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资源为主的文档平台

当前位置: 查字典文档网> 所有文档分类> 论文> 其他论文> 媒介庆典中的身份生产与社会认同

媒介庆典中的身份生产与社会认同

上传者:网友
|
翻新时间:2023-06-12

媒介庆典中的身份生产与社会认同

摘 要:《中国新闻周刊》-“影响中国”年度人物的传播实践呈现出集新闻性、仪式性与参与性为一体的三重庆典传播结构。文章借助媒介生产社会学的视角,尝试揭示“影响人物”所表征的价值符号,以及媒介对中产阶层身份生产的多重相面。以此为基础,厘清这一话语实践对社会认同空间的建构方式,探寻其价值认同的实现路径。

关键词:媒介庆典;中产阶层;身份生产;社会认同

后奥运传播时代,国内媒介实践的重要转向之一就是对媒介事件及仪式传播的集中呈现。其中,不断涌现的“造榜运动”因其将新闻生产与仪式表达相结合的独特特质,而备受媒体的关注与推崇。以“影响有影响力的人”为办刊宗旨的新锐时政期刊《中国新闻周刊》,自2009年起,每年岁末举行颁奖仪式、发布“影响中国”年度人物榜,加冕为中国社会发展作出杰出贡献的个人或团体,凸显中国社会发展中弥足珍贵的理性力量,“……从而彰显这种影响的宏伟,汲取这种影响的力量,蚀刻这种影响的深刻”,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关注。

作为定位于影响中国社会主流阶层的中产刊物[1],《中国新闻周刊》“影响中国”年度人物的传播实践呈现出集新闻性、仪式性与参与性为一体的三重庆典传播结构。事实上,在社会嵌入程度上,作为社会互动的“庆典传播”不仅传播优势明显,而且在身份生产、价值表征和社会粘合方面都被赋予了多重的媒介期许。本文借助媒介社会学的分析视角,力图揭示《中国新闻周刊》“影响中国”年度人物所呈现的价值符号表征,以及潜藏其间的对中产阶层身份的生产与想象,并以此为基础,厘清这一话语实践对社会认同空间的建构方式,探寻其价值认同的实现路径。

一、媒介庆典的社会意义诠释

媒介庆典是“由大众媒介机构作为主办方进行生产并传播的带有仪式性特征的庆典事件或活动”[2]。在媒介庆典传播中,大众传媒本身往往成为“共同信仰的创造、表征与庆典”[3],从而催生了由媒介主导的新型意义生产方式。

可以说,“影响中国”年度人物庆典活动通过“加冕”式的仪式传播,生产出一个个身份多元、取向相近的年度人物符号,在对人物角色与社会互动的书写叙事中,描摹着改革进程中中国的中产阶层精英形象。近30年来,包括“中产阶层自身、大众传媒、国家以及全球化浪潮都在共同推动着我国中产阶层在公共话语空间的逐渐走强”[1],但正如有学者指出的那样:“改革开放后中国社会在物质生活上取得了巨大进步,但我们却没有能建立一个相应的能为政治精英、知识精英和正处于上升中的中产阶级共同认可的核心价值体系和共识”[4],大众媒介话语所建构的消费前卫、政治后卫的中产群像甚至在消解着这一“温和而可持续发展的精神资源”。正是在这个意义上,“影响中国”年度人物系列庆典活动作为一种仪式,在满足当下这一上升阶层价值困惑的同时,也着意在社会公众中拓展基于价值体验与参照的“认同的空间”。

二、中产阶层身份生产的多重相面

有关中产阶层的概念界定,比较一致的看法是,“中产阶层成员是拥有较高文化水平、中等及以上收入水平、从事白领职业的人”[5]。虽然中产阶层作为一种社会阶层的实体,但有关它身份的各种表述,却是包括大众传媒在内的各种文化表征参与生产并积极建构的。所谓的身份认同即是“对某一共享同一个文化、历史和生活方式的群体的认同,反映的是一个群体共同的历史经验和共有的文化符码”;同时,“认同又是一种永未完结的生产。[6]”

那么, “影响中国”年度人物从哪些相面上生产着中产阶层的身份认同?在人物形象的呈现上有着怎样的价值取舍? 其价值传播在呈现现实方面又有着怎样的框架特色?本文将2009~2013年度“影响中国”年度人物(含团队,计68名)按照社会职业身份加以分类,然后对其所代表的典型价值观进行提炼升华,最终转换生成10类价值符号(如表1所示),这些价值符号共同构成了历时5届的“影响中国”年度庆典传播所建构起来的社会价值体系。

可以发现,“影响中国”年度人物呈现的形象类型是较为多元的,他们广泛分布于政治、经济、传媒、法制、文体、科教等改革创新领域,呼应着我国社会中产阶层的多元职业结构;从价值体系的整体看,10类价值符号基本囊括了当前社会中产阶层的主流价值观,包括“执着追求,挑战自我”、“守序进取,追求事业”、“改革创新,民主法制”、“独立理性,追求公正”等;在这其中有3类属于传统型价值观,包括“富于良知,关爱公益”、“持之以恒,守望相助”、“自强不息,创造奇迹”;其它7类都更加突出成就取向和功效意识。不难看出,这些“中产榜样”从整体上传递了比较鲜明的现代价值取向,而这对于促进社会成员的“现代性成长”能够起到较好的引导作用。

三、从价值传播到社会认同

作为较有影响力的全国性媒介庆典活动,“影响中国”年度人物评选与报道在某种意义上就是一种文化现象,其中,价值观的表达与传播成为其嵌入社会的内在机制。此间,认同的实现是媒介建构行为的终极目标,同时也是最具挑战性的。因为从根本上来讲,这一目标的达成需要来自公众的主动行为,即对人物形象及角色取向的接受与认可。在“影响中国”年度人物庆典传播这个特殊的仪式化叙事之中,公众认同的建构与拓展,取决于媒介话语实践对“参照群体”人物角色及其价值传播的表述方式。

一方面,借助仪式化的庆典活动,对“影响中国”年度人物加以类型化表达,并对其进行超越常规的媒介呈现。具体可感的“个体形象”通过具有影响意义的年度新闻事件,被转化为价值取向鲜明的某一种社会群像类型。 正如刘迎建带领的汉王科技团队代表着“一种由技术驱动和产品创新走向成功的可能性”,李宇春被表述为“独立的新娱乐时代的标志”,曹德旺则让我们“看到了慈善的真义,以及不算微弱的正向力量”,等等,通过时空概念的重组,使一个个年度人物形象成为其社会角色的缩影,被社会识别并瞩目。换言之,在这一媒介建构行为中,真正重要的远非“谁入选年度人物”本身,而是这份榜单既能够彰显更多平和理性的精神力量、向善进取的积极心态,又得以展示某种来自社会常态层面的价值缺失,从而以“影响力”为内核建构起处于上升中的中产阶层共同认可的核心价值观念。最终得以在中产阶层个体及群体之间、个人与社会之间搭建一个有效交流的系统,孵化出具有聚合力量与认同效应的社会关系网络。

另一方面,通过大众媒介与社会公众的价值同构,将媒介价值观念转化成为公众的自觉价值认同。这种价值同构的实现,需要榜样人物的行为方式、人生抉择具备异质性和征服性,同时此类行为又能够接通公众的内心世界,从而使公众被触动、被激励,并将之转化为现实中的生活态度。比如将舞蹈视为“生活和生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的舞蹈家杨丽萍,她对理想的守护与坚持令人动容;“以科学家的实验精神探索中国高教改革的出口”的南方科技大学校长朱清时,正是我们这个时代所缺乏的“有行动力的理想主义者”……他们体现出的对理想的执着追寻,契合了中产阶层富于理想、积极进取的生存哲学,从而获得高度认可。

借助仪式传播和价值同构的方式,“影响中国”年度人物庆典传播得以拓展其社会的认同空间。略感遗憾的是,这一媒介建构活动对社会价值诉求对象的选择,诸如商业精英、文体明星等,他们的成就已然超出了大多数中产阶层所能够企及的目标,尽管诉求重点是人物代表的精神与品格,而不是成绩本身,但其感召力仍然会因此受到影响。

参考文献:

[2]麦尚文.仪式传播视野中的“媒介庆典[J].国际新闻界,2010

(4).

[3]EricW. Rothenbuhler: Ritual communication: From everyday life to mediated ceremony. London: SAGE Publications, 1998.

[4]麦尚文.“国家价值观的个人呈现”――对央视“感动中国”栏目的解读[J].新闻记者,2011

(7).

[5]李春玲.中产阶层的现状、隐忧及社会责任[J].人民论坛,2011

(5).

[6]陆晔,潘忠党.成名的想象:社会转型过程中新闻从业者的专业主义话语建构[J].新闻学研究,2002

(4).

下载文档

版权声明:此文档由查字典文档网用户提供,如用于商业用途请与作者联系,查字典文档网保持最终解释权!

网友最新关注

我的烦恼
画“脸”
噢,原来如此
大家都笑了
欢乐课堂
劳动万岁
钓鱼
我是男孩,却染了红指甲
班级趣事
宽容和奉献
百年榕树倒了
练字启示
一次厨师经历
祭扫烈士墓
竞选
浅谈高等职业教育中如何体现素质教育
浅谈多样化的教学手段对课堂教学效果的影响
关于创新教育下高职院校建立实验室信息管理平台的分析
浅论英语教学中的良好师生关系
浅谈提高有效体育教学的策略
关于老子的独立精神研究
我校电气信息类大类招生的改革与实践
初中数学课堂合作学习策略的研究
浅谈小学数学作业评价的改革与尝试
浅谈虚拟现实技术在教学中的运用
浅论高中物理教学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
浅析中学英语和谐课堂的构建方法
浅论《弟子规》对当代大学生的人格养成教育
浅谈初中英语教学方法和方式之经验谈
关于我国教育满意度研究述评
导入技能及其在《草原》一课教学中的运用
《草原》教学案例
《草原》课堂教学实录片断
《草原》一课反思
明朗的草原──《草原》教学反思
《草原》教学案例及反思
《草原》教学感悟与反思
凭借教材训练学生的表达能力──《草原》教学反思
让美永驻我们的心田──《草原》教学案例及反思
《草原》教学实录及评析
《草原》教学实录及点评
《草原》教学反思
《草原》教学反思
《草原》第二课时教学实录及点评
《草原》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