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资源为主的文档平台

当前位置: 查字典文档网> 所有文档分类> 论文> 其他论文> 谁翻乐府凄凉曲

谁翻乐府凄凉曲

上传者:网友
|
翻新时间:2023-06-14

谁翻乐府凄凉曲

摘 要: 叶广芩的《月亮门》,是一部京城里的人生乐章,其视角依然是女童视角,叙述灵动、清新、俊逸,语言明快,京腔京韵浓郁,从一个女人的精细、缜密、细腻的视角出发,写出内心丰富、复杂、难以名状的情怀,写出两个女孩的情谊和两个家庭的变故,道出人间真情,阐明“真善美”的真正内涵,主题意蕴深沉隽永,读来荡气回肠。

关键词: 叶广芩 少数民族文学 京味 《月亮门》

一、叶广芩的写作风格

2014年第4期《十月》来了,于是沏一杯普洱,坐在窗台上,悠悠地读了起来。竟然没有挪窝,普洱的颜色已经泡得浓得化不开了。叶广芩的新作《月亮门》[1]那浓浓的人生情怀跃然纸上令人扼腕叹息,久久不能平静。

词人纳兰性德所著《采桑子・谁翻乐府凄凉曲》[2],“谁翻乐府凄凉曲?风也萧萧,雨也萧萧,瘦尽灯花又一宵。不知何事萦怀抱,醒也无聊,醉也无聊,梦也何曾到谢桥”,读来凄清澄碧、令人动容。“谁翻乐府凄凉曲”多次被著名满族作家叶广芩引用,其中最为动人的当属《采桑子》[3]。“采桑子”[4]本为词牌,又名丑奴儿、罗敷媚等。双调44字,上下阙各四句三平韵。冯延巳、晏殊、欧阳修、柳永、晏几道、苏轼、吕本中、纳兰容若等文学大家先后曾以采桑子为词牌作过诗词。《采桑子》书名借用之,当年读《采桑子》,仿佛看到一个特定时代的生活乐章,作品里叶广芩描述了一个带有强烈家族自叙意味的传奇故事,一个满族贵胄后裔到民国的落魄,一个特定时代思想的变革,作品里描摹的人物命运的起伏与人生无常无不牵动着读者的心扉,而作品里面浓郁的文化意蕴吸引着我反复阅读玩赏,对于人世沧桑、人生无奈唏嘘不止。如今看到《月亮门》,不禁浮想联翩,这又是一部京城里的人生乐章,其视角依然是女童视角,叙述则更加灵动、清新、俊逸,语言明快,京腔京韵浓郁,若改编成影视剧很有看点,读来感觉深沉隽永、荡气回肠。

二、《月亮门》具体内容

《月亮门》从一个女人的精细、缜密、细腻的视角出发,抒写内心丰富、复杂、难以名状的情怀,写了两个女孩的情谊和两个家庭的变故。她俩是发小,更是闺蜜,还有可能成为姑嫂,但是由于时代与家庭出身,最终没有成为真正的知己,真是造化弄人、世事难料。这部作品延续了叶广芩一贯的写作主题,“我”的家庭出身一定是高贵的,从我们家住的四合院有个月亮门就足以说明祖上不是小户人家。“我”的二姐是从月亮门和邻家沈家少爷私奔的,而且我的哥哥姐姐很多,其中很多兄妹都是大娘、二娘生的,由此可见一斑。我家的书比图书馆的书都多,我妈虽然不识字,但是崇尚读书,读书成为我们几个小朋友友谊的源泉。不过“我”家在新时代与大家都是一样的,一个前朝贵胄家族在新时代里没落是必然的。新时代,“我”与苏蕙和苏蕙妈见天见面,两家院子只是隔了个月亮门,苏蕙和苏蕙妈的来历很值得推究,苏蕙妈是个漂亮精致的女人,每天缝纫度日,恬淡又有品质,闲来还很会吹箫。文中这样描绘,“苏惠妈比苏惠长得还漂亮,一个干干净净、利利落落的小媳妇。穿件麻纱的小碎花褂子,脸上扑着淡淡的粉,眉毛又细又弯,身上散发着‘绿宝’香胰子味儿,脚上穿着白凉鞋,光脚的时候能看见她的脚指甲上涂着红艳艳的指甲油。苏惠妈很注意细节的修饰,看起来不显山露水,其实每一处无不是精心打理,像我七哥画的国画小品。苏惠妈会吹箫,偶尔会把墙上的紫箫拿下来,给我们吹一段《苏武牧羊》。苏惠妈一吹箫,苏惠就跟着唱,苏惠的嗓子很好,把小拐弯的地方都能唱出来,不似我,嗓子是直的”。对于这一对母女长得并不相像,文章多处埋了伏笔,当瓜子仁要挟苏惠妈,要举报苏惠,还要欺负苏惠的时候,苏惠妈说:“一定要完完整整地把孩子还给人家。”并用自己的身子逢迎瓜子仁。读到这里,心酸与无奈,政治与情爱,让人深思与考量。她们并不是亲生母女。这个打扮和“60年代”女子大相径庭的女人,这个旧社会的暗娼,多次用自己的身子喂养和保护着苏蕙这个革命志士的后代。虽然生活低贱,但是生存理念却很执著,那就是一个母亲的爱。然而故事的结尾作者不经意的几笔又让人唏嘘不已。

苏蕙与我是同学,我们几个小朋友玩在一起,学在一起,一起感受女孩子的发育和成长,见证苏蕙对“我”七哥的纯真爱情。文中的“我”与邻居家的一对母女的交往随着时代的变换而变化着。当我无意中发现苏惠妈是个旧社会的妓女时,心里的恶心油然而生,由此对苏蕙产生了隔阂,两个小姑娘的友情就这样夭折了。直到过了近半个世纪,两个老太太通过微博居然联系上了,还是苏惠主动约的“我”,她俩将见面地点定在北海公园琼岛的月亮门里头,月亮门,记录着两个小姑娘多少成长与快乐,记录着一个生活在社会最底层的母亲的浓浓的爱,这爱真实、平和、宁静,以至于让有着漂亮且是名角母亲的李立子都喜欢苏惠妈。李立子对苏惠妈的玫瑰花茶喜欢至极,以至于每次都用不间断的哭声和难看的哭相获得苏惠妈抚摸一下头,端出馋死人的玫瑰香茶。由此不难看出,世间最伟大的爱是平凡的、是恬淡的,是用生命谱写的乐章。

然而造化弄人,尽管我和苏惠、苏惠妈、李立子在一起开心无限,但文革还是斩断了我们的情谊。我由于家庭出身必须下乡,而且是到陕北当农民,注销了户口,归期遥遥无期。

然而苏惠居然能够独留北京,据说还进了工厂,虽说是腌菜厂,是造大酱、腌小酱萝卜的街道小厂,但小厂也是厂,是拿工资、旱涝保收的地方。同学们都说她能留北京是她妈用身子换来的,当时的我们既嫉妒又不屑,以至于当苏惠来北京站送站时,同学们见了她感情都有些复杂,苏惠在同学跟前显得有些尴尬,只有我知道苏惠是来送我的。“她站在月台上,隔着车窗不安地看着我,眼神闪烁不定。火车站的大钟奏响《东方红》乐曲,乐声中火车开始滑动,我们显得很悲壮,苏惠的眼圈和鼻子有些红,不知是冻的还是雪光映的。她追着火车跑,把两个橘子塞给我,叮嘱我一定照顾好自个儿,多给她写信。我明白,其实苏惠是专来送我的。别人都有家人来送站,只有我没有,她不来,我的离京仪式将是稀里哗啦的残缺,是没有祝福的凄凉。可是我偏偏不领情,不愿意让大家看出这一点,对她的做法表现出了冷淡而不在意。我把头扭向了一边。我不愿意大家知道我们是朋友,我们也根本不是朋友。“两个橘子从小桌滚到了地板上,在混杂的车厢里,不知去向”。这一小段的细节描写耐人寻味,我读了几遍,每次鼻子都是酸酸的,五味杂陈。

我和苏蕙的再见面注定我们做不了朋友。不是因为苏蕙说“现在的幸福都装在照片里”,也不是她的丈夫李立子的出现,而是苏惠竟然把苏惠妈送到养老院,并且称其为苏妈妈,把自己的名字改成了孙惠,因为苏惠的亲生父亲姓孙,这仿佛无可厚非,但人很伤感,同时在苏惠的电子相册里竟然没有苏惠妈的照片。这多少让我感觉很疼痛。当年的幼稚、单纯,对苏惠妈的恶心与厌恶,荡然无存,在“丫丫”的心里,一直惦念的仿佛不是苏惠,而是苏惠妈。

七哥哥曾经画了漂亮的苏惠,曾经在某个新婚夜晚坐了一晚,只为这个漂亮、成熟、敢爱的女孩。七哥哥若知道如今的苏惠已经不叫苏惠,过着富足的,可以在仿膳订餐的女人,不知道还会不会为之动容。

三、结语

《月亮门》写出了社会动荡,写出了大宅门和“暗门子”,写得不显山、不露水,写得动人而不矫情,写得讲究而不矫情。

一切终究都是雨打风吹去。写没落、叹沧桑,“谁翻乐府凄凉曲”。叶广芩的从容、书卷、大气、“京味儿”无不勾魂摄魄,读来荡气回肠、百转千回,只为“真善美”。

参考文献:

[2]梦远主编.采桑子(谁翻乐府凄凉曲).方鸣出版.纳兰词全解:中国华侨出版社,2013-11:134.

[3]叶广芩.采桑子[M].北京:北京出版社,2009.

[4]龙榆生.词学十讲.北京:北京出版社,2005.

基金项目:宁夏回族自治区社科规划课题,批准号:4130

167。

下载文档

版权声明:此文档由查字典文档网用户提供,如用于商业用途请与作者联系,查字典文档网保持最终解释权!

网友最新关注

罗汉鱼
种树
漫画《父与子》——画的局限
我家的小狗
我喜欢的人---爸爸
保护青蛙
抓青蛙
我的妹妹
青岛一日游
我的新书包
罗汉鱼
受伤以后
伐木工人的故事
鬼屋
怀念我的小兔
主持人的角色意识
论人格权法与侵权责任法的关系(1)论文
宪政中国的路径选择
中国法学会环境资源法学研究会2013年年会综述论文
计划生育与村民自治制度关系研究
论民商法的演进性(1)论文
电影的崛起及人文脉理释解
后现代语境与当前中国电影文化
当代电视剧批评模式的断想
我国民事立法中价值目标的冲突与选择(1)论文
电视剧艺术学建构在文化嬗变中的先锋意识概说
美丽新定义——关于李宇春的审美交锋
创造性地讲好故事——电视连续剧《大雪无痕》观感
关注百姓命运,珍重平民情感
论数字电影对传统电影的冲击
《乌鸦喝水》教学设计之八
《乌鸦喝水》第二课时教学设计之一
《乌鸦喝水》教学设计之十
《乌鸦喝水》教学设计之六
《乌鸦喝水》教学设计之七
《乌鸦喝水》教学设计之五
《乌鸦喝水》教学设计之二
《乌鸦喝水》教学设计之九
《乌鸦喝水》教学设计之四
《乌鸦喝水》教学设计之三
《乌鸦喝水》教学设计之十一
《乌鸦喝水》教学设计之十二
《乌鸦喝水》教学设计之十四
《乌鸦喝水》教学设计之一
《乌鸦喝水》教学设计之十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