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资源为主的文档平台

当前位置: 查字典文档网> 所有文档分类> 论文> 其他论文> 浅谈如何在化学实验中开发生成性教育资源[原创]

浅谈如何在化学实验中开发生成性教育资源[原创]

上传者:网友
|
翻新时间:2013-12-17

浅谈如何在化学实验中开发生成性教育资源[原创]

浅谈如何在化学实验中开发生成性教育资源

摘 要:新课程标准认为,教学过程是开放的,不是封闭的;是生成的,不是预设的。本文介绍了在中学化学的实验教学中,如何开发生成性教育资源,使整个课堂充满活力。

关键词:生成性教育资源 化学实验 新课程

我国新的教育课程计划,以全新的观念确立了活动课在课程结构中的地位和作用。化学实验作为化学活动课中的重要内容,能使学习者完完全全地体验学习的全过程,不仅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而且为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提升思维素质,为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提供了良好的发展空间。

教学过程是开放的,不是封闭的;是生成的,不是预设的。新课程标准中所谓生成性教育资源是指教学过程中,在师生共同交往中产生的情景,问题等,如思维的碰撞,意见的分歧,情感的交融等。在实验教学中注重生成性教育资源的开发,往往能使教学过程富于创造性和乐趣。

1、利用实验异常现象,开发生成性教育资源

1.1演示实验中的异常现象

补充实验 现象 结论

2、往1-2ml紫色石蕊试液中吹CO2气体,再加热。 紫色石蕊变红,受热红色褪去 没有盐酸则实验现象正常 直面实验失败,把实验的失败当作一种教学资源,既培养了学生尊重客观事实的态度,又提高了学生探究问题,设计实验的能力,体现了教学中,教学与学生共同成长的新理念。 学生实验中,参与实验的主体是学生,不同组学生在同一个实验过程中就可能种种原因而导致异常现象,这时,发现异常现象的学生总会十分兴奋和好奇,因此,教育资源就在这种异常现象中自然形成了。教师如何充分利用这一资源,耐心予以引导求证,既满足学生的好奇心,又让学生体会到发现、探究的乐趣。 如在“二氧化碳的制取和性质”中,学生把产生的CO2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正常情况下,澄清石灰水应该很快变浑浊,可往往会出现这种情况,通好长时间,仍看不到浑浊。此时他必然会请教老师,教师若能充分利用这一资源,适当引导,学生就会通过思考得出自身实验失败的可能性:

(1)是石灰水可能存在问题;

(2)是可能发生了其他反应。通过讨论,学生容易得出检验石灰水是否变质的实验方案:取1-2ml石灰水,加稀盐酸,若有气泡产生,说明石灰水吸收空气中的二氧化碳而变质。当石灰水不变质的情况下,便要考虑发生了其他反应,学生也容易联想到老师上课介绍过的“喀斯特”地形的形成原理,如果二氧化碳产生又快又多则容易形成可溶于水的碳酸氢钙,也看不到浑浊,只要实验时通气体的时间短一些,并稍微动试管,使CO2气体和石灰水充分反应,就会出现浑浊现象。最后教师可补充:如果实验台上放了一瓶浓盐酸和稀盐酸,就会出现第三种可能,误用浓盐酸制取CO2,气体中由于混有HCl,也会出现澄清石灰水不变浑浊的现象,因为CaCO3会和盐酸反应。学生在讨论和实践中得到了解决问题的快乐,培养了在实验意外中探究失败原因改进实验的能力,即实验意外-意外的合理猜想-设计实验求证-改进实验。

2、实验质疑,开发生成性教育资源

补充对照实验 现象 结论

1、取试管装1-2ml蒸镏水,滴入紫色石蕊液 石蕊液紫色变浅 水不能使紫色石蕊变红

2、取紫色石蕊液浸过的干燥纸花,放到集满二氧化碳的集气瓶中 纸花不变色 二氧化碳气体不能使紫色石蕊变红

通过两个对照实验,排除了二氧化碳和水使石蕊变红的可能性,从而证明是碳酸使石蕊变红。通过对课本实验和结论的质疑,激发了学生学习、思考的兴趣,培养了学生的探究能力及对课本知识敢于说“不”的精神。

3、补充家庭小实验、趣味小实验,开发生成性教育资源。

兴趣是主动学习的前提,化学实验能生动、直观地展示化学现象,以特殊的魅力引起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但是课堂演示实验往往由于教学条件的限制及各方面的因素,不能保证每位同学都看到实验现象,而学生实验也只是部分实验,且多数是验证性实验,几人一组,也不能保证每位同学有实践实验全过程的机会,因此,布置利用日常生活中常用的物质能完成的家庭小实验,如雨水PH值的测量、水壶中的水垢处理、污渍的洗涤、鸡蛋壳成分的鉴别、草木灰成分的鉴别、自制酸碱指示剂等,可以让学生从生活中学习化学;开展化学课外活动,做趣味小实验,如“水底火花”、“魔棒点灯”、“滴水生烟”、“白纸显字”、“烧不坏的手帕”、“火山爆发”等,能吸引更多的同学有更多的机会参与到化学实验中,体会实验的乐趣,从而激发自主学习的动力。可见,补充家庭小实验、趣味小实验,开发生成性教育资源,能从一定程度上补充了课堂演示、学生实验的不足。

4指导学生设计实验方案,开发生成性教育资源

在新课程理念下,化学实验的激趣功能应由激发学生积极地接受学习转变为主动地探究学习,由会学知识到求异创新。同时,现在中考对学生设计实验能力要求大大提高,因此,从课本知识联系生活中同类现象指导学生设计实验方案,也是开发生成性教育资源的一个方向。如学习铁的性质时,铁的锈蚀是一个较重要的内容,从生活中一个常见的现象“盛水久置的铁锅中,水面与铁锅接触的边缘易形成一圈锈斑”,结合查阅相关资料可知铁锈的主要成分为Fe2O3·nH2O,引导学生进行探究:

作出合理猜想:铁生锈的条件可能为—有水、有氧气。

讨论得出实验方案:

将一根新铁钉放入装有干燥氧气的试管中密封观察;

将一根新铁钉放入装有水蒸汽和氧气的试管中密封观察;

将一根新铁钉放入装有经加热煮沸的蒸镏水的试管中密封观察。

观察记录现象:经过多天观察,第一和第三根试管中铁钉没有生锈;第二根试管中的铁钉生锈了。

分析现象和实验数据,得出结论:铁在有水有氧气的条件下容易生锈。当然,我们可以进一步探究铁生锈会不会受空气中其他成分如CO2等的影响。

交流应用:根据铁生锈的原因,讨论防锈原理,提出防锈措施。

此外,老师还可以引导学生思考生活中的同类现象-铜生锈生成铜绿,让有兴趣的同学课外分组设计实验方案探究铜生锈的条件。这样,学生的自主参与,了解了如何探究生活中的现象,融合了学生个人的创造和集体的智慧,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实验设计和实验操作能力,更培养了学生的学习自主能力及相互间的团结合作精神。

传统课堂教学的特点是计划有序,缺乏生气和乐趣,缺乏对智慧的挑战,使师生的创造力在课堂中地不到充分发挥。当然,我们强调课堂教学的生成性,并不否认我们课堂教学有一定计划性和严密性。相反,认真备课,充分考虑课堂可能出现的种种情况,才能在出现意外时,处变不惊,应付自如。此外,我们要考虑到在利用生成性资源的过程中,有些探究适于课堂进行,有些则难度太大,花费时间长,重在课后指导有兴趣者进行探究。总之,教师必须灵活把握情况和时间,尽可能减少过程的开放对教学任务的影响,成功地驾驭课堂

下载文档

版权声明:此文档由查字典文档网用户提供,如用于商业用途请与作者联系,查字典文档网保持最终解释权!

网友最新关注

我的家乡成都
春天
面包的自述
我们的老师
祖国之歌
我喜欢的IQ书
大英雄贝贝熊
发生在森林中的有趣故事
我爱家乡的香蕉
假如我是教师
阳小——我温暖的家
雪趣
我的教室
假如我是一位老师
游泳,我学会了
中美经贸摩擦的主要特征(1)论文
东北亚经贸合作的主要特点和应注意的问题(1)论文
加工贸易在我国经济发展中的前景分析(1)论文
美国国际能源战略与中美能源合作(1)论文
技术性贸易壁垒的实施现状及应对措施(1)论文
如何提高我国银行业在国际贸易中的竞争力(1)论文
我国对外贸易发展影响因素分析(1)论文
零关税条件下广西对越南水果出口贸易发展分析(1)论文
论我国服务贸易发展的现状及对策论(1)论文
贸易条件恶化下人民币的升值效应(1)论文
确立我国外贸出口和谐发展的竞争力优势导向战略(1)论文
美国对外资银行监管制度框架的演进(1)论文
美国对华贸易歧视政策分析及对策研究(1)论文
发展中国家外贸结构的非均衡机理研究(1)论文
战略性贸易政策在我国的适用条件分析(1)论文
《一株紫丁香》教学设计
《一株紫丁香》教学设计
《一株紫丁香》教学设计
《一株紫丁香》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一株紫丁香》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一株紫丁香》教学设计
《一株紫丁香》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一株紫丁香》教学设计
《一株紫丁香》教学设计
《一株紫丁香》教学设计
《一株紫丁香》教学设计
《一株紫丁香》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一株紫丁香》教学设计
《一株紫丁香》教学设计
《一株紫丁香》第二课时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