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资源为主的文档平台

当前位置: 查字典文档网> 所有文档分类> 论文> 其他论文> “学”为中心:高校课程实践变革的核心要义

“学”为中心:高校课程实践变革的核心要义

上传者:网友
|
翻新时间:2022-08-19

“学”为中心:高校课程实践变革的核心要义

摘要: 在传统知识观式微、未来职业不可预测、人才供需结构性失衡的时代背景下,高校课程实践亟待变革。高校课程实践变革的核心要义是实现以“学”为中心。“学”为中心不仅契合了终身教育理念,也是对时代语境中人的主体意识张扬的有效回应,更是高校课程改革效度的重要体现。作为一种新型的课程范式,项目化课程实践在以“学”为中心方面做出了很好的尝试,实现了由他主学习向自主学习、个体学习向合作学习、接受学习向探究学习的转变。要真正实现以“学”为中心,关键取决于“教”的变革,需要在教学观念、教师专业技能、教学方式和教学评价等方面进行综合性改革。

关键词:“学”为中心;高校课程实践;变革;课程项目化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作者简介:邱德雄(1960- ),男,湖南衡阳人,博士,长江师范学院教师教育学院教授、硕士生导师,主要从事课程与教学论、高等教育管理研究。

一、时代的呼唤:高校课程实践亟待变革

首先,传统知识观的式微带来了传统课程观的危机,课程变革已是大势所趋。传统知识的“确定性”、“普遍性”、“预成性”观念正不断式微,知识的“境遇性”、“相对性”、“个体性”则在不断凸显,传统知识观岌岌可危。这意味着传统知识本位的课程观无可避免地需要做出调整。众所周知,知识观与课程教学观之间具有高度的统一性,有什么样的知识观,必然有什么样的课程观。传统知识观支配下的课程观将知识作为课程实践活动的唯一理据,即知识既是教学的根本目的所在,也是教学的基本交往媒介。受制于这一致思理路,高校的传统教学往往服膺于刚性的教学计划,偏重于系统化、结论化知识的传授,教材―教师―学生之间呈现了单向的线性关系,鲜有关照学科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性和整体性,更无从谈起个体积极主动地去体验知识的产生过程,理论与实践“两张皮”积重难返。由于对知识本身的价值缺乏实际感受,学生往往容易丧失对于学习的实际热情。知识相对性的凸显无疑颠覆了这一认知。事实上,针对教学中“知识授受”、“科学主义”等取向,学界早已进行了深入的反思和批判,衍生出了诸如“特殊交往说”、“认识实践说”、“生命说”等多种观点。就其实质,诸种观点实际上体现了某种共通性――对主体性的高扬和隐性知识的肯定,这一认识其实也得到了认知主义心理学的佐证。因此,树立新的课程实践理念,建立与新知识观相匹配的实践教学观,已成为当下课程研究中一个重要的问题。

再次,在人才供需结构性失衡的现实危机决定了大学转型发展的同时,课程实践方式的转变成为当然命题。当前高校毕业生“就业难”问题严重影响了公众对于高等教育功能的认知和信心,“教育无用论”沉渣泛起。然而,在大学生“就业难”问题日益严峻的同时,企业“用工荒”问题同样突出,进而连锁性地出现了专业“红灯”和一些高校、专业的“生源荒”。很明显,这种有效供给不足和无效供给过剩表征下的人才“供”“需”结构性失衡已然成为导致当前大学生就业难的主要症结所在。导致结构性就业难的原因极为复杂,既有政策设计的问题,也有观念体制的问题。但从微观上讲,人才培养模式和课程实践机制更是难辞其咎,其实也反映了高校人才培养的效度问题,即课程教学的效度问题。

二、“学”为中心:当前高校课程实践 变革的主要趋向

教育的真正目的是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学生的发展离不开教师的引导和启发,所以在教学评价中,关注学生学的表现与关注教师教的表现是教学评价的主要内容。对于学生学习表现的评价,可以进行如下改革:首先,实现评价内容综合化。由于学生存在个体差异,项目化课程的评价应更加看重学生在项目进行过程中在自己已有水平上的各方面的成长。因此,评价内容除了静态关注项目任务完成结果外,还应动态关注学生在过程中各方面能力的提高以及学习过程的评价。在能力评价方面,按照培养学生职业能力的目标,应侧重从实际操作能力、资料搜集处理能力、合作交流能力及创造性几方面来确定考核内容。过程评价则主要包括:学生的参与状态即是否全体全身心地参与了全过程;学生的交往状态即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信息交流和信息反馈状况;学生的思维状态即是否敢于提出质疑并展开讨论;学生的情绪状态即是否能自我控制与调节自身的情绪;学生的学习生成状态即是否能达到既定的学习目标。其次,实现评价主体多元化。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所以评价主体应实现从教师一元转向师生多元的转变,不再仅仅是教师主导实施评价,而是师生共同参与到评价过程中。最后,评价的方法应多样化。要从单纯的“打分”或“划分等级”转向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相结合的多种方式,包括书面测评、观测、模拟操作、案例分析、工件制作、自评等,从而实现评价体系注重学生平时的积累。对于教师教的表现的评价,可以努力建立促进教师提高的评价体系,强调教师对自己教学行为的分析与反思,不再仅仅关注教什么,而是更多地思考怎么教学生学,真正去了解学生的需要。同时,建立以教师自评为主,校长、同行、学生及家长共同参与的评价制度,使教师从多方面获得反馈,不断提升教学水平。

参考文献

[2] D.Stewart,C.Ball:“Lifelong Learning Developing Human Potential”,World Initiative on Lifelong Learning,Bruxelles,1995:75.

[3] [美]福克斯.布鲁纳与杜威:他们的认识论、心理学及其与教育的关系[A].瞿葆奎.教育学文集――教学(上)[C].施良方译.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8:438-439.

[4] [澳]迈克尔・普洛瑟,基思・特里格维尔.理解教与学:高校教学策略[M].潘红,陈锵明译.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13.

[5] 胡弼成.对话―理解:大学教育的本真意蕴[J].教育研究,2010(8):51.

[6] 谢武纪,朱宝莉.职业课程项目化改造和教师观念角色的转变――从新旧知识观比较的角度[J].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2010(6):90-91.

[7] 邱德雄,姜新生.现代教育的转向:主体间性教育[J].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2009(6):57.

[8] [美]大卫・洛耶.达尔文:爱的理论――着眼于对新世纪的治疗[M].单继刚译.北京:中国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4:136.

[9] [印]克里希那穆提.一生的学习[M].张南星译.北京:群言出版社,2004:28.

下载文档

版权声明:此文档由查字典文档网用户提供,如用于商业用途请与作者联系,查字典文档网保持最终解释权!

网友最新关注

中秋赏月晚会
春天的校园
读《圆明园的毁灭》有感
《“女孩节”联欢会》
《开国大典》观后感
《开国大典》观后感
《开国大典》观后感(6)
《开国大典》观后感(8)
《开国大典》观后感
《雪孩子》故事梗概
《精彩的篮球赛》
我爱看的革命影视作品3
我喜欢的革命影视作品4
《开国大典》观后感
《开国大典》观后感
绿色医院建筑的可持续、人性化设计
CAD画施工图常用的快捷键命令
建筑施工墙体构造常识问答
建筑技术新手必备知识
转换层施工排架布置优化分析
建筑设计通病归纳
房屋装修外墙涂料相应问题
施工组织设计编制应注意哪些问题?
施工项目重要岗位人员监督管理的思考
现浇钢筋混凝土斜屋面渗漏原因分析及预防措施
如何编制住宅建筑施工组织设计?
中国高程系统大全
钢筋施工知识详解
灌注桩工程施工方案
如何防治外墙渗漏原因和防治措施
《最大的“书”》 教案讲义2
《画家和牧童》随堂练习 提高篇
《要是你在野外迷了路》 写作指导及训练素材
《画家和牧童》 重点问题探究
《画家和牧童》 知识点精析
《画家和牧童》 考点练兵1
《画家和牧童》 趣闻故事
《要是你在野外迷了路》 重难点分析
《要是你在野外迷了路》 考点练兵2
《要是你在野外迷了路》 趣闻故事
《画家和牧童》 考点练兵2
《画家和牧童》随堂练习 巩固篇
《要是你在野外迷了路》 教案讲义2
《要是你在野外迷了路》 考点练兵1
《要是你在野外迷了路》 范文习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