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资源为主的文档平台

当前位置: 查字典文档网> 所有文档分类> 论文> 其他论文> 辩证对待新课改下的思想政治课教学

辩证对待新课改下的思想政治课教学

上传者:网友
|
翻新时间:2023-08-06

辩证对待新课改下的思想政治课教学

对待新课改,可以说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从部分省市的试点,到全国的全面推广,可以说是搞得“如火如荼”。 各学科为了适应新的课程改革的需要,纷纷转变教育教学观念,出台了相应的对策,思想政治课也不例外。适应新的课程理念,改革思想政治课教学,是当前广大思想政治课教师迫切需要思考和解决的问题。冷静下来思考,我觉得对新课改,我们还是应该辩证地对待。

一、辩证地对待课改理念

加拿大教育专家迈克・富兰有一句名言:“变革是一个过程,而不是一个事件。”新教育的“新”,并不是否定原教育,并不是否定原有的教育思想,并不是赶时髦,也不是标新立异,而是一种传承、一种呼唤。”强调更新教育观念,树立新教育理念,我认为不是要否定过去的一切、丢掉我们的传统。有继承,才有创新;没有继承,哪来创新?在我看来,任何抛弃传统的实验割断历史的实验都是没有生命力的,最终必将走向失败。

新教育实验在继承和发扬上是结合得最好的教育实验之一,正因为新教育思想既有继承又有创新,在继承的基础上创新,在创新的过程中发展,所以全国上下才提倡新课程改革,才会吸引千千万万教师自觉地参与进来,才具有旺盛的生命力。

新教育实验这棵在新世纪破土而出的小树,因为扎根于中国传统教育的肥沃土壤,吮吸着几千年中国丰硕的教育思想作养料,才会根深叶茂,最终长成参天大树。

二、注重高中政治新教材的一些变化

新课程知识在逻辑体系上发生了一些变化,在必修课程中分成了经济与生活、政治与生活、文化与生活、哲学与生活四大模块。这些模块的关系或是并列关系,或是递进关系。政治学科模块并列内容多一些,在知识上本着三贴近原则――贴近学生、贴近生活、贴近实际,知识的理论难度降低,而能力目标要求提高了。

教材不再是只适合于教师教的“教材”,而是适合学生学习的“学材”。新教材图文并茂,知识浅显易懂,设置了问题情境,激发了学生的探究欲望。新教材从主要表达知识的“仓库”变为了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学习的资源、工具和指南,成为学生学会学习的载体,突出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科学人文素养。

三、正确处理教师主导与学生主体的关系

思想政治新课程的教学内容面向生活、面向实际,是全面的、开放的。内容决定形式,由此引发教学形式、教学时间、教学地点、教学评价、教学资源等都应该是开放的,从而引导学生感受生活、亲自体验、主动探究,在学习活动中发展,在发展中学习。

但是,新课程强调主体性教学,重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但绝不能贬低和排斥教师的主导作用。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其发展程度主要取决于教育所施加因素的影响。对于脱离学生生活经验的理论知识,不可能全部让他们自己去思考、讨论或者搜集资料,否则将浪费学生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在这种情况下,教师恰当的讲授、生动的举例就会在启发学生的同时带来事半功倍的好效果。

四、正确处理教学方式与学习方式的关系

不管什么课改,不管你怎么改,我觉得都应该建立在原有的基础上。传统教学优秀的方面也很多。比如孔子当年就提出了“有教无类”、“因材施教”、“教学相长”的教学思想,至今仍闪耀着睿智的光芒;而他与学生之间互爱平等的师生关系,师生互相探究寻求事情真相的教学方法,也是今天我们课改追求的目标,这是我们必须继承并发扬光大的。所以说对传统教学方式应该批判地继承。

新课程理念带来了教师教学方式和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教师教学方式的转变是学生学习方式转变的核心,因此教师要在课堂教学中努力转变教学方式。政治学科是与生活联系很紧密的学科,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从学生的生活着手,创设恰当的教学情境,情境可以是图片、问题或是小品故事等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然后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发表观点看法,给学生创设充分的学习空间,最后教师要做点评和深刻的讲解,使课本上的知识升华、内化。教学方式的转变必然带来学习方式的变化,学生会由以前的“学会”转为“会学”,逐渐成为学习的主体。

总之,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浪潮,促使我们每一位高中政治课教师从“关注每一位学生发展”的思想出发,坚持素质教育的方向,重新审视、定位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摒弃传统的“接受学习、机械记忆、被动模仿”的教学,遵循“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思想,创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新教学模式。其中出现的种种问题也应该引起我们的反思,不能误读了新课程改革,应该从本质上去把握新课程的精髓,在教学实践中贯彻执行、继承与发展,努力做到在教学中成长、在成长中发展。

参考文献

[2]刘尧 中国西部基础教育发展观[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2,(7)。

[3]余文森 编著 《有效教学的实践与反思》。

[4]傅道春 《新课程中课堂行为的变化》[M].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175。

下载文档

版权声明:此文档由查字典文档网用户提供,如用于商业用途请与作者联系,查字典文档网保持最终解释权!

网友最新关注

探望维和部队英雄
寻找爱的足迹
我读书,我快乐!
读——《火鞋与风鞋》有感
我什么时候最快乐
海底总动员
郭老师
我的班主任时梦丹
《树叶的香味》读后感
《闪电狗》观后感
今天,我给奶奶画像
我读书我快乐
精灵学校
父母的爱
台湾之旅感想
民族地区高校图书馆的特色文化信息资源建设
试论高职学院图书馆职业道德
高校图书馆在大众精神休闲文化建设中的作用发挥
城市园林绿化问题分析
试论高校图书馆的服务意识
最新研究生论文格式
浅谈新时期图书馆服务创新论
浅谈高校图书馆与校园文化的关联
试析知识社会与图书馆立法
试析哈尔滨市公共图书馆共享工程建设调研报告
最新大学生论文格式
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中两项重要技术的探讨
试析桂东南特色文化信息资源建设初探
数字图书对图书馆员的挑战及应对
浅析正确定位图书馆电子阅览室
《闺塾》课堂实录(本站论坛稿)
一节“相识”课【已发表】(本站论坛稿)
干国祥:《面朝大海 春暖花开》课堂实录(本站论坛稿)
《死水》教案(本站论坛稿)
《阿Q正传》第五课时实录(本站论坛稿)
“用另一种眼光读孙犁:从《荷花淀》看中国文化”——《荷花淀》课堂教学实录(本站论坛稿)
《阿房宫赋》课堂实录(本站论坛稿)
《生命,生命》教学实录(本站论坛稿)
《故乡》课堂教学实录(本站论坛稿)
范美忠讲《面朝大海 春暖花开》(本站论坛稿)
钱梦龙老师上《睡美人》(本站论坛稿)
《再别康桥》教案(本站论坛稿)
《赞美》教案(本站论坛稿)
《促织》课堂实录(本站论坛稿)
《人生的境界》课堂实录(本站论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