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清明节看传统节日文化的现代化转型及其后现代化缺憾
翻新时间:2023-03-18
从清明节看传统节日文化的现代化转型及其后现代化缺憾
从清明节看传统节日文化的现代化转型及其后现代化缺憾
清明节是我国传统的节日,但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传统文化被冷冻起来,儒家思想文化被人们淡化,当这种雅文化被人们搁置起来的时候,西方的节日文化却在中国盛行起来。改革开放以来,人们的物质文化得到了快速的提高,意识形态的灌输丧失效力,传统文化的长期缺位,市场经济的强大惯性使得传统节日必须向现代化转型,朝后现代深入,在发展的同时,也体现了它先天的不足,如何才能有效避免这种现象呢?
一、缺乏活力的节日氛围,是导致传统节日没有生气的直接原因 在古代,清明节是对祖先的浓重祭祀,现在扫完墓,大家吃一顿,聊聊天,拉拉家常,没有什么活动,也就散了。就像丁竹元所说:“社会发展的空间结构似乎形成了一个情结”⑴ 。不像西方的节日,有吃有娱乐的,玩得不亦乐乎!相比之下,我们的传统节日缺乏现代的活力,缺精神内容的节日是没有活力的,其实节日为泄人们工作中的压力,应该给人们一起参与,共同在节日中倾诉自己的情感,发泄自己的不平的机会。这样,传统的节日注入了一些现代化的内容,自然也就有生气了。中国传统的节日如果注入现代化的元素,汲取西方文化的优点,结合传统的中国儒家文化,相信每年我们就不会慨叹西方文化的入侵了。以清明节为例,国家对有地方意义的祭祖活动,应给予支持,而不是干涉还是取谛,要让中国的下一代接受传统的爱国主义教育。同时,对学生对革命烈士的祭扫要开放,而不是出于经济目的,收取费用。同时,应给学校一定的空间,不要管理上什么都管得严严实实的,让人透不气来,应民主些。既然国家规定了假期,比起以前来说,应是宽松了许多,至少时间上是保障了,但是如何来建构中国传统节日的精神模式,政府应该有一个导向,也应该花一点钱,把人们的节日情感与现代气息结合起来,加大对节日氛围的媒体宣传,钝化西方的文化影响,渲染传统文化的魅力。那么有着西方节日文化的吸引力还会有那么强大吗? 二、传统节日文化现代化转型的必然趋势 可以说,我们现在的传统节日是有了许多的空闲时间,也可以好好的庆贺一下,但毕竟人们长期以来形成的购物习惯,旅游习惯 ,会友习惯,一到节日,从这儿到那儿,逛这商场逛那商店,今天酒会明天舞会。整个节日时间全用在了这上面,那来的时间考虑节日的庆祝呢?我们自己在庆祝节日方面没有新的模式,千篇一律,因循守旧,无所创新,那西方的节日的文化体系就会乘虚而入。那么我们如何做才好呢?我们不妨借鉴一下日韩台的经验,利用市场经济所制造的时髦样式,商家和顾客心照不宣,只是为了消费制造的一个的理由,为了放松制造一个氛围,为了宣泄制造了一个情境。你可以说,中国是发展中的国家,但是从现在来看,我国也步入市场经济的快车道,也开始引领亚洲经济急先锋,更应该把西方节日文化当着是现代化模式下的生活方式,西方社会文化的模块。是西方的传统文化,与中国传统文化一样,是西方现代化时尚的表现,我们可以欣赏,可以汲取先进的文化元素,因为我们的民族有我们的特色,照搬西方的传统文化,将会淡化我们民族生生不息的传统文化,也会失去我们文化的灵魂,失去我们几千年来的文化传统,失去我们赖以生存的精神家园。同时,我们的精神支柱将会被西方的文化取代。为此,“内源文化危机与外源性文化的危机”⑵ 必然导致我们传统节日文化的现代化转型,从而扩大了传统文化的生存力。以清明节为例,多数人习惯于烧香、烧纸、烧蜡烛,既给环境造成污染,又酿成了许多重大的火灾。反之,西方国家实行的献花、默哀、网上祭扫,既文明又安全。只不过应该有集体祭扫的方式,有浓重的仪式,有现代文化的元素,也应该有传统方式,结合现代的高科技,再现古代清明节的祭祀仪式,让人们在平常的生活中去体验清明节文化的传承。去除我们文化中的吃喝的浪费现象,破坏环境的因素,传承中华民族几千年来的优良传统,注入现代文明的方式,利用现代文明的成果,实现中华民族传统节日的伟大转型,这不仅是我们急需要完成的任务,也是我们今后必须不断完善并永远传承给我们后代的文化传统。 三、重塑传统文化节日载体,建立自觉的文化意识 “文化是一个秩序建构的实体或过程”⑶。在“五·四”以来,国人长期受“五·四”情结的影响,传统文化受到了一定的影响,传统文化内容与形式被长期搁置起来,好像这些是不健康的,是宗教迷信的,属于“牛鬼蛇祌”;只有农村有这种形式,而政府不支持,也不反对。形成了一个传统文化的真空,也难怪现在的青年人对传统文化不理解。英国齐格蒙·鲍曼说道“文化是一套具有一致性的规则体系 ,…它已毫无用处,并注定要灭绝”⑷ 。 部分调查显示,除了40岁的人,年轻的国民一代不如一代对传统节日的了解,有的还对传统节日充满了负面的印象,认为内容陈旧,形式单调,已不符合时代的潮流了。因而,西方的圣诞节,母亲节,平安夜、万圣节迎合了许多青年人的心理,符合年轻人的口味,加之对自己节日的不感兴趣,造成了青年人重拜西方的节日,当然,也不乏一些知识分子,特别是8090后,他们心中没有接受过传统的文化熏陶,无法建立传统的文化意识,也不可能了解西方节日的内涵,只要认为是可以做的,他们便不顾一切去接受,不加批判地接受。他们认为,只要是西方的东西,都是先进的,都应该拿来为我所用。像清明节,许多人除了祭祀祖先与烈士外,并不知道其它的功能。为此,我们虽然不是复原历史,但可以挖掘传统节日的文化底蕴,构建生动的国民集体意识的文化基因,焕发国民对祖国文化油然而生的敬意,重塑祭祀文化的感伤与现代富有诗情画意的春游踏青交织起来,在悲情中去感悟祖国大家庭富含的爱国爱家的激情,激发青年一代所洋溢的冲天牛气。建立起自觉维护祖国传统文化的意识,从小镶嵌传统节日思想内核。事物的发展都有一个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只须重视量的积累,到一定程度后,必然产生能继承传统文化的一代新人。 四、传统节日后现代化发展的缺憾 传统节日的演变与转型固然依靠自身的机制与活动、民众的自然传承与自主选择。“国家干预或政府干预是东亚现代化的独特传统”。⑸ 而历史表明,外部干预也能对节日的兴衰存亡到很大作用,城市周边公墓的兴起,网上祭扫的盛行,固然有它的先进性,而墓地已无实际的意义,这些后现代文化传承的缺憾,这种文化的“价值并非只是客观地、恒定不变地存在于具体文本或制品中”⑹,而是“向纵深发展的艺术的官僚化”。⑺这样发展下去,清明节已远离我们的初衷,它的传承与后现代的发展是否还具有原本的含义,那就很难说了。 五、余论 从现代传统节日的转型来看,是非必然趋势,有它的无奈之举,更多的是它的发展态势,可以消除崇洋的情结,提升民族文化在现代化验室主流中的地位,但是随着后现代的外部干预,节日文化的官僚化大众化意义很难体现,特别是减弱了传统文化本身具有的文化传承动力,这才是传承中最害怕出现的。下载文档
版权声明:此文档由查字典文档网用户提供,如用于商业用途请与作者联系,查字典文档网保持最终解释权!
网友最新关注
- 我知道怎么做了
- 父爱如山,母爱如水
- 那是一次勇敢的尝试
- 20年后的我
- 那时候,我想起了这句名言
- 那是一次勇敢的尝试.
- 母爱伴我成长
- 春节的趣味乐园
- 我的新年愿望
- 我的快乐寒假
- 母爱,伴我成长
- 过年真好
- 那一次,我流泪了
- 我就要争一口气
- 一件自豪的事
- XX乡镇人大主席团年度工作总结
- 党支部学习十六届六中全会报告总结
- **市人大常委会财经委工作总结
- 汽车站年度工作总结暨下年工作安排
- 公路管理站XX年度工作总结
- 系统党委XX年工作总结
- 改制企业年终工作总结
- XX年××镇人大工作总结及二XX七年镇人大工作计划
- 县卫生局XX年卫生工作总结和XX年工作安排
- 机关党委XX年工作总结和XX年工作思路
- 县委组织部XX年度工作总结
- **市十一黄金周工作简要情况汇报
- 乡镇人大主席(团)年度工作总结
- 汽车修理中心领导班子工作总结
- XX年度工作总结(县委组织部)
- 增强政府现金管理能力的路径分析
- 浅谈建筑工程造价预结算审核
- 浅谈国资监管绩效评价的应用
- 探析数字化医院财务规范化管理对策
- 企业并购的财务风险与防范
- 村级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浅析
- 论科学发展观下的财务管理目标
- 企业财务可持续增长管理策略研究
- 高校预算管理存在的问题探析
- 与预算管理相结合的高校国有资产管理模式探讨
- 本量利分析的实践应用
- 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探讨
- 财务管理在企业管理中的重要性
- 新会计准则下上市公司财务管理的创新研究
- 试论企业财务分析对策探讨
- 揭开地球奥秘:恐龙,你躲在哪里?
- 龙与恐龙
- 有科学家称超级大火造成了恐龙的灭绝
- 恐龙之最
- 怎样能知道恐龙的体重
- 世界最大的食肉恐龙
- 最后灭绝的恐龙
- 中国最早装架的恐龙化石骨架
- 各种恐龙的名称是怎么定的?
- 恐龙的食品──桫椤
- 人类所知的世界上最大的恐龙筑巢地
- 中国最早被命名的恐龙
- 新西兰科学家找到恐龙突然灭绝的证据
- 蜥脚类恐龙足迹
- 恐龙的灭绝之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