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资源为主的文档平台

当前位置: 查字典文档网> 所有文档分类> 论文> 其他论文> 养怡之福,可得永年

养怡之福,可得永年

上传者:网友
|
翻新时间:2023-08-05

养怡之福,可得永年

自古以来,养生之道虽然没有一定的模式,但有规律可循。古今许多名人的诗歌中,都涉及到养生的内容,是对长寿经验的总结,让我们从这些诗中汲取一些养生智慧吧!

诗中的睡眠经

“华山处士如容见,不觅仙方觅睡方。”这是宋代半山老人王安石的诗句。这句诗给我们描绘了这样一幅画面:透过花间竹影的幽窗,一位老寿星正在酣睡。他睡得很香甜,世界上的一切俗事都暂不理会了。这位老人就是华山处士陈抟。王安石晚年隐居在江宁(今南京)半山,有感于五代时陈抟的睡眠养生经验,故作此诗。全诗通过对陈抟高质量睡眠的赞誉,道出了他的长寿秘诀――“不觅仙方觅睡方”。王安石的这首诗还寓意着自己的政治抱负未能实现,只好暂时“与世相忘”,像陈抟那样隐居,但无意中却道出了养生的一个重要秘诀――良好的睡眠。

“无事以当贵,早寝以当富,安步以当车,晚食以当肉。”这是宋代大文豪苏东坡的四句长寿诗。“早寝以当富”,是说养成良好的起居习惯,早睡早起,是人体培养气血、修复机体的重要保证,比获得任何财富都更加珍贵。

诗中的饮食经

我国唐代诗人白居易做的《偶作二首》写道:“日高始就食,食亦非膏梁。精粗随所有,亦足饱充肠。日入多不食,有时唯命觞。”这首诗提到了饮食养生中粗细搭配和饮食适量的问题。粗细搭配可以增强粮食的营养价值,提高营养吸收,并能有效防止多种富贵病。饮食适量,不多吃,不挑食,不吃太多肥腻之物,饮食清淡,也与现代养生观不谋而合。

“食惟半饱无兼味, 酒止三分莫过频”,这两句诗出自明代名医龚廷贤的《摄养诗》。龚廷贤活到92岁。《摄养诗》是根据他多年从医治病、保健养生的实践,总结出的一套有关“吃喝玩乐”的规律。

苏东坡对于他的诗中提到的“晚食以当肉”作了具体解释:“已饥而食,蔬菜有过于八珍。”就是说肚子饿了才吃饭,但食不可过饱,这样的饮食,即使是蔬菜,也胜过皇帝吃的山珍海味。

“早饭淡而早,午饭厚而饱,晚饭须要少,若能常如此,无病直到老。”清人马齐的《陆地仙经》中也提到了一日三餐合理配比的健康饮食习惯。

正如俗话说:吃饭吃半饱,无病活到老。李时珍也告诫众人:“饮食不节,杀人顷刻。”

诗中的生活经

洗脚

陆游在一首诗中写道:“老人不复事农桑,点数鸡肠亦未忘,洗脚上床真一快,雅孙渐长解烧汤。”这首“洗脚”诗,是其晚年生活的写照。人至老年,体力渐衰,不能再从事耕地、采桑等体力劳动了,但养鸡、喂猪之类的家务,还是可以胜任的。晚上,由小孙儿烧一锅热水,伺候着洗脚,然后上床睡觉,好不痛快!陆游一生历尽坎坷,但仍享高寿八十又五。五十一岁时,陆游曾遭贬谪,但他对此毫不在乎,反而以家务劳动为乐,认为正好活动筋骨、通利气血、豁达情志。这种乐观的生活态度,值得每一个渴望长寿的人学习。

临睡前用热水洗脚半小时,可令气血通泰,阳气温煦,筋骨肌肉舒缓,有利于入睡。我国传统医学认为:“足寒伤心。”人的足部保暖对维护心血管的健康至关重要。诗中末句“稚孙渐长解烧汤”中流露出的满足、幸福感,又提示我们,人到老年,儿孙的孝顺、敬老爱幼的家庭气氛,是健康长寿不可或缺的外部条件。短短一首小诗,却让我们在养生上受到了很多启发。

苏东坡也有诗云:“主人劝我洗足眠,倒床不复闻钟鼓”,乾隆皇帝信奉“晨起三百步,晚间一盆汤”,都提到足浴的重要性。

梳头

传统医学认为“头”为一身之主宰,与百脉相通。《黄帝内经》中有“一日三篦,发须稠密”之名言。在《养生方》中说到梳头具有“发不落而生”和“头不白”的神奇效果。因此,常梳头,刺激头部穴位,有助于延年益寿。

陆游深谙此道,曾作诗云:“觉来忽见天窗白,短发萧萧起自梳”,“破裘寒旋补,残发短犹梳”,“客稀门每闭,意闷重梳头”。可见,除了晨起梳头之外,在心情烦闷之时,陆游也喜欢借助梳头来排解忧愁。

在宋代的士人中,梳头与洗脚是两件事关养生的大事。宋人郭尚贤就曾经说过,养生者在“服饵引导”之余,梳头、洗脚都是“养生之大要”,他还作有一诗,大赞二者的益处:“梳头浴脚长生事,临睡之时小太平。”

自然,梳头贵在坚持,至于时间、方法等都因人而异。

诗中的运动经

“闲扫萧斋静扫蝇,修行何必定如僧”,这是清代著名诗人袁枚在《偶成》诗中的诗句。他主张动静结合,在读书间隙不妨做点清扫书斋的事,既可活动筋骨,又可创造清洁的环境。袁枚享年82岁,被誉为“一代文星兼寿星”。

此外,袁枚的长寿经中,把旅游列为很重要的一条。有诗云:“老行千里全凭胆,吟向千峰屡掉头。总觉名山似名士,不蒙一见不甘休”,形象地诠释了他对名山大川的渴望和生命在于运动的认识。

陆游养生的一个要点就是多运动。他在看书写作之余,常常扫地:“一帚常在旁,有暇即扫地,既省课童奴,亦以平气血,按摩与导引,虽善亦多事,一如扫地去,延年直差易。”他还会种花:“芸兰移取偏中林,余地何妨种玉簪,更乞两丛香百里,老翁七十尚童心。”还会与曾孙嬉戏:“整书拂几当闲嬉,时取曾孙竹马骑,故放小劳君会否,户枢流水即吾师。”

唐代诗人白居易的“养生方法”之一就是勤练气功。他在《负冬日》诗中写道:“杲杲冬日出,照我屋南隅。 负暄闭目坐,和气生肌肤。 初似饮醇醪,又如蛰者苏。外融百骸畅,中适一念无。旷然志所在,心与虚空俱。”从诗中可以看出,白居易不但爱好气功,而且已修炼到很高的层次。

苏东坡也经常练习气功,“云散月明谁点缀,天容海色本澄清。”便是他练习气功时清朗精神境界的写照。”他提出的“安步以当车”,也指出不要过于讲究安逸,而应多以步行来替代骑马乘车,多运动才可以强健肢体、通畅经络、活气活血。 诗中的预防经

“爽口物多终作疾,快心事过必为殃。知君病后能服药,不若病前能自防。”北宋经学家邵雍的这首养生诗对后人很有启发。“治未病”的观点是整首诗的核心,正如《黄帝内经》上说:“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此之谓也。夫病已成而后药之,乱已成而后治之,譬犹渴而穿井,斗而铸兵,不亦晚乎!”

“治未病”包括未病先防、既病防变、病后防复三个内容。最主要的还是“未病先防”。加强身体锻炼,适度养生,提高自身的抗病能力,追求健康长寿,这是古今中外养生保健的终极目的。

诗中的养心经

魏武帝曹操热心于研究练气养性之理。在他的诗中,最精彩的一篇当推《步出夏门行・龟虽寿》。诗曰:“神龟虽寿,犹有竟时;腾蛇乘雾,终为土灰。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盈缩之期,不但在天;养怡之福,可得永年。”诗中以长寿动物神龟为例,说明生老病死的规律,同时也是一曲养生之道的千古绝唱,今人常用诗中的“烈士暮年,壮志不已”,来抒发老当益壮的胸襟。?

善于养神,是重要的修身养性之道,也是延年益寿的良方。东晋名士陶渊明《饮酒》诗曰:“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此中有真意,欲辩已忘言。”这首典型的养生诗,境与意会,物与心融,妙不可言。

家和万事顺,家和万事兴,家中人和,是人生幸福之泉。“诗圣”杜甫在安史之乱的年月里,颠沛流离,备受艰辛,体衰神伤。所幸的是,他家中有老伴体贴,小儿亲昵,这在他的《江村》诗中得到印证:“老妻画纸为棋局,稚子敲针作钓钩;但有故人供禄米,微躯此外复何求?”这是杜甫的肺腑之言。温馨的家庭生活给了诗人至纯至厚的情、至深至广的爱,才使他的晚年一度过得安闲而自在一些。?

“云淡风轻近午天,傍花随柳过前川;时人不识余心乐,将谓偷闲学少年。”北宋名家程颢认为人的一生,即便老了,生活也应当和少年人一样丰富多彩,以愉悦身心,欢度晚年。健身需健心,心乐才有身乐,乐观旷达,内心欢乐,才能健身强体。

“万病皆可治,唯无治老药”的白居易,在长期与病痛打交道的过程中,不断地调摄心情,终于感悟到:“始知年与貌,衰盛随忧乐。畏老老转迫,忧病病弥缚。不畏复不忧,是除老病药。”他的说法是有道理的,保持一个和顺舒畅平静的心情,调精养神,以逐步增强本身的免疫功能,何尝不是一种治疗?这确确实实是一味“除老病”的“药”。?

明代开国功臣、辅佐朱元璋打天下的军师刘伯温作过一首养生自娱诗:“买条黄牛可耕田,结间茅屋傍林泉。因思老去无多日,且向山中过几年。为吏为官皆是梦,能诗能酒总神仙。世间万事皆增价,老了文章不值钱。”刘伯温刚满六十岁,即看透世事,归隐山林,给自己身心一派绿水青山,实现了返璞归真,怡养天年。去过那“能诗能酒总神仙”的无拘无束逍遥自在的日子。

清光绪年间,东阁大学士阎敬铭给名人留下一首《不气歌》:“他人气我我不气,我本无心他来气。倘若生气中他计,气出病来无人替。请来医生将病治,反语气病治非易。气之为害太可惧,诚恐气病将命废。我今尝过气中味,从此永不生真气。”可谓雅俗共赏、妙不可言的健身养性座右铭。

曹雪芹在《红楼梦》一书中写了一首《好了歌》,也颇耐人寻味:“世人都晓神仙好,惟有功名忘不了!古今将相今何在?荒家一堆草没了。世人都晓神仙好,只有金银忘不了!终朝只恨聚无多,及到多时眼闭了。世人都晓神仙好,只有娇妻忘不了!君生日日说恩爱,君死又随人去了。世人都晓神仙好,只有儿孙忘不了!痴心父母古来多,孝顺儿孙谁见了?”

“自家心病自家知,起念还当把念医,只是心生心作病,心安哪有病来时。”这是林语堂写的诗,指出减少妄念、怡心安神能够养生。

“不拜耶稣不参禅,不信气功不练拳。人间哪有长生药,顺其自然过百年。”这是世纪老人、爱国学人袁晓园女士在百岁华诞时写的一首《百岁感怀》。袁女士曾经长期旅居美国,85岁时回国定居,实现了她“树高千丈,叶落归根”的夙愿。她把文房四宝作为自己的养生之道和精神寄托。良好的生活环境,开朗乐观的性格,健康的个人爱好,一切顺其自然,是她颐养天年的长寿秘诀。

“顶天立地男儿汉,磊落光明度余年”,这是著名爱国将领张学良在垂暮之年,为东北大学同学会刊题的词,这也是他的人生态度。张学良于2001年在美国夏威夷溘然长逝,享年101岁。在他百岁华诞时,有记者问他养生秘诀,他笑答:我不过在过简单的生活,什么都不放在心上。这短短的“什么都不放在心上”八个字,就是他的“长寿秘诀”。

正如一位禅师所作的一首“禅诗”:“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凉风冬有雪。若无闲事挂心头,便是人间好季节。”是说春天的百花开了,秋天的月亮特别皎洁,夏天吹拂着徐徐凉风,冬天飘着皑皑白雪,春夏秋冬,四季更替。假如我们能将生老病死的无常、荣与辱的得失,都不挂在心上,那就是人间最好的季节了。

下载文档

版权声明:此文档由查字典文档网用户提供,如用于商业用途请与作者联系,查字典文档网保持最终解释权!

网友最新关注

我在月球上的一天
我想飞
我想飞
我望着万家灯火
我在月球上的一天
假如记忆可以移植
我在月球上的一天
我望着万家灯火
望星空
我望着万家灯火
假如记忆可以移植
望星空
我在月球上的一天
我在月球上的一天
假如记忆可以移植
全视角绩效考核法人力资源管理论文(1)论文
零售业身悬四大命门企业文化论文(1)论文
世界著名企业人力资源开发精萃人力资源管理论文(1)论文
丹田集团――企业文化企业文化论文(1)论文
国企改制更需构建企业文化企业文化论文(1)论文
国企人力资源出路何在人力资源管理论文(1)论文
如何开展企业文化建设企业文化论文(1)论文
剖析以人为本人力资源管理论文(1)论文
人才选用与招聘人力资源管理论文(1)论文
年薪的四种模式人力资源管理论文(1)论文
论人力资源观的误区人力资源管理论文(1)论文
IT企业文化应该产生什么企业文化论文(1)论文
如何建立大人力资源系统人力资源管理论文(1)论文
人力资源的成本核算人力资源管理论文(1)论文
沃尔玛成为世界第一的四大法宝企业文化论文(1)论文
《小壁虎借尾巴》整体阅读感知
《小壁虎借尾巴》考点练兵(二)
《小壁虎借尾巴》趣闻故事
《小壁虎借尾巴》教学设计(一)
《小壁虎借尾巴》训练素材
《小壁虎借尾巴》随堂练习:提高篇
《小壁虎借尾巴》教学目标
《小壁虎借尾巴》教学难点
《小壁虎借尾巴》写作指导:新“小壁虎借尾巴”
《小壁虎借尾巴》随堂练习:巩固篇
《小壁虎借尾巴》范文习作
《小壁虎借尾巴》教学设计(二)
《小壁虎借尾巴》教学重点
《小壁虎借尾巴》重点问题探究
《小壁虎借尾巴》相关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