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资源为主的文档平台

当前位置: 查字典文档网> 所有文档分类> 论文> 其他论文> 析一次性安置费与一次性经济补偿金的适用经济法论文(1)

析一次性安置费与一次性经济补偿金的适用经济法论文(1)

随着我国企业产权制度改革的深化,企业破产已习以为常,对破产企业职工的妥善安置,即自然成为破产案件律师实务的必须。本人根据几年来在破产案件实务操作中的点滴经验,就破产企业职工一次性安置费与一次性经济补偿金的适用异同,谈点一己之见,供同仁们参考。

1997年国务院公布《关于在若干城市试行国有企业兼并破产和职工再就业有关问题的补充通知》(国发[1997]10号),根据该通知兼并破产的国有企业职工“自谋职业的可一次性付给安置费,标准不高于试点城市的企业职工上年平均工资收入的3倍……”这是兼并破产的国有企业职工领取一次性安置费的政策依据。2009年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又颁布了《关于做好关闭破产国有企业职工安置方案审核工作的通知》(劳社部函〔2003〕35号) 在“职工安置渠道及安置所需费用情况”中亦明确将安置人员分为“拟领取一次性安置费”人员与“拟领取经济补偿金”人员两种。

实践中有的破产国企在与职工签订解除劳动关系协议时,却简单将原国企固定职工与领取“一次性安置费”对号入座;将国企合同制职工与领取“一次性经济补偿金” 对号入座从而引发纷争。因此,有必要对“一次性安置费”与“一次性经济补偿金”进行分析。

根据现有劳动法、劳动行政法规、劳动行政规章及劳动政策,“一次性安置费”与“一次性经济补偿金”主要有如下区别: 第一,支付与领受的依据不同。一次性安置费是基于劳动保障政策性规定,无现行的法律依据,不属企业法定义务,是一项政策性措施。

而一次性经济补偿金是基于《劳动法》的规定是企业法定义务,是保障劳动者权益的是一项法律手段。 第二,支付与领受主体不同。

领取一次性安置费仅适用国有关闭破产企业职工,而领取一次性经济补偿金适用于所有类型的用人单位与劳动者。 第三,支付与领受主体意愿不同。

支付与领受一次性安置费必须经由职工个人自愿申请并与企业达成协议后由企业支付,而支付一次性经济补偿金无需劳动者申请是用人单位法定的支付义务。 第四,支付与领受标准不同。

根据有关政策规定,领取一次性安置费的标准为不高于所在地企业职工上年平均工资收入的3倍,而领取一次性经济补偿金的标准为原固定职工第一次解除或终止劳动合同的按连续工龄每满一年发给一个月的工资,合同制职工按在本单位工龄,每满一年发给一个月的工资,最多不超过十二个月工资。 第五,支付与领受条件不同。

支付及领受的一次性安置费的惟一条件是关闭破产国有企业及职工,支付及领受一次性经济补偿金的是各类所有制企业及其劳动者符合劳动法

第二十四条、

第二十六条、第二十七条和第二十八条的规定解除劳动合同的。 第六, 支付与领受形式不同。

支付与领受一次性安置费属职工自愿申请并与企业达成协议,属双方法律行为故应当有书面协议予以确认。而领取一次性经济补偿金无需职工申请,属企业单方法定义务,无须书面双方确认之要求。

以上分析可证,一次性安置费与一次经济补偿金有着明显的区别。前者仅适用于国有关闭破产企业及职工,后者适用于不同所有制类型的用人单位与劳动者。

领取一次性安置费的人员未证明其已经就业的之前,从理论上讲可视为自谋职业人员不属于失业人员。因此,不能再享受失业保险金。

若将二者误用、混用势必造成一方面将计付解除劳动关系经济补偿金当作支付一次性安置费,从而规避了企业关闭破产时应当补缴的失业保险费进而使劳动者失业时却领取不到失业金;另一方面有的名为领取经济补偿金,实为领取一次性安置费,而后再享受失业保险金,使企业与失业保险机构双重付出。这两种情形都可能造成劳动者社会保障权益及国有资产在关闭破产程序中的流失。

为此,有的地方政府在制定本地区的地方性规章或地方性法规时为防止领取一次性安置费的人员再享受失业保险金就的明确将“未领取一次性安置费”设定为领取失业保险金的前置条件之一,笔者认为这明显又与国务院颁布的《失业保险条例》相抵触。我国《立法法》第五十六条和第六十三条规定国务院有权根据宪法和法律,制定行政法规,而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的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根据本行政区域的具体情况和实际需要制定的地方性法规不得与宪法、法律、行政法规相抵触。

《失业保险条例》属行政法规,根据国务院该法规第十四条规定“具备下列条件的失业人员,可以领取失业保险金:

(一)按照规定参加失业保险,所在单位和本人已按照规定履行缴费义务满1年的;

(二)非因本人意愿中断就业的;

(三)已办理失业登记,并有求职要求的。” 其中“非因本人意愿中断就业的”是指下列五类人员

(一)终止劳动合同的;

(二)被用人单位解除劳动合同的;

(三)被用人单位开除、除名和辞退的;

(四)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第三十二条第

二、三项与用人单位解除劳动合同的;

(五)法律、行政法规另有规定的(见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失业保险金申领发放办法》)。上述行政法规及行政规章对领取失业金的失业人员已作明确规定,地方性行政规章或地方性法规将未领取“一次性安置费”作为领取失业保险金的前置条件,属于下位法限制或者剥夺上位法规定的权利。

笔者建议已将“未领取一次性安置费”作为享受失业救济法定权益的前置条件,地方政府应当根据《立法法》第六十四条第二款规定“在国家制定的法律或行政法规生产后,地方性法规同法律或行政法规相抵触的规定无效,制定机关应当及时予以修改或者废止”。否则,失业保险金发放机构存在行政诉讼风险,企业与劳动者之前也存在发生劳动争议及诉讼之隐患。

领取一次性安置费的人员仅存在于关闭破产的公有制企业(含集体企业),这些人员只是社会成员的一部份而不是全部。随着国企产权制度改革的深化、单一国有产权的企业将越来越少,失业保险法规所调整的用人单位范围已从原有的国企而覆盖到全社会各种所有制的用人单位。

现行领取一次性安置费的人员是解除劳动关系人群中的政策性特例,自然会随着政策的变化而减少,直至消亡。而法律规范较为稳定,因此,失业保险规范没有必要将政策性特例列入调整之列。

给付一次性安置费只是国有破产关闭企业安置员工的特殊方式,不应当作为失业保险法律规范调整的一般对象。企业在制定职工分流安置方案时,负有向劳动者准确详细说明安置方案的义务,自愿选择一次性安置的职工要订立解除劳动关系协议书,特别是对自谋职业而不能享受失业保险金待遇之有关情形,明确具体的约定清楚,这远比单纯依靠在法律效力上存有争议的地方性行政规章或地方性法规来调整效果更加切实可行。

正确理解、区分与适用一次性安置费和一次性经济补偿金,事关破产企业及所有企业劳动者的切身利益,各级政府部位应当本着群众情事无小事的高度责任感,认真履行职责,依法行政,有关失业保险机构更应当严格执行国家行政法规,切实保障劳动者失业救济权,预防与减少诉讼行政诉讼与劳动争议的发生,杜绝弱势群体的合法社会保障权益在企业关闭破产中流失。 李岩峰

下载文档

版权声明:此文档由查字典文档网用户提供,如用于商业用途请与作者联系,查字典文档网保持最终解释权!

网友最新关注

改改吧,我的父母
我从电脑游戏中走出
爸爸妈妈的言行习惯
拥有一颗感恩的心
瞧,我们这一家子
我的爸爸
开小差
微不足道的爱
爱护地球
那一刻,我笑了
母爱
我渴望哥哥能重返校园
感谢我外婆
我们家的三“桶”
我的父亲
2005年党建工作要点
医院院务公开工作总结
总支党建工作计划
某党委组织部2007年工作计划
党风廉政建设工作意见
医务人员工作总结
党员发展规划
党委组织部/党校2007年工作计划
党支部工作目标管理考核办法
市委党校永葆党员先进性长效机制工作方案
京华高中团委组织部2007年工作计划
党支部工作计划
2007年吕家少先队工作计划
2005党建工作要点
农村党支部工作计划
影响昆明市高校大学男生健美操学习兴趣的探讨
构建地方文献回溯书目数据库初探
试析如何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果
浅议有效:如何提高历史课堂教学效果
浅析物理实验情境教学理论基础的研究
地方文献资源建设的视野与技艺
公共图书馆建立“地方文献数据库”的思考
试论课堂教学反馈与现代教育技术
深圳图书馆地方文献工作述要
论国际法上引渡制度的新发展(1)论文
地方文献开发利用中的几个问题
经济全球化对国际经济法原则的影响(1)论文
浅析国际法视角下民国初期新疆与沙俄的交往(1)论文
浅论美国宪法之违宪审查制原则(1)论文
试论WTO与证券监管法律制度的互动(1)论文
《司马光》教学案例
《吃水不忘挖井人》片段教学案例3
《司马光》教学设计二
《司马光》教学设计十二
抓住一个“慌”字教《司马光》
《吃水不忘挖井人》教学设计十(1)
《司马光》片段教学案例
《司马光》教学设计
《司马光》教学设计十一
这也是一种创新—《司马光》
《司马光》教学设计二(2)
《吃水不忘挖井人》片段教学案例1
《司马光》教学设计四(2)
《司马光》教学处理
《吃水不忘挖井人》教学设计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