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新时间:2023-03-03
平衡论:现代行政法的理论基础(3)行政法论文(1)
三、不对等和平衡:行政法关系的展开 法律的使命是面向未来的,既然行政权和公民权的行使可能导致的积极效应或消极效应不可预测,法律就不能完全放任任何一方自主地、无节制地行使权力或权利。这似乎同民商私法既规定民事权利又设制民事义务的原则并无二致。
但是,行政法规范和调整的法律关系毕竟与平等主体之间的民事法律关系有性质上的巨大差异,行政权和公民权潜在的双重效应促使行政机关与相对一方的法律关系更具复杂性。 行政法规范和调整的社会关系有:(1)行政管理关系,即行政机关在行政管理过程中行使职权而与相对一方发生关系。
它又包括行政实体关系和行政程序关系;(2)监督行政关系,即有权对行政行为进行监督的国家机关、团体和个人在监督行政过程中发生的关系。由于团体、个人的监督权利必须通过国家权威真正得以实现,监督行政关系可主要指立法机关和司法机关对行政的监督,尤其是后者更为行政法所重视。
那么,行政法是如何针对行政权和公民权的潜性具体安排行政机关与相对一方在上述关系中的权利义务结构呢? 首先,在行政实体法律关系中,法律期待的是行政权积极作用的发挥,以抑制公民权的消极作用。因为,在这里,社会首要关心的问题在于如何设置或启动行政权以处理下列几种情形:(1)社会中权利义务的合理分配由于某些事物的出现而遭到破坏(比如经济垄断、股票黑市),国家立法者因种种缘由无法及时出台法律,需要行政机关制定法规或规章进行普遍的调整;(2)具体个人和组织行使公民权时超越法律限制的可能性要求行政机关经常地对他们予以监督和检查;(3)具体个人和组织已违法行使公民权而给他人权益或公共利益带来损害,社会要求行政机关及时予以控制和惩戒;(4)社会中某些资源或机会的利用虽然可促进社会福利,但或者由于资源或机会本身极其有限,或者由于资源或机会的给予必须依公共利益受到限制,只有符合特定条件的个人和组织才能获得,社会要求行政机关审核申请的个人和组织的条件并负责授益于合格者;(5)大部分具体个人和组织在行使公民权时普遍持有趋利避害的心态,对其他人的福利或需要高昂代价予以运营的公益事业较少关心,社会要求行政机关能在这些方面有所作为。
对于这些社会自治机制无能妥善处理的情形,个人、组织有一种依赖和信任公共力量的自然倾向,而依赖和信任的基础是公共力量拥有他们自身不具备的社会控制力和强制力。无论是秩序行政,还是服务行政、给付行政,行政行为一旦作出,在有关机构判定其无效并予以撤销之前,不仅相对一方,而且国家机关、一般第三者都必须承认其为有效,并服从之。
如果行政行为没有这种被称为公定力(推定有效)的效力,与私行为无异,个人和组织又怎么会放心把自己面临的困难委托与自身类似地软弱的行政机关支解决呢?⒃即使个人、组织因行政权潜在的消极后果而对行政机关是否有能力公正处置公共利益问题表示怀疑,他们亦必须等待行政权启动并最后作出行政行为之后通过其他公共权威进行评判,否则,行政权积极作用会被扼杀。因而,在行政实体法律关系中,行政法在设定行政机关管理权能的同时往往赋与其效力优先性,相对一方于此只能履行服从的义务。
行政机关的主导性地位和相对一方的服从地位是这里的主要特征。 然而,如果等待行政机关凭借公务人员的判断作出与公共利益相悖的行政行为之后再考虑其合法性、合理性问题,由于行政行为的公定力和执行力,它的破坏性后果已经造成,而这种后果在很多情形下是难以通过事后救济制度进行充分补救的。
于是,在行政程序法律关系中,法律对行政权怀有既信任又警惕的两难情结,既期望通过公民权利的适当使用来最大限度地遏止行政机关可能作出的“离经叛道”行为,又谨防繁琐、拖拉的程序阻碍行政权积极效应的实现。有关国家在制定行政程序法时考虑最多的就是如何保持公平和效率之间的平衡,⒄即应给予相对一方多大的参与行政决定过程的权利。
无论权利范围如何,不可否认,保证个人、组织参与行政过程是行政程序法的初衷和核心内容,亦是现代民主精神的制度化。⒅因此,程序性的法律规定倾向于赋予公民权利,相对行政机关而言,就是其在行使实体权力时必须担负相当的程序性义务。
问题是:如果行政机关完全履行程序性义务,其作出的行政决定就具有实质的合法性了吗?美国现代新公法理论就此批判了流行了
四、五十年代的法律程序理论,指出“政府的合法性主要取决于其代表的价值,而不取决于其程序体系”;作为新公法理论来源之一的批判法学流派亦攻击法律程序理论只会导致虚幻的而非现实的社会正义。⒆人类社会有许多经验是共通的。
虽然有不少国家在程序立法上费尽心机,但大家都把监督行政的机构尤其是普通法院或行政法院作为抵制行政权消极作用的最后的亦是最坚固的一道防线,其中,既有实质问题的审查,也有程序问题的审查。这是因为,尽管行政程序法律倾向于规定公民权利,但行政程序性质上毕竟是行政权运作的形式,法律既不允许个人和组织了代行政机关直接作出决定,亦不容许其中此违背公定力要求而反抗行政机关违反实体和程序要求的行为。
那么,在监督行政法律关系中,法律关注的又是什么呢?行政机关和相对一方的权利义务又是一个佬结构?以我国的《行政诉讼法》为分析对象,笔者认为,在监督行政法律关系中,法律使相对一方相较行政机关处于权利优势地位。相对一方享有起诉权而行政机关无反诉权、法院判决只针对行政机关而不针对相对一方都可以恰当地表明法律在这里的焦点。
而且,不妨假定,法律关于行政机关负担举证责任的规定有如下隐喻:在行政诉讼中,法院未作出最终有效判决之前,行政行为推定可撤销。如果行政机关不举证或举证不充分,这种推定就告成立,无需相对一方费力说服法院否定该行政行为的有效性。
这与行政实体法律关系中行政行为推定有效恰成相反。 可见,在行政法调整的任何一种法律关系中,行政机关与相对一方的权利义务关系都有不对等性,但这些不对等性并非指向同一方向,而是彼此“倒置”。
这种“倒置”结构使行政法平衡精神得以在行政法关系中展。
下载文档
网友最新关注
- 保护环境更重要
- 暑假趣事
- 中秋节的夜晚
- 中秋赏月
- 我家住在梁源小区
- 文明在我心中
- 小品《抄作业》
- 小鸡
- 给灾区小朋友的一封信
- 小乌龟
- 中秋赏月
- 植树
- 难以忘怀的比赛
- 暑假里难忘的一件事
- 烧烤节
- 镇中心小学安全工作汇报制度
- 小学学生上学,放学制度
- 学校门卫安全工作制度
- 小学校内教工宿舍楼安全管理制度
- 小学学生人身安全管理制度
- 小学学生出操集会及大型活动安全管理制度
- 定期召开安全工作会议和学校与部门鉴订安全责任书制度
- 小学学生出操集会及大型活动安全管理制度
- 小学安全管理制度
- 小学防汛制度
- 行为不良学生帮教制度
- 小学安全事故责任追究制度
- 镇中心小学安全文明校园工作责任追究制度
- 小学小学生安全须知
- 小学校舍、设施安全检查制度
- 从市场角度看我国反垄断法规的缺陷_经济法论文(1)
- 物权制度设计的正义维度与效率维度
- 恶意失权规则的价值分析_经济法论文(1)
- 我国QFII制度的研究与思考_经济法论文(1)
- 关于完善我国离婚救济制度的探讨_经济法论文(1)
- 反倾销应诉中市场经济待遇问题的动态与对策_经济法论文(1)
- 经济性垄断案件调查程序探讨_经济法论文(1)
- 商标权利非法转让的法律救济模式初探_经济法论文(1)
- 日本破产法改革概要_经济法论文(1)
- 惩罚性赔偿性质问题研究_经济法论文(1)
- 我国抵押权变动探析_经济法论文(1)
- 撤销权若干问题研究_经济法论文(1)
- 保险代位制度的立法不当及制度重构_经济法论文(1)
- 市场是资产证券化产品风险的最好认定者_经济法论文(1)
- 过失为故意侵权提供必要条件行为的民事责任_经济法论文(1)
- 《“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教学设计之三
- 《金色的脚印》教学设计
- 《爬天都峰》教学实录与评析
- 《白杨》教案四
- 《桃花心木》综合资料 预习解析2
- 《鸟的天堂》
- 《月光曲》教学实录
- 《鸟的天堂》课堂教学实录
- 《晏子使楚》教学设计(2)
- 《晏子使楚》教学设计
- 《月光曲》教学设计
- 《燕子专列》课堂实录
- 《和时间赛跑》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 《观潮》教学实录与评析
- 《桃花心木》综合资料 预习解析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