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论语〉十则》感悟中国传统文化
翻新时间:2023-08-06
由《〈论语〉十则》感悟中国传统文化
由《〈论语〉十则》感悟中国传统文化
传统文化落脚在文化,相对于当代文化和外来文化而谓。其内容当为历代存在过的种种物质的、制度的和精神的文化实体和文化意识。例如,民族服饰、生活习俗、古典诗文、忠孝观念之类,也就是通常所谓的文化遗产。
中央教科所关于“中国传统文化”一词是这样阐释的:指属于过去并流传至今,现在仍起作用的对大众有益的文化要素,主要指思想和文学方面的要素。至于“语文教学”中的“中国传统文化体系”,课题中泛指和语文学科相关的中国传统文化的有机体,包括民间的、文人的、近代的、古代的,也包括看得见的文学作品和看不见的哲学思想等。下面我将以《〈论语〉十则》为例,谈一谈在语文教学中感悟到的中国传统文化。 一、孔子的为学之道 在我们这个信息大爆炸的时代,我们最大的苦恼是信息太多,我们最大的难题是选择,因此就更需要有选择、有规划地进行学习。孔子认为,追求学问首先在于爱学、乐学,这是关键,即“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孔子还特别强调学思结合,勇于实践,即“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一定要一边学,一边思考。他所提倡的这样一种学与思结合的方式会给我们非常好的启发。 孔子还提倡和赞扬“敏而好学,不耻下问”的学习精神,体现了孔子严谨的治学态度。 二、孔子的交友之道 孔夫子提倡我们结交的益友,就是对我们有用的人。但这个有用不是说通过他可以改善你的现实生活条件,相反,孔子从来不主张你去结交富豪和有权势的人,而是要你去结交那些可以完善你的品德,提高你的修养,丰富你内涵的人。他说,这个世界上对自己有帮助的有三种朋友,就是所谓“益者三友”,是友直,友谅,友多闻。孔子说,还有三种坏朋友,叫做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 孔子非常看重一个人成长过程中朋友的作用,“有朋自远方来,不亦说乎。”正是他心境的真实写照。 三、孔子的君子之道 “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君子”是孔夫子心目中理想的人格标准,一部短短两万字的《论语》,“君子”这个词就出现了一百多次。 孔子对于君子大概有这样几个层次上的要求:做一个善良的人;做一个尊重道德法制的人;还有就是“预而不争,群而不党。”就是说,君子是合群的。 孔子从来不说做君子就要像谁谁谁那样,在孔子看来,做君子就是做一个最好的你自己,按照自己的社会定位,从身边做起,从今天做起,让自己成为内心完善的人。因为只有你的内心真正有了一种从容淡定,才能不被人生的起伏得失所左右。 由此可见,“君子”这个《论语》中出现最多的字眼,他的道理永远是朴素的、温暖的、和谐的,是每一个人可以从现在 做起的。 四、孔子的为人之道 子贡问老师一个问题,他说“有一言可以终身行之者乎?”老师以商量的口气对他说:“其恕乎!”什么叫“恕”呢?老师又加了八个字的解释,叫做“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有这样一个佛家小故事: 小和尚跟老和尚下山化缘,走到河边,见一个姑娘正发愁没法过河。老和尚对姑娘说:“我把你背过去吧。”于是就把姑娘背过河了。小和尚惊得瞠目结舌,又不敢问。这样又走了二十里路,实在忍不住了,就问老和尚说:“师父呀,我们是出家人,你怎么能背着那个姑娘过河呢?” 老和尚就淡淡地告诉他:“你看我把她背过河就放下了,你怎么二十里地还放不下?” 这个故事的道理其实和孔夫子教给大家的一样,该放下时且放下,你宽容别人,其实就是给自己留下一片海阔天空。 除了用平和的心态去接受万物之外,孔子还倡导我们要勇敢。假如一个人真能做到一日“三省吾身”,真能“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就做 到了约制,而能够反省自己的错误并且勇于改正,就是儒者所倡导的真正的勇敢。 五、孔子的理想之道 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这是在鼓励人们要一生为实现“仁”的理想而奋斗。 翻开《论语》,我们常会看到,闪耀着的一颗颗理想之星。孔子与他的学生谈到理想时,并不认为志向越高就越好,真正重要的是一个人内心的定力与信念。 《论语》告诉大家,这个世界上的真理永远都是朴素的,永远是最简单的,这也正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作为一个语文教育工作者,我很庆幸能时常陪伴在古圣人的周围,将感悟到的生活的真谛、生活的智慧,广为传播。 最后用于丹的一句话与大家共享,“论语的真谛就是告诉大家,怎样才能过上我们心灵所需要的那种快乐的生活。”我想这也正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下载文档
版权声明:此文档由查字典文档网用户提供,如用于商业用途请与作者联系,查字典文档网保持最终解释权!
网友最新关注
- 我爱妈妈
- 文具们的争论
- 古筝考级
- 下雨的一天
- 买衣服
- 有趣的小实验
- 我的家
- 我是一朵荷花
- 快乐的元旦晚会
- 哇噻!真有趣
- 我喜欢打篮球
- 乌木
- 我最爱画画
- 学习用品的烦恼
- 我能行
- 浅论高职院校非英语专业学生英语学习培养方案设计
- 试论新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的人文倾向
- 浅谈独立学院实施职业技术培训的探索
- 浅谈捐赠图书质量的引导和控制
- 浅议大学英语口语教学中的若干问题及对策研究
- 浅谈利用网络资源创建大学生英语语言学习环境
- 浅谈地方文献的征集工作
- 关于甘肃省图书馆西北地方文献收藏工作若干问题的思考
- 浅论式教学法在思想政治教学中的应用
- 浅谈影响幼儿心理理论的因素及其教育启示
- 发挥老人协会在征集地方文献中的作用
- 浅谈县级图书馆地方文献工作
- 新中国地方文献工作的经验和思考
- 试论高职院校旅游管理导游专业实践教学探究
- 地方文献采访策略
- 听《去年的树》的点评
- 《小木偶的故事》教学展示 参考图片
- 《去年的树》教学反思
- 《小木偶的故事》难句解析
- 木偶戏起源于春秋时期
- 追寻恒久的感动──听周益民老师执教《去年的树》有感
- 《小木偶的故事》相关链接
- 《小木偶的故事》课文解读
- 吕丽娜简介
- 由语词的密林辉耀内心的敞亮──《去年的树》教学实录
- 木偶简介
- 享誉中外的扬州木偶
- 《小木偶的故事》课文题解
- 《去年的树》教学反思
- 和风细雨话友情──听《去年的树》有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