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新时间:2022-12-27
浅谈实现教育信息网络安全的对策
论文关键词:安全策略 VLAN技术 计算机病毒 网络资源 共享
论文摘要:随着教育信息化向纵深发展,越来越多的业务和数据都通过网络来传递和处理,因此教育信息网络安全问题也日益突出。提高网络的安全性,建立起一套真正适合教育信息网络的安全体系是时代的需要。
教育信息网络是教育信息系统运行的载体,是各级教育管理部门之间进行信息交换、实现信息共享的基础平台。教育信息网络安全状况直接影响着正常工作的运转。在网络建成的初期,安全问题可能还不突出,但随着信息化应用的深入,网络上的各种数据急剧增加,各种各样的安全问题开始困扰我们。因此在网络建设过程中,必须未雨绸缪,及时采取有效的安全措施,防范和清除各种安全隐患和威胁。
一、教育信息网络面临的安全威胁
教育信息网络面临的安全威胁大体可分为两种:一是对网络数据的威胁;二是对网络设备的威胁。这些威胁可能来源于各种各样的因素,总结起来,大致有下面几种:
1、物理因素。从物理上讲,教育信息网络的安全是脆弱的,整个网络涉及设备分布极为广泛,任何个人或部门都不可能时刻对这些设备进行全面监控,任何安置在不能上锁的地方的设施,包括光缆、电缆、局域网、远程网等都有可能遭到破坏,从而引起网络的瘫痪,影响正常工作的进行。如果是包含数据的软盘、光碟、主机等被盗,更会引起数据的丢失和泄露。
2、技术脆弱性因素。目前教育信息网络中局域网之间远程互连线路混杂,有电信、广电、联通、移动等多家,因此缺乏相应的统一安全机制,在安全可靠、服务质量、带宽和方便性等方面存在着不适应性。此外,随着软件交流规模的不断增大,系统中的安全漏洞或“后门”也不可避免地存在。
3、操作人员的失误因素。教育网络是以用户为中心的系统。一个合法的用户在系统内可以执行各种操作。管理人员可以通过对用户的权限分配限定用户的某些行为,以免故意或非故意地破坏。更多的安全措施必须由使用者来完成。使用者安全意识淡薄,操作不规范是威胁网络安全的主要因素。
4、管理因素。严格的管理是网络安全的重要措施。事实上,很多网管都疏于这方面的管理,对网络的管理思想麻痹,网络管理员配置不当或者网络应用升级不及时造成的安全漏洞、使用脆弱的用户口令、随意使用普通网络站点下载的软件、在防火墙内部架设拨号服务器却没有对账号认证等严格限制,舍不得投入必要的人力、财力、物力来加强网络的安全管理等等,都造成了网络安全的隐患。
5、其他因素。一般来说,安全与方便通常是互相矛盾的。有些网管虽然知道自己网络中存在的安全漏洞以及可能招致的攻击,但是出于管理协调方面的问题,却无法去更正。因为是大家一起在管理使用一个网络,包括用户数据更新管理、路由政策管理、数据流量统计管理、新服务开发管理、域名和地址管理等等。网络安全管理只是其中的一部分,并且在服务层次上,处于对其他管理提供服务的地位上。这样,在与其他管理服务存在冲突的时候,网络安全往往需要作出让步。
下载文档
网友最新关注
- 龙泉洞
- 参观恐龙化石博物馆
- 玫瑰花
- 我骄傲,我是《三峡晚报》小记者
- 红红的苹果
- 小乌龟
- 天竺葵
- 家乡的桥
- 参观恐龙博物馆
- 好书伴我成长
- 可爱的“黄绒球”
- 美丽的荷花
- 交通事故
- 体验"两分钟"
- 保护地球,就是保护人类自己
- 文明行动倡议书
- 认岗承诺书
- 亲子共读倡议书
- 党组织创先争优承诺书
- 医学院文明修身倡议书
- 低碳行动机生活承诺书
- 扶残助残爱心捐款倡议书
- 医院创先争优活动公开承诺书
- 留守儿童爱心倡议书
- 公益联合教育消费券倡议书
- 师德承诺书
- 倡议书格式
- 保护眼睛倡议书
- 先进性教育中学教师个人党性分析材料
- 2011年创先争优个人公开承诺书
- 探析景观的科学与艺术
- 浅谈《共产党宣言》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 公共空间在媒介化社会中的变迁
- WAP环境下的服装销售培训系统的设计与研究
- “新感觉派”小说中现代女性形象分析
- 计算机辅助语言学习与中学课堂的整合
- 在新形势下供电企业如何加强营销管理
- 浅谈关于中国社会主义发展阶段定位的思考
- 基于从徐渭与梵高的绘画艺术比较浅析中西绘画语言形式
- 论科学思想与西方文艺方法论对传统艺术的影响
- 分析食品包装方式教学路径
- 浅述西方歌剧及其历史形成
- 浅谈水彩画的发展与水色语言(
- 浅议服装销售技巧
- 认知语言学架构下的修辞学研究
- 《猫》教学设计
- 《触摸春天》教学设计
- 《给予是快乐的》教学设计
- 《长城》教学设计
- 《电脑住宅》教学设计
- 《搭石》教学设计
- 《火烧云》教学设计
- 《巨人的花园》教学设计
- 《飞船上的特殊乘客》教学设计
- 《普罗米修斯》教学设计
- 《飞向蓝天的恐龙》教学设计
- 《母鸡》教学设计
- 《跨越海峡的生命桥》教学设计
- 《卡罗纳》教学设计
- 《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