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新时间:2023-03-05
对目的论在中医药术语的翻译应用
对目的论在中医药术语的翻译应用 对目的论在中医药术语的翻译应用 对目的论在中医药术语的翻译应用 精品源自数学科
目前中医药术语翻译的状况尚处于起步和探索阶段。主要表现为一是翻译人员与中医药专业知识的脱节。绝大部分的译者并非专业的中医药翻译人员,缺少对中医药文化背景的认识。容易造成中医药术语的翻译不伦不类。二是中医药学自成一格,如中医理论中的脏腑辨证、阴阳五行、经络腧穴理论凝聚了几千年来中华民族对人类疾病健康的智慧,具有浓烈的民族特色,在其他医学体系里没有对应的概念。如何贴切生动地去翻译这样的术语值得我们探究。
基于上述的原因,对中医药学术语的英语翻译,目前尚无统一的标准,这种局面非常不利于让中医药学尽快融入到世界文化潮流中去。本文尝试将翻译目的论原理运用到中医药术语翻译中去。中医药术语的翻译是一次中西方历史文化的交流和碰撞,其目的是使中医药文化成功地被异族文化中的人们所接受。围绕这个目的及其它两个原则,笔者就中医药术语的翻译作了如下探讨。
1.借用法
借用法是指翻译时借用英语中的类似概念或意思相近的词或术语。由于中医药术语自成体系,很多术语包含了深奥的内涵,在西方文字中找不到对应的说法。如脏腑学说中的“心、肝、脾、肺、肾”更为强调功能而非脏器。有些译者建议音译为“Xin,Gan,Pi,Fei,Shen”与西医解剖学的“heart,liver,spleen,lung,kidney”区分开来。这样的译法虽体现了两者的不同,但对于不谙中文的西方人来说“Xin,Gan,Pi,Fei,Shen”变成了一个全新的、需要在头脑中重新去塑造的概念,理解起来更为困难。目的论中的连贯原则要求译文要符合受众的文化习惯具有可读性。这种情况下译者是完全可以借用解剖学中的脏器名称来表述以上概念,功能建立在脏器实体之上,二者相辅相成,互相关联,并不矛盾。
2.音译法与注释法
中医药学中有一些独特术语在西方文化中完全找不到参照物或者类似概念,如阴阳、气、五行学说中的金木水火土等概念,与西方文化中字面意思对应的词毫无关联,属于独特的中国文化一隅。这种情况下,译者可以遵从连贯性原则,采取音译的方式保留译文与原文的语义连贯。另外还可以伴随注释法进行应用。加注是对借用和音译的有效补充。如果对于一些流传不广、尚未形成约定俗成用法的术语仅仅采取借用或音译的办法,会造成西方读者理解上的困扰,加注不失为解决这一困扰的好办法。如中医中的“奔豚”指“肾之积证”,可用音译加注的方法,译为BentunSyndrome(kidneyamassment)。当然译名加注虽是外事翻译必要手段之一,但在实际操作中也应避免滥用,以免给人繁琐之感。
3.规范法 4.省译法
中医药术语中有些字眼在词语中没有实际意义,或者与中心词词意重复,只起陪衬作用,如常说的“阳气”、“阴血”。中医称气为阳,血为阴。这两个术语中的“阴”和“阳”与后者的“气”和“血”语意相同,可采取省译法译为“Qi”和“Blood”,不必译为“Yangqi”、“Yinblood”,以免造成歧义。另外随着中医文化交流的加深,简洁明快的术语翻译更加易于读者接受。对于一些早期表述复杂冗长的术语也可采用省译法。如“辩证论治”可从“differentialdiagnosisinaccordancewiththeeightprincipalsyndromes”简化为“syndromedifferentiationandtreatment”、“treatmentbasedonsyndromedifferentiation”。如今的译法更加术语化,便于交流和记忆。
中医药文化是世界医药文化的瑰宝。要让中医药文化源远流长,作为译者,我们肩上承载的担子愈加沉重。目前我们需要不断加强对外翻译理论的研究,建立完整的翻译体系,更加深入地去思考如何坚持中医药民族特色,精确体现中式文化理念,让中医药文化在世界范围内得到认可和接受。
下载文档
网友最新关注
- 脚踏大地
- 《老人与海》读后感
- 脚踏一方土(1)
- 五色土地
- 生命里的土地
- 感悟大自然
- 穿越时空的对话
- 读《鲁滨孙漂流记》有感
- 我的家乡,人间天堂
- 脚踏大地
- 祖国之歌
- 月牙桥
- 爱国,不只是豪情壮举
- 最后一根稻草
- 荷花淀派作品
- 音乐教改之路的探索
- 论影响萨克斯音色的因素
- 津滨轻轨预应力混凝土连续刚构桥设计研究
- 模块化概念在城市轨道车辆中的应用
- 无碴轨道预应力混凝土梁设计
- 民主如何界定了国民之间的分工合作关系
- 手风琴教育的现状及其发展的对策
- 美国城市轨道交通项目评价方法
- 代际差别与个性制约
- 东方与西方之间:犹太哲学及其对中国哲学的意义
- 城市轨道交通网络规划理论方法研究进展
- 城市轨道交通系统引起的环境振动问题
- 上海市城市轨道交通规划若干问题探讨
- 韩国文化与现代政治转型
- 善恶:两种政治观与国家能力
- 《夜莺的歌声》老师语录
- 《大自然的启示》范文习作
- 《大自然的启示》考点练兵 阅读篇
- 《大自然的启示》美文欣赏 盘山虎的脚
- 《大自然的启示》整体阅读感知
- 《大自然的启示》考点练兵 积累篇
- 《大自然的启示》训练素材
- 《大自然的启示》重点问题探究
- 《夜莺的歌声》作品介绍
- 《大自然的启示》重点字词意思
- 《大自然的启示》写作指导
- 《大自然的启示》重难点分析
- 《大自然的启示》重点字词梳理
- 《大自然的启示》相关链接
- 《大自然的启示》作品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