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新时间:2023-08-07
浅谈阅读教学中思维能力的培养
摘 要:阅读教学应引导学生钻研文本,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对文本有所感悟和思考。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习惯,其实质就是要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关键词:阅读教学;逻辑性;深刻性;重要性
阅读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基本环节。阅读教学质量的高低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整个语文教学质量的高低。目前,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普遍能做到“以读为主,以读促写”。但在读的过程中却往往只注意读的数量和时间,不注意读的质量和效率,忽略了对学生读书能力的培养和指导。我认为,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其实质就是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因为阅读的核心是理解,而理解依赖于思考。只有经过认真思考和练习,知识才能转化为技能和技巧。因此,要提高阅读教学的质量,就必须注重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那么,教师怎么才能做到这一点呢?
一、训练学生把握文章思路的能力,培养学生思维的逻辑性
叶圣陶老先生对我们语文教师在处理教材上的一个明确指示是“能够引导学生把一篇文章的思路摸清,就是最好的语文教师”。文章思路是作者思维逻辑性、条理性的表现,引导学生揣摩文章思路,可以尽早使学生把握文章整体联系,深入理解文章内容,发展逻辑思维能力。
1.整体感知,探寻文章思路。十几年的新课程教学改革历程,阅读教学仍坚持整体―部分―整体的原则。引导学生认识一篇课文,首先要从整体入手,让学生从全文的内容和思想上整体感知课文。
2.从文题入手,展示文章思路。小学语文课本中的文题多数都能直接点明文章主要内容,展示文章思路。
3.围绕中心,把握文章思路。
二、训练学生深入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培养学生思维的深刻性
知识只有靠积极的思维得来而不是凭记忆得来的时候,才是真正的知识。能力亦如此。在阅读教学中,不仅要让学生知道文章记叙的事物,而且要引导学生理解事物内含的深刻思想或蕴含的深刻意义。教师要尽力扩展学生的思路,使学生学会全面深刻地分析问题。
1.抓住关键词语,理解文章的深刻含义。
2.注重段落教学,理清文章发展脉络。
3.创设文章意境,全面领会文章内容。
在指导学生阅读中,不断地创设意境,开阔思路,这不仅能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而且能促进学生再想象,培养思维的深刻性。
总之,学生把一篇文章读懂不是最终目的,学会怎样读懂文章,逐步做到自能读书,并在理解课文的过程中,逐步培养思维的逻辑型和深刻性,这才是主要目的所在。
参考文献:
黄贵荣.浅谈语文阅读教学中思维能力的培养[J].考试:教研版,2009(01).
下载文档
网友最新关注
- 从《乌塔》想到的1
- 公园的一角
- 从《乌塔》想到的7
- 我家的猫
- 暑假郊外秋游
- 观察日记——小金鱼
- 从《乌塔》想到的10
- 从《乌塔》想到的8
- 从《乌塔》想到的
- 花花的故事
- 蝈蝈儿讲的故事
- 成长中的一件事
- 秋天的流花湖公园
- 我的发现
- 秋色花园
- 新疆生物质能源工程“破茧待出”
- 机电一体化粉体精密计量装置及控制系统的设计
- 谈完善人民币对日元直接交易细节
- 孔子学院:中国文化软实力的品牌
- 谈儒家伦理道德对青少年德育的影响
- 房屋出售一年有余 卖方无权要求返还
- 废旧材料电石灰在公路工程中的应用研究
- 支票的托收手续
- 简述英国要求中小学教师获硕士学位
- 让小组合作探究学习在数学课堂闪光
- 粒子滤波在GPS 动态滤波中的应用摘要
- 浅析三本院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的问题及解决途径
- 供应链融资风险分析模型的构建策略分析
- 投产博苏化学新异氰酸酯工厂
- 反收购模式的差异和趋同比较分析
- 《邓小平爷爷植树》随堂练习
- 《邓小平爷爷植树》老师语录
- 《邓小平爷爷植树》重点字词梳理
- 《春天的雨》
- 《邓小平爷爷植树》教学重难点分析
- 《春天的声音》
- 《邓小平爷爷植树》综合资料
- 《邓小平爷爷植树》教案
- 《春雨的色彩》作者趣闻
- 《邓小平爷爷植树》教案讲义(一)
- 《春天的图画》
- 《邓小平爷爷植树》重点句品读
- 《邓小平爷爷植树》教案讲义(二)
- 《春天在这里》
- 《邓小平爷爷植树》生字扩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