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新时间:2022-07-22
从美术史中闪出的一抹亮色
从美术史中闪出的一抹亮色 从美术史中闪出的一抹亮色
上海大学美术学院的李超教授是研究中国近代油画史而驰誉遐迩的,特别是他对上海一百多年来的油画发展脉络的梳理,让人们看到了油画在中国登陆后,在知识分子和平民中间的回响,特别是对上海这座城市气质的培育。在研究的同时李超也在进行着创作实践,日前,他拿出数十件彩墨作品在朱屺瞻艺术馆进行展出。这个《云间千蕖——李超绘画作品展》清晰地向外界昭示:李超不仅在理论界丰富艺术的内涵,也在实践上探索艺术,扩展艺术的外延。这些作品将李超的独特艺术语言、意趣及性情体现得淋漓尽致,反映了他在艺术创作实践上的追求和探索。
王劼音回忆他与李超共事的二十余年里,算虽不上特别紧密,却留下深刻印象。“1989年李超特意陪同美国亚太博物馆馆长卡曼斯基到我家寻访,卡氏购藏了我的一幅油画,并入选他在美国策划的一个重要展览。这一事件就此淡化了我对版画家身份的专注,某种程度改变了我艺术之路的轨迹。前不久李超来电约我观看他的彩墨新作。我早就知道他笔耕之余作画的‘秘密’,因而并不感到意外,但却存有一分悬念,难以想象他这些新作是什么模样。”
王劼音还认为:“李超超越了名人作画的局限,既没有因为自己在美术史论研究方面所取得的名望而趾高气扬,自视甚高,以为必然在绘画实践上也是天下第一;也没有因为自己不是‘画图出身’而自惭形秽,内心深处藏着缩手缩脚的自卑。更重要的是他对‘玻璃规则’颇有所悟,画出来的东西自然就对头了。”
从展览本身看,早先李超画油画,诸如《不和塞尚玩牌》、《看不见凡高》等作品记录了他介入绘画的轨迹。这些作品的表现形式是意向的,也就是说用的不是写实方法。着意在用哲学的理念去重新解读大师的经典。这也是当时激进的潮流,李超年轻,有激情,有思想,理应合在时代潮流之中。
而现在,李超于近两年创作的水墨画,让人感觉绘画风格有明显的转变。看这些在纸上的墨块和线条的交错;品那片浓淡晕化的色彩和点厾的组合,都流露出他用性情写出的意趣。他画的水墨,或者是彩墨,他也会把这种水墨意味用油画颜料写在油画布上,而更多的是那些纸本的彩墨。诚如李超的朋友、画家黄阿忠所说:“这些作品看似展现了西方的点、线、面抽象表现构成的理念,却又融入许多中国画的审美趣味。就以他先前的油画作品而言,与其说是他绘画风格的转变,还不如说他审美取向的转身。在那些融入了东方审美意味的作品中,我们看到了李超从早先解构大师经典开始到崇尚意趣的转化。我以为意趣是绘画的一种境界,也是艺术作品中的重要元素。意趣者,意味与情趣也。意味是深远,是诗性,是境地,是品格;情趣为旷野,为感觉,为性情,为纯真。或许,艺术创作之真谛亦源于此。”
李超对美术史的研究,自觉不自觉地都在他的作品中流露出来,似乎在许多作品中都可以看到他与前辈大师的对话,对大师艺术观念的折服,比方他会将齐白石的山水移至自己的作品中,那些由简约线条组成的山峦,以及随意挥洒的水纹构成的抽象意趣,很难说是齐白石的,但处处有齐白石行过的足迹。还有潘天寿笔下的石头、老鹰、荷花等等,都有作为一种构成存在于李超的作品中。李超对西方诸位美术大师的风格也是相当熟稔的,于是在他的作品中又可以发现马蒂斯的线与色块、塔匹埃斯的抽象观念和意趣。当然,李超是以谦恭的态度与大师对话的,但又从不丢失自己的性格与风度,这也使得他的作品具有自己的品位与调性,以及或激情与逸趣,还有无处不在的力度。
下载文档
网友最新关注
- 父母的爱(13)
- 父母的爱
- 不忘国耻振兴中华演讲稿
- 父母的爱
- 有趣的汉字2
- 我爱中国汉字
- 父母的爱
- 父母的爱(11)
- 有趣的汉字1
- 愤怒与惋惜
- 父母的爱
- 愤怒与惋惜
- 神奇的汉字
- 父母的爱
- 有趣的汉字
- 我国民营企业负债筹资探析-市场营销管理论文(1)论文
- 从三江并流想国企管理
- 群塔防碰撞方案
- 浅议商业银行成本控制
- 关于优化劳务派遣管理的探讨
- 国有金融企业客户关系创新-市场营销管理论文(1)论文
- 现代企业管理体系下的国有企业思想政治工作
- 园林施工定额管理
- 图书馆员职业倦怠心理透视
- 探讨无线传感器网络LEACH路由协议的变化
- 国企管理应符合所有制性质
- 论法约尔管理理论在油田HSE监督工作中的应用
- 对现代企业管理中5S管理应用的探讨
- 测量放线施工方案
- 企业管理会计现状与发展策略之我见
- 《春雨的色彩》知识点 生字
- 《春雨的色彩》作者其他作品
- 《春雨的色彩》知识点
- 《燕子飞回来了》
- 《春雨的色彩》重难点分析
- 《春天》
- 《春雨的色彩》考点链接
- 《春雨的色彩》课文结构分析
- 《春雨的色彩》知识点:仿写例句
- 《春雨的色彩》知识点:阅读知识
- 《春雨的色彩》文章问题分析
- 《春雨的色彩》随堂练习
- 《春雨的色彩》课件 教案讲义
- 《春雨的色彩》作者介绍
- 《春雨的色彩》课件 教学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