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资源为主的文档平台

当前位置: 查字典文档网> 所有文档分类> 论文> 其他论文> 厚重不失鲜活 平凡更见深刻

厚重不失鲜活 平凡更见深刻

上传者:网友
|
翻新时间:2023-07-21

厚重不失鲜活 平凡更见深刻

山东农村题材电视剧,取材于广袤的农村大地,展现各个历史时期的农村波澜壮阔的景象和农民群像,没有陷入当前影视剧泛娱乐化,没有陷入固定模式的窠臼,每一部作品都有自己鲜明的特色,都根植于文化深厚的齐鲁大地,虽然不少作品都获得了市场效益的巨大成功,但每部作品的社会效益更加凸显,越欣赏这些农村题材电视剧,就越感到齐鲁优秀传统文化的厚重,就越感到新时期山东精神的力量。

基于此,本文尝试从弘扬主旋律、农民形象塑造和艺术表现手法等方面分析山东在农民题材电视剧创作生产上作出的积极探索和成功之处。

弘扬主旋律:深沉厚重而又不失鲜活生动

优秀的传统文化,往往能够历久弥新、与时俱进,什么时候都不过时。山东是齐鲁文化发祥地,是孔孟故乡,也是墨子、孙子、荀子等古代思想家的故里,文化底蕴十分丰厚,齐鲁文化源远流长,以孔子思想为代表的儒家文化影响深远,以沂蒙精神为代表的红色文化辉耀中华,同时伴随着改革开放而繁荣发展的现代文化也异彩纷呈。同时,山东也是农业大省,农耕文明历史久远,“舜耕历山”,是大舜耕稼的故土。在这样一个历史文化厚重的背景下,如何表现农村、农民这个厚重的领域、厚道的群体,是一个永恒的课题,也是一个难题。

始终坚持弘扬主旋律。优秀传统文化是我们民族的“根”和“魂”,蕴藏着文艺创作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宝贵资源。齐鲁文化崇德厚礼,追求高尚的道德精神和理想的道德人格,蕴含着丰富的道德传统和积极向上的道德追求。即使是在娱乐化泛滥、不被市场看好的农民题材电视剧创作生产上,山东也始终坚持追求国家和民族的主流价值观,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同时又积极倡导社会普适的价值观。这既是弘扬厚重传统文化的需要,构建当代价值的需要,山东一直在坚持。正因如此,山东农民题材的电视剧才出现了生产一部火一部的现象,市场不仅没有因为这是正统、正能量、主旋律的电影而反应平平,相反,各方面反应异常火爆。这也充分证明了,唯有是正能量、接地气,才有质感,才能立得住的。《红高粱》追求爱情自由的个人梦、追求民族独立的强国梦,尽管体现的是爱情凄美、命运的多舛,但展现是对苦难历史的悲壮回望,对中华民族的顶礼盛赞。《老农民》整个故事虽然跨越60年之久,但无论哪个时期,都展现了那个事情的波澜壮阔、荡气回肠,展现了农民群体的昂扬顽强、奋斗向上。《闯关东》、《沂蒙》表现了家国一体情义无价的传统文化。《知青》则最大程度地反映了当年的历史真实,是一部解读知青心声、融入知青生活的精良作品。

始终富有鲜明的时代感。历史文化的厚重并不代表落后于时代,相反,厚重的历史文化与鲜活的时代文化在根基上是一脉相承的。厚重的传统文化因为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而具有了鲜明的时代特色,鲜活的时代文化因为传承了优秀的传统文化,更加根深叶茂而更具有生命力。山东农民题材电视剧,大都秉持着现实主义精神,展现的是波澜壮阔历史大背景、农村生产生活的大场景,张扬一种奋发向上、百折不挠的精神,渗透着博大精深的中华传统文化,特别是齐鲁文化、儒家文化的影响。这些电视剧所体现的精气神,总能在历史中找到定位,又能从现实中得到阐发。《红高粱》体现的抗日题材,但无处不与当下实现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相契合,《马向阳下乡记》看似是一个都市“文痞”阴差阳错地被“发配”农村,制造出笑料百出的戏剧冲突,确巧妙地把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山东省委开展“第一书记”抓党建促脱贫工作这样的大背景结合起来,展现是各级党委着力解决当下农村土地确权流转、空心村等现实问题的生动图景。可以说,这些农村题材的电视剧,跟得上经济社会发展形势、跟得上群众现实需求、跟得上文艺作品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的要求,无愧于这个时代,无愧于农村、农民群众。

农民群体像:憨厚朴实而又昂扬向上

农村题材电视剧的主角,自然是生于斯长于斯的农民。历来农村题材的文艺作品,要解决的一个首要问题便是对农民的态度问题。这是立场问题,是一个导向问题,是一个为什么人的问题。

农村是一个大背景,是一个大概念,既有上下几千年的历史,也有当下社会发展进步的大场面,既有厚重的传统文化,也有当下先进的时代文化。选择农村题材,意味着选择厚重。农民是一个群体,农民形象是一个群像。农民如同土地一般厚重、耐人寻味、厚德载物,你可以在这片土地上、这个题材中纵横驰骋、恣意汪洋,但永远不能亵渎这片土地和这群人。一切试图娱乐化、碎片化、浅层化地表现他们的作品,终将显得那么幼稚肤浅、一文不值。古今中外,对待土地、对待农民的作品,无不充满虔诚、真挚的情感。

山东农村题材电视剧中的农民,充分体现了山东人的尚德厚道。有的电视剧里的农民形象,总要有一些个结巴、歪嘴歪脖、傻乎乎的、没有素质形象不佳。这样的形象有一定的生活真实性。但艺术来源于生活,更应该高于生活。人的缺点,社会阴暗面不是不可以表现,问题是为什么要表现,怎样表现。鲁迅笔下的阿Q形象无可超越,但阿Q代表的是受精神胜利法严重毒害的落后农民的典型,塑造这一典型性格,提出的则是一个如何启发提高农民觉悟的课题。而当下的一些作品对农民自私、愚昧这类无关主题的东西极力张扬渲染,没有任何现实意义。山东农村题材电视剧从来没有把农民的这类形象作为主体来塑造渲染,纵然在一定时期、一定范围内的农民有落后性,但谁能否认几千年的农耕文明呢?谁能否认我们党发动宣传群众、农村包围城市的伟大战略呢?若是农村农民如此不堪,我们的根和魂又在哪里?!山东农村题材电视剧里的农民形象,一如既往地展示了厚道齐鲁的风气,始终如一地坚持展现农民的内心世界和他们的理想追求,体现了创作者对农民群体的深刻认知。 山东农村题材电视剧中的农民,也充分体现了山东人的向上进取。向上,是一种生活的态度,过程可能曲折,但总体是向上的。进取是一种精神,生命不息,奋斗不止。不少的观众认为,一提到农民,第一印象便是落后、保守。其实不然,按照生产力的角度划分,农民可能处于生产力的底端。但正如一块石头下的种子具有顽强向上的生命力,无论哪个历史时期,农民都是脚踏土地、奋力向上的,这始终是农民的姿态。《沂蒙》表现的是齐鲁大地沂蒙山区普通农民大仁大爱、大忠大勇的伟大灵魂。《知青》虽然讲述是知青插队的生活状态,但他们生活的背景是农村、一起生活的是农民,知青从农民的朴实、善良中获得了力量,展现了人性的美与善。《老农民》塑造了一个生动鲜明、从泥土中成长起来的农民群体,全景式展现了在六十年的历史进程,农民坚持在历史坎坷中寻找幸福信念。

表现有方法:找准契合点挖掘闪光点

山东拍摄的这些农民题材电视剧,历时时间长,时空跨度大,但今天来反观这些电视剧,带给我们的思考依然是深刻的,也是全方位的。它启示我们,要拍好农村题材电视剧,必须要找准契合点、挖掘农村题材的闪光点。

在题材上,关注农村农民的命运起伏、悲欢离合、情感世界和农民与社会的各种联系。尽管现在社会上的大部分人不再从事农业生产,很多农民工也纷纷涌入城市,但农村、农民从来没有与时代、社会脱离。农民是什么样子,亿万农民的抽象形象又是什么样子,不是一张脸谱、一个形象所能代表和反映的,必须表现出农村农民的千姿百态和千变万化,抛开历史条件和地域分划,割裂农民与世界、时代的联系而谈所谓的农民形象是行不通的。好的农村题材电视剧纪录片,正是抓住了不同历史时期农民的不同命运这个契合点,才产生了巨大的艺术冲击力。一些作品为了追求通俗性和喜剧效果,以笑料贯穿全剧,未能表现出农民的压力、痛苦与追求,无法从中读懂农民、无法从中看清农村、无法进入农民的内心世界,现代化进程中的代价和壮烈被爱情纠葛所遮蔽,社会转型期失地农民的复杂心理被简单的乐观所冲淡,农民思想领域的现代性延滞被创业致富的口号所混淆,农民是国家的根基,农民不改变,国家就不能从根本上改变。这提醒我们,拍摄农民题材电视剧,要着力揭示农民的命运、处境和他们与整个世界的联系,比如与传统习俗、与城市经济、与其他行业部门的联系,要揭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他人相互依存同时又不可避免地存在矛盾冲突的社会现实。正如高满堂所说,现实主义创作不能只吹美丽的肥皂泡,也不能戳破伤疤就走人,我们必须深入到生活的肌理中去,用自己的心和农民进行对话,从中寻找积极向上的力量。

在手法上,注重写实,善用白描,注意放慢节奏,抓住细节。农村生活节奏缓慢,对时间要求不是那么严格,多是顺其自然、悠闲自在的状态。表现农民形象的电视剧,必须注重这一特点。在这种慢节奏中表现农民的厚重,表现农民在各种诱惑下的坚守,在生活重压下的奋进,在与外界接触的迷茫中的探索,还有对内心信念和未来美好生活的坚持追求。有了这种认识,再表现农村变革的激烈与农民的茫然、农村资源的贫乏和农民承受的压力、农民面临的困难与战胜困难智慧,情节就会扣人心弦、印象深刻,心灵就会受到震撼。同时,也要抓住细节。一部农村题材电视剧的好坏,往往可以从细节之处看出拍摄水平和制作功力,农村生活要用大量的细节来表达,所以一定要细节真实、细节生动和细节丰富的,要尽量采用白描手法真实呈现原生态的农民生活场景外,精心选择具有表现力的细节来表达主题、塑造人物。

在语言、场景等变化上,综合运用特写、对比等拍摄手法。农村地域广袤,文化丰富多样,东西南北差异巨大,各地农村生活迥然不同。拍摄反映农村群体的电视剧,必须顾及地域的广覆盖和风格的多样化。语言的生动,并不是一味地地方腔、方言俚语,更要通过人物的语言、行为,展示了当地人的性格气质和生活样态。要善于将农民处在不同生活环境下的生活状况进行对比,把他们的日常生活与其他群体的日常生活进行对比,以此来显示农民生活的艰难、辛苦和欢乐。如《沂蒙》,是用真实甚至可以说是超真实的视听语言,带给我们一种既熟悉又陌生的审美感受,标示出一种难能可贵的艺术创新。《沂蒙》用一批演艺新人,以扮丑代替“饰美,与当时普通的贫苦农民在外表上完全相同,放在农民堆里也认不出来,成功转换了审美维度,引导观众由习惯关注演员的漂亮容貌转变为开始关注并接受影片本身所蕴藉的人文核心价值。全剧基本近似于黑白片的色彩运用,以青灰、灰黑色调为主,包括人物的服装色彩、环境色彩以及房屋建筑等,这种暗色调基本贯穿全剧始终,恰恰是我们多灾多难的中华民族历史风貌的真实写照。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文艺不能在市场经济大潮中迷失方向,不能在为什么人的问题上发生偏差,否则文艺就没有生命力”。山东农民题材电视的创作生产中,较好地实现了历史与现实的统一,艺术与生活的统一,市场规律与艺术规律的统一,最后也达到了既叫好又卖座、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双丰收,为农民题材电视剧的创作生产开创了一片新境界。

下载文档

版权声明:此文档由查字典文档网用户提供,如用于商业用途请与作者联系,查字典文档网保持最终解释权!

网友最新关注

一件令我感动的事
一件令我感动的事
《草船借箭》缩写
六一”联欢会发言稿
班长竞选发言稿
一件令我感动的事
竞选升旗手发言稿
邓说之倔的后果
雨夜
一件令我感动的事
感动
一件令我感动的事
一件令我感动的事
一件令我感动的事
大队长竞选发言稿
业务分析需要清晰架构
关于“9·11”事件后对和平与发展问题的再认识
语言艺术性在小学语文课堂语言教学中的体现
掌握社会文化对韩语专业学生学好韩语的作用探析
分析中小旅行社制定产品策略的途径
浅谈高职院校市场营销专业实践性教学改革的思考
论高校韩语教学的创新
论政府管理创新的原则
市场营销创新对企业发展的重要作用
高职高专市场营销专业实践教学模式探讨
论我国OTC药品营销策略
鉴赏语言·悟觉语言·内化语言
市场营销在网络经济中的研究分析
社会和谐与政府管理创新
浅谈高职应用韩语专业《旅游韩语》课程教学
《画家和牧童》 教案讲义2
《画家和牧童》 知识点精析
《画家和牧童》 教师语录
《画家和牧童》 考点练兵2
《画家和牧童》 考点练兵1
《要是你在野外迷了路》 写作指导及训练素材
《要是你在野外迷了路》 考点练兵2
《画家和牧童》随堂练习 提高篇
《画家和牧童》 趣闻故事
《要是你在野外迷了路》 考点练兵1
《要是你在野外迷了路》 范文习作
《画家和牧童》 教案讲义1
《画家和牧童》 重点问题探究
《画家和牧童》随堂练习 巩固篇
《要是你在野外迷了路》 趣闻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