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新时间:2023-08-07
凤头·猪肚·豹尾
【关键词】 历史教学;教学情境;导入;设计;高效课堂
【中图分类号】 G633.51 【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的创作讲究“凤头、猪肚、豹尾”的布局,笔者认为历史课堂的教学设计也应是如此。因为高效课堂是一种教学形态,集中表现在教师教得轻松、学生学得愉快,它也是一种融学生认知建构与情感激活、教学控制与情境创设为一体的教学形态,更是一种教学理想状态,其意义是为现实教学产生一种动力、牵引、导向作用。新课程的实施,课程功能和目标的调整,使传统教学模式面临着变革。基于问题情境,以问题研究为平台的建构性教学成为课堂教学的主流,教师“创设教学情境的能力”也随之成为教师需具备的专业能力。下面,笔者结合自身教学实践谈几点认识。
一、课堂导入的情境设计
教师要准确把握好教材,将导入环节打制成一个精致的“凤头”,以此来激发起学生对历史的求知兴趣,诱导出学生探究新知的欲望,从而达到高效教学的目的。例如,在讲“中华民族到了最危急的时候”一课时,我先让学生欣赏歌曲《松花江上》,从情感上置学生于国破家亡的悲恸中,而后诱导学生思考:东三省怎么了?东三省沦陷后中国会怎样?面对民族危机各界民众又是怎么的反应?……如此开门见山的导入,学生顿时活跃起来,带着问题主动投入到了学习之中。又如,在学习“西汉王朝”一课时,教师通过幻灯片呈现给学生一扇紧闭的朱漆大门,告诉学生:“大门里面的汉武大帝近日忧心忡忡,我们今天就来看看汉武帝的烦恼。”这样随着那扇朱漆大门缓缓打开,也就将学生们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带到了西汉王朝,一堂课的教学任务也就在不断的问题探究中得以完成。
二、教学重点难点的情境设计
现代教学理论认为,构建“问题情境――建立模型――解释、应用、拓展”的基本教学模式,是课堂教学的主要形式。教学重点、难点在课堂教学中属于“猪肚”环节,也是课堂教学的出发点,所以在设计上教师要充分利用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和个性差异的特点,为学生构建一个探究问题的平台,使学生在结合史料的基础自己去探究、去认知历史的真相。
三、结课方式的情境设计
在课堂教学活动中,教师要提供一些开放性、生活性、现实性的信息,让学生根据教师所创设、提供的信息,提出、解决教学问题。结课是一堂课的“豹尾”环节,也是历史教学的归宿,所以设计上既要精炼,还要有力度。要求在事例的筛选上既要紧扣教学内容,而且事例学生要熟知;还要有“雨点小,雷声大”的功效,而不是单纯的结束教材内容。如,在讲“南京大屠杀”时,可结合日本篡改教课书、参拜靖国神社等国际时事让学生思考:中国难道只剩呐喊、谴责吗?类似拓展学生思维的结课方式,既有利于加深学生对历史现象的认识,也有利于培养学生由表及里分析问题的能力,从而增进学生对历史学习的兴趣和思维的深度。
在这样设计的课堂中,既有教师和学生真实的、情感的、智慧的、思维的、能力的投入,又有互动的过程,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产生强烈的认知要求,并且课堂气氛还相当活跃。从整堂课来看,过程中既有资源生成,又有过程状态生成,课堂扎实、充实、丰实、平实、真实,共同打造出了课堂的高效,也正是在这样一个过程中,课堂独特的价值――教师提供给学生公共的空间里有了思维的碰撞、相应的讨论,最后在这个过程中师生相互生成许多新的东西。也只有在这样的空间里,教师的专业水平才能得到提高,教师的信心才能建立起来,同时也才能够真正享受到教学作为一个创造过程的全部欢乐和智慧的体验!
下载文档
网友最新关注
- 二十年后回故乡
- 记一次辩论会
- 二十年后回故乡
- 二十年后回故乡
- 二十年后回故乡
- 二十年后回故乡
- 二十年后回故乡
- 二十年后回故乡
- 父母的爱
- 二十年后回故乡
- 二十年后回故乡
- 开卷有益
- 二十年后回故乡
- 记一次辩论会
- 记一次辩论会
- 浅述农村小学校本教研应注意的问题
- 解决家庭教育短视问题的途径及探讨
- 从个人理性到集体理性——对管理核心问题的分析
- 案件追踪
- 股权出质在公司经营过程中的运用
- 脉冲末修迫弹弹道特性教育统计安装包分析与控制方案设计
- 计算机网络技术分析
- 医疗负压在口腔医学上的应用
- 试论建筑工程合同管理的重要性
- 关于发展和谐旅游的路径选择(1)论文
- 缝合眼睑裂伤的临床疗效与护理
- 中医耳穴压丸法的护理
- 嘉兴市农信系统加强内部审计人员后续教育
- 解析溶液浓度的有关计算
- 丈夫死于车祸,妻子告赢交警队
- 《春雨的色彩》课文结构分析
- 《春雨的色彩》重难点分析
- 《燕子飞回来了》
- 《春雨的色彩》知识点:仿写例句
- 《春雨的色彩》课件 教案讲义
- 《春雨的色彩》知识点 生字
- 《春雨的色彩》随堂练习
- 《春雨的色彩》作者其他作品
- 《春雨的色彩》考点链接
- 《春雨的色彩》课件 教学建议
- 《春雨的色彩》知识点
- 《春雨的色彩》作者介绍
- 《春天》
- 《春雨的色彩》知识点:阅读知识
- 《春雨的色彩》文章问题分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