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资源为主的文档平台

当前位置: 查字典文档网> 所有文档分类> 论文> 其他论文> 《近代社会生活》教案

《近代社会生活》教案

上传者:网友
|
翻新时间:2022-12-27

《近代社会生活》教案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知道近代传入中国的新式交通通讯工具及娱乐方式;了解大众传播媒体的创办及对近代社会生活的影响;知道民国以来剪发辫、禁缠足、易服饰、改称呼等社会习俗方面的变化。

2.过程与方法:指导学生对本课社会生活的变化进行列表对比,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动手动脑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使学生深刻认识到科技的进步促进生产力发展,并逐步影响和改变着社会的方方面面,激发学生对社会进步和时代潮流的追赶和探究热情,加深学生对美好生活的热爱。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新式交通和通讯工具及社会意义,大众传播媒体促进了文化教育发展、社会习俗的变化。

难点:分析剪发辫、改称呼的原因,尝试从服饰的变化中了解社会的变化与发展。

【教学方法】目标引导、问题探究、阅读讲述、分析归纳等。

【教学过程】

【引入新课】

(教师设问)什么是生活呢?有人说:生活是一条路,即使平坦,怎能没有坑坑洼洼;也有人说:生活是一杯酒,不管久远,总饱含着人生酸甜苦辣;而我说:生活是一首歌,和谐与否,总吟唱着人生的悲喜交加和追求探索与开拓奋发 。今天,让我们走进近代时期的社会生活领域,看看苦难的中国人如何在西方列强的侵略下,不断求新求变,艰难而又不懈地改变着自己的衣食住行、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努力地推动着近代中国社会生活的近代化步伐!(板书课题)

学生:朗 读导言,整体感知本课学习内容。

【组织学生学习和探究新课】

超前体验

1.罗列出表格,分组自主探究近代交通工具,传媒,娱乐方式,社会习俗变化的线索

(1)下面是以图表的形式来归纳整理中国近代社会生活所发生的变化及这种变化所产生的作用,请你把它填充完整。

(2)请你试着说一说导致社会生活变化的因素有哪些?科技革命的推动;思想启蒙的作用。

一、新式交通通讯工具的出现

1. 近代社会生活变化的原因

第一,西方列强的侵入。

第二,中国学习西方的结果。

第 三,中国人民革命的影响。如辛亥革命大力改革和倡导新的社会生活习俗。

第四,中国人民的适应性和创新的结果。(中国人适应能力很强,且敢于创新)

(教师设问)英国人是利用什么工具到中国来经商、贩卖鸦片和发动侵略战争的?这种交通工具来到中国又对中国社会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学生活动:阅读教材,讨论思考。 教师指导学生揭示相关知识。

2.中国传统的交通工具:轿子、马车、旧式帆船

3.新式交通工具的出现:轮船、火车

4.新式交通工具的影响

引入:常言说:“要想富,先修路。”“火车一响,黄金万两。” 结合谚语,请同学们先分析近代交通工具火车、轮船传人中国后,给人们带来了哪些便利?

学生活动:分析讨论新式交通工具的特点及带来的影响。 教师小结:从进步性和局限性两方面归纳小结。

A使人们的出行速度大力加快(交通便捷) B极大地促进了商品的流通 C方便了全国各地人们的交往。

5.新式通讯工具的出现

(1)新式通讯工具的传入:电报、电话。

(2)新式通讯工具的运用:最早的有线电报架设,最早的电话在上海出现等。

(3)新式通讯工具的影响:人们可以利用电报、电话在第一时间及时传递信息,大大加快了信息传播速度,加强了地区之间的联系。缩短了时空距离,逐步改变了人们的生活习惯,提高了人们的生活质量,促进了社会高效化的发展。

过渡:刚才我们了解了电报、电话在中国近代的传入和运用,并逐步成为民间传递信息和相互联系的方式。那么,到了近代,人们又是通过什么途径来了解国事、天下事?通过什么来发展自己对时政的看法和观点呢?下面,我们就来探讨这个问题。

二、大众传播媒体的创办

教师依据教材指导学生了解中国近代报刊业和出版业的情况。

1.近代报刊业

中国近代的报刊也是在西方文化传入中国的过程中出现的。当时在中国的西方传教士就通过创办报刊来宣传其思想意思,介绍西方思想文化,既是侵略我国的工具,又是西方的传播者。受其影响,中国近代的报刊随之产生和发展。

(1)最早的报纸:《中外新报》 1958年 香港

引导学生阅读教材,分析讨论《申报》成为近代中国报刊典范的原因。

(3)历史作用:报纸已经成为人们了解中国和世界的重要窗口,同时也成为人们针砭时改的喉舌。

2.近代出版业

(1)出现的时间:戊戌维新时期。

(2)最负盛名的出版企业:商务印书馆1897年上海

(3)社会影响:起到了传播西方先进思想和科学文化的作用,保存了大量的中国传统文化,促进了近代教育事业的发展,特别是在知识文化的普及方面作出了巨大贡献。 过渡:感受了近代中国人所能享用的新式交通通讯工具和大众传媒体后,我们再来看看在外来文明的影响下中国人的文化生活又发生 了怎样的变迁?

三、娱乐方式的变化

中国电影历史上有哪些值得回味的新篇章?

A中国第一次放西方无声电影的地方:(上海徐园)

B中国修建的第一座电影院:(上海虹口大戏院)

C中国第一部无声电影:《定军山》

D中国第一部有声电影:《歌女红牡丹》

E中国第一部获得国际电影节奖的影片:《渔光曲》

F你最喜欢看什么题材的电影?你最喜欢的电影明星是谁?

教师过渡:随着社会生 活的变迁,人们的社会习俗也发生了变化。

四、社会习俗的变化

教师引入:下面我们来看看近代时期的习俗画卷及百年前的新时尚。

1.发型的变化:剪发辫

教师故事激趣:康有为逃亡日本后,仍留着他那大清帝国的大辫子,所以进进出出招来不少看热闹的人。梁启超和许多华侨都劝他把辫子剪了,他死活不同意,后来他自己也感到太被日本人取笑了,只好同意剪掉。剪辫子的那天,好象举行什么盛 大典礼一般,他朝北京方向摆了香案,还宣读了一篇奏文,奏明圣上自己着满服在日本的种种苦衷,乞求圣上恩准削发。接着又读了一篇给祖宗和生身父母的祭文,表明自己损发肤是不得已而为之。每念完一篇就行一次三跪九叩礼,行礼完毕才坐下来。请来的日本理发师站在一旁莫名其妙地看着,他已经问了好几次,是不是理发?等理发师刚拿起剪子,忽然十几串鞭炮齐鸣,理发师大吃一惊,把手里的剪刀都吓掉了。

问题探究:中国人为什么要留辫?剪辫子为什么这么难啊?

2.服饰的变化:易服饰

创设情景:教师灵活应变,根据同学们当时的着装或展示准备好的中山装、西服、新式旗袍,加深学生对近代社会习俗的深刻感知,体会其中的服饰文化。

问题探究:中山装和旗袍的特点。(指导学生阅读教材)

教师小结:中山装在相当长的时期内作为中国男式的标准礼服曾经风靡了中国大地。而旗袍,像一阵风,吹动了人们心中对美的渴望。没有哪种服饰,能像旗袍那样将女人的妩媚典雅、山水韵律尽情体现,让她们总能穿出万种风情。此时的人们身着礼服旗袍,尽显男人本身, 展现女性窈窕身姿,在绚丽的色 彩中感受生活的多姿多彩。

下载文档

版权声明:此文档由查字典文档网用户提供,如用于商业用途请与作者联系,查字典文档网保持最终解释权!

网友最新关注

《开国大典》观后感(8)
《开国大典》观后感
《开国大典》观后感
读《圆明园的毁灭》有感
《开国大典》观后感
《“女孩节”联欢会》
中秋赏月晚会
《精彩的篮球赛》
我爱看的革命影视作品3
《开国大典》观后感(6)
春天的校园
《雪孩子》故事梗概
《开国大典》观后感
《开国大典》观后感
我喜欢的革命影视作品4
现浇钢筋混凝土斜屋面渗漏原因分析及预防措施
施工项目重要岗位人员监督管理的思考
建筑设计通病归纳
灌注桩工程施工方案
绿色医院建筑的可持续、人性化设计
如何编制住宅建筑施工组织设计?
如何防治外墙渗漏原因和防治措施
建筑施工墙体构造常识问答
建筑技术新手必备知识
房屋装修外墙涂料相应问题
施工组织设计编制应注意哪些问题?
中国高程系统大全
转换层施工排架布置优化分析
CAD画施工图常用的快捷键命令
钢筋施工知识详解
《画家和牧童》 趣闻故事
《要是你在野外迷了路》 趣闻故事
《画家和牧童》 考点练兵2
《要是你在野外迷了路》 考点练兵2
《要是你在野外迷了路》 重难点分析
《要是你在野外迷了路》 写作指导及训练素材
《画家和牧童》 考点练兵1
《画家和牧童》 知识点精析
《画家和牧童》 重点问题探究
《要是你在野外迷了路》 范文习作
《画家和牧童》随堂练习 巩固篇
《画家和牧童》随堂练习 提高篇
《要是你在野外迷了路》 教案讲义2
《最大的“书”》 教案讲义2
《要是你在野外迷了路》 考点练兵1