啊哦,你所访问的页面不存在了,可能是炸了

可能的原因:

1.手抖打错了。

2.链接过了保质期。

儒家文化对干部内在修为的启示_儒家文化对干部内在修为的启示文档下载_免费文档下载-查字典文档网

教育资源为主的文档平台

当前位置: 查字典文档网> 所有文档分类> 论文> 其他论文> 儒家文化对干部内在修为的启示

儒家文化对干部内在修为的启示

上传者:网友
|
翻新时间:2022-12-11

儒家文化对干部内在修为的启示

【摘 要】孟子曰:"人有恒言,皆曰,'天下国家。'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家之本在身。"我们每一个人,特别是从政人员,只有注重自我修养,践行好"三纲八目",提高自己的道德修养,管理好自己的家庭,才能治理好国家。关于干部内在修为,儒家文化给了我们诸多重要的启示。

【关键词】儒家文化;"内圣外王";"三纲八目";"慎独";干部内在修为;启示

民族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中华民族创造了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为全人类的文明和进步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在上下五千年的中国传统文化中,有浩如烟海的典籍与厚重的历史积淀。中国传统文化的特点是儒、释、道三家融合,在这其中,自汉代以来,历来居于正统地位的首推儒家文化。之所以这么讲,是因为儒家文化不仅影响了中国几千年,而且还广泛地影响着整个世界。

儒家文化作为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个核心内容,经过历代统治者的推崇,以及孔子后学的发展和传承,早已内化于中国文化的深层观念中,可以说,对中国文化、政治以及社会等各个方面的发展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儒家思想内涵丰富,它不仅崇尚道德,同时还关注和研究如何治理国家。因此我们谈从政道德,论干部内在修为,就可以也应当从儒家文化中去吸取精华及养分。以儒家的"内圣外王"为例,这一思想就体现了道德与政治的有机统一。"内圣"指修身养德,要求做一个有德性的人;"外王"指齐家、治国、平天下,只有做到"内圣"才能开出"外王"。"内圣外王"的统一可以说是儒家思想追求的最高境界。

在孔子时代,并没有明确提出"内圣外王"这一概念,这个概念是由道家思想的代表人物--庄子所提出的,但因为其思想内涵与儒家思想有相通之处,儒家就吸纳了这一术语,并且丰富发展为一种重要的政治学说。

"内圣外王"中这一理论,可以说是无不谈道德,也无不谈政治。儒家认为政治只有以道德为指导,才有正确的方向;道德只有落实到政治当中,才能产生普遍的影响."内圣外王"作为一种人格理想和政治理想,他强调的是在既定的社会体制下的自我修行,换句话说,就是要不断完善自己的精神境界。那么如何才能达到"内圣外王"的境界呢?在儒家看来,《大学》中所讲的"三纲八目"是实现"内圣外王"的指导思想和重要途径。

《大学》提出了"三纲领"和"八条目",强调修己是治人的前提,修己的目的是为了齐家、治国、平天下,这一理论强调的是治理国家和个人道德修养的内在联系。《大学》在开篇就提出了"三纲",即"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所谓"明明德",就是发扬光大人所固有的、天赋的光明道德;所谓"在亲民",是使人弃旧图新、去恶从善;所谓"止于至善",就是要达到儒家伦理道德的至善境界。这就是三纲,它既是《大学》的纲领,也是儒学"垂世立教"的目标之所在。

由"三纲"又开出"八目","八目"既是实现"三纲"的具体步骤,同时也是实现"内圣外王"的重要途径。具体而言,"八目"就是指"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其中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以及修身被视为"内圣之业",而齐家、治国、平天下则被是"外王之业"。在这里我主要谈谈有关"内圣"的三个方面内容。

第一,格物致知。在朱熹看来,格物致知就是"穷究事物道理,致使知性通达至极。"用现在的话来说,就是"推究事物的原理法则,从而总结为理性知识。"格物致知给我们的启示在于:我们的干部在日常工作中要践行格物致知,就必须在做决策之前,深入基层,到群众中去,多做调研,学会从群众的角度去思考和看待问题,充分了解群众的实际需求,查找出我们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疏漏,以问题为导向,才能更好地提高工作针对性,从而更加有效地为群众服务。

第二,诚意正心。关于诚意正心,《大学》中写到:"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意思是有真诚的心意才能端正心思。放在我们当下的语境,也就是要求我们的干部要有责任心和担当,要设身处地地为群众着想。

第三,修身。在"八目"中,处于中心环节的是修身,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格物、致知是修身的外部途径,诚意、正心是修身的内在前提,齐家、治国、平天下则是修身的更高层次的自我实现,因此,修身是"八目"的中心环节。对于"修身"的理解,我们可以从两个层面来看,一是修德,二是修智,儒家认为德才兼备才是修身的理想结果。在这里,修德又是修身的首要任务。修德是指修身养性,努力提高自身的思想道德修养。儒家从孔子开始,就十分重视修身。

那么究竟如何修身呢?儒家学说中的"仁、义、礼、智、信"等思想都与"修身"息息相关。而在《大学》中,关于修身,提到一个重要概念,就是"慎独"。所谓"慎独",是指人们在独处中依然能够保持谨慎不苟的一种内在修为境界。也即是在没有人监督、独自行为的情况下,凭着高度的自觉,严格按照道德规范去作为。这就是儒家所倡导的进行个人道德修养的重要方法。

孟子曰:"人有恒言,皆曰,'天下国家。'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家之本在身。"意思是天下的基础是国,国的基础是家,家的基础则是个人。"中国梦"是民族的梦,也是每一个中国人的梦,我们每一个人,特别是从政人员,只有注重自我修养,践行好"三纲八目",提高自己的道德修养,管理好自己的家庭,才能治理好国家。我认为,尤其在当下,我们应当继承和发扬这些宝贵的思想文化,把传统文化中的修身思想与从政人员的道德建设有机结合起来,提高从政人员的思想道德修养,从而为实现中国梦提供"人"的基础!

下载文档

版权声明:此文档由查字典文档网用户提供,如用于商业用途请与作者联系,查字典文档网保持最终解释权!

网友最新关注

读《封神演义》有感
生病了
我的朋友郭紫涵
幸福是助人为乐
植树
三胞胎
直得信赖的龙坪小学
许诺流星
一年级的我
美好的瞬间
顽皮的我
我的同桌
文明的我
做饭
细心的我
英语写作过程中的汉语思维:对英语专业学生的实证研究
从生态语言学视角解析网络语言
如何提高藏族学生的汉语写作水平
认知语言学视角下的英汉人体词
基于应用语言学研究领域下我国英语应用语言学的教学研究
从认知语言学视角探析劳伦斯短篇小说标题的主题张力
语言学研究成果对大学生普通话教学工作的启示
“语言学转向”下的双刃剑
认知语言学对外语教学的启示
中西文化差异对英语语言学习的影响
交际任务教学法的语言学理据探究
浅谈认知语言学中的范畴理论
认知语言学在日语惯用语教学中的应用
基于心理语言学的听障儿童听觉记忆的临床探究
从社会语言学的角度考察网络语言
《夜莺的歌声》随堂练习 提高篇
《夜莺的歌声》整体阅读感知
《小英雄雨来》重点字词梳理
《小英雄雨来》重点字词意思
《夜莺的歌声》教学设计一
《夜莺的歌声》重点问题探究
《夜莺的歌声》考点练兵 阅读篇
《夜莺的歌声》重点字词意思
《夜莺的歌声》美文欣赏 鸡毛信的故事
《小英雄雨来》重点问题探究
《夜莺的歌声》趣闻故事
《夜莺的歌声》美文欣赏 秋天•秋天
《夜莺的歌声》相关知识
《小英雄雨来》相关资料
《夜莺的歌声》随堂练习 巩固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