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新时间:2023-03-07
无耻地活着
王咪嫁给朱砂,王朔与朱新建成为亲家,朱新建于今年二月因病去世,王朔给亲家写了篇悼文,或者也叫墓志铭―《记朱新建》。这是朔爷隐匿多年的文笔再现于世,每段文字依旧鲜明老辣、深刻剜心,大悲之中的阴柔之力令人毛骨悚然―剩下我们这些人无耻地活着!老朱的死,被朔爷以一种理性的悲伤化解着嗡呢吗逼轰―遁入彩色世界,人格湮灭,能量的归能量,物质的归物质。我们都有仙去的那一天,再大的生命,架不住一死。撒手人寰的时候,手指不忍松开,依旧攥着虚空。
2000年清秋,跟王朔在三里屯盈科大厦附近的藏酷酒吧一聚,大中午的,就没喝,逗点儿中西合璧的创意菜。朔爷没动肉,吃绿叶菜,我还是改不了吃肉的习惯,撮了个牛柳。不知怎么聊着聊着,就聊起了婚姻家庭,王朔问我:这把年纪了,你不会还耍单吧,结了吧?我说:结了,是离后结。王朔又问:没孩子吧?我说:没。王朔说:没孩子就能结离自如,有孩子决断起来就不容易了,我得为我闺女着想。感觉朔爷的口气中有几分酸楚,当然,也能看到他对女儿饱含的爱意。几年后,王朔给他闺女王咪郑重写了一本《致女儿书》,当爹的一般很爱闺女。那时,王朔正在盈科大厦办他的“文化在中国”网站,我在文化的氛围中坐过一次台,跟网友们聊了聊所谓“京味随笔”―《一刀不能两断》。后来朔爷在三里屯后街开了王朔酒吧,我们简称为“王吧”,一时间成为北京文化人扎堆之地。朔风吹,中气吼,文坛震荡,刀出鞘,弹上膛,北京顽主披戎装,好一派牛逼风光。
腕儿太大、德高忒望重的主儿,在北京被称为爷。我印象中,北京有四位大爷,一位最早成爷的是跟王蒙、刘心武同为新时期小说三剑客的李陀,我们都管他叫陀爷。还一位是中国青年报高级记者、中国体育评论第一人毕熙东,我们都管他叫毕爷。演过《顽主》之后,葛优迅速成腕,《编辑部的故事》一结束,开始管他叫葛大爷。进入90年代,王朔在小说和影视上出手通吃气吞千里。1994年前后,人民文学出版社辖下《当代》文学杂志社副主编汪兆骞老先生,第一个把王朔叫成朔爷,于是朔爷在江湖上被迅速叫响。
后来又跟王朔在农展馆艾青老师的后代经营的“去哪儿”聚了一下,当年王吧也是艾青后代设计的,他跟王朔是老战友,我们一起聊起了昔日王吧激情燃烧的岁月。在坐的还有石康,他当时是混王吧的一员虎将,正值“奋斗年华”。石奋斗的感觉正好,不过,被王朔上了一堂应该怎样尊重女性的教育课之后,石康显得有点儿颓,被切中了要害。
后来就没跟王朔接触,直到2007年的秋天,王朔的《致女儿书》到来。在北京的清秋中,能感到那个纵横文坛的顽主,对自己骨肉的一片坦诚和拳拳之意。后来女儿出嫁了,他没有出席婚礼,缺席或许也是一种默默认可。再后来,对面的亲家看过来,看了一回就看不过来了,与世长辞了。
最后来,所有的事儿都不重要了,因为―剩下我们这些人无耻地活着!活着活着突然发现不对,不对就不对吧,谁又不是苟且偷生?就说在功利场混的主儿,在名利圈算计的人,到头来不还是哭泣于自己苍茫的魅影中?早走晚走都是一辈子,就算恶心地活到百岁,也逃不过一死,只是死得更难看一点。王朔用他狂妄的宿命在与死亡这一宿敌决斗!人啊,即便家里有多少床被子也只有一辈子。
下载文档
网友最新关注
- 记一次辩论会(开卷是否有益)
- 难忘的一刹那
- 父母的爱
- 记一次辩论会
- 父母的爱
- 父爱似水
- 记一次辩论会
- 父母的爱
- 父母的爱
- 记一次辩论会
- 最后一次习作
- 父母的爱
- 记一次辩论会
- 记一次辩论会
- 记一次别开生面的辩论会
- 关于村民委员会选举中的有关法律问题研究
- 尼古拉斯·霍尔特:不只是好“皮囊”
- 陈祉希:从演员到制片人
- 浅谈村民委员会选举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
- 新闻学视角下的月亮湾的笑声
- 被遗忘的纪录片海报
- 议现代影视艺术的审美意境与发展
- 中国影视文学作品中女性意识的嬗变
- 中国广播影视报刊协会电影传媒委员会恢复成立
- 关于对村民委员会选举中贿选的理性分析
- 浅谈对村民委员会选举的几点思考
- 关于影响村两委选举的因素分析与对策思考
- 《我是杀人犯》:杀人之后的故事
- 西方恐怖电影的恐惧原型
- 析微电影广告传播价值
- 《三个儿子》 知识点精析
- 《我为你骄傲》 考点练兵2
- 《王二小》随堂练习:提高篇
- 《王二小》教学重点
- 《王二小》教学难点
- 《三个儿子》 趣闻故事
- 《三个儿子》随堂练习 巩固篇
- 《王二小》教学目的
- 《三个儿子》 考点练兵2
- 《我为你骄傲》 范文习作
- 《王二小》相关资料
- 《王二小》重点问题探究
- 《三个儿子》随堂练习 提高篇
- 《我为你骄傲》 考点练兵1
- 《王二小》整体阅读感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