是培养学生的会计职业能力,以实验、实训和实习等形式进行,会计专业实践教学体系一般分为校内实践教学体系与校外实践教学体系两部分。校内的实践教学体系一般由两部分组成:一是根据会计工作过程进行手工仿真训练;二是在实训中心使用财务软件对各会计工作任务进行角色模拟演练。
校内实践教学环节尽管也开设了诸如会计模拟实训课程以试图在一定程度上解决学生的技能培养问题,但由于岗位情境的设置和职业氛围欠缺,学生在仿真环境中训练仅仅局限在一个课程内的动手.,不能将相关课程串联起来,变成一个有机整体,学生所学知识与实务操作训练缺乏融会贯通,影响了学生会计职业能力和职业态度的培养和形成。
校外的实践教学则是通过学校的校外实习基地或学生自己联系的企业进行会计实习,尽管校外的实践接触的是真实岗位情境,有利于学生尽快实现专业知识与实践的对接,但企业对会计信息的保密性、完整性以及网络的畅通性要求高,学生很难接触核心业务,实习效果不显著。
一、会计职业岗位分析
会计实践教学要立足于会计职业岗位任务和工作过程分析,培养具有较强的实践性、职业性、综合性的会计专业人才,以满足中小型企业对会计人才的现时需求。
会计职业是通过对单位资金运动过程中的数据进行采集、加工、整理、传输,连续、系统、综合、完整地反映单位资金运动的全过程,并生成反映单位财务状况、经营成果、现金流量、所有者权益变动等信息,从而为会计信息需求者进行管理和决策提供客观信息,以达到实时控制现在,准确预测未来,做出正确决策的目的。企业会计职业岗位主要包括:出纳岗位、会计核算岗位、会计监督岗位、财务管理岗位。
出纳岗位业务、会计核算岗位业务是专业基础能力与核心能力培养的主要载体,财务管理岗位业务,会计监督岗位业务是专业综合能力培养的主要载体实习报告、毕业调查、毕业论文设计是专业拓展能力培养的主要载体。
二、会计专业职业能力分析
根据以上岗位分析,会计职业能力的培养依次为:专业基础能力-专业核心能力-职业综合能力-专业拓展能力四个能力的递进过程。
专业基础能力:能够处理和管理出纳业务;掌握会计核算方法;具有填制和审核原始凭证、编制和审核记账凭证、登记账簿和编制会计报表的基本技能。
专业核心能力:能够依据会计准则和会计工作规范在会计核算岗位进行资产核算、权益核算、收益核算、往来业务核算、税费计算与申报、产品成本计算与分析、企业财务会计报告编报等业务,具有在各岗位对各种经济业务进行确认、计量、记录、报告的操作技能。
职业综合能力:注意体现在会计管理岗位、财务管理岗位和会计监督岗位。要能从事或参与会计信息管理、会计制度执行、会计人员管理、会计档案管理等工作;要能胜任企业内部资金筹集管理、投资业务管理、收益分配管理、成本控制、会计报表分析和全面预算管理等工作;参与处理单位内部年度审计计划的编制、日常经济业务合理合法效益性审计、年度审计报告的编制等业务;协助处理社会中介机构签订审计约定书、编制项目审计计划、进行业务循环审计、撰写审计报告等业务。
专业拓展能力:能够到企业顶岗实习并就业签约,要具有毕业调查、统计汇总数据的能力;在顶岗实习过程中能运用所学专业知识和技能结合调查资料完成毕业论文撰写。
三、以工作过程为导向,构建“四段式学训一体"的实践教学体系
以上四种能力的培养采用校企联合的“四段式学训一体”实践教学体系来完成。“四段式学训一体“的实践教学体系将6个学期划分为专业基础技能训练、专项核心技能训练、职业综合能力训练和专业拓展能力训练的四个能力递进的培养阶段。
第一阶段:认知会计岗位,进行专业基础技能训练。完成公共课和专业基础课的理论教学,进行公共基础课、基础会计、会计职业道德与财经法规等课程的课堂实验教学。开展企业生产经营业务流程认知活动、使学生对企业经济业务的发生、完成过程及原始凭证的产生、传递过程有直观的认识,培养专业兴趣;分角色进行原始凭证编制与审核、出纳收付、记帐凭证填制与审核、记账汇总、编制报表的模拟训练,使学生掌握会计核算方法和会计核算程序,培养学生具有从事出纳岗位以及总账岗位的基本操作技能。
第二阶段:掌握专项技能,进行专业核心技能训练。进行专业核心课程的实训教学,根据会计工作基本规范,分岗位进行企业经济业务核算。如税务核算岗位进行税费计算及交纳;成本核算岗位进行成本计算与分析;总账报表岗位进行总账核算及编制报表等专业技能训练,各岗位进行会计电算化角色模拟训练;这一阶段是专业核心课程知识授完后,集中在某一时间段内完成的专业技能训练,它强调某一课程实务的连贯性和综合性,培养学生的职业判断能力。
第三阶段,岗位综合应用,进行职业综合能力训练。根据会计岗位要求,在会计、审计综合模拟实训室开展会计综合模拟实训、会计电算化分岗轮岗实训、公司理财及财务报表分析实训、内部稽核技能及内控评价技能实训。本阶段应设置模拟公司,模拟企业会计核算过程和经营运作过程,使学生在仿真的环境中,明确经营活动的来龙去脉以及岗位职责和工作内容,进行会计综合、财务管理、内部稽核等岗位和部门的流转训练,突出其综合性和岗位流转性,实现课程间实践内容的衔接与贯通。培养学生会计管理、财务管理、会计监督等职业综合能力。
第四阶段:工学交替,进行专业拓展能力训练。在校外进行预就业的顶岗工作,包括毕业顶岗实习、毕业调查、毕业论文等,学生在企业中进行真实业务操作,是对学生职业能力的全面检验,在顶岗实习中,重要的是对实习的监控。应与实习单位师傅一起,加强实习指导,定期开展实习巡视,在实习过程中,要求学生能收集、归纳相关数据,运用所学的专业知识结合实际数据完成实习调查报告、毕业论文设计及撰写。通过实习完成工学交替,有助于帮助学生进一步对会计工作的整体环境和整个工作过程有一个更为深刻的印象;养成良好劳动观念和职业道德;培养其专业技能的应用能力、会计岗位的适应能力,为学生即将走向工作岗位奠定基础。
“四段式学训一体”工学结合的实践教学体现了从初级的会计岗位认知、技能训练、岗位综合实训,逐步走向企业顶岗工作的递进式培养过程,在每一阶段中,按规定的能力培养目标和要求,采用“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交替进行。实践教学注重模拟岗位实训与真实企业环境的对接,实现职业能力的递进上升、学生角色与职业角色的转换。实践教学对于培养学生实践和创新能力,提高学生综合素质,提升学校教学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具有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2] 夏秀娟.高职会计专业共享型教学资源库建设探讨[J].中国信息技术教育,2014
(16):46-48.
下载文档
网友最新关注
- 我
- 秋天的果园
- 假如
- 美丽的秋天
- 我
- 春游
- 有趣的猴子
- 啄木鸟医生
- 校运会
- 我给妈妈过生日
- 自己编的小故事
- 冬天来了
- 我的家
- 拔河比赛
- 聪明的大白鲸
- 关于高校知识产权保护与管理策略(1)论文
- 艺术学研究的田野方法
- 基耶斯洛夫斯基及其影片简评
- 形式理性批判——论20世纪西方形式美学的内在逻辑
- 试论民族国家的主权权利与知识产权的跨国保护(1)论文
- 浅析中国食品行业的品牌营稍战略介析(1)论文
- 身体意识与知觉美学
- 中国政治体制改革的新三权分立论
- 迷惘与孤独的都市寓言――看王家卫影片中的都市情感(dy1)
- 先锋艺术:形式实验与思想困境(会员资料)
- 试析建筑物上的知识产权(1)论文
- 试论中国知识产权法律文化刍论(1)论文
- 行动艺术:无政府主义还是形式主义
- 药品缺陷的法律分析(1)论文
- 对于我国植物新品种有关知识产权保护的探讨(1)论文
- 《乌鸦喝水》教学设计之九
- 《乌鸦喝水》第二课时
- 《乌鸦喝水》
- 《乌鸦喝水》教学设计之五
- 《乌鸦喝水》教学设计之六
- 《画》
- 《要下雨了》
- 《王二小》教学设计之三
- 《王二小》教学设计之四
- 《王二小》教学设计之二
- 《乌鸦喝水》教学设计之四
- 《我选我》
- 《王二小》教学设计之五
- 《乌鸦喝水》教学设计之七
- 《乌鸦喝水》教学设计之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