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资源为主的文档平台

当前位置: 查字典文档网> 所有文档分类> 论文> 其他论文> 不拘一格降人才

不拘一格降人才

上传者:网友
|
翻新时间:2022-12-05

不拘一格降人才

没有人会否认中国农业农村的巨大变化。悲观主义者感叹乡村人气的稀少、环境的破坏、乡村文明的式微,“乡愁”不在;乐观主义者从萧条的背后看到发展的契机、体会到发展的阵痛、感悟到历史发展的轨迹、传统乡村文明向现代乡村文明的渐变。发端于上世纪末和本世纪初的农业与农村的变化,如果从人类文明大历史的长视角、广角度来观察,是历史性、革命性的巨变。变化亘古未有,是社会历史发展阶段的必然结果。关心农业农村的人士和“守望乡愁”的游子,只能尊重规律,顺势而为,趋利避害,促进变化的良性发展。

农村:门前冷落鞍马稀

农村农业的巨变肇始于上个世纪九十年代的打工潮,中国工业化和制造业大国的发轫需要一大批廉价能吃苦耐劳的劳动力,户籍制、城乡两元结构开始松动,农村富余劳动力开始辗转城市,由小范围到大批次,由单人打工到拖家带口,工业化城镇化的吸力、农村劳动力过剩的推力,使农村人口源源不断流向城市,成为不可逆转的洪流。过去熙熙攘攘、车马喧嚣的农村,已是门前冷落车马稀,只剩下老人和妇孺,楼房变得越来越好,但人口却越来越少,一些院落除了春节尚有人息,大多数时间则是门前落锁、拂尘任然。看得见的是房屋、人员的变化,看不见的则是观念的变化。

农村人口减少直接带来以村落重建为主体的农村公共资源的重新布局。不论是保护传统村落,让村民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还是小村并大村,划分功能区域、建设新型农村社区,抑或是农村学校、医院的归并,随着流入城镇的农村人口稳定扎根和农村土地确权的落实,重新布局已经是大势所趋,不可阻挡。照搬城镇的模式搞“去农村化”要不得,但类型多样、特征鲜明、风貌各异、多姿多彩的新农村必须建设。按照李克强总理的话说,要由“千村一面”向“各美其美”迈进。

城乡统筹发展催生了新需求。资源的单向流动总会因流出方的枯竭而终止,单向流动只能是社会历史发展中的片段。城乡之间资源的双向流动、动态平衡才是社会的常态。城乡统筹的核心是解决城乡资源配置的过高过低问题,除了产业发展,教育医疗金融文化娱乐也是由城到乡进行资源输送的重要因素,农村不该是沙漠,农村新需求在城乡统筹的步伐中已悄然萌动。

农村专业服务有着巨大缺口。农村青壮年的大批进城,使原本农民自身或者劳务合作可以解决的生产和生活问题,必须依靠社会服务来解决,村庄规划和建设、老人的养老保健、儿童的托管和教育、健身、文化、娱乐和形式色色的生活服务都需要专业化社会的队伍。年青人外出打工不仅带回了金钱,也带回了新的理念。传统互帮互助、劳务合作乡情熟人社会的伦理转变为金钱交易、公平买卖的伦理。现实的需要和变化的理念相结合,已经使农村专业服务呼之欲出、渐成潮流。

农业:万紫千红才是春

土地承包经营,让农业连年丰收,农民吃饱了肚子,但人口的增加却让户均土地面积越来越少,饱了肚子没钱花,当时尚在实施中的农业税费让这种局面越发严重。离开土地外出务工经商成为年青人的时尚和普遍追求。

人口外出打工为土地流转和规模化经营打下了基础。初入城市的农民还对土地有着无限的依恋,每年农忙季节还要回乡忙活农活,离土越久,情感因素逐渐让渡于理性的算计,土地的收获尚不及回乡的误工费、旅途费,索性把土地转给别人种,土地流转开始了,规模经营也有了基础。

市场化竞争引发了农业规模化、特色化、品牌化、产业链化。商品的自由从来没有今日这样充分发挥,商品交换从贫困山区到沙漠雪域、从国内到国际,凡是有人的地方就无所不在。我国是世界上农业开放程度最高的国家之一,农业深度融入国际市场。农产品的充分竞争颠覆了传统农业不充分交换的自然状态,市场规律全面掌控了农业。较大规模才可能获得溢价效应,特色化的市场错位竞争策略才能显现农产品的区域优势和品种优势,品牌化有可能占有稳定的消费群体获得超出同类品的利润。产业链化按照产业的链条布局,农业、加工业、休闲服务业三产融合,工商资本下乡和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兴起,使产业链条内部的利益关系日趋稳固,成本消耗和资源浪费力图压到最低,增值空间努力放到最大。市场竞争刺激了资源重新配置,产业活力迸发。

工业化城市化催生了农业新功能。工业城市聚集了太多的人气和资本,浓重的人气固然能够带来热闹和繁华的喜悦,但也让人烦躁和窒息,寻找宁静、富氧和绿色的空间在都市人中悄然兴起,城市资本的富集让资本使用的边际效益降低,转而到乡村寻求资本使用效率的提升。农业的功能已经从传统为城市人吃穿、为工业提供新的原材料拓展到为城市和工业涵养生态、保护环境、净化空气,休闲健身、娱乐观光、科普教育、文化创意,城市与乡村,工商业与农业由过去的市场分割、区域分离,逐渐向市场交融、区域联系、浑然一体过渡。

农业增效的内生动力创造着新业态、新模式。农业从来没有今天这样丰富多彩,姹紫嫣红。农业不再仅仅是为吃和穿,农业的连二接三、农业的生态涵养、养生健身功能日趋明显,农业从实体销售到电商销售、线上线下并行,业态和模式不断创新,立体农业、循环农业、低碳农业、社区支持农业新的模式不断出现。

精英:孔雀纷纷东南飞

社会发展推动了农业农村的变化,支持这一变化的良性发展则需要人才。当工业化城镇化已经融入世界格局的今天,我们不缺少具有世界眼光、驾驭大型企业的经营管理人才,而是缺少了解农业、农村和农民的一大批接地气、耐寂寞、把现代经营管理理念嫁接到农业农村的一大批实用人才。

人向高处走,水往低处流。当社会财富和就业岗位主要集中到城市发达地区和工商业中,农村精英纷纷东南飞,从农村农业流向城市和工商业也就不足为奇。二十多年来,一大批具有较高文化素质、头脑精明的乡村精英已经远离家乡、从农村农业转战城市,孕育了传统文明的乡村在现代文明的初期几乎全面沦陷。传统的乡镇农业技术推广和经营管理队伍因为待遇低、条件苦转行、远离,留下的知识老化、年龄老化,新人招不进、扎不下、留不住,已经难以满足现代种养业的需要。 以就业为导向的学校,也助推了人才的流失。农业院校撤并,涉农专业减少,招生人数下降。在农业农村不受待见的时代,农业院校教育也趋炎附势,助推了农村精英的流失。

当以进城打工为荣、进城才算有出息的时尚在乡村蔓延开来,舆论压力转而变为尚在懵懂状态初中高中生进城的动力,现实的乡村精英依然流失、潜在的乡村精英也随大流远离了乡村。

传统农村农业人才部分流失,新进人才和流出人才的“速度差”依然存在,人才的旧账还不了;农村农业新变化需要大批的村落建设、文化娱乐、医疗卫生、养老抚幼的专业服务人才,农业新功能、新业态、新技术所需要新型经营和技术人才基本空白,人才旧账未还又添新帐,农村农业人才瓶颈日趋严重。缺乏人才的农业不可能建成发达的现代农业,缺乏人才的农村决不会建成美丽繁荣、文明和谐的新农村,新农村、新农业呼唤人才。

重构:不拘一格降人才

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天公不会重抖擞,即使抖擞也不会把人才降下来,能够降人才的只能是人类自己。时代已不是过去的时代,沿用过去实用人才培育的老路已经太慢、远远不能满足发展的需要。解决农村人才缺乏的战略,短期在“引“、中期在“育”,长期是“引”、“育”并用。“引”是招贤纳士、拿来主义;“育”是从长计议、立足本土、就地生“才”。

引回乡贤。倒推几代城里人大都是农民。青年闯世界、老来报乡梓。每个人都有家乡的情怀,每个人都有田园的情思,每个人都有对自然的依恋,吸引在外的乡贤为家乡献计献策、穿针引线、贡献信息,吸引老来的乡贤回归农村,带资带技,把余热发挥在农业农村的土地上。

引回打工青年知识农民。离乡是无奈,回乡是亲情。在城练技能,在乡展才情。一批年青人通过进城打工,体会到工业文明和商业文明,见识了城市文明,积累了资金人脉,回到乡村更容易把现代文明嫁接到农业文明,更易于水土相符、人脉两通、声息相连、沟通城乡。

引进逆城市化的新农人。新农人是热衷于农业农村的一个群体,具有现代意识和理念,热情高,即使对农业农村还不熟悉,但能够对寂寞的农业和农村发挥“鲶鱼效应”和桥梁作用,同样不可小觑。

任何生命体的生长和发育都离不开环境。“育”的核心在育环境。

要培育在农业农村一样能够就业创业、挣钱养家、体面生活的环境。有了梧桐树,自有凤凰来。农村精英可以离乡背井孔雀纷纷东南飞,自然也可以凤还巢雁归故里西北来。

“育环境”,正在路上。需要扎实落实城乡统筹的方略,加大对乡村公共建设投入,鼓励农业新型经营主体的发展,积极推进三产融合,提升农业的附加值,让农业劳动者能够获得与城市就业基本相当的收入。有了好的环境,农民“愿意学”的问题自然就解决了。

“育”还在于“育学校”和“育条件”。

“育学校”,要让农民有地方学。需要加大对农业职业教育的投入,恢复和新建一批农业职业院校,针对农业农村的专业服务队伍、新的业态、新的技术、新的需求,开发和建设一批新型专业和课程,打造一批农业职业教育实习基地,让愿意学习的农民能够有地方去学习和深造。

“育条件”,要让农民能够学。需要建设农民教育培训基地,增加农民教育培训投入,引教入社区、进场区,采取现场参观、实地指导;需要大力发展农村远程教育,让农民可以免费、低收费参加便捷的学习。

下载文档

版权声明:此文档由查字典文档网用户提供,如用于商业用途请与作者联系,查字典文档网保持最终解释权!

网友最新关注

小树洗澡
我的自画像
一个苹果的来历
我的铅笔盒
一件好事
美丽的秋天
蚕宝宝
帮爷爷捶背
新年小日记
太阳公公剪指甲
秋天的校园
小学生日记一则
昆明游
快乐的一天
谈“社会主义现实主义”文学术语的四重二律背反
试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建设主体
试论市场营销从广告导向到公关导向的转变
网络符号与中国手语的异同
浅谈市场营销理论在银行产品中的运用
认知语篇学
关于新时期我国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探讨
语感.语智.语趣
浅谈液化气市场营销和开发策略
论中国当代油画语言的绘画性
分析建筑艺术与艺术修养
浅谈幼儿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
浅析农民专业合作社市场营销体系建设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中国共产党人思维方式上的创新
谈绘画艺术中的节奏
《祖父的园子》重难点分析
《祖父的园子》教案设计 精解篇
《祖父的园子》教案设计 分析篇
《祖父的园子》老师语录
《祖父的园子》重点字词意思
《祖父的园子》同步作文写作指导 游记
《童年趣事》(二)
《祖父的园子》作者简介及代表作品
《祖父的园子》重点字词梳理
《把铁路修到拉萨去》美文欣赏二
《把铁路修到拉萨去》随堂练习 巩固篇
《把铁路修到拉萨去》美文欣赏
《祖父的园子》同步作文范文欣赏
《祖父的园子》同步作文训练素材
《把铁路修到拉萨去》趣闻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