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新时间:2023-04-28
论日本法社会学的科学因素(2)司法制度论文(1)
二、战后日本法社会学方法论的科学因素 战后到1952年的媾和条约成立期间,日本社会发生了较明治维新有过之无不及的巨大变革。战争期间蒙受压制的“作为科学的法律学”在新宪法确立的思想学问自由的体制下获得了新生。
法社会学领域出现了百花齐放的新局面,1947年12月法学流派倾向不尽相同的学者尾高朝雄、中川善之助、末川博、舟桥谆
一、平野义太郎等发起成立了日本法社会学会[12],1949年至1950年出现了围绕实践性课题的“法社会学争论”,站在市民法学立场的法社会学与站在马克思主义立场的法社会学关于法社会学的方法论展开了争论,其结果是增强和提高了法社会学的科学性。 1.法社会学争论 战后不久的日本马克思主义法学在平野义太郎和加古佑二郎思想的基础上,在民主主义科学者协会法律部的指导下,不仅开展了前苏联法的研究,而且对日本人民民主主义革命投注了炽烈的心血,对以建设资产阶级民主主义社会为目的、对人民民主主义缺乏展望的法社会学产生了强烈的不满和疑虑。
1949年开始马克思主义法学者对川岛武宜的法社会展开了批判,并且在马克思主义法学内部也发生了有关国家法及其阶级性的争论。[13]马克思主义法学者杉之原舜一在论文《法社会学的性格》中,批判了川岛武宜将法律分为行为规范和审判规范的观点,指出法的本质问题是国家权力的强制性,把行为规范和审判规范塞进同一法律范畴的做法抹杀了法的阶级性,并且现实的行为规范也不是审判规范的基础,相反却经常受到审判规范的践踏。
杉之原舜一在1950年发表的论文《什么是法—行为规范和审判规范?》中指出,“作为科学的法律学的出发点,首先比什么都重要的是,必须从具体的国家和法律现象的具体分析中弄清什么是国家、什么是法律。同时,必须从彻底批判掩盖国家和法的阶级性、为其合理化和粉饰所散布的这样那样的资产阶级法律理论出发”。
在马克思主义法学的批判面前,川岛武宜没有从正面应对,戒能通孝作了自我批判。以此为契机,许多法学者对法社会学的性格和法的本质有了新的科学的认识。
2.法社会学研究方法的改进 早期的日本法社会学主要聚焦在农村的实况调查和对明治以来法律制度的历史性研究,特别是对日本家族制度和资本主义法律构造的研究达到了很高的水平,而对法律现象的分析不够充分。1960年川岛武宜发表了《法社会学的课题》一文,指出了法社会学偏重历史研究、缺乏分析法律现实的缺点,强调应确立作为经验科学的法社会学,为此不能停留在例如使用马克思的公式或假设说明过去存在的法律现象阶段,也不能停留在基于对某一法律现象的政治价值判断展开的政治攻击、批判或宣传。
川岛在1959年发表的论文《社会科学中的人的地位》中,对经验科学做出了阐述。他认为,在英国和美国使用经验科学的方法研究社会现象已成为一个传统,经验科学具有与自然科学相同的性质,是以社会现象的基本要素“人”和“人与人的相互关系”为出发点的。
马克思也认为作用于自然的具有主体性的人是所有社会科学的出发点,因此现代美国的社会科学与马克思的社会科学在最基本的点上是相通的。马克思的理论是以革命为目的,而美国的社会科学则是以社会工作、宣传、广告、市场调查、舆论调查、教育和劳务管理等为目的。
两者之间虽然存在难以跨越的深谷,但如果认为两者完全水火不容,就不可能对各该理论作出正确的评价。 构想作为与自然科学具有相同性质的经验社会科学,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川岛武宜一贯主张的研究方法。
敢于从“活着的肉体性的人”中找出马克思的社会科学与美国社会科学的共同点并认为从此出发才能构想作为与自然科学具有相同性质的经验社会科学,表明了川岛武宜对马克思主义的独自理解,同时也是他向美国社会科学或经验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转移的标志。[14]的确,从川岛武宜五十年代后期以后的论著中可以清楚地看出其法社会学方法论的转移或转换。
如果以五十年代后期为界,那么在前期中多少显示出历史唯物论和哲学唯物论的倾向,在后期则转向方法论的个人主义和经验主义认识论,并且带有心理学和生理学的倾向,七十年代以后则更向信息行动科学倾斜。
下载文档
网友最新关注
- 春天
- 忽然,盐不见了
- 除夕夜
- 快乐的一天
- 文艺委员竞选
- 我的压岁钱
- 过年
- 我帮爸爸讲卫生
- 谁的伞大
- 美丽的校园
- 妈妈,我错了
- 不能用鞭炮吓人
- 春天
- 《木偶奇遇记》读后感
- 逛书店
- 检察院关于开展“营造发展环境年” 活动的实施方案
- 交通局进一步优化发展环境的实施方案
- 学校推进课程改革方案
- 工商局平安创建工作实施方案
- 超市员工春季娱乐健身活动方案
- 预防处置突发性事件应急方案
- 关于开展医院管理年活动方案
- xx局党员下基层方案
- 超市三季度评优活动方案
- 创评“文明信用户”活动方案
- 关于开展评选居民满意巡防分队活动方案
- 创建文明(示范)路工作方案
- 洗化企业广告招标座谈会策划草案
- 县民族团结进步工作宣传活动方案
- 超市员工“夏日·勇气”全员军训方案
- 电视经济信息节目中的视听艺术(1)
- 罗大佑就是我们自己 (1)
- 论网络语言特点以及网络语言学的诞生
- 柴科夫斯基与他的《曼弗雷德》交响曲(1)
- 论“微格教学”在高师声乐集体课教学中的运用(1)
- 社会语言学视角的大学生网络语言态度分析
-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呼唤分析性新闻(1)
- 对目前我国高速公路工程投资风险管控问题的全面剖析
- 科研音乐教育发展的生产力(1)
- 新型的声乐艺术教学理念及建构略论(1)
- 关于改进型泥浆处理系统在某地铁工程中的应用探讨
- 于家堡交通枢纽配套市政公用工程地下连续墙新型施工法
- 透过交际法看功能主义语言学的贡献
- 《词汇与短语教学的认知语言学方法》介绍
- 《中国合伙人》的语言学习视角
- 《北京亮起来了》教学设计之一
- 《日月潭》第二课时
- 《日月潭》教学设计之五
- 《坐井观天》
- 《阿德的梦》
- 《黄山奇石》第二课时
- 《数星星的孩子》第一课时
- 《数星星的孩子》教学设计之三
- 《北京亮起来了》教学设计之三
- 《快乐的节日》
- 《恐龙的灭绝》第一课时
- 《北京亮起来了》第一课时
- 《蜜蜂引路》
- 《古诗两首》
- 《数星星的孩子》教学设计之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