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新时间:2022-09-19
对大学外语翻译策略的应用研究
对大学外语翻译策略的应用研究 对大学外语翻译策略的应用研究 对大学外语翻译策略的应用研究 文章来源自3edu教育网
一、引言
随着时代和经济的不断发展,加之中国正在世界经济中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以及全球经济环境的不断融合,外语尤其是英语的使用更加频繁,在这种全球的大环境下,社会各界显然迫切需要更多的外语翻译人才,而且不论从量上还是从质上,要求也是越来越高。在目前的教学环境下,有共识的是学生在学习环境、付出的精力以及自身条件等方面相差不大的情况下,他们最后的学习效果却不尽相同。如此看来,拥有一种适合自身的学习策略会起到极其重要的作用。而对这些林林总总策略的研究既可以用来解释学生成绩产生落差的原因,还可以帮助教师和学生找到适合他们的教学策略和学习策略,从而使得教学效果和学习效果得到不断提升。
二、大学外语翻译教学现状
在目前我国的外语教学内容中,大学外语翻译教学正处在边缘地位,外语教学普遍更重视阅读以及听写等方面,而且在教学大纲中,重点依然集中在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方面,而近几年的教学大纲正在逐渐提高对翻译教学的要求,对翻译教学的具体要求进行定性。对学生来讲,听、说、读、写等几种外语学习最基本的能力最后都是要从翻译能力上体现出来的,因此,翻译能力是考察学生外语综合应用能力最客观的因素。实际教学中,往往不难发现,部分学生听说读写能力很优秀,但是他们的翻译功底依然较差,这主要归因于翻译素养方面的欠缺。当前,大学的外语教学过程呈现出的是盲目的单语式教学现状,教师们普遍采用全程英语教学,他们的预期想法是希望学生在课堂是总是处于外语的氛围中,为学生提供一个比较良好的英语交际气氛,从而起到提高学生听说能力以及培养他们英语思维能力的作用。但实际情况是外语基础好的学生他们本身就有自己成熟的学习策略,课堂上的学习仅仅是他们学习进程的一部分,而外语基础相对较差的学生根本跟不上教师的节奏,这样长期以往,自然发生两级分化的状况。此外,大学教师和学生对翻译这部分内容还没有足够的重视度。
三、大学翻译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翻译能力要求不高。虽然近几年大学外语教学大纲对学生的翻译能力方面提出了一定的要求,但是还没有制定出具体的规划,所以在各类大学里,对翻译教学的要求不尽相同,甚至同所大学不同院系之间对翻译教学的要求都有所不同,这种状况对翻译教学质量的影响不言而喻。
2、翻译教学模式陈旧。近年来,翻译教学一直遵循传统的教学模式,即是以课堂教学为主,以教师为中心,而学生间相互探讨、师生间相互交流的时间十分有限,从而使得学生无法发挥其主动性。这样的教学模式使得翻译教学脱离了其实质,导致翻译教学效率低下。
3、翻译教学重要性意识不足。大学外语教学内容中翻译教学部分的课时严重不足,仅仅停留在基本的表面翻译层次,其教学效果可见一斑,很难完成教学大纲规定的教学任务,
4、翻译教学策略问题。在翻译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往往只重视表面的直接翻译教学,而对隐藏在背后的语言文化背景重视不够,长此以往,将导致学生对翻译的理解仅限于基本的翻译层次,而不确定翻译出来的含义是否准确。另外,大学外语教学课程很少设置专门的翻译理论文化教学课程,对翻译人才所需要掌握的各类技术训练不到位。
5、师资力量专业化不足。虽然近几年高校的师资结构较之前合理许多,但由于翻译教学在大学外语教学中的重视度依然不够,所以教师群体专业度不足的现状仍然要持续一段时间,如何培养高素养的翻译教师队伍以及健全教师培养机制,是目前亟需解决的问题。
6、翻译教学资料信息缺乏连贯性及统一性。目前国内的外语翻译教学的教材建设还没有达到一定的高度,这对翻译人才的培养影响巨大。已有的翻译教学教材普遍存在知识陈旧,题材新颖性不足以及语言环境过时等问题,加强教材建设是翻译教学的首要任务。
7、高校翻译教学覆盖率低。据统计,我国目前有约40%的本科院设置了翻译课程,其中部分高校还开设了专门的翻译院系负责培养翻译人才,但事实情况是翻译人才的数量和质量远远跟不上社会发展的需求,这就需要高校普及翻译教学。
8、学生对翻译策略的选择不同。鉴于每位学生的外语基础水平、文化背景层次、个性特点、外语学习氛围、外语学习时间等等因素各有不同,导致学生们对翻译策略的选择不尽相同,这些影响因素共同作用,成为影响教师策略运用的最大阻碍。所以,教师应该把握所授学生的特点,因材施教,逐步加强学生自主选择以及运用翻译策略的意识。学生们只有积极发掘适合自身的学习策略,并且不断在此基础上融入新元素,才能取长补短,取得成效。
四、大学英语翻译教学策略的应用
众所周知,学生翻译素养的高低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的教学策略。教师对教学策略的熟练应用对于学生翻译基本功的提高以及学生的文化素养的提升具有重要影响。
1、教师应该将翻译教学的基本理论融入教学过程中,使学生了解翻译不仅仅是单纯的翻译,而是有着完善的理论指导的。理论的作用就在于其对实践的指导。学生翻译素养的提高离不开翻译理论的正确引导。教师应该利用翻译理论指导学生更加有效的进行翻译学习。比如翻译方法理论:常见的有直译、意译、直译、意译结合、正反和反正法、替代法等等。这些翻译理论概念的引入对于加强学生的翻译技巧是极其有利的。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可以先进行一些翻译理论讲解,之后让学生进行一些对应的课堂练习,再要求学生课下主动做一些有针对性的练习,在课堂教授期间应该大量举例并且加以理论分析,让学生明白理论对于实践指导的重要性,并且在翻译实践中自觉地、进而无意识地运用理论知识,从根本上提升学生的翻译素养。
2、教师应该在教学过程中引入所学语言文化的教学,引发学生们求知的兴趣。在当今世界,各种文化交流活动频繁,在翻译活动进行的时候由于各种文化之间的差异性,就难免发生准确度不高的问题甚至可能闹出笑话。所以在大学外语教学过程中,加强文化之间异同点的学习极为重要,对所学语言文化背景的了解对翻译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由于语言是文化背景知识的最直接载体,语言本身代表的就是一种文化。而翻译就是两种语言之间或者说是两种文化之间的交流方式。教师应该重视文化背景知识的教授,让学生明白两种语言之间的差异性以及共同性,以此提高翻译教学的教学效果。
3、教师应该在教学中逐步增加两种语言之间的对比,提高学生翻译的准确性。部分学生初触翻译时,常常以为翻译就是将两种语言词汇进行简单的替代即可。他们缺乏对语言深层次的理解。而在翻译教学中,常用的一种方法就是对比翻译教学法,特点就是通过两种语言之间的对比进而掌握两种语言各自的表达习惯以及两种语言精神含义。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有意识地指导学生进行语言结构的比对,期望学生能够自觉探索翻译技巧并且加以练习。
4、教师应该多与学生进行双向交流。目前来看大部分教师的教学模式都是说教为主,课堂的大部分时间都是教师主导,学生往往缺少自由交流讨论机会,这种境况很难真正提高学生的翻译素养。因此,教师在课堂上应该逐步减少自己主观的知识点讲解,而是让学生能够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主动参与到学习和讨论中,这样无疑对翻译教学是大有裨益的。
五、结束语
随着全球经济的大面积融合,大学生的外语能力越来越重要。而翻译技巧将会在未来的发展中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教师应该在大学外语教学中采用多种教学策略,帮助学生理解并掌握翻译技巧。翻译教学活动其实质就是将两种语言所代表的文化传输给学生,让学生在了解语言文化的基础上领悟翻译的内涵。
我国目前高校的翻译教学总体来说呈现的是欣欣向荣的气象,但相比社会经济的发展速度来说依然面临着严峻的考验。如何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如何将理论与实践完美融合;如何使语言文化有效融合;如何培养社会发展需要的综合应用人才是外语翻译教学中嘴迫切需要注重的内容。
下载文档
网友最新关注
- 端午节——包粽子
- 珍藏
- 有趣的跳蚤市场
- 家乡的变化
- 我的写之路
- 爱惜我们的家园吧
- 写给徐老师的一封信
- 端午节
- 我懂得了关爱生命
- 愉快的周末
- 读狂人日记有感
- My Travel
- 买猪千口
- 给校长的建议
- ME
- 党风廉政建设个人工作总结
- 在机房勤工助学工作总结
- 钟村镇育英小学2005学年第二学期班主任工作领导组工作计划
- 金英小学2004学年第二学期班主任工作计划
- 三(4)2003学年第一学期班主任工作计划
- 教师个人工作总结通用版
- 五(3)2003年第一学期班主任工作计划
- 二年级班主任工作计划 (05—06学年度第二学期)
- 二(2)2003第二学期小学班主任工作计划
- 教师党员个人工作总结
- 二(2)2003第一学期班主任工作计划
- 二(1)2003学年第一学期班主任工作计划
- 大柳塔中心小学六年级(4)班班务工作计划
- 二(2)班2004班主任工作计划
- 2009年上半年个人工作总结
- 在语文教学中弘扬优秀传统文化
- 从《与梦相约》谈传统文化对青年就业的影响
- 扬弃中国传统政治文化 增强党内民主意识
- 谨防传统文化的“山寨化”
- 国家犯罪的犯罪形态刑法论文(1)
- 浅议毛泽东对中国民间文化传统的吸取
- 中国传统文化与新时期公民道德的有机融合
- 中国传统文化元素在广告设计中的体现
- 传统文化和思维特点对中国英语的影响
- 精神病人暴力犯罪的成因和对策刑法论文(1)
- 《大公报.文学副刊》对中国传统诗歌的文化认同
- 抢劫本人所输赌资或所赢赌债不以抢劫论刑法论文(1)
- 试论中华传统文化在广告创意中的运用
- 中国传统文化元素在广告设计中的体现
- 浅谈在高职院校教育中传统文化的重要性
- 《唯一的听众》教学有感
- 《唯一的听众》教学设计7
- 《别饿坏了那匹马》课文补写
- 《唯一的听众》教学设计5
- 《唯一的听众》课文简说
- 《唯一的听众》情景剧
- 《唯一的听众》教学设计2
- 《文言文两则》(A、B案)
- 《唯一的听众》教学建议
- 《唯一的听众》教学设计3
- 《唯一的听众》有感
- 《唯一的听众》教学设计6
- 《唯一的听众》读后感
- 《唯一的听众》教学设计4
- 《唯一的听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