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新时间:2013-12-14
浅谈用绘画促进阅读
浅谈用绘画促进阅读 浅谈用绘画促进阅读
“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唐代诗人王维的作品便是诗画相融的范例。在小学阶段,学生对文章的理解有一定的差异,如何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使学生从读书中受到劳动美、人性美、社会美、自然美的熏陶,感受文章艺术的存在?我想,如果在读书的同时,把绘画融入到阅读中去,通过“画一画、想一想”使学生知道文中有画,画中有文,来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一定能使学生的阅读有一定的深度和广度。
一、利用插图助读。插图设置具有明显的特征,有的说明知识点,有的是对文章的背景描述而设置。因此,抓住读文的切入点,以图解文来提高学生阅读的积极性。如《九色鹿》这篇文章,教师可以通过插图进行对比分析,组织学生开展讨论,各自发表对课文的理解,使学生认识到美丑。不但了解了九色鹿和其人物的形象,更使学生通过绘画的手段,不断深入了解文章,了解文章所要表达的寓意。
二、利用绘画理解情感。阅读过程是学生走进文章、感受体验文中所描述的生活场景,与作者进行交流,又走出文章、获取多元效益的过程。
学生如何有效走进文章,那就应该以正确具体的理解体悟语言文字。因此,通过绘画,使学生去进一步理解文字的表达用意,体会作者的思想情愫。如《燕子》中作者写到;“那么多的绿叶,一簇堆在另一簇上面,不留一点缝隙,那翠绿的颜色,明亮地照耀着我们的眼睛,似乎每一片绿叶都有一个新的生命在颤动……”它描绘了树叶一片挨着一片,层层叠叠的情景。
三、运用绘画拓展意境 。祖国的语言文字丰富多彩,绘画艺术更能帮助学生形象地感受自然中的花草树木、色彩、味道。根据文章的内容引导学生通过绘画激发读者的思绪,使之生发想象和联想,得到意境,和作者产生共鸣,从中感受和鉴赏作品的意境美。如《去打开大自然绿色的课本》一课中通过“呼吸空气——寻找色彩——闻嗅气味——描写美景”几个环节使学生在自然的怀抱中展开联想:“这样的美景中,色彩在那里?”“大自然的色彩可以在那些地方?”……通过反复读,积极思考,认真作画,画完后又复读课文,再次修改。这样通过“画一画、改一改”,学生读书的兴趣得到很大的提高。总之,运用绘画辅助阅读来提高学生对阅读的兴趣,是有一定的成效的。不仅使学生知道文中有画、画中有文,还能让学生把抽象的语言文字与形象直观的画面结合起来,培养其阅读的能力,从而提高阅读兴趣,使学生的阅读有一定的深度和广度。
下载文档
网友最新关注
- 登山
- 可爱的小仓鼠
- 卖报纸
- 看《宝葫芦的秘密》有感
- 亲爱的灾区小朋友
- 我的文具盒
- 《走遍天下书为侣》的读后感
- 柿子熟了
- 磐石的天机
- 老师哭了
- 鳄鱼馆
- 美丽的仙女山
- 我想成为这样一位父亲
- 我的家乡的特产
- 杯底朝天水不流
- 现代文化视域下的黔东南苗族“鼓藏节”分析
- 浅析电脑音乐制作技术在教学中的运用
- 谈阿尔肯的钢琴音乐创作特征
- 企业绿色物流管理环境研究
- 谈中国传统文化在招贴艺术发展中的导向作用
- 探析电视散文诗的虚实艺术
- 谈中国传统文化与平面设计
- 广告情感创意中的审美心理
- 课外交叉训练对舞蹈技巧的重要辅助作用
- 浅谈合唱指挥应具备的素质
- 探析高校建筑专业美术教育的作用
- 浅谈中国现代平面设计的现状
- 探析国外环境法的现状和发展趋势
- 冰雪艺术的创新思维
- 工业污染源的标准化评价
- 《白杨》片断赏析二
- 《白杨》:“高大挺秀”
- 《草原》一文“矛盾”释疑
- 《白杨》教学指要
- 《白杨》第二课时教学设计二
- 《草原》教学理解
- 《白杨》:借物喻人
- 《白杨》片断赏析三
- 《白杨》片段赏析一
- 《白杨》第二课时教学设计一
- 《白杨》教案设计
- 《草原》第一课时教学设计一
- 《白杨》预习解析
- 《草原》第一课时教学设计二
- 《草原》教学设计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