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新时间:2023-02-03
框架语义学在科技英语翻译中的应用
框架语义学在科技英语翻译中的应用 框架语义学在科技英语翻译中的应用 框架语义学在科技英语翻译中的应用 精品源自语文科
1. 引言
翻译是人类发展中一项历史较为久远的活动。人们不断进行反思、探索和研究,并通过大量的实践活动,试图了解翻译的规律。在上世纪翻译逐渐成为人类知识系统中重要的学科之一。翻译实践大致可以分为文学文本翻译和科技文本翻译,而科技英语文本中译活动伴随着中国对外交流规模的不断扩大,已成为中国翻译实践的主流之一。
早在1988年,Snell-Hornby就提出了认知语言学的主要理论之一——框架语义学对翻译研究的重要意义,而二十年后框架理论在翻译研究中仍处于边缘位置,利用该理论对翻译过程进行研究少之又少。本文将向读者介绍框架语义学理论,并根据框架理论对科技英语翻译进行举例分析,最后提出译者翻译策略。
2. 框架语义学的起源和发展
2.1 Fillmore的理论 2.2 Kussmaul的理论
Kussmaul(2000a, 2000b, 200
5)为更好地展现译者的创造性,提出了具体的建议。建立在场景和框架相互激发关系以及场景具有图像特征的基础上,Kussmaul总结了五种翻译策略。第一种是“范畴连接”,即将多个概念范畴(框架)融合在同一个场景中。第二个方法叫做“场景元素选择”,适用于翻译抽象的概念。通过利用场景的图像特征,抽象的概念范畴可以通过合适的场景元素具体表现为详细的场景,如此一来翻译的任务就变成了对场景元素的选择。第三种方法称之为“场景扩大”,因为场景间没有明显的分际,原文所指示的场景在译文中可以适当扩大,译者在意义表达时可以增加部分细节,以增强译文的可读性。第四种策略是用简单的语言将原文的内容总结、概括,相当于对场景中的标记进行分类,亦可称为“场景标注”。最后一种策略要求译者用根据原文自创的框架对原文中出现的场景进行表达,称为“框架创新”。
3. 案例分析——Kussmaul的五种策略举例:
Kussmaul提出的创新翻译是一种框架理论视角理解下的策略研究,亦可应用于科技英语翻译的研究。以下例子证明了Kussmaul的框架翻译策略对科技翻译研究的可行性。
3.1 范畴连接
The flourishing of applied optics in what has transpired of the second half of the twentieth century represents a renaissance in itself. In the nineteen fifties several workers began to inculcate optics with the mathematical techniques and insights of communication theory. Just as the idea of momentum provides another dimension in which to visualize aspects of mechanics the concept of spatial frequency offers a rich new way of appreciating a broad range of optical phenomena. Bound together by the mathematical formation of Fourier analysis, the outgrowths of this contemporary emphasis have been far-reaching. Of particular interest is the theory of image formation and evaluation, the transfer functions and the idea of spatial filtering.
分析:在原文场景中,存在表达不同概念的不同框架,例如“the second half of the twentieth century”和“nineteen fifties”属于时间框架;“renaissance”属于特定的文化框架;“communication theory”,“momentum”,“mechanics”,“spatial frequency”,“applied optics”,“Fourier analysis”,“image formation”,“transfer functions”,“spatial filtering”为不同种类的层级性框架。而在本文中,这些框架统一在同一个场景下,成为描写场景的一个部分——对应用光学发展的描述。在理解和表达中,译者应多关注这些场景的大环境,使它们同原文的场景相符。在本文中,“范畴连接”对实现文本的连贯一致格外重要。
译文:20世纪后半叶,应用光学的蓬勃发展实质上是一种复兴。19世纪五十年代就有不少人将通讯理论的数学与概念应用到光学中。这就好像动量的概念,使我们由一个新的角度来看待力学;空间频率的概念也使我们由一个新的路径认识到光学的广阔领域。统一由傅里叶的数学公式来表达,这一分支的现代发展不可限量。特别有兴趣的是成像论与计算、转移函数以及空间过滤的概念。
3.2 场景扩大
The pressure increases with temperature.
分析:在本句子的场景中,作者希望通过原文来表达“压力越高,温度越高”的意思,而在原文中,只体现了对压力状态的描写,而没有体现对温度状态的描写。因此在表达时,译者应当将场景的细节译出,从而避免读者误解原意:增加对温度状态的翻译。
译文:压力随温度上升而增加。
3.3 框架创新
The volume of oil to be pumped is function of the temperature rise.
分析:在字典中,“function”的中文意思为“函数”。根据原文文本中的场景,“volume of oil”以及“temperature rise”可以形成一个函数,这就意味着,这两者之间存在正比例关系。然而,译者如果将该句译为“泵打出的油量和温度上升成函数”,又不够恰当,因为“函数”的概念过于抽象,读者无法理解句子的意义。因此,译者应该打破“函数”框架,但是创造全新的框架来展现这种关系。因此,关键词“function”(函数)可以扩展为“随……的升高而增多”。
3.4 场景元素选择法
Taking noun “thing” as example:
(1) Other things bEing equal, iron heats up faster than aluminum.
Translation: 其他条件相同时,铁比铝热得快。
(2) There are many things that should be considered in determining cutting speed.
Translation: 在确定切削速度时,有许多因素应当考虑。
(3)The drilling machine can do many things besides drilling holes.
Translation: 除钻孔之外,在钻床上还可以完成多种工序。
(4) Yet the transistor will do most of the things a triode tube will do.
Translation: 然而晶体管能起三极管所能起的大部分作用。架元素“作用”得以激活。
3.5 场景标注法
At the society much cross-fertilization of minds took place.
Translation
(1): 在学会上大量进行思想的异花授粉。
Translation
(2): 在学会上进行广泛的思想交流。
分析:“cross-fertilization”是生物学中出现的术语,中文的意思是“异花授粉”。在本句中,作者引用该词来描述“minds”(思想),并且是在“at the society”(学会)上进行的活动,因此译者可以确定“cross-fertilization”和生物行为场景无关。同时,由于“crossfertilization”和“minds”以及“society”处在同一个场景中,所以译者很容易发现场景中的焦点。“cross-fertilization”原意是“异花授粉”,有两种含义:对于有性繁殖植物,是指在自然状态条件下雌蕊通过接受其他花朵的花粉受精繁殖后代的植物,对于营养繁殖的果树等作物,是指不同品种(基因型)间的相互授粉,又叫异交植物。在本文场景中,作者将其转移到描述人的思想上,指不同人之间相互沟通交流和讨论,这个过程也能获得某些“果实”。通过使用隐喻,作者成功地将植物间生物行为的特点转移到人的活动中。因此,译者应该在译文中呈现和原文场景相同的场景。
经过上述举例说明,证明了框架语义学在分析语境、句子结构、感知和译者决策方面的优越性。通过框架视角,译者能够更好地把握原文的文体特征以及科技内容,最大程度上实现原文场景和译文场景的对等,实现翻译质量的提高。但是,笔者认为Kussmaul的译者策略并不完善,因此根据实践经验提出如下策略。
4. 译者策略
根据上述框架理论和大量的翻译实践,笔者认为译者翻译策略有宏观和微观之分。
严格来讲,科技英语翻译的过程可以分为三个部分:理解、表达、校对和修正。
翻译过程是对原作的认识过程。长久以来,翻译研究者将主要精力放在翻译过程的第二个阶段,即“表达”阶段,而忽略了“理解”阶段——熟悉背景知识、理解原文内容的重要性,同时翻译过程的第三阶段“校对复核”阶段也没有受到应有的重视。而框架语义学理论的出现,无疑是为翻译研究开辟了新的途径。框架语义学立足于翻译的理解,认为原文场景—激活的框架—再现的场景必须是对应的,这就要求译者除了思考和总结具体的翻译策略,还要从两个方面入手:一是需要在动笔之前,先进入翻译的“理解”阶段,认真了解背景知识、熟悉原文内容,争取根据原文场景激活正确的知识框架;其二是要在汉语表达过后,检视译文,进行复核和校正,保证译文框架呈现的场景和原文的场景相符。这两步宏观策略具体来说分析如下:
4.1 宏观翻译策略
(1)熟悉背景知识
翻译的成败,理解是关键。所谓理解就是熟悉和分析原作。无论翻译哪一个专业的文献,译者都必须首先了解文献的基本内容,确定该做哪些技术准备,是否需要读一些与所译文献内容相关的专业书籍,然后再进一步理解原作。大致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要理解原作的科技内容;要分析原作的词汇和语法形式;理解原作的逻辑关系。通过这几步工作,译者基本可以对原文的场景有一个大致的了解,进而激活正确的认知框架。
(2)校对复核
译者对一本书或一篇文章的译文,应负责到底。翻译完成后,译者需要查出误译或数字上的差错,也要对译文再次进行润色加工,逐字逐句对照原文检查,保证译文呈现的场景和原文呈现的场景能够相符。
故校对复核是不可缺少的步骤。特别是科技文章,数字、公式繁多,稍有疏忽,就可能铸成大错,不但有损译者名声,更会给委托人、委托单位造成经济损失,后果不堪设想。
4.2 微观翻译策略
表达是翻译过程的第二阶段。所谓表达就是对理解了的科技文献进行综合,即根据翻译的标准,用简洁规范的汉语把原作的科技内容准确、完整地表达出来。根据框架理论,笔者认为微观翻译策略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方面:
(1)框架删减和框架增加
译者的责任是用最恰当的语言表达原文的场景,激活读者脑中的框架,从而实现翻译的目的。有时为了实现意义传达的有效性和读者理解的最佳效果,译者不得不牺牲或是增补一些词义或是框架元素来表现原文的场景。而哪些框架元素需要删减或是增补需要由译者根据原文场景内容的逻辑性进行判断。有时译者不必要将原文场景中的全部内容一一呈现,而有时,译者则必须增加框架内容,用译文表现出一个相对完整的场景,为读者呈现这一场景,并在读者脑中引发出与原文场景相符的框架。
(2)框架转换
科技英语翻译中,由于两种语言系统的不对应性,译者不可能一方面简单地逐字译出原文,一方面保证译文的可读性,同时又兼顾读者能够理解译文的内容。为了达到译文场景和原文场景相符,又不犯自由主义或形式主义的错误,译者必须在翻译方法、可读性和读者理解之间找到一个平衡点。为了实现三者的平衡,译者可以使用以下策略:
同化和异化:任何翻译都会受到文化因素的影响,而科技英语翻译不仅受到文化因素影响,还会受到译者对原文科技内容理解程度的制约。在前文中,笔者提出了如何解决专业知识理解受限的方法,在此着重讨论如何解决文化因素对译者翻译表现的影响。
在科技英语包含的文化内容中,容易被目标读者理解和接受的,译者可以使用异化翻译,反之则需要使用同化翻译,将读者不熟悉的内容转换为他们可以理解的文化内容,或加注释作为说明和参考信息。例如,在科技英语中含有层出不穷的科技术语,这些术语有些来自对原来科技词汇的转变,有些来自其他语言,有些直接用缩写表示,有些则是创造出的新词汇;译者应该根据普遍的源语文化接受程度,或直译、或异译、或音译、或加注等多种方法来打造属于某一特定术语的知识框架,进而用译文呈现正确的认知场景。
词性、句型、结构的转化:由于翻译中两种语言系统表达方式的不同,同一个意思的句子在两种语言中可能在词性、句型、结构上不完全对应,这时译者应发挥其创造性,根据原文场景,组织符合目标语读者理解的表达。译者常用到词类转换、句子成分转换、否定结构和肯定结构之间的转换、主动结构和被动结构之间的转换、长句和短句之间的转换、各种状语从句的转换等等一系列框架转换,以实现原文场景和译文场景的一致以及译文表达意义的准确性和明确性。
5. 结语
框架语义学所主张的“场景-框架”理论,既可在科技英语翻译的理解阶段为译者对原文理解提供理论指导,又可在翻译的表达阶段支持译者使用正确的策略,提高译文的可读性和符合性,并能够在最终的译文校对复核阶段,进一步发现译文和原文不相符的地方,提升译文的质量。因此,框架语义学应该引起翻译界的重视,继续完善框架语义学理论,或与其它理论相互整合,作为科技英语翻译研究的新方向
下载文档
网友最新关注
- 日记
- DIY手工坊
- 与书为友
- 妈,您辛苦了
- 黑人,白人在赛场上拥抱
- 花猫照镜子
- 抢救鸡毛毽
- “小馋猫”——妹妹
- 为中国喝彩
- 给灾区小朋友的一封信
- 友谊的“格斗”
- 风云天下--龙族(4)
- 校园展板观后感
- 读《青海高原一株柳》有感
- 读《只有一个地球》有感
- 贯彻执行行政许可法情况的报告
- 2012年终生活部学期工作总结
- 某校学生班干部工作总结
- 2012年终生活部学期总结
- 交警中队工作总结
- 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工作总结
- 2012年江大秘书部学期工作总结
- 党风廉政建设和行风建设工作总结
- 百问百查活动工作总结
- 市创建平安小区工作总结
- 企业节能工作总结
- 办实事促发展活动总结
- 学转办促工作总结
- 动物疫病防疫工作总结
- 银行营业部工作总结
- 关于挪用公款罪的“归个人使用”_刑法论文(1)
- 基于传统文化的高校人文素质培养的探索
- 用传统文化对大学生进行廉洁教育
- 女性犯罪原因浅析_刑法论文(1)
- 重塑刑事诉讼中简易程序的思路与理由_刑法论文(1)
- 中国传统文化礼仪在英语教学中的运用
- 数字环境下的大学生传统文化阅读
- 论第三人侵害债权之侵权行为
- 论社会整合与刑事政策_刑法论文(1)
- 刑事司法中的人权保障研究_刑法论文(1)
- 我国传统文化视域中的现代政体哲学思想探微
- 如何让传统文化在环境艺术设计中传承
- 论商业贿赂及其治理_刑法论文(1)
- 传统文化中的诚信内涵维护机制及局限
- 传统文化视野下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思考
- 《唯一的听众》
- 《卖火柴的小女孩》简案
- 《一夜的工作》反思
- 《凡卡》简案
- 《景阳冈》简案1
- 《我的舞台》
- 《景阳冈》简案
- 《草原》2
- 《少年闰土》简案2
- 《草原》1
- 《一面》
- 《我的伯父鲁迅先生》
- 《我的舞台》
- 《开国大典》简案
- 《汤姆·索亚历险记》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