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资源为主的文档平台

当前位置: 查字典文档网> 所有文档分类> 论文> 其他论文> 浅析《それから》两中文译本的翻译比较

浅析《それから》两中文译本的翻译比较

上传者:网友
|
翻新时间:2023-02-24

浅析《それから》两中文译本的翻译比较

摘要:在中国的日本翻译文学中,夏目漱石作品的译介始终备受重视。在改革开放之后,作品被大量翻译,而且同一作品出现几个不同的译本。夏目漱石的《それから》有吴树文译的《后来的事》和陈德文译的《从此以后》两个译本。本文将对两译本的翻译特征进行考察。

关键词:《それから》;翻译;比较

中国翻译文学对中国语言与文学的发展,对中外文化的深层交流和相互沟通,都起着重要的作用。《それから》的译本在中国大陆就有两个版本。

为探明这一点,本文主要从翻译语言的阶层性,翻译语言的时代性,翻译语言的地域性等三个方面对译本进行比较分析。

一、翻译语言的阶层性

外国文学的翻译分“意译”和“音译”。日语用片假名对外文进行音译,中文有不仅可表音也可表意的特征,所以翻译时可用表意汉字来表音。本小节通过对两译本中的汉字和字母的翻译比较,来解析翻译语言的阶层性。

①原文第9页第6行~8行(《それから》引用部分中是作者所加)

三十分の後彼は食卓に就いた。い茶を啜りながら(やきパン)に牛酪(バタ)を付けていると、野と云う生が座敷から新をんで持って来た。

【】约莫过了三十分钟,代助做到饭桌边上,他一边喝着红茶,一边向烤面包上抹黄油。这时,学仆门野把报纸收拾好以后,从客厅里拿过来。第3页)

【】大约过时半个小时之后吧,他面对餐桌开始用餐。他啜着红茶,同时在烤过的面包上涂白脱。这时候,名叫门野的书僮拿着一折为四的报纸,由课堂间走进来。(第3页)

上面有的词语、原文写作「牛酪(バタ)」。butter这个词是在拉丁语butyrum的基础上加上希腊语boutyron而构成的。原作者用汉字「牛酪」进行表意,用假名「バタ」来表音。翻译成中文时,可以译作「黄油」、「白脱」(吴音)、「奶油」(台湾)、「牛油」(香港)。陈译为「黄油」,吴译本成「白脱」。

陈译为「黄油」,从黄油的字面意思我们可推测为黄色油的意思。译成“黄油”时它失去了表音的功能。但对于不会外文的中国读者来说由于中文有表意功能的特征反而能更好理解单词含义。从这一点来看,陈的译法和原文的用词方法是一致的。

二、翻译语言的时代性

从翻译作品的选材到读者的受容,常会受到当时社会、时代、环境等因素的影响。语言有着时代性,然而同一时代却有着不同语言时代译本的现象也是常有的。本小节通过例子来探讨两个译本的语言时代性特征。

②原文第184页第14行~15行

「青山から御兄おにいさんが御えになりました」と云った。代助は今いま直すぐ行く旨むねを答えて、奇に身体を拭き取った。

【】“大少爷从青山来啦。”

代助回到这就去,一面把身体擦干净。(第150页)

【】“你哥哥从青山来看你了。”门野说。代助表示“马上就来”,却仔细的擦拭着身子。(第173页)

上文「御兄さん」,陈译为「大少爷」,吴译成「你哥哥」。门野是代助的书僮,自然会称呼代助兄长为「大少爷」,「大少爷」这一称呼,能让读者快速解读诚吾的身份地位。「大少爷」是用来指上流社会人家的公子,烙有阶级地位的标签。虽陈的翻译忠实原文的时代背景,却因旧社会色彩较浓,对于现代中国读者有违和感。

吴译「你哥哥」,就无阶级身份地位差别之意,即你兄长之意。并且这称呼在现代汉语中常被使用,带有新社会色彩。虽然译为「你哥哥」读者难分辨门野和诚吾间的主仆关系,但在新中国成立来就倡导人人平等的号召下,吴的翻译更加符合当时中国新时代背景,也更能被现代读者当作一部现代小说来阅读。

三、翻译语言的地域性

文化具有地域性,例如物理环境,气候,风俗习惯,方言,宗教信仰,饮食文化等都有着明显的地域性特征。文化的、地理的领域中物体的转移在被解释,翻译等过程中都会伴随着“本土化”。外国文学在受容的过程中也不例外。本文从地域性中的方言视角,对两个译本进行比较分析。

③原文第33页第4行~6行

代助の尤もっとももこたえるのはおやじである。好いい年をして、若い妾めかけを持っているが、それはわない。

【】代助最感头疼的是亲老子。岁数正值壮年,就有了年轻的小老婆,这也无关大局。(第24页)

【】最使代助引起反响的对象,就是自己的父亲。父亲那么大年纪,纳了个年轻的小老婆,这也算不了什么的。(第26页)

上文中「(おやじ)」陈译为「老子」,吴译为「父亲」。对于「老子」有三种含义,一是指战国时代思想家、道家开山鼻祖老子;二是自高自大的人自称;三是父亲的俗称。第三个含义在我国南方方言中常被用来称呼自己的父亲。对于称作父亲为「老子」的由来,出自陆游的《老学庵》,如下:

予在南郑,见西邮俚俗谓父曰老子,虽年十七八,有子亦称老子。乃吾西人所谓大范老子、小范老子,盖尊之以为父也。

从上述陆游的文章我们可以得出「老子」这一称呼带有方言色彩。

陈译的「老子」符合原文代助对父亲总是不屑,且总是把父亲当做傻瓜的态度表现。而吴译的「父亲」符合中国父权社会父亲在家族的地位,而且能把中国“严父”的形象淋漓尽致的刻画出来。

结论

本文主要是通过三个方面的例子对两个译本进行对比分析,而且在此举出的例子为典型例子。两个译本在上述三个方面的例子统计如下表:

从上述的分析可以得出,除了译者的语言能力,翻译手法,知识背景之外,可以推测译本的流通性和语言的阶层性,时代性,地域性也有关系。(作者单位:大连理工大学)

参考文献:

[1]水田宗子,小森阳一,石原千秋.漱石研究第10号[M].翰林书房,1998.

[2]夏目漱石,佐々木英昭注释.漱石文学全注释[M].若草房,2000.6

[3]夏目漱石,それから[M].岩波店,2013

下载文档

版权声明:此文档由查字典文档网用户提供,如用于商业用途请与作者联系,查字典文档网保持最终解释权!

网友最新关注

奶奶是星星
流行文化之我见
我心中的平安校园
校园流行风
中学生该不该看武侠小说?
中学生要不要读名著
我故乡的春啊
只有一个地球
班级流行风
浅析流行文化
石林揽胜
中学生要不要读名著
我爱我的校园
从“哈日族”现象谈流行文化
商业银行个人客户消费行为与营销策略(1)
关于当前中国司法制度存在的问题和改革建议(1)论文
杂技艺术的创新
浅谈正当性法律解释(1)论文
民族文化差异与日用陶瓷的文化营销(1)
印象画派的艺术理念研究
消费者对定制化营销的反应及对企业管理实践的启示(1)
全球化背景下毛泽东思想的科学价值与现实意义
旅行社如何在电子商务环境下开展关系营销(1)
略谈竹顶壶的艺术创作
谈副品牌的营销策略(1)
社会主义国家选举制度探析
非洲的社会主义为什么不成功
浅析沉默权与沉默权制度的构建(1)论文
邓小平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思想体系探析
《草船借箭》整体阅读感知
《景阳冈》重难点分析
《草船借箭》重点问题探究
《草船借箭》同步作文写作指导
《将相和》考点练兵 基础篇
《草船借箭》同步作文训练素材
《景阳冈》老师语录
《草船借箭》作家作品及写作背景
《草船借箭》考点练兵 基础篇
《草船借箭》随堂练习 提高篇
《草船借箭》重点字词的意思
《草船借箭》同步作文范文欣赏
《草船借箭》重点字词梳理
《草船借箭》随堂练习 巩固篇
《草船借箭》教案设计之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