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资源为主的文档平台

当前位置: 查字典文档网> 所有文档分类> 论文> 其他论文> 探寻乡村之美

探寻乡村之美

上传者:网友
|
翻新时间:2023-08-06

探寻乡村之美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陶渊明的诗不仅表达了他怡然自得的心境,更描绘出一幅清新的乡村画卷,在南山那美好的黄昏景色中,飞鸟结伴飞返山林,万物自由自在,适性而动,宁静、祥和,令人向往。美丽的田园风光、自然的风土人情、淳朴的乡风民俗,这一直是中国人理想中的乡村印象。

改革开放30多年的发展成就巨大,在惠及“三农”,深刻改变农业、农村面貌的同时,许多地区天蓝、水清、草绿、虫鸣、鸟飞、牛走的传统农村景象渐渐远去。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要“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建设美丽中国,重点和难点在乡村。2013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了加强农村生态建设、环境保护和综合整治、努力建设美丽乡村的任务。习近平总书记、李克强总理等国家领导人也多次在不同场合阐述了对“美丽乡村”建设的指导性意见。在这样的背景下,农业部开展的“美丽乡村”创建活动徐徐拉开了帷幕。“美丽乡村”的内涵不断充实,“美丽乡村”建设的目标体系、政策投入体系、科技支撑体系、组织保障体系等不断完善。各省也开展了丰富多彩的鲜活创建实践,在建设过程中涌现出一大批好的经验和做法。

“美”在实践

据介绍,在农业部的大力推动下,各省相继把美丽乡村建设作为解决“三农”当前问题、探索未来发展路径的根本性举措,均予以高度重视,出台了大量政策措施,加大资金、人才、技术支持,全国形成了政府加大投入、各界热情支持、农民积极参与的美丽乡村建设热潮。在这个过程中,各地涌现出大量好典型、好模式、好做法。如浙江省以“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为载体,将美丽乡村建设作为浙江的特色、浙江的品牌。北京市通过一系列既生动活泼又贴近群众的活动,在全市营造出良好的舆论氛围,进而极大推动了美丽乡村的建设。当前,无论是在美丽富饶的北国,还是在风景迤逦的江南,无论是在引领改革风潮的东部沿海,还是在充满机遇的西部边陲,诸如贵州黔西南州、辽宁宽甸县、山东青州市、北京韩村河村、江苏永联村、河南平乐村等各级美丽乡村创建典型,正引领着全国美丽乡村建设向更高层次、更大深度蓬勃发展。

记者了解到,“美丽乡村”建设活动一直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支持。著名学者、书法家欧阳中石先生为“美丽乡村”创建活动题字。著名农业科学家袁隆平先生、农民艺术家赵本山先生受邀担任农业部“美丽乡村”创建活动形象大使。新华社、中央电视台、人民日报、农民日报等中央主流媒体持续、系统地报道了美丽乡村创建活动。央视七套2013年推出了《美丽中国乡村行》节目,并每年评选出中国十大美丽乡村。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为“美丽乡村”事业创造了良好的发展环境。

“美”在科技

建设“美丽乡村”不是要回归原始,而是要在继承传统精粹的同时集聚科技的力量,以科技为支撑,平衡好生态建设、环境保护和农业生产的关系,把农业发展的思路和目标从“保供增收”拓展到生产、生活、生态“三生共赢”上来,实现农业永续发展。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科技在建设美丽乡村和推动农业可持续发展中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主要表现在三个层面。一是科学生产――用先进生产技术与科学管理方式改造传统农业,如发展节水农业、生态循环农业、绿色农业、有机农业等,实现农业、农村经济和生态环境良性循环和可持续发展;二是科学生活――用科技产品和能力建设提升人民的生活品质,包括生活节能、环境整治、农产品加工与物流等方面;三是科学发展――以节能、降耗、减排、治污及农业资源综合利用等保护生态环境和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主要表现在农业面源污染治理、资源保护、农业生产环境等方面。

“美”在文化

“美丽乡村”是升级版的新农村建设,它既秉承和发展新农村建设“生产发展、生活宽裕、村容整洁、乡风文明、管理民主”的宗旨思路,延续和完善相关的方针政策,又丰富和充实其内涵实质,集中体现在尊重和把握其内在发展规律,更加关注生态环境资源的有效利用、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农业发展方式转变、农业功能多样性发展、农村可持续发展以及保护和传承农业文明。因此,美丽乡村注重外在美的同时,也要注重内在美,注重农业文明的保护与传承。

据了解,“美丽乡村”的创建结合了传统农业中的智慧和营养。传统农业中天人合一、道法自然、民胞物与的理念,孕育出许多顺天应地、指导生产生活的方法技术。一是因时制宜,运用天文气候知识形成二十四节气的精辟认识。二十四节气是中国人有关自然界和宇宙的知识和实践,指导着传统农业生产和日常生活,其鲜明地体现了中国人尊重自然、顺应自然规律和可持续发展的理念,时至今日,依然指导人们安排传统农事日程,举办节令仪式和民俗活动,安排家庭和个人的衣食住行。二是因地制宜,保持地力合理开垦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生产方式。从历史发展中,我们看到,土地的利用方式是在长期实践中逐步变化、发展、进步的,先民在长期的生产实践中认识到,人和自然是和谐共生关系,这一生态理念为中华农业能够实现几千年的持续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三是因事制宜,治水因势利导、村居因势而宜。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对水的忧患意识异常强烈,兴修了各种类型的水利工程,至今仍发挥着作用。农耕文化孕育着样式众多且风格独特的乡间村镇建设,或民族风情浓郁,或文化底蕴深厚,或村落形态独特,充满了先民与自然相处的智慧。这些科学思想都是我们发展现代农业、建设“美丽乡村”取之不尽的智慧源泉。概言之,“美丽乡村”应该是“生态宜居、生产高效、生活美好、人文和谐”的典范,是让农村人乐在其中、城市人心驰神往的所在。

在进入生态文明新时代的今天,乡村情结持续升温、发酵,从社会心理的角度奠定了“美丽乡村”深厚的群众基础。而建设“美丽乡村”,其意义则远远超出了情结的范畴。

唐珂表示,在城镇化快速推进的今天,“美丽乡村”建设对于改造空心村、盘活和重组土地资源、提升农业产业、缩小城乡差距、推进城乡发展一体化有着重要意义。同时,创建“美丽乡村”也是亿万农民的中国梦,作为落实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举措和在农村地区建设美丽中国的具体行动,没有“美丽乡村”就没有“美丽中国”。可以说,开展“美丽乡村”创建活动,符合农业农村实际,符合社会发展规律,符合广大农民的期盼。

人与天调,然后天地之美生。“美丽乡村”创建活动,让我们继续努力。

农业部美丽乡村创建活动标志图案设计说明:

本标志以圆形为主体造型,象征着新农村建设的美好前景,月圆花好,蒸蒸日上。

远山、树林、民居、田野、河流为主要设计元素,重点突出乡村的田园气息,组成了一幅美丽清新的乡村画卷。山川秀丽,绿树挺拔,清澈的河水流经美丽的农庄,孕育了一片希望的田野……寓意了新农村建设的突出成就和广阔前景。

“美丽乡村”四字由著名书法家欧阳中石先生题写,行书隽秀洒脱,与色彩简洁明快的标志相结合,自然而和谐,使标志主题更加突出。

下载文档

版权声明:此文档由查字典文档网用户提供,如用于商业用途请与作者联系,查字典文档网保持最终解释权!

网友最新关注

美丽的秋天
我的铅笔盒
蚕宝宝
太阳公公剪指甲
我的自画像
一个苹果的来历
小学生日记一则
昆明游
快乐的一天
小树洗澡
新年小日记
秋天的校园
帮爷爷捶背
一件好事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中国共产党人思维方式上的创新
浅析农民专业合作社市场营销体系建设
浅谈市场营销理论在银行产品中的运用
论中国当代油画语言的绘画性
网络符号与中国手语的异同
试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建设主体
谈“社会主义现实主义”文学术语的四重二律背反
浅谈幼儿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
谈绘画艺术中的节奏
关于新时期我国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探讨
认知语篇学
浅谈液化气市场营销和开发策略
分析建筑艺术与艺术修养
语感.语智.语趣
试论市场营销从广告导向到公关导向的转变
《祖父的园子》同步作文训练素材
《祖父的园子》作者简介及代表作品
《祖父的园子》教案设计 分析篇
《祖父的园子》教案设计 精解篇
《祖父的园子》同步作文写作指导 游记
《把铁路修到拉萨去》趣闻故事
《祖父的园子》老师语录
《祖父的园子》同步作文范文欣赏
《童年趣事》(二)
《祖父的园子》重难点分析
《把铁路修到拉萨去》美文欣赏
《把铁路修到拉萨去》随堂练习 巩固篇
《把铁路修到拉萨去》美文欣赏二
《祖父的园子》重点字词梳理
《祖父的园子》重点字词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