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新时间:2023-08-05
初中化学实验教学的探究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化学实验教学不但是学生获取化学知识、认识化学规律、形成化学概念、提高各种能力的最好途径,而且能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尤其对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有独特的功效。但是受传统教育影响,教师在化学实验教学时,大多呈现“教师做实验——学生记结论”的模式。笔者在初中化学实验教学中做了以下几点探讨和探究。
1创设良好情境,加强化学教学中情感的培养和兴趣的激发
现代科学研究表明,人脑的智力差异不大,即我们经常挂在嘴边的“智商”,各人基本相同,所差的只是“情商”,即非智力因素。据观察,大部分的学习困难生,在学校外的其他活动中,表现得很能干,做事有条理,说话有逻辑。常被老师认为“很聪明,但不爱学习”,但你和他们进一步的细致交流,会发现他们也是从心底里渴望把学习搞好。 面对这种状况,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我们往往会有恨铁不成钢的心态。过多地把我们的工作重点放在直截了当的“思想工作上”,要求学生上课做到什么,下课做到如何,成绩要求怎样等等。另一个重点是过于讲究课堂结构的紧凑,内容的合理。而不去通过培养情感意识,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赫尔巴特语:“成功的教学要能凭借教师的高超艺术来激发学生的全部兴趣。”任何成功的教学大师都是良好情感意识的培养者,都能使学生的情商发挥到极致。为此,在我们日常教学过程中,要求我们把情感意识的培养当作教学工作的第一要务。
2加强实验的探究过程,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
现行人教版初中化学教材中有些实验本身就具有探究性,但由于探究性不十分强;达不到很好的效果。例如:讲“分子的性质”时将盛浓氨水的小烧杯和盛酚酞溶液的小烧杯用一个大烧杯罩住一会儿,酚酞溶液为什么会变红。会提出多种猜想,教师应先让学生提出猜想的方法,再通过实验验证:①将蒸馏水和浓氨水分别加入酚酞溶液中;②将酚酞溶液敞口放在空气中。后经过学生观察、交流、讨论、分析。得出氨水能使酚酞溶液变红,说明氨水中有一种肉眼看不到的微粒逸出,进入酚酞溶液中,使其变红了。这样结合实验引导学生探究,不仅能完,成所规定的教学任务,而且有利于加强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以及科学探究精神的培养。
3注重常规教学模式
化学实验教学中,教师也应该作好有关实验的教学常规,可以避免学生和教师的盲目性,提高实验的成功率。主要作好如下几个环节。
3.1要有明确的实验教学目标。 教师在实验教学中都有体会:许多学生表现出对实验的兴趣,往往是处于“好玩”、“有趣”。因此让学生知道实验目的和要求,是实验教学中的重点。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产生积极的学习动机,思维才会有方向,操作才会认真。
3.2充分做好实验教学的准备工作。包括实验器材和药品;实验教学程序的设计;以及积极探索影响实验成败关键的因素等, 教师实验操作的基本过程如何,直接影响到实验教学的效果,因此每个实验教学前,教师应按课本中的实验要求,认真做几遍,使自己的实验操作规范、熟练。在演练中还要研究和摸索学生可能会出现的问题和实验成败的关键,做到心中有数,以便在试验中能及时提醒学生,确保每个学生都能成功。
3.3加强实验教学的课堂组织管理。 多数初中学生把观察简单地理解为“看”,对看到的现象缺乏分析和思考,实验完毕往往答不出产生现象的原因和实验结论,如果他们没经过必要的训练,那么一堂课下来,教师会被弄得疲惫不堪,学生也在嬉戏中一无所获。由于九年级的前几节实验课是培养学生良好实验习惯的关键,要下大力气抓好实验课堂纪律,规范实验习惯;每个实验完毕后要总结实验中的问题和原因;要培养好实验助手和实验小组长,让他们在试验中协助教师指导本组的其他同学,使老师能集中精力辅助差生。实践证明,让学生主动参与实验教学比教师唱“独角戏”要好得多。
总之,化学是一门自然科学的学科,在探索物质的性质和反应规律中,必须运用多种方法来进行实验教学。除常规的教学手段外,作为有进取的教师要有创新的思维,来探索化学实验教学。
下载文档
网友最新关注
- 金沙湾
- 游吴山
- 旭光台
- 快乐的一天
- 黄山行
- 春天的足迹
- 参观科技展
- 绍兴游
- 去公园玩
- 游龟峰
- 游花港观鱼
- 我们一起去爬山
- 春游
- 参观科技展
- 日照游
- 试论高校辅导员的心理保健
- 关于高职游戏软件专业中美术教学改革与实践
- 个性化教学对信息技术课堂的作用
- 关于高校设计基础教育改革的展望
- 铁道通信信号专业课程“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探讨
- 电子商务安全体系的发展与动态
- 试析安全素质在高校素质教育中的作用与地位
- 电脑教育纵横谈—访我国著名计算机教育专家谭浩强教授
- 试析“以人为本”理念与中国法治建设
- 网络故障诊断初探
- 关于会计职业判断与会计政策选择
- 关于广州大学城大学生体育报纸消费现状调查研究
- 关于《会展旅游》课程实践教学环节开发的初步探讨
- 试论文化视域下的西部地方行政改革
- 关于数学建构主义学习的实质
- 《中国国际救援队,真棒!》语言感悟
- 《卖木雕的少年》教学杂谈
- 《中国国际救援队,真棒!》词语解释
- 自然灾害
- 《中国国际救援队,真棒!》多音字同音字形近字组词
- 国际救援:拥挤而不混乱
- 《中国国际救援队,真棒!》近义词反义词
- SOS的历史
- “我爱你中国!”
- 《中国国际救援队,真棒!》句子分析
- 《卖木雕的少年》教学反思
- 第一次走出国门的中国国际救援队
- 《中国国际救援队,真棒!》课文中心
- 国际救援委员会:难民的“庇护所”
- 《中国国际救援队,真棒!》课文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