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新时间:2022-12-24
工艺美术创作上的误区
工艺美术创作上的误区 工艺美术创作上的误区 美术论文 更新:2006-5-15 阅读: 工艺美术创作上的误区
诸如“清明上河图”比比皆是,在同一个展览会里出现用刺绣、挂毯、木雕、漆刻、纸刻等等,有的全图表现,有的局部表现。似乎除此没有别的可表现了。再如“八十七神仙卷”同样也是如此,现有木雕、铜铸浮雕,甚至还有想用竹丝编织……这种贫乏的创作思路实在令人担忧!虽然在移植中,由于运用了不同的工艺手段,花费了相当的时间与人力,也出现个别尚有价值的作品,但毕竟只是一种复制性的,不宜提倡,更不应反复集中在相同的“题材”上,多看终究生厌。中华五千年的文明史,遗留的丰富内涵值得我们多方面研究挖掘,进行工艺美术再创作,使一些在历史上熠熠生辉的人物故事能在今天起到启示作用。鼓舞激励后人热爱我们伟大的民族。这一点在戏剧电影中已有很好的范例值得我们学习,唯有这样我们的创作思路才会越走越宽。
误区之二:乃盲目跟随“潮流”,放弃自身的创作特色和方向。不是扬自己之长避自己之短,而是扬短避长。笔者去年两次参加全国工艺美术大师精品展的评奖工作,从中发现有些大师本在传统题材与传统技艺上颇有建树,完全可以建立自己的风格特征,精益求精,倾注毕生心血创作出惊世之作。但他们偏要去赶时髦,表现什么前卫性的题材、裸体题材……,使一些作品的形式与内容很不协调,有些不是表现美而变成了丑,浪费了很好的材料和精力;有的甚至将漫画的形式和题材用名贵的玉石去表现,这样的“创新”值得商榷。大师中有此现象,而一些年轻工艺美术作者中又走向另一面,一味去模仿老一辈已经驾轻就熟的老题材、老内容、老形式而不能自拔!继承传统并不是步后尘、不是简单的模仿。年青一代应该努力掌握现代表现能力去反映时代新的内容和艺术特征。
在去年两次全国工艺美术大师精品暨优秀作品展中笔者也发现令人欣慰的一面,即有个别年青作者“青出于蓝而胜于蓝”,无论从创作的题材内容或是表现形式上均呈现出生气勃勃的时代精神。如在杭州西博会上看到福建寿山石雕中有两件不大的人物作品,一件是藏族少女、作者运用石料中土红色部分表现少女生活在高原脸上特有的红润肤色,表情形象自然生动优美,而外裹灰白色的石料正好表现羊皮袄的厚重感。细部皮块的线缝十分清晰逼真、整个作品浑厚细腻。第二件是“新装”男孩,顽皮嬉笑的表情和白里透红的脸蛋十分可爱,而身上白色带有透明感的毛衣,编结针法一丝不苟,充分体现传统工艺的特色。真不愧为精品之作。同样在上海展中见到江西赵坤写意性很强的陶塑动物,充分吸收中国画大写意的手法,“以形守神”,“大胆落笔,细心收拾”,运用大块泥板卷曲成型,注重结构与手感,细部点到为止,整体作品一气呵成,一改慢工细摸的僵化表现手法,脱去匠气,增强了作品的返朴归真的审美情趣。由于是着重手感自然成型,作品很难复制,故每件作品均为原作,标价不菲。这些富有个性的年轻工艺美术者是我们的希望。但愿前面所指的两个误区能够及早引起重视,使我们的工艺美术创作走向宽广灿烂的未来。
下载文档
网友最新关注
- 童年趣事——扳螃蟹
- 五彩缤纷的童年
- 我家的吊兰
- 雨下的女孩
- 菜鸟VS大虾
- 放风筝
- 玩枪
- 网络生活
- 蛋炒西红柿
- 方便面里的母爱
- 一堂难忘的课
- 放飞童年
- 机灵的鱼儿
- 愚人节“自愚”
- 大顶山的愤怒
- 试论现代公共精神的内涵及其网络化生成机制解析
- 内部控制审计目标与范围的矛盾解析
- 关于在中学英语课堂教学中用好教师话语
- 关于英语教学中积极课堂心理气氛的构建原则与途径
- 浅析发展中国家公共领域私有化的局限-公共政策论文
- 关于语文教学中如何有效使用多媒体
- 探析教学策略在物理教学中的实施
- 研究企业公共关系危机管理-公共政策论文
- 国家审计目标与价值理性
- 开放金融市场条件下金融审计目标及对策
- 谈高职院校食堂社会化管理新思路-公共政策论文
- 浅论数字博物馆结构系统及艺术表现-公共政策论文
- 关于我国城市生活垃圾厌氧消化处理的探索-公共政策论文
- 重构地方党政主要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目标
- 探析公共性及其在公共行政中的实现-公共政策论文
- 《柳树醒了》教学设计
- 《春雨的色彩》第三课时教学设计
- 《春雨的色彩》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 《春雨的色彩》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 《春雨的色彩》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 《柳树醒了》教学设计
- 《春雨的色彩》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 《柳树醒了》教学设计
- 《春雨的色彩》教学设计
- 《柳树醒了》教学设计
- 《柳树醒了》教学设计
- 《春雨的色彩》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 《春雨的色彩》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 《春雨的色彩》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 《春雨的色彩》第二课时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