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资源为主的文档平台

当前位置: 查字典文档网> 所有文档分类> 论文> 其他论文> 小课题也能做大文章

小课题也能做大文章

上传者:网友
|
翻新时间:2023-04-04

小课题也能做大文章

课题是文章的点睛之笔,精华所在,被称为文章的眼睛。教学中,我们可根据课题的特点,充分发挥其不可替代的作用,在小小课题上也能做出大文章。

1 利用题目的召唤性,引发学生的阅读期待

看到《变色龙》这个题目,我们不禁会想:人们为什么叫它“变色龙”呢?“变色龙”是什么样子的?它是怎样变色的?它能变成哪些颜色?……再如看到《金蝉脱壳》这个课题我们会不由自主的联想到人们为什么叫它“金蝉”?金蝉是怎样脱壳的?它为什么会脱壳?……这些问题会引起你的好奇,催促你赶快阅读课文,寻找答案,解除心中的疑惑。是的,从一定意义上来说,每一个题目就是一个召唤性结构的整合体,它具有生动形象性和巨大的语言张力,为学生提供了无限的思索和阅读空间,引发了学生许多的疑问和联想,有效地激发了学生阅读文本的兴趣和愿望。有的题目“犹抱琵琶半遮面”,更会激起学生的无限遐想。如《高尔基和他的儿子》:高尔基和他的儿子之间发生了什么事?为什么要写这些事?……《艾滋病小斗士》中的“小斗士”是谁?为什么称他为“小斗士”?“斗”的结果怎样?……《少年王冕》:少年王冕是怎样生活的?为什么要写少年王冕呢?……我们发现,学生初读题目时所产生的一个个问题,正是每一篇课文所述的主要内容,也是我们教学的重点所在。因此,我们要注意拓展课题的空间,引发学生的阅读期待,准确地确立教学重点,激发学生阅读的主动性和趣味性,为精读课文提供积极有效的信息,为课堂教学创设良好的氛围和有利的学习条件。

2 利用题目的概括性,帮助学生把握内容

在《语文新课程标准》的第二学段阅读教学目标中,要求学生“能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我们在教学中发现,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始终是教学的一个难点。学生面对一篇篇课文,常常有无从说起的畏难情绪。这就需要我们及时引导,在实践中教给学生概括课文内容的方法。我们知道,课题是对课文内容的概括。因此,我们可以从课文的题目入手,再结合课文的具体叙述来推想、把握、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对于学生来说,这是一种既准确又简便易行的好方法。如《推敲》一文,课题仅仅是一个词语,课文写谁的?写了什么事?初读课文后,让学生扣住课题,再结合课文就可以简要地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了。再如《鼎湖山听泉》,《黄果树瀑布》和《林冲棒打洪教头》等课文,题目本身就告诉了我们课文的主要内容。读题之后,可以让学生根据课题猜想课文的主要内容,然后,再通读全文,验证一下自己的猜想是否正确。在正确的基础上,再引导学生更为准确详细地概括。这样反复地训练,学生就会发现题目与文本的密切关系,掌握其中潜在的规律,灵活地运用把握大意的方法,形成准确迅速地概括课文内容的技能。

3 利用题目的指向性,引导学生明确重点

《变色龙》一文,重点写什么?从题目“变色龙”这三个字我们可以推测:重点写“变”和“色”。既然这是课文的重点内容,我们就要紧紧围绕这两个重点来实施教学。还有许多课文题目中的文字也具有指向性,明确地告诉我们课文的写作重点。比如:《金蝉脱壳》一文重点写什么?――“脱”;《厄运打不垮的信念》的写作重点是――“打不垮”;《黄鹤楼送别》的写作重点是――“送”和“别”……题目中的这些关键词语隐含了文章的写作重点,是课文内容的提炼、结晶和升华,被称为“文眼”。我们要注意抓住这些“文眼”,让学生细读体会,品味感悟,进行审题训练。透过“文眼”,学生不仅明确课文内容的重点所在,而且在习作中也懂得了要根据文题确立写作重点,或根据文章的重点内容准确地拟写题目。这样以读促写,读写双得。因此,精读课文时,我们要紧扣题目,抓住文章的写作重点,突出这个教学的重点,教学之舟才会按照理想的航线驶向成功的彼岸。

4 利用题目的情感性,带领学生体会感情

“文章不是无情物。”同样如此,题目有时也是作者情感的真实流露,我们要注意品味其中所包含的情感,带动整篇课文的阅读和感悟,“牵一发而动全身”。例如:《师恩难忘》这个题目,从“恩”和“难忘”中,我们可以强烈地感受到作者对老师的感激和怀念之情。那么作者是怎样用文字表达的?我们就以“感激”和“怀念”这两种美好的情感为线索,串起整篇课文的教学:作者感激的是什么?怀念的又是什么?为什么感激怀念呢?……再如,《在大海中永生》这个题目,寄寓了人们对伟人的无限深情,衷心的爱戴和深切的怀念;《艾滋病的小斗士》表达了作者对恩科西的同情和赞扬;《厄运打不垮的信念》包含了作者对谈迁的敬佩和赞颂……以题目所包含的情感为线索阅读课文,整合教学内容,以情激情,激发学生的情感体验;以情生情,学生的情感和文本的感情水乳交融,凝聚生成,滋养学生的心灵。

5 利用题目的审美性,培养学生的语感

《去打开大自然绿色的课本》这个题目清新可人,动静相融,形象生动。把“大自然”说成“绿色的课本”是新奇的点睛之笔,值得我们咀嚼,品味和欣赏:为什么说“大自然”是“课本”?是“绿色的课本”?这样比喻有什么好处?以点睛之笔让学生感受题目的形象美,语言美和意蕴美。我们是怎样去打开大自然绿色的课本的?学生在阅读课文具体的语言文字中,获得审美的体验,领略祖国语言文字的独特魅力。题目《装满昆虫的衣袋》,从“装满”一词,我们可以感受到法布尔对昆虫的痴迷和喜爱之情,也可以感受到作者对法布尔的称赞之意。《读书莫放“拦路虎”》中,把生字词比作“拦路虎”,暗示我们要采取措施扫除生字词障碍,不然,生字词就会成为阅读之路上可怕的老虎,妨碍人们知识的获得甚至于贻害人生。《在大海中永生》一文中,“永生”是什么意思?邓小平爷爷为什么能在大海中永生?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遇到这样具有美感的题目时,我们要美美地地咬文嚼字,品出其中的味道,欣赏其中的美妙之处,培养学生对语言的感受力,审美力和运用力。

课题,是学生学习文本的资源。语文学习的资源无处不在,无时不有,无穷无尽。我们要善于发现,充分挖掘并广泛地利用,丰富学生的积累,培植学生良好的语文素养。

下载文档

版权声明:此文档由查字典文档网用户提供,如用于商业用途请与作者联系,查字典文档网保持最终解释权!

网友最新关注

我的自画像
昆明游
快乐的一天
一件好事
帮爷爷捶背
太阳公公剪指甲
美丽的秋天
秋天的校园
小学生日记一则
我的铅笔盒
新年小日记
小树洗澡
蚕宝宝
一个苹果的来历
分析建筑艺术与艺术修养
谈绘画艺术中的节奏
浅谈幼儿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
试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建设主体
关于新时期我国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探讨
浅谈市场营销理论在银行产品中的运用
网络符号与中国手语的异同
浅谈液化气市场营销和开发策略
浅析农民专业合作社市场营销体系建设
语感.语智.语趣
谈“社会主义现实主义”文学术语的四重二律背反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中国共产党人思维方式上的创新
认知语篇学
试论市场营销从广告导向到公关导向的转变
论中国当代油画语言的绘画性
《祖父的园子》老师语录
《祖父的园子》教案设计 精解篇
《把铁路修到拉萨去》美文欣赏二
《把铁路修到拉萨去》随堂练习 巩固篇
《把铁路修到拉萨去》趣闻故事
《把铁路修到拉萨去》美文欣赏
《祖父的园子》重点字词意思
《祖父的园子》同步作文写作指导 游记
《童年趣事》(二)
《祖父的园子》重难点分析
《祖父的园子》同步作文范文欣赏
《祖父的园子》同步作文训练素材
《祖父的园子》作者简介及代表作品
《祖父的园子》教案设计 分析篇
《祖父的园子》重点字词梳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