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新时间:2015-09-14
高考作文的常态微变
如果对近几年湖北高考作文命题加以比较,还是不难发现大体不变中的一些细微变化。其变化情况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第一,主旨的暗示性在增强,审题的难度在增大。
也许是出于对全国高考语文卷作文命题开放度过大的一种纠正,湖北有一年的高考作文,在前承全国卷命题偏爱寓言材料的命题方式的情况下,又特意在“镜”前加了一个“买”字。因为材料中已经说明了为何“昏镜”颇为畅销的真正原因,若以“卖镜”为题,审题难度自然大大降低,且学生享有的写作(或选择)自由度也大大受到限制,这无疑与全国卷早已有之且大行其道的开放性不大合拍。因此,从“卖”转为“买”,问题一下子从“特殊”转向了“普遍”,其价值取向一下子从作者的讽世目的转向了读者的自由选择。材料本身所讽刺的本是世人的一种自欺式的“美容”倾向,以及人际关系交往过程中对对方“奉承”的一种期待。要读懂这种暗示,对于部分学生来说已经不是一件轻松的事了;而在“买镜”上加以限制,那么学生既可以顺着作者所暗示的严肃性方向作文,也可以站在普通观众的立场,来一个公说公的理,婆说婆的理。只要言之有理,自然不可强求。但是,我们以及我们的学生虽然处在信息传播高度发达的当代,虽然文化存在的多元化趋势日渐明显,但我们毕竟是从传统文化土壤中成长起来的,人们对于“义”“道”是不能无视的。是与传统“道”“义”趋同,还是与之逆反,抑或是在大体上趋同之外有所突破?这对部分考生而言,怕是在选择过程中不乏疑惑的。
面对这种情况,我们岂能仅仅在作文备考之前“临时抱佛脚”?必须在整个中学语文教学过程中做好充分准备。没有这种事先的准备,我们的备考就显得盲目。
第二,思辨要求增高,哲学意味渐浓。
在这一点上,笔者以为,这是一种可贵的进步,是对大开放的一种修正。
随着作文命题开放度的加大,我们的学生越来越不会写议论文了,而作文的体式则越来越散文化了,文笔多姿多彩了。这本来是好事,可令人担忧的是,我们学生的思维品质却似乎下降了。衡量学生思维品质高下的标尺是什么?一个重要的标尺是学生日常语言表达的条理性与严密性,也就是学生习作中表现出来的思辨性、严密性、新颖性和深刻性。虽然并不是每个学生都能达到我们期望的要求,但这是不能小看的一个大问题。针对一个问题,学生能否从多个角度审视、分析、判断、归纳,能否抓住问题的主要方面而又顾及其次要方面,能否在处理消极问题时从积极方面入手,这能反映学生的思维品质。我们应该着力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这是语文教师的责任。
拿前几年湖北高考作文命题来说,其审题难度无疑是增大了。命题人选取了国学大师王国维《人间词话》中的一处精辟议论:“诗人对宇宙人生,须入乎其内,又须出乎其外。入乎其内,故能写之,出乎其外,故能观之。入乎其内,故有生气,出乎其外,故有高致。”王国维的这段文字,论述了诗人观察和表现宇宙人生的态度和方法。其实,这段文字所含的思想,对我们为文、处事、做人以及观赏自然、认识社会都有启发。题目要求,根据你对这段文字的感悟,自定立意,自选文体,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高考作文命题本不该为难学生。但是不能不说,我们的教育却恰好存在着只知“入乎其内”,不知“出乎其外”的诸多尴尬,甚至存在乱入乱出、无入无出的严重问题。为什么有那么多的学生学不好语文,或不好好地学语文?因为我们教师当中,有不少人在讲授语文的过程中,只就课本讲课本,没有从课本中走出来,没有站在书本之外看书本。从课本中走出来,要靠我们的教师从课本走入生活。正因为教师不能从课本走入生活,才有那么多古代读书人把自己读成了书呆子,有那么多的中文系毕业生慨叹:百无一用是书生!
怎么办?办法当然是有的。办法得因人而异,但万变不离其宗。首先,教师本人必须不断学习,学习理论哲学,学习生活哲学,提高思想境界,增强思维品质,尤其是要增强思辨能力。这不是头痛医头,脚痛医脚。这种能力是一个人必须具备的能力,是行动正确从而取得成功的可靠保证。只有教师本人具备了这种能力,才有可能在其教授语文、写作过程中对学生产生示范和推动作用,才有可能让学生长出一双火眼金睛,才能让学生由表及里,由此及彼,既看树木,又看森林,才能出入古今,出入中外,取其精华,为我所用。其次,学生本人也必须好好学习哲学知识,掌握哲学原理,将哲学方法运用到日常生活中去,运用到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去,不断检验,不断总结,不断创新。
下载文档
网友最新关注
- 谁和谁好
- 长颈鹿的长围巾
- 爬山
- 小猴做推车
- 美丽的小叶女贞
- 放风筝
- 柳絮飞呀飞
- 书法课
- 我的哥哥
- 我是一个诚实的好孩子
- 小兔种萝卜
- 调皮的小虾
- 不结桃子的桃树
- 夏天的颜色
- 小鸟别害怕
- 对于青春微电影的文本解读
- 婚姻家庭住房权的优先保护(1)论文
- 国外地方政府改革与创新
- 论商标权的本质及其异化(1)论文
- 债权受偿顺位省思-基于破产法的考量(1)论文
- 论影视教育中的影视文化与审美认知
- 迪斯尼动画电影中的音乐艺术魅力
- 关于中国政治体制改革的理论思考
- 欧洲民法典草案及其对我国民法典制定的借鉴意义(1)论文
- 关于我国弱势群体法律保护的系统深思维(1)论文
- 民主化进程中的乡村关系
- 消费者撤回权的正当性基础(1)论文
- 论碳排放权的准物权和发展权属性(1)论文
- 韩国青春偶像剧的大众文化审美属性
- 完善各级人大代表与选民、选举单位沟通渠道的思考
- 《爷爷和小树》教学设计3
- 《小小的船》教学案例
- 《比尾巴》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 《哪座房子最漂亮》教学设计
- 《比尾巴》教学设计
- 《比尾巴》教学设计4
- 《小小竹排画中游》教学设计1
- 《爷爷和小树》教学设计2
- 《影子》教学设计
- 《哪座房子最漂亮》教学设计
- 《爷爷和小树》教学设计4
- 《比尾巴》教学设计3
- 《哪座房子最漂亮》教学设计3
- 《爷爷和小树》教学设计
- 《爷爷和小树》教学设计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