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新时间:2022-11-27
父亲的姓名
不用避讳,我的父亲叫毕明。
和所有的孩子一样,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我以为父亲的名字就叫“爸爸”。
突然有一天,我知道了,他不叫“爸爸”,他叫毕明。
长大之后我又知道了,父亲原来也不叫毕明。我见过他废弃了的私章,隶体朱文,他曾经是“陆承渊”。
为什么叫“陆承渊”呢,因为他的养父姓陆,他是“渊”字辈。“渊”字辈下面是“泉”字辈。从理论上说,我应该叫“陆某泉”。
在今天的兴化,有许多“陆某泉”,凡是叫“陆某泉”的,不是我的兄弟,就是我的姐妹。
但是父亲的养父很不幸,父亲的养父有一个弟弟,是一个流氓,这个流氓告发了自己的亲哥哥,因为他的亲哥哥把大米卖给了日本人。
父亲的养父是被处死的,罪名是汉奸。那个流氓弟弟失算了,他什么也没有得到。父亲养父的财产全充公了。
为了生计,父亲放弃了学业,“革命”去了。他参加了中国人民解放军,在沈阳军区空军机场做机要员。建立档案的时候,诚实的父亲说了实话,他被部队“劝退”,回到了地方。
回到兴化的父亲得到了一个新的名字,他成了“毕明”――含义来自《水浒传》,林教头风雪山神庙:逼上梁山,走向光明。
细心的读者也许就知道了,我在讲小说的时候动不动就要说到《水浒传》。
但施耐庵远远称不上伟大。真正伟大的那个作家叫鲁迅。鲁迅把他的如椽大笔一直伸到了我的家,就像《阿Q正传》描绘的那样,陆承渊“不许革命”,陆承渊“不许姓赵”。
高中还没有毕业我开始阅读鲁迅,我全明白了。
做作家需要运气,做读者也需要运气。我想我比同年的孩子更能理解鲁迅。
还是来说说我是怎么知道父亲叫“毕明”的吧,这个场景是这样的:
我们一家人都在家里,墙外突然传来了许多急促的脚步声,我的家一下子拥挤起来,站满了父亲和母亲的学生。他们带进来一股十分怪异和紧张的气氛。
父亲和他们说了一些什么,随后就跟着他们走了。
我的家一下子空了,只留下我一个。我不知道这个时候我是几岁,可能是三岁,也可能是四岁,这是我自己推算出来的。
后来我一个人出去了,意外地发现学校的操场上全是人。我站在外围,也挤不进去。我就一个人晃悠去了。
就在我离开不久,口号声响起来了。很响。很整齐。
我记得我来到了一个天井的门口,门口坐着一位老太太,她的头发花白花白的。她坐在门槛上。
老太太突然问我:“晓得毕明是哪一个啊?”我回答了没有,记不得了。老太太说:“毕明就是你爸爸。在喊呢,打倒毕明。打倒了哇。”
我从此就记住了,爸爸叫毕明。
那一天的晚上父亲一直坐在那里泡脚。一家人谁都不敢说话。
对了,也许我还要补充一个场景,1997年7月19日下午,我的儿子出生了。我借了一部手机,在医院的阳台上给父亲打电话,我要把儿子出生的好消息告诉他老人家。有一件事我是不能不和父亲商量的:我的儿子到底是姓陆还是姓毕?
父亲在电话的那头再也没有说话。我在等。我们父子俩就那么沉默了。后来我把借来的手机关了。我决定让我的孩子姓毕。其实我不想让孩子姓毕――我还好,我的儿子也还好,可我理解我的父亲,这个姓氏里头有他驱之不尽的屈辱。
下载文档
网友最新关注
- 可爱的小狗
- 可爱的小白鼠
- 小鸭子
- 京巴犬
- 小小鸟
- 老家常客
- 小金鱼
- 我的小乌龟
- 爱打羽毛球的我
- 蚕宝宝
- 小狗灰灰
- 小乌龟
- 可爱的小兔子
- 外婆家的狗
- 我家的小鸭
- 寻租理论与腐败问题分析
- 2009年浙江民生经济稳定发展探讨
- 我国国债发行的货币供给效应分析(1)
- 透析信用卡大量营销与品牌营销战略(1)
- 浅析知识经济时代(1)
- 农业生产资料价格波动对粮食主产区农民增收的实证分析
- 试论中国城市政府体制的创新(1)
- 浅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三贴近”的思考
- 浅谈如何增强党校思想政治理论教育的实效性
- 相声艺术在语文教学中
- 浅论“入世”对军队思想政治教育的挑战及对策
- 论从人文素质教育到通识教育
- 孤独教研者,寂寞幽草花
- 关于哲学教育创新的理性思考
- 促进事业单位改革与发展的财政政策研究(1)
- 《鲸》教学反思
- 《鲸》教学反思
- 《鲸》第二课时教学反思
- 《鲸》教学片段
- 在实践中学习语文──《鲸》教学有感
- 《鲸》教学反思
- 自主活动理解课文──《鲸》教学反思
- 《鲸》教学反思
- 《鲸》教学反思
- 《鲸》教学实录
- 教中有悟,不亦乐乎──《鲸》教后反思
- 《鲸》第一课时教学实录
- 《鲸》教学评析
- 《鲸》第一课时教学实录
- 《鲸》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