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资源为主的文档平台

当前位置: 查字典文档网> 所有文档分类> 论文> 其他论文> 小议初中语文课堂导入的有效方法

小议初中语文课堂导入的有效方法

上传者:网友
|
翻新时间:2023-08-05

小议初中语文课堂导入的有效方法

摘 要:语文课更像是一堂唤醒课,唤醒每位学生曾经对生命、对自然的记忆。想要使学生面对问题,处于“愤”“悱”的境地,从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探索的精神,促使学生思考解决问题的方法

精彩的课堂导入是决定语文课成功的关键,那种能迅速让学生受到感染从而深入思考的方法是语文课不断追求的。他决定了整堂课该用什么样的基调完成既定目标,好的开场也决定了学生在整堂课中的发挥表现。

那么,该如何进行课堂导入,才能实现它的有效性呢,具体分析如下:

一、提问式导入法

“学贵有疑。”宋代理学家朱熹曾说:“读书无疑者须教有疑,有疑者却要无疑到这里方是长进。”问题设置得当,就能激发学生解读文本的热情,让学生获得解决问题的方法,还能提高解题的速度,如在教学《变色龙》一课时,我是这样导入的:

同学们,你们见过蜥蜴吗?你们可知道蜥蜴家族中有一位成员叫变色龙吗?(学生纷纷说出自己的看法。)那你们知道变色龙有什么特点?(学生依照注释答“变色龙皮肤的颜色可以根据环境的不同而改变。”)这种动物可以代表哪类人?(学生:见风使舵,趋炎附势。)说得好,现在我们就去看看俄国作家契诃夫笔下的《变色龙》究竟是谁?

请同学们思考并回答以上问题,自然培养了学生的质疑意识,而且在回答问题的过程中了解了课文的主要内容,并由此引发对文本的深入思考。所以提问式导入法,在创设一种问题情境的同时,使学生把注意力迅速集中到所要解决的问题上来。

二、破题式导入法

此导入法顾名思义就是先从破解课题入手,再穿针引线,引导学生逐步了解教材的中心内容。文章的标题就是对全文中心的集中概括,通过分析课题,让学生初步了解文章的内容,这就大大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如在教学余光中的《乡愁》一课时,我的导入是这样:

离乡千里,思乡心切,“乡愁”变成文学创作中一个亘古不衰的母题。古诗云:“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品读着一首首愁肠百结、哀怨缠绵的乡愁诗,我们似乎触摸到诗人们的那颗诚炽的心。余光中说:“对于读书人来讲,乡愁可能是更丰富、更复杂的一种文化感。因为乡愁不仅仅是地理的,而且可能还包括历史的成分在里面,也不仅仅是个人的情绪,甚至要包括文化的整个背景在里面。”你读了余光中的诗歌《乡愁》是不是有和他相同的情感,或是还读出了其他某种情感呢?请你试着说一说。

这样的导入不仅可以迅速牵住文章主线,抓住学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可以给学生阅读提供一定的背景和想象联想的依据,让学生汲取诗歌的艺术营养的同时,感受到传统文化的美感与熏陶,获得美的享受。

三、唤醒式导入法

这种导入法,为学生理解和深入思考,提示了相关知识,启发学生探究较难的问题。而被学生忽视的课文内容,教师可以采取有效的提问技巧唤醒学生记忆,提示学生思考问题的角度和方法,帮助他们建立一个解决问题的框架结构。

初中语文教师大概都有这样的感受,课堂上提到课本外的内容时,学生的积极性很高,对这些内容特别感兴趣,我们就针对学生爱听奇闻轶事的心理特点去刺激他们,唤醒他们的思维潜能。在导入时,引用与教学内容相关的故事趣闻,使学生思维活跃、思路开阔,无疑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教学《斑羚飞渡》一课时,我为学生讲述了这样的一个故事:

大马哈鱼的祖辈原本生活在寒冷地区的河流中,但是那里食物缺乏,为了觅食和种族繁衍,它们不得不顺河而下,一直游到海洋中去觅食成长。然而随着它们身体的长大成熟,它们的思乡之情愈来愈强,无论离开出生地多远,也要返回故乡养儿育女。大马哈鱼的回乡之路漫长而充满了艰辛,并且途中还要经过数米高的瀑布和其他许多障碍。但是,无论困难有多大,它们都百折不回、勇往直前。它们用自己的勇气和为种族繁衍的献身精神博得了我们的掌声。你还知道哪些动物的故事呢?请说说。

由此唤醒学生对动物界的探奇记忆,并由此导入。

四、音乐式导入法

音乐导入法是指先让学生听音乐,再让学生从音乐中感受我们所要学习的有关内容。

运用音乐,营造氛围。当我们与一个人进行交流时,我们要想用自己的观点去征服对方,我们所遇到的最大阻力就是对方的内心抵制,创设音乐情境进行课堂导入让学生敞开心扉。

如《台阶》的导入,在预习新课时,学生总不能体会“父亲”修台阶的初衷,认为其太傻,可新课导入,当教师让同学们安静下来想想自己的爸爸时,当《父亲》之歌,由刘和刚饱蘸着感情地演唱时,教室里鸦雀无声,歌声停止后,同学们争相举手,说出了自己的心里话,表露了对“父亲”做法的理解。再如:《安塞腰鼓》的导入,教师放一段“太平鼓”的音乐,请学生闭上眼睛静静地听,听完后请说说在听这段音乐时他们感受到了什么,或者想到了什么?(重在让学生感受,回答不强求一致。)

大家感受到的不尽相同,但我们可能发现,一旦沉浸于音乐,音乐便会牵动我们的心灵,激发我们的情感。今天我们学习的这篇文章――《安塞腰鼓》,便是当代作家在音乐世界中的感悟。

总之,好的导入能一下子抓住学生的心,深深地吸引学生参与课堂学习的积极性,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点燃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它不仅让学生学语文,更能让他们真正爱语文,全面提升语文能力和语文素养。

参考文献:

李俊宙.初中语文课堂教学导入法初探.教育现代化,2014

(3).

下载文档

版权声明:此文档由查字典文档网用户提供,如用于商业用途请与作者联系,查字典文档网保持最终解释权!

网友最新关注

北方旱情
运会获奖运动员的高薪问题
给中学老师的感谢信
市里养宠物合适吗?
躲猫猫”英语怎么说?
俄卫星发生史上首次太空相撞
以金融危机为主题的英语作文
About Examinations(有关考试)
大学后是否应经济独立?
次有意义的活动
吉尼斯世界纪录的看法
何克服考前紧张情绪
山风景区的变化
业生的择业观
对大学生的看法
地基计算的一系列问题
建筑设备工程综合设计与节能
高层建筑筏形和箱形基础的设计计算
工程项目文化建设的必要性
安全生产管理措施
住宅项目开发报建报批程序
造价管理改革重头戏
工程结算审核与工程造价司法鉴定的区别
建立工程造价管理的法制化体系探讨
建筑实习总结
施工现场工程质量管理制度
成功项目经理应该学习的十二种动物精神
为了完善招标投标管理工作的几点设想
强化项目文化建设
招标投标阶段工程量清单报价可能出现新现象
《找春天》课堂重点:识记生字,积累词语,感情朗读
《找春天》课堂重点:课堂回放 春的追寻
《月球之谜》 趣闻故事
《找春天》教学建议
《找春天》教材简说
《找春天》课外延伸 春的赞歌
《找春天》课堂重点:拓展交流,强化感受
《我家跨上了“信息高速路”》 相关介绍
《我家跨上了“信息高速路”》 教案讲义1
《小鹿的玫瑰花》重点问题探究
《找春天》课堂重点:背景描述 春的序曲
《我有两个月亮》
《找春天》教学设计(第二课时)
《找春天》扩展练习
《找春天》教学设计(第一课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