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资源为主的文档平台

当前位置: 查字典文档网> 所有文档分类> 论文> 其他论文> 也说传统春节习俗文化的传承

也说传统春节习俗文化的传承

上传者:网友
|
翻新时间:2023-08-06

也说传统春节习俗文化的传承

也说传统春节习俗文化的传承

中国人最期盼的节日是春节。王安石的《元日》诗:“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人屠苏。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就描绘了我国人民欢度春节盛大的喜庆情景。“过个大年,忙乱半年”。传统的春节有很多习俗,人们一进腊月就开始忙“年事”,每隔几天就有特别的含义和仪式:吃“腊八粥”、贴门神、贴春联、贴年画、扫尘、杀猪弄肉、祭灶神,蒸馒头、饮屠苏酒、吃年夜饭,守夜、放爆竹、给压岁钱、接神、祭祖、送财神、拜年……。总之,以往那种人神共享的中国年,尽展各式各样的民俗,洋溢着浓浓的“年味”,有着强烈的农耕文明时代的胎记。

现在很多农村还基本保持着春节的传统习俗。随着时代的脚步,城市里的人渐渐住进了楼房,一家人天南地北分散居住,而邻居之间门挨着门却很少串门。生存环境的改变,“年味”也发生了变化。虽然春节的花样越来越多,拜年方式越来越时尚,而一些人却觉得现在的春节不如过去热闹了,对春节有些淡漠,一些人直抒感慨:过年没意思了!不少人对春节的新鲜感变得麻木,只是在毫无目的的搜寻着“年味”。七彩缤纷不再新鲜,剩下唯一永存不变的就是与家人团聚的那份感觉,这或许是人们心中恒久不变的“年结”吧。

春节是中国人最重要、最富文化内涵和精神价值的节日,伴随着中国人走过的一年又一年,有很多春节传统习俗在消亡,也有很多新的习俗诞生了。从小时候的盼望快快长大,到如今的岁月飞逝,对春节那种“儿童强不睡,相守夜欢哗”的记忆,已经成为过去的故事了。“年味”的浓与淡的议论已有多年,其实,这只是个心理感受问题:有人说年味淡,也有人说年味浓。但是人们盼望春节回家过年的意识从来没有改变。

信息高科技的发展,给人们春节的交往方式带来很大变化,体现了社会的进步,而节日气氛受到一定的影响。如今,春节传统的上门拜年人减少,有的在电话里给亲人和朋友们道一声新年的问候,表达一下自己新年的祝福;依靠发短信拜年更是一种时尚,千篇一律的内容游走在不同的手机号码之中,领导、同事、亲朋好友,只要一机在手,瞬间搞定;打开电脑发、接贺卡的形式也越来越多地加入到拜年的行列之中。但是这些时尚拜年,虽然语言真诚、短信动人、贺卡精美,却不会给人留下太深刻的印象,也会很快被“删除”。这种拜年方式,看不到打电话者或者散发短信、发送贺卡者的面部风景,省了笑容,也省了面对面的真诚,冲淡了人们成群结队上门拜年的那种热闹的节日气氛。然而,作为新兴的交流方式,短信也发挥了传统交流方式不能替代的作用。与登门拜年相比,电 话拜年和发短信拜年成为高效的拜年工具,可以覆盖更广泛的人群,人们在拜年时显得更为主动、自由。比如,很长时间没联络的人,利用春节机会,打一个电话、发一个短信,成为了最好的拜年方式,可以使人减少面对面交流的尴尬,友情也因此得到了维系,这也是社会进步的表现。

丰衣足食,生活水平的提高,降低了人们对节日改善生活的期待,改变了传统的春节生活方式。过去,物质匮乏,生活艰难困苦,人们对春节越发的盼望,对“年味”品味的也越深,想当年,杨白劳只是给女儿买一根红头绳,都透露出浓浓的“年味”。可以说,现在人们的日子比当年大财主的生活都好得多,不再像从前那样,只有等到过年才会有好吃、好穿、好玩的了,可谓天天都在过年,正是因为这样,人们对过年的心理需求发生了变化。没有了补丁摞补丁的衣服,新衣服也不喜欢了;没有了吃糠腌菜过不下去的日子,丰盛的节日饭菜也没胃口了;没有了文化盲点,看“春晚”也没意思了。因此,人们对春节改善生活的期望值降低,过年的形式也不拘一格,传统的节日气氛受到一定影响。比如,不少家庭春节到饭馆去吃“省事”饭,没有办法体会一家老小围坐一起在家吃年夜饭的那种惬意。孩子们对穿新衣、吃饺子、吃猪肉、吃白馒头、吃糖果、给几元压岁钱、放鞭炮等,已经不是过年的最大梦想,即使“压岁钱”不断“涨价”,也不那么让人期待。虽然如此,每逢春节,家家户户仍然忙忙碌碌准备年货,市场一片繁荣景象,从春节文化的整体来看,和过去并没有本质的区别。一些人觉得“过年没意思”并不意味不想过春节,人们不再追求美味佳肴,而是追求更好地过春节,春节依然是中国人心目中最重要的传统节日。如今的春节依然是很有诱惑力的,这个节日正在渐渐蝉变为一种牵动整个民族的精神追求与体味,“年味”是要用心灵来体味的。

在激烈竞争的社会环境影响下,人们的生活节奏加快,加之生活条件的改善,对春节侬息、家人团聚的愿望增强,而对春节某些传统习俗兴趣减弱。以前过年多是讲究吃喝、祈福、团圆,而如今是以在家休息、以不同形式的交往以及陪家人为主要内容,其它一些外面组织的什么庙会、演出等文化娱乐活动都少有心思参加。很多的上班族在节日期间还要值班、加班、走访等,有时比平时还累。亲戚朋友聚会,因为工作忙,总是没有以前那样相聚一堂,人头齐全了。还有的人长期在外工作,过年都不能回家,上门给长辈拜年、全家团聚成为了奢望。以前小孩子过年就是讲究吃啊、穿啊、玩啊,春节永远是最快乐的。现在许多孩子不得不早早地就作别假期生活,奔赴各式各样的辅导班,开始既紧张又无奈的补课、培养特长的生活。工作和学习的竞争压力,影响了人们传统过年的那

种悠闲自得的心情。但是,虽然春节祭祀、拜祖、打年糕、闹花灯等一些标志性的习俗有了一些变化,却已经开始形成一种全新的“春节文化”,仅以“守岁”为例,看春节晚会是新的年俗,实际上这个时间段就是“守岁”的时间,可算作是新的“守岁”。现在即使在很多农村,一些过去特有的生活方式和生活元素也同样在渐渐减少,而“回家团聚”是春节永恒的主题。

春节,从以各种形式的开始,到结束,堪称“世界上最长的节日”,这是中华民族最隆重、最能拨动中国人情感之弦的一个节日。从吃“腊八粥”,到“正月十五闹元宵”,38天之久的时间似乎都纳入了这个重大节日的范畴。有着中国几千年传统文化的熏陶,每一个中国人对春节都有着深厚的感情,不管“年味”或浓或淡,人们依然年年盼望过春节,这个节日不仅属于物质层面,更属于精神层面。春节期间,人们在火车站、汽车站、飞机场排队购票、等待回家过年的情景,成为中国人“春节情结”最强势的一道风景。随着社会的发展进步,我们对于春节的概念也应该与时俱进,不能用旧的模式框定今天如何过春节。过年,辞旧迎新,一年过去,一年又来,持久的生生不息。过年,过的是全家快快乐乐,平平安安。中国的春节文化已经走出国门,在世界上广泛传播,古老的春节文化必将焕发出新的生机。我们要克服传统“年味”与我们渐行渐远的迷惘,有责任珍惜它,呵护它,经营它,既传承,也发展,使春节不仅有形式上的传统文化,也要有丰富的现代文化内涵。让我们在好好地品味传统“年味”的香醇的同时,还要在潺潺的文化溪流旁栽下新鲜的花草,收获芳香,让新时代的春节焕发出更加迷人的魅力。

下载文档

版权声明:此文档由查字典文档网用户提供,如用于商业用途请与作者联系,查字典文档网保持最终解释权!

网友最新关注

丢手绢
我的妈妈
我第一次来到动物园
我的新自行车
学骑自行车
感谢
企鹅
不要
电视看美了
我找到的春天
查字典的方法
桃子
两个消息
一件后悔的事
老师批评了我
学校“安全教育日”主题教育活动计划
学校“争当四好少年”活动计划
幼儿园手足口病预案
小学创建无烟学校方案
小学六月份德育计划
学校共青团新团员发展计划
度推进依法行政工作意见
中学“校园明星”评比方案
乡镇精神文明建设工作意见
学校上半年第7、8周逐日工作安排
法律进企业实施意见
超市母亲节活动策划
开展廉政文化实施意见
上半年乡镇卫生院卫生工作总结及下半年工作要点
小学六一儿童节庆祝方案
浅析违约损害赔偿中的可预见规则(1)论文
电视综艺灯光策划分析
探析视觉次序对平面设计信息传达的潜在引导作用
浅析公司法人治理结构模式的立法选择(1)论文
对我国事实婚姻立法制度的思考(1)论文
论DV记录短片的剪辑运用手法
谈民法中的隐私权和宪法中的隐私权之比较(1)论文
浅谈违约责任与侵权责任竞合(1)论文
探析农民土地使用权保护(1)论文
探析商标性使用在商标侵权中的地位(1)论文
浅析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制度(1)论文
论“理想国”背后的现实中
浅谈民事诉讼程序中的证明责任(1)论文
谈我国夫妻约定财产制的立法与完善(1)论文
中国电视剧产业名著翻拍的合理走向
《假如》第二课时教案
《美丽的小路》教案
《小小的船》教案
《太阳》教案
《画》教案
《小壁虎借尾巴》教案
《两只小狮子》教案
《比尾巴》教案
《雪地里的小画家》教案
《荷叶圆圆》第二课时教案
《乌鸦喝水》教案
《影子》教案
《雪孩子》教案
《我多想去看看》教案
《小小的船》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