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新时间:2022-10-29
微课嵌入式教学方法实践探索
摘 要 微课嵌入式教学方法以基础汉字学的教学实践探索为例,提出在教学一体化设计的框架内,充分利用微课问题集中、时间简短、调用灵活、使用方便等优势,把微课作为组件嵌入不同教学模块的不同教学环节,从设计思路、实施环节、教学效果以及总结思考等方面探索教育信息技术快速发展与现有文科类课程的课堂教学相结合的有效模式,在内容选择、制作形式、推送时机等多方面作出尝试。
关键词 微课 教学方法 信息技术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识码:A
有研究者提出,微课的应用首先要注重与现实课堂的整合,应当扎根于现实课堂。在课堂中可以承担不同的角色:课程引入、核心概念讲述、探究过程的演示、课后的练习等;在与课堂整合层面,需要注重教学设计,即对学生进行需求分析,结合教学任务需求,确定学教研专区全新登场教学设计教学方法课题研究教育论文日常工作习内容,并解构成微课程资源。 我们认为将微课引入教学,并不是以微课完全替代传统课堂。事实上,相较于一些主题突出、结构简单、目标明确的知识点而言,那些具有复杂逻辑体系的知识和理论背景,尤其是文科类课程里的文化铺成及情感沟通仍需要教师的统筹传授。因此,在设计初衷上,我们认为应该在课程教学的整体框架下将“微课”纳入设计考虑。
基础汉字学的教学目标包括三个层面:了解汉字学的基础理论和基本知识;运用文字学知识处理一般文字问题;为从事有关的学习和研究打下一定的基础。其中第二个层面“处理一般文字问题”是核心环节,其依托于对汉字学理论和基本知识的掌握,同时也是对汉字学产生研究兴趣并找到研究角度的切入点。所以,“以微课助力解决文字问题”成为我们的设计理念。 将这一设计理念落实到设计方案中,应当把握三个要点:教学设计一体化,以问题引导教学过程,激发学习主动性。 教学设计一体化,是指突破以往教师课堂讲授、学生课外完成作业的教学方式,将课堂学习、课外阅读、探索研究、小组讨论、成果共享融为一体,纳入该课程教学一体设计。在教学一体设计中,将“微课”视为的灵活组件,可随时嵌入相对应的教学环节中去。由于打破了按照教材章节排序进行讲授的传统方式,教师需要将原有教学内容按内在逻辑关系整合为若干独立部分,形成教学模块。本课程的内容模块分为:汉字历史、汉字组成、汉字文化,这三大模块覆盖了基础理论和主要教学内容,边界清晰,内容独立。微课在嵌入时就有了明确的指向。
以问题引导教学过程,是指在不同模块的教学中,以相应的文字问题为核心,引导学生课堂学习,研究探索小组讨论、 成果展示 、课外阅读、 课堂学习 、研究探索、小组讨论 、成果展示、 课外阅读 。借助教师提供的微课资源需找答案,小组讨论后,形成解决问题的方案,并提请课堂讨论。以解决问题为宗旨,以发现问题为切入点,以知识理论支撑问题的解决,在问题的提出解决之后了解更多相似的问题,并掌握解决相似问题的方法。学生个体学习的基本环节为“发现问题--解决方案――知识背景--发散思考”。针对教学过程中的不同环节,教师为教学提供的微课内容大致可以分为几种不同类型:启发思考类、文献资源类、理论知识类、解答问题类、案例类、文化背景类,根据教学进程在不同教学环节阶段推送给学生。
“问题引发探索,课内课外融合”是该教学方法的设计基本原则,在设计方案时充分贯彻落实这一原则。微课作为一种重要的教学组件,具有目标单一、内容单纯、时间简短、调用灵活、使用方便等优势。教师将微课作为组件嵌入整体的教学设计时,应以不同的教学模块的不同教学环节为嵌入对象,在内容选择和制作时有明确的环节针对性,在形式上则将多种媒体手段纳入设计视野,并在推送时机上有清晰的时间落点,引导学生有计划有步骤地完成学习。
微课内容的设计,应更多地依据满足即时性、实用性的学习需求,它应当长短适宜、突出重点、设计全面、寓教于乐、能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率和记忆效果。
第一,微课内容主题。针对不同的教学模块的不同教学环节,微课内容主要包括六种主题:启发思考类、文献资源类、理论知识类、解答问题类、案例类、文化背景类。
这六种主题中,“文献资源类”和“理论知识类”这两类有部分微课是涵盖整个教学过程的,除此之外,每一微课均有明确环节指向。前四种微课为每一模块必有项目,第五种“案例类”灵活性最强,可插入任一模块的任一环节,第六种“文化背景类”则在第三大模块“汉字文化”中唱主角。
第二,微课内容来源。分为调用和自制两种。 调用准则:对教学和学生学习有益、能贴合教材或者对教材起到补充提升作用。教师通过动用资源储备、网络下载、同业互助等途径,经过收集、比较和筛选,找出最适合用于微课的资源。由于调用的资源在形式和内容上不能完全适用于微课的使用,将之进行改造是必要途径,且有些微课主题需要重新建设。这时就需要教师自制。教师自制微课可选择的形式多种,目前采用较多的是“可汗学院”式的录屏加同时讲解的模式。依照前文中关于不同微课内容主题的结构设计,围绕教学内容模块中不同环节展开。
相比调用的资源而言,教师自制的内容针对性更强,更适用于教学和学生自学。教师自制资源能够根据学生学习进度和讨论热点进行相应的调节。
下载文档
网友最新关注
- 我的发现
- 从《乌塔》想到的8
- 蝈蝈儿讲的故事
- 秋色花园
- 公园的一角
- 成长中的一件事
- 暑假郊外秋游
- 花花的故事
- 从《乌塔》想到的1
- 从《乌塔》想到的7
- 从《乌塔》想到的
- 我家的猫
- 从《乌塔》想到的10
- 观察日记——小金鱼
- 秋天的流花湖公园
- 废旧材料电石灰在公路工程中的应用研究
- 谈完善人民币对日元直接交易细节
- 浅析三本院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的问题及解决途径
- 简述英国要求中小学教师获硕士学位
- 供应链融资风险分析模型的构建策略分析
- 房屋出售一年有余 卖方无权要求返还
- 孔子学院:中国文化软实力的品牌
- 让小组合作探究学习在数学课堂闪光
- 谈儒家伦理道德对青少年德育的影响
- 投产博苏化学新异氰酸酯工厂
- 粒子滤波在GPS 动态滤波中的应用摘要
- 新疆生物质能源工程“破茧待出”
- 支票的托收手续
- 机电一体化粉体精密计量装置及控制系统的设计
- 反收购模式的差异和趋同比较分析
- 《邓小平爷爷植树》重点字词梳理
- 《邓小平爷爷植树》重点句品读
- 《邓小平爷爷植树》综合资料
- 《春天的声音》
- 《邓小平爷爷植树》教案讲义(二)
- 《春天的图画》
- 《春天的雨》
- 《邓小平爷爷植树》教案
- 《邓小平爷爷植树》教学重难点分析
- 《邓小平爷爷植树》生字扩词
- 《邓小平爷爷植树》随堂练习
- 《春雨的色彩》作者趣闻
- 《邓小平爷爷植树》老师语录
- 《邓小平爷爷植树》教案讲义(一)
- 《春天在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